第25章 蠅附事大

景福宮,於朝鮮而言,這座宮殿便是朝鮮王權的象徵,否則在二十五年前,面對王室威嚴旁落,興宣大院君李昰應亦不會爲了重塑王室的威嚴,傾全國之力重建壬辰倭亂時遭焚燬之景福宮,後因財政不濟,向百姓徵願納銭,導致朝鮮通貨膨脹,被他的政敵斥責爲勞民傷財、損耗國力,而景福宮作爲君主威權的象徵,同樣也是大院君加強中央集權的重要標誌。

正值早朝,十四歲的朝鮮新君李埈鎔,正端坐於王座上,微微發胖臉龐顯得有些呆滯,一雙不大的眼睛顯得有些茫然,作爲朝鮮新王的他,只是坐於王座上的擺設,朝鮮真正的主持者是坐於王座旁的的興宣大院君李昰應,作爲朝鮮攝政的他至少在孫子成年之前,要主持朝鮮國政,在朝臣們上奏時,他那雙小小的眼睛像是永遠睜不開似的眯成一條縫,那感覺就好像讓人永遠也猜不透他在想些什麼。

自27年前,這個安東金氏眼中的紈絝子弟在哲宗去世,通過買通宮女巴結神貞王后趙大妃,反對安東金氏,讓大妃垂簾聽政,進而令其嫡二子入宮繼承王位,當時尚名李載晃的李熙即位時年僅十二歲,不能親理政務,由李昰應贊襄政務,號興宣大院君,封大院位大監,從此主持朝政十數年,雖於8年前“壬午兵變”後被拘≯⌒,往中國,兩年後又被放回的他,在朝鮮士民之間享有極高的威望,甚至遠高於舊王。亦得益於其威望,“迎恩門之變”才未對朝鮮內部穩定造成多少衝擊。

但衆所周知“迎恩門之變”在某種程度上徹底改變了朝鮮,就像這面前的朝臣。從領議政到一班朝中大員,其議定人選時,作爲攝政的李昰應皆送名冊於駐朝大臣處,待其同意後,方纔以新君的名義下旨委任,而這班朝臣最大的共同點便皆爲“事大”,與舊王室和外戚爲首的親俄親美全然對立。之所以大用“事大黨”倒也與李昰應本人即爲“事大”有很大的關係,實際上,對於朝鮮而言。事大數百年,早已成其習慣,那種集會的事大,雖因朝鮮開港導致朝中分爲親華、親日以至親俄美。但佔絕對主流的仍然是“事大親華”。

而李昰應攝政後。更是直接將親俄美者的政敵或棄市或流放,召回舊臣。這一班理念看似相同的朝臣,在初時似沒有多少分歧,但隨着局勢的穩定,尤其是在三日前,漢城的最後的一個日本公使館撤出漢城後,這分歧卻隨着司憲府司憲的一份奏摺,而引起軒然大波。

“大院位大監,臣以爲開闢新租界成乃千不當萬不當之事!我朝鮮所爲小國。不過只是彈丸之地,若將方園十數裡之地開爲租界,豈不徒亂是生。再者今日仁川租界展界數十里,與京城豈不近在咫尺,屆時豈不有洋夷入華界而近京城之威?還請大監駁回此議!”

說話的是右議政金炳始,這個在兩年前辭職領敦寧府事的安東金氏代表人物,在李昰應主政後,再次受到任用,別看他已年過花甲,可說起話來,聲音像洪鐘一樣雄渾有力。

無論那份奏摺所奏的“推行新政”亦或是擴大仁川中國租界,都是他所反對的,在朝中他可以說是保守派的重要人物,同樣也堅持親近中國,反對歐洲日本,與前駐朝大臣袁世凱更是莫逆之交,但這並不意味着,他會因爲親近中國的立場支持擴大中國租界。

“右相大監,話雖如此。但現今之世,非行新政而不可富國,以中國尚需行以洋務,我朝鮮以爲小邦,六百年事大效華。又有何不能?”

作爲此事幕後推動者的金允植自然主動站了出來加以反駁,隨後又衝着王上與大院君行禮道。

“王上,大院位大監,今日之世,非洋務不可興邦,我朝鮮是爲小邦,雖有中國相依,自然無慮洋夷侵入,然今時,洋貨紛入朝鮮,金貨、米穀日益外流,中國遣派大臣於朝鮮,是代爲交涉外事,然亦爲助我朝鮮舉辦新政!”

金允植的聲音不大,可那話聲在殿內響起時,原本還欲反對的衆臣立即意識到,這事或許是出自那位統監的授意,衆人頓時意識到,怕這件事是唐大人在外交之事辦妥之後,欲辦的第一件事,若是不給其面子,只恐怕……

“大院位大監,雖操辦新政洋務爲今世當務之急,展之以租界,以租界內推行新政,雖不至擾民,然租界者事關國之體統,若今日我國許以華界展界,他日歐美洋夷以及倭國要求展界,又如何拒之?因此,爲免統監府他日之麻煩,自不應加以展界。請大監明鑑!”

金炳始不急不慢的說道,並未因此事是唐浩然的授意,而有任何退讓之意。而他的這一句話立刻讓原本意欲支持的從人頓時無言以對,伏在地上的他偷偷瞟了一眼金允植,嘴角立刻露出一絲淡淡的微笑!

“還請大監明鑑。”

金炳始的話聲一落,立即有數人伏地請鑑,正在李昰應不知如何是好之時,伏地的金允植的話聲則緩緩傳出。

“那便不展租界便是了!”

在衆臣的詫異中,他繼續說道!

“展界所爲者,無非只是爲新政不爲民擾,租界者雖租予中國,爲我朝鮮之甘願,然洋夷驕蠻屆時必定以爲均沾,洋夷非我朝鮮之宗主豈能均沾!”

金允植的話說的倒是讓事大極深甚至可以說頑固的李昰應深爲贊同,他亦同樣反對改革,但卻也深知改革不可避免,唐大人於朝鮮之任,就有改革之命,其自然不會違命,這陣子其之所以未提此事,恐怕還是因外交牽絆,現在日本人和歐美洋夷皆撤出漢城,外交已然無慮,那下一步必是推行新政了!

面對無法阻止新政的現實,他也自然只剩下一個心願把新政限定在一定的範圍內,就如同清國一般。也正因如此,他對租界的感覺纔是極爲複雜,一方面,他亦深知擴大華租界,任由統監府於租界內主持新政,如此一來自然於國自然無擾。可另一方面,這擴大租界卻又有諸多後患,如日英俄法者於朝鮮皆有租界,若一意效仿,又如何阻攔?

只見他不露出聲色問道:

“若不展界,那又如何令新政不爲民擾?”

“回大院位大監,將仁川設爲新政特別之區,交由統監府於新政特區內試行新政。”

金允植的一句話,只讓李昰應與朝中衆臣無不是於脣間重複着這句話,有些人甚至聯想到清國朝廷原本有意委唐浩然往臺灣試行新政,若是於仁川設特別之區行以新政,自然可達到與民無擾的地步,再則,又何阻止各國洋夷藉口華界展界擴展租界。

“大院位大監,臣以爲此議可行。”

“大院位大監,臣等以爲此議可行。”

大殿上此起彼伏全是這樣的贊同聲,而稍待思索,只聽到李昰應說道。

“既然衆臣以爲此議可行,那即將此議交往統監府,待唐大人決斷!”

每日朝議後,朝議章程皆會呈文於統監府,這是根據新約做出的約定,朝鮮但凡決策皆需交由統監府附屬,這是統監府全面插手朝鮮國政,雖無監國之名但卻有監國之實,只是無須上朝監國罷了。

“金大人,今天您可是一語定乾坤啊!”

在朝議結束後,金弘集瞧着金允植,笑說道,作爲領相,早在兩日前他即於南別宮與唐浩然商定此事,若是今天之事再遭反對他才需出面支持,之所以如此這般,全是因其於朝中衆臣中最爲親華,用一些開化黨人的話來說“其親華言行令人作嘔”,非到迫不得已,自然不便表態,而今日這件事可以說進行的極爲順利。

“領相,這事不還是你我共同協力的結果!”

金允植的脣角微微一揚,衝其笑道,然後他又把聲音微微一壓,衝着領相說道。

“領相,昨日與南別宮,唐大人與下官交待了另一件事……”

就在金允植輕聲同金弘集說着另一件事時,剛走出勤政殿的鄭範朝這位前左領政,在大院君主政後流放衆官員後,唯留下了他,不過卻降爲六品的司憲府監察,此時瞧見這兩位於一旁竊竊私語狀,那眉頭便是一皺,忍不住冷哼道。

“金大人還不往南別宮領賞,還待何時!”

他的這一聲冷言,只讓衆臣臉色無不是一變,雖說朝鮮事大五百年,雖是親華更自許“中華”,且心甘情願的作中國的藩屬,可骨子裡卻還覺得自己是朝鮮而非中華,這領賞之言,豈不是說其有負王恩,是狐媚蠅附之徒?

就在衆人瞧着金允植如何回答時,卻瞧見他先是一怒,而後又是一笑,衝鄭範朝笑道。

“小國事大自當無一絲懈怠,上國亦待之以內服,小臣者自當遵之,何有請賞之言,再者天官若有賜,小臣焉有拒之之理!”

金允植的話說理直氣壯,以至於讓旁人全是無從反駁,這事大親華是朝鮮之祖訓,國策,焉能因一言而廢,若是說此便是狐媚蠅附,那豈不說大家的祖宗連開國之君也是狐媚蠅附之徒?

(六一了,今天是個好日子,雖不再是咱們的節日,可也得快樂起來不是,祝大家節日快樂,今天三更!以示慶祝!Ps:《帝國的朝陽》今天上架了,還希望大家能繼續支持無語,衝榜更新可是很給力的!再次拜謝!)(……)

第28章 外放之地第160章 新玩意第314章 爲天下第227章 鴻章第37章 太后的決定第26章 猶商第23章 東京之變第6章 眼光第7章 在海上第151章 賀禮第130章 剪羊毛(中)第51章 “行家”第236章 雙英第67章 府中出納第148章 事務新官第52章 達姆彈第184章 遼陽戰役(三)第53章 啊!海軍第76章 道路第18章 軍田第191章 叔嫂第240章 未來的方向第87章 聽天由命第249章 遠航第11章 碧蹄館第151章 賀禮第78章 轟鳴第318章 風雲變幻(上)第120章 紛亂第338章 倫敦的決斷第374章 太平洋上第47章 武備學堂第304章 天津雨第193章 東幕之間第140章 出航第15章 毒策第42章 恭王第272章第20章 誰上門第233章 謀略第17章 玩第215章 交易(上)第48章 將離第236章 雙英第85章 機器局第59章 在東南第1章 美國佬的賞識第94章 倫敦的雨衣第30章 認親第50章 革命第33章 師與徒第101章 板上之肉第33章 風雲微動第148章 真真假假第135章 國中之國第176章 心生異第211章 解釋第110章 逃兵第121章 彈劾第164章 底線第46章 事業之母第63章 賭徒第287章 決戰(二)第25章 慶記公司第21章 賠罪第191章 叔嫂第35章 騙亦有道第194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127章 鐵路工地第145章 山路第150章 東洋暗潮第289章 起風了第18章 軍田第300章 革命第80章 參謀旅行第43章 慈禧第208章 炮壘第296章 覺醒之日(上)第154章 陽謀第28章 夢想第23章 東京之變第175章 督難安第289章 起風了第338章 倫敦的決斷第128章 鎮海第34章 革命第197章 潛入第171章 旅順口(下)第193章 東幕之間第21章 特警第346章 變革第204章 掣肘之人第70章 離別第193章 斷絕第194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45章 警察部第332章 君與臣第9章 田野上第44章 端白臉的想法第306章 臣民與國民(上)
第28章 外放之地第160章 新玩意第314章 爲天下第227章 鴻章第37章 太后的決定第26章 猶商第23章 東京之變第6章 眼光第7章 在海上第151章 賀禮第130章 剪羊毛(中)第51章 “行家”第236章 雙英第67章 府中出納第148章 事務新官第52章 達姆彈第184章 遼陽戰役(三)第53章 啊!海軍第76章 道路第18章 軍田第191章 叔嫂第240章 未來的方向第87章 聽天由命第249章 遠航第11章 碧蹄館第151章 賀禮第78章 轟鳴第318章 風雲變幻(上)第120章 紛亂第338章 倫敦的決斷第374章 太平洋上第47章 武備學堂第304章 天津雨第193章 東幕之間第140章 出航第15章 毒策第42章 恭王第272章第20章 誰上門第233章 謀略第17章 玩第215章 交易(上)第48章 將離第236章 雙英第85章 機器局第59章 在東南第1章 美國佬的賞識第94章 倫敦的雨衣第30章 認親第50章 革命第33章 師與徒第101章 板上之肉第33章 風雲微動第148章 真真假假第135章 國中之國第176章 心生異第211章 解釋第110章 逃兵第121章 彈劾第164章 底線第46章 事業之母第63章 賭徒第287章 決戰(二)第25章 慶記公司第21章 賠罪第191章 叔嫂第35章 騙亦有道第194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127章 鐵路工地第145章 山路第150章 東洋暗潮第289章 起風了第18章 軍田第300章 革命第80章 參謀旅行第43章 慈禧第208章 炮壘第296章 覺醒之日(上)第154章 陽謀第28章 夢想第23章 東京之變第175章 督難安第289章 起風了第338章 倫敦的決斷第128章 鎮海第34章 革命第197章 潛入第171章 旅順口(下)第193章 東幕之間第21章 特警第346章 變革第204章 掣肘之人第70章 離別第193章 斷絕第194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45章 警察部第332章 君與臣第9章 田野上第44章 端白臉的想法第306章 臣民與國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