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常熟

江南的雪遠不如北方的雪那般奔放,大片大片的雪花似鵝毛般的自天下降下來,滿世界盡是紛飛的雪花,茫茫白色籠罩着世界間的一切,所有的東西,都融入這蒼茫的白色之中,冬雪只使得古老的北京如披上一層新裝似的,北風正一陣緊似一陣的颳着,天很快便也黑了下來,慢慢的北京城內的街道上也沒了人影,只有那一片皎潔的白。

在外

羅圈衚衕的翁府書內,身爲兩朝帝師,一戶入主軍機,現任戶部尚書翁同龢正站在自己的書案旁,閒逸地寫着什麼。他身穿一件灰色底隱花綢袍,美髯修長,風度翩翩,渾身上下都透着一股經世大儒的氣質。

“學貴大成,不貴小用;大成者,參於天地,小用者,謀利計功。”

翁同龢寫完最後一筆,緊皺着眉頭,端詳着這幅剛剛完成的手跡,似乎對最後一筆頗爲不中意,甚至萌生了一種巨大的自卑感。

他覺得自己在文字上,浸淫半生,苦心造詣多年,卻並沒有領略到其中的最高境界。直到那一年,他見識了曾國藩彈劾他的長兄翁同書的那道奏摺時,才驀然發覺,原來文字的最高境界竟然是——殺人。而《參翁同書片》的始作俑者恰恰就是曾國藩的得意門生——李鴻章。

想到李鴻章,他又看了一眼書案上的摺子,脣角微微一揚閃出一道冷笑來。

“是不能再讓他那般輕鬆了!”

自語間翁同龢冷着放下手中的毛筆。

“老爺,楊大人來了。”

一個家僕在門外低聲稟報。

“有請。”

翁同龢隨口答了一聲,目光卻還是沒離開書案上的那幅字。

過了一會兒,楊深秀跟在管家身後走了進來。見翁同龢在書案旁,並沒有施禮,而是徑直走到他身邊,同他一起欣賞起來。

“大氣鼓盪,脈絡周通,潛心內轉,此乾道也;結構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乾爲神,坤爲質,翁大人的字神質合一,深得乾、坤之大道。”

楊深秀跟着評價道,

“本朝諸名家,直突平原之上,與宋四家馳騁者,南園、道州、翁相而已。今日得見,確爲至論吶。”

雖說翁同龢未曾爲相,可亦曾入軍機,楊深秀的這句“翁相”倒也恰當,而他的恭維讓翁同龢眉頭微揚,心下雖是暗喜,。

“心手不能合一,以致最後一筆,竟成了敗筆,讓老侍郞見笑了。”翁同龢微微一嘆,把手書不屑地丟棄在書案上,隨後做了一個“請”的手勢,陪楊深秀一起落坐。

家人奉上茶,翁同龢便開門見山地說:

“香濤在湖北禁菸事,你知道了嗎?”

楊深秀點點頭。

“豈能不知道,當初還以爲會惹出些亂子,誰曾想會這般平靜。”

楊深秀略微思忖了一下,看着翁同龢說道。

“看樣子,這唐子然確實是可用之才,也不枉香濤兄於其保舉之恩!”

翁同龢思忖了片刻,緩緩地說道。

“原本,許多人都覺得香濤所言也是紙上空談,並無解決湖北操辦洋務財力不支之局,誰也未曾想到,不過只是在煙土上稍作文章,一年便可得銀三百萬兩!”

三百萬兩,那是張之洞前日上來的摺子上所言,禁菸一事行於全湖北後每年所得,別說是旁人,便是他這個戶部尚書都尋思着中樞能不能在煙土上作作文章。

“僅武昌、漢口、漢陽三地,一月得銀便達十萬兩之巨!”

提及湖北的禁菸,楊深秀不由喜形於色,十萬兩不過只是試行後禁菸局解交藩庫的銀子。

“放之整個湖北,香濤兄所言三百萬兩怕是過於謹慎了!”

“香濤謹慎也是當然,此時正值關鍵之時,萬萬不可大意。”

翁同龢提醒楊深秀,然後又強調道。

“現在那邊不知多少眼睛盯着湖北,只盼着那邊弄出些亂子,好往朝中遞摺子。”

翁同龢口中的那邊,指的自然是淮湘諸人,尤其是李鴻章一衆人等,他們正盼着湖北那邊若出什麼禍亂來。

楊深秀心知翁同龢的對李鴻章的敵意與成見,在朝中這更是人盡皆知之事,但卻還是笑着說道:

“翁相,現在國家財力窘急,此等開源良法,若行之有效,地方必然羣起而效之,翁相是多慮了!”

“哎……”

長嘆口氣,翁同龢緩緩地喝了一口茶,把話鋒一轉: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朝廷這邊要錢,地方上辦洋務也要錢,可銀子從那來?去年,先向天津的外國銀行借“洋債”100萬鎊,後來又續借銀3000萬兩,我這個戶部尚書,現在也是靠借債度日啊。”

翁同龢不動聲色地接着說,

“這不,湖北那邊鐵廠前兩個月,剛上過摺子要銀子,水師那邊又遞摺子要添造兩艘兵艦!”

“水師?”楊深秀一時沒反應過來翁同龢的言外之意,不解地問道。

“水師這幾年不是年年購艦嗎?……”

“不錯。”

翁同龢輕咳了一聲,意味深長地說道,

“以北洋地居沿海,拱衛京師,圖自強即以固根本,自我主持戶部以爲無不竭力籌維,北洋歷次報部銷案,多與例章不符,卻是一經奏準,均系照案報銷,並未拘於常格,可現在難啊,湖北的鐵廠、槍炮廠那邊也要銀子啊,若湖北鐵廠、槍炮廠建成,自不必再購械於外洋,海防固屬緊要,而鐵廠、槍炮廠亦要緊之事,……”

聽翁同龢這麼一說,再聽他的這麼一聲長嘆,楊深秀才不得不佩服對方的老謀深算。

衆所周知,北洋水師與其說是國家的,倒不是說還是李鴻章的淮軍,而與李鴻章素來有隙的翁相自然不待見其的水師,現在這理由不是現成的嗎?

而之所以支持張之洞辦洋務,倒不是因爲同爲清流的關係,翁相支持張之洞兩江至少可以達成三個目的:一、從朝廷的角度而言,對李鴻章可以起到平衡牽制的作用;二、通過張之洞創辦的洋務對李鴻章創辦的形成掣肘,甚至控制;至於第三嘛,那就在皇上面前樹立起他翁同龢大公無私的形象。衆所周之,其兄之死總與曾國藩脫不了關係,而李鴻章就是當時的操刀之人,自然不能讓外界認爲他是因私仇,這樣一番話說出來,自然是出於公心,定會使皇上刮目相看。

想到這,楊深秀心下暗歎之餘,嘴上又稱讚道:

“翁相深謀遠慮,我縱是日夜不眠也想不到這些。”

翁同龢淡然一笑,既像說給楊深秀又像是在自言自語。

“海軍靡費數千萬當前已有所成,那些人辦了幾十年的洋務,又豈產出一根鐵軌、半塊鋼料?國朝之用全賴洋鐵輸入,鋼鐵尚不能自理,妄談自強之大道,簡直是荒謬之極!”

似乎像是爲了佐證自己所言似的,他接着又引用了《泰西策》中,英吉利、普魯士等國崛起時,鋼鐵於國家的意義,以印證自己所言非虛。

“這也是沒有法子!”

苦笑着,翁同龢又擺出一副憂國憂民的神色。

“這國家的銀子就那麼點,左右兼顧最終左右不成,若是當年不把南北洋水師的款式集用於北洋,又豈有今日北洋之盛?這鐵廠、槍炮廠亦國之要務,現在水師已成,而辦洋務又是國之第一要務,不能不加以重視,雖說香濤那邊已經找到了籌款的法子,他的摺子裡也提出,今明兩年不過是緩步推行,不求有所成,但求穩其之局以謀將來,若不然,翁某又豈會這般爲難。”

“翁相所言極是,翁相所慮,非我等所能及!”

楊深秀套用了一個最簡單的回答,作爲刑部侍郎,這種事他不願意摻和,亦不能摻和其中。

“爲官者,得罪人的事情總是不可避免的。”

翁同龢看着楊深秀,意味深長的說道。

“明日翁某將上奏皇帝,痛陳當前國庫之緊,請奏暫緩北洋購艦三年,到時候,還請儀村附議啊。”

翁同龢的要求,讓楊深秀不禁躊躇着起來,表面上翁李二人的間隙是兩個人的,可衆所周知,他們一人代表皇上,一人則代表太后,甚至就連同翁相支持張之洞,也不過是想以其辦洋務爲皇上張目罷了。

翁李之爭,他尚鄒不起,更何況是帝后之急?可作臣子的又焉能置身之外,一進苦於無知的楊深秀心情頓時沉重起來。

第27章 幕友第181章 潛伏第32章 前途第138章 干涉第48章 引進第272章第132章 海軍的春天第86章 新的責任第20章 督府夜話第21章 賠罪第106章 農憫第160章 主子奴才第79章 演習第66章 臨時政府第169章 怒海驚濤第208章 炮壘第4章 同文館(上)第22章 士兵的野心第353章 豐年第265章 釋放第256章 疑人不用第35章 信唐某第193章 斷絕第342章 掀起革命新高潮第23章 變革第90章 下南洋第296章 覺醒之日(上)第116章 命運第30章 認親第231章 觀察員第11章 四策(上)第193章 東幕之間第61章 如此忠臣第107章 李合肥的憂慮第342章 掀起革命新高潮第38章 沉默第286章 大決戰(一)第337章 面對未來的選擇第238章 空談第355章 舵手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249章 遠航第39章 李合肥的主意第305章 驚雷第124章 要塞第44章 根本第263章 最後時刻第335章 帝國之屏第10章 虛張聲勢第271章 偶然第54章 清爲中否第40章 命門第269章 南大西洋的雪第35章 騙亦有道第26章 亞洲病患第5章 跨越時代的教範第230章 交給上帝第177章 許可第125章 面對現實第265章 釋放第1章 壬辰之夏(上)第34章 山東第132章 銳變第98章 新一代第13章 連環套第264章 援助第282章 勒梅爾大海戰(五)第360章 對與錯第22章 士兵的野心第211章 解釋第92章 改變第73章 工地第301章 新的開始第101章 板上之肉第131章 剪羊毛(下)第116章 興亡百姓苦第241章 兵臨城下第351章 大白來訪第204章 掣肘之人第157章 國之忠臣第314章 爲天下第280章 勒梅爾大海戰(三)第258章 老艦新春第361章 失敗第161章 忠犬第197章 潛入第16章 泰西策第53章 啊!海軍第370章 託雷翁事件第60章 棋手與棋子第18章 公使館第327章 去向第65章 夏威夷第232章 尋求第157章 潛伏第12章 蓋平縣第47章 未來大計第28章 夢想第25章 北國
第27章 幕友第181章 潛伏第32章 前途第138章 干涉第48章 引進第272章第132章 海軍的春天第86章 新的責任第20章 督府夜話第21章 賠罪第106章 農憫第160章 主子奴才第79章 演習第66章 臨時政府第169章 怒海驚濤第208章 炮壘第4章 同文館(上)第22章 士兵的野心第353章 豐年第265章 釋放第256章 疑人不用第35章 信唐某第193章 斷絕第342章 掀起革命新高潮第23章 變革第90章 下南洋第296章 覺醒之日(上)第116章 命運第30章 認親第231章 觀察員第11章 四策(上)第193章 東幕之間第61章 如此忠臣第107章 李合肥的憂慮第342章 掀起革命新高潮第38章 沉默第286章 大決戰(一)第337章 面對未來的選擇第238章 空談第355章 舵手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249章 遠航第39章 李合肥的主意第305章 驚雷第124章 要塞第44章 根本第263章 最後時刻第335章 帝國之屏第10章 虛張聲勢第271章 偶然第54章 清爲中否第40章 命門第269章 南大西洋的雪第35章 騙亦有道第26章 亞洲病患第5章 跨越時代的教範第230章 交給上帝第177章 許可第125章 面對現實第265章 釋放第1章 壬辰之夏(上)第34章 山東第132章 銳變第98章 新一代第13章 連環套第264章 援助第282章 勒梅爾大海戰(五)第360章 對與錯第22章 士兵的野心第211章 解釋第92章 改變第73章 工地第301章 新的開始第101章 板上之肉第131章 剪羊毛(下)第116章 興亡百姓苦第241章 兵臨城下第351章 大白來訪第204章 掣肘之人第157章 國之忠臣第314章 爲天下第280章 勒梅爾大海戰(三)第258章 老艦新春第361章 失敗第161章 忠犬第197章 潛入第16章 泰西策第53章 啊!海軍第370章 託雷翁事件第60章 棋手與棋子第18章 公使館第327章 去向第65章 夏威夷第232章 尋求第157章 潛伏第12章 蓋平縣第47章 未來大計第28章 夢想第25章 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