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泰西風雲言語間

“是這樣的。”

唐浩然深思片刻,然後長嘆口氣說道。

“我在離開德國時,曾與碰到一位剛從東方回國的洋商,他曾言,今日中國雖實施洋務,意圖自強,然所派出外交官,對各國之事瞭解甚少,而反觀日本自維新後,不僅往各國派出外交官,且外交官隨員亦深入各國瞭解各國風土人情、政治歷史,其國內僅有關德國政治經濟歷史之書,便出版數十倍,而中國至今全無一書介紹西洋各國曆史風土,也就是因爲他的這句話,使得我終於下定決心,在回國前,深入歐洲各國,瞭解各國曆史,政治,然後再將其彙編成書,以待他日供我國人研究西洋之用。”

藉口!

這是唐浩然在短時間內能想到的唯一不需要解釋自己是搭乘那艘船,何日入何港之類等追根溯源的問題,

“只可惜,在前往香港時,數箱資料卻因船難沉於大海之中!”

長嘆口氣,唐浩然面上全是一副可惜之色,幸好自己抱着的那個救生圈解釋了一切,若不然還真不好解釋,但願那艘船真的沉了吧!

“子然,雖說你年青,但論做事的心思,確實超出他人許多!資料無須憂心,若是需要什麼資料,以後儘可再次蒐集。”

張之洞點點頭稱讚時,反倒是在心裡思索着:這人幸好碰到了海難,若是他一出書或是於報紙上一刊載遊歷各國的文章,估計立即就會被李鴻章身邊那些精通西學之人推薦,然後被其收羅入幕府之中,這是李鴻章的過人之處,識人用人的膽色,遠非他人所能相比。他李鴻章可以這樣做,我張之洞現在也是一方總督,我爲什麼不可以這樣做?

他李鴻章可以仗着總督的實權,廣納各方人才,朝廷意於我大辦洋務與其分秋色,自然也應該如此。收下一個唐浩然,不單可以藉助他在西洋所學,幫助自己創建鐵廠,沒準以後還可以再通過他的關係再網羅一批留洋人才,畢竟這辦洋務不單離不開洋人,同樣也要仰仗從西方歸來的讀書人,至於辜鴻銘,雖說他也是個人才,可他卻是西洋的那種文人,所交所往之人於辦洋務並不太多聯繫。

那種渴望留住唐浩然的意然,在張之洞的心中變得更濃了。張之洞的臉上現出藹然之色,看着唐浩然問道。

“子然,那現在你是否仍然打算前往貴州。”

貴州?那不過只是一個說辭,我現在可以是要投奔你張大人啊!心裡這麼想着,唐浩然卻是長嘆口氣,無奈苦笑道。

“若是沒遭海難,浩然倒是大可前往貴州,現在身無分文、衣食無着,恐怕只得於上海洋行內任職,待稍有積蓄後再行定奪了。”

“哦,看來你是打定主意要效法關雲長之事了!”

張之洞的笑話,讓趙鳳昌、辜鴻銘都跟着笑了起來,這全他們兩人又豈看不清香帥對唐浩然的收攬之心。

“大人,那,那只是在下一時妄言,當不得真!”

看着面前的這個青年,張之洞心知,以他的才學,上岸後至多隻需一兩月,便會引他人注意,到時候李鴻章,自然不會放過這個人才,他也知道,無論是聲望還是實力,李鴻章都遠在他之上,這一次,可以自己先碰到他的。想到將辜鴻銘收入幕府後,李鴻章的可惜之色,張之洞心下一陣得意。

“子然,既然你無意效命於洋人,既然本官知道了,又豈能讓你違願而行”

滿臉堆上笑容,張之洞和氣地對唐浩然說道。

“你就在我這裡住下來,不要到別的地方去啦。你在外洋,學的是西洋的學問,我以後常給你講中國學問,你也和我說說那西洋的學問。”

張之洞甚至沒有給唐浩然機會拒絕,不待他回答便笑着對唐浩然說道。

“這在船上,實在是無趣至極,既然今天你來了,那咱們就聊聊這西洋諸國,想來子然你這兩年遊歷,應該才諸國頗爲了解吧,嗯,你曾在德國留學,那咱們今個就聊聊這個德國如何?”

話音落下時,張之洞不忘瞥辜鴻銘一眼,辜鴻銘就曾於德國留學,眼前這唐浩然到底是浮誇之徒或是真有才學,一試便知。

“這……”

經歷一番生死劫的唐浩然雖論才學遠不及張之洞以及在坐諸人十一,但豈不知道,他先前的邀約不過只是一時,而現在的“聊天”,或許就是面試了,若是面試成功的話,自己興也就傍上這棵大樹了。

“浩然敢不聽大人吩咐!”

應下之餘,唐浩然的心裡卻犯起愁來,說些什麼呢?藉着端茶的功夫,唐浩然閉目沉思着,回憶着自己過去看過的書或者電影,這時,曾看過的一部印象頗深的記錄片在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來,思索着記錄片中的內容,再次睜開眼睛時,視線投向張之洞,唐浩然先抱歉道。

“大人,在下才疏學淺,且未讀經書,言失之處,還請大人見諒!”

“只是閒來無事你我四人聊天而已,子然無需的介懷,他日我可以再教你中國的學問!”

在張之洞的笑聲中,辜鴻銘則滿懷期待的望着唐浩然,他能說些什麼?

喝了口茶,潤了下嗓子,看着張之洞、趙鳳昌以及另一位,雖說尚不知他的姓名,但唐浩然已經將其視爲“通西之人”,在衆人的期待中,放下茶杯的唐浩然笑問道。

“德意志?他在那?”

一句話便使在座的張之洞、趙鳳昌兩人聽了目瞪口呆,做聲不得,而辜鴻銘先是一愣,旋即卻笑點了下頭,在一旁輕聲解釋道。

“近六十年前,當時尚任魏瑪公國的樞密顧問歌德曾痛苦地說:“沒有一個城市,甚至沒有一塊地方使我們堅定地指出:這就是德國。如果我們在維也納這樣問,答案是:這裡是奧地利。如果我們在柏林提出這個問題,答案是:這裡是普魯士。”而他的好友,聞名歐洲的德意志詩人席勒早在幾十年前便發出沉痛的呼喊:“德意志?它在哪裡?我找不到那塊地方?””

一問一解間,張之洞頓時便感覺到眼前這年青人的不簡單來,笑看着唐浩然說道。

“子然,來,你來說說這德國在那!”

德國在那,張之洞自然知道,至少在洋人繪的地圖上,他曾看到過德國。

“大,直到二十年前,德意志、德國,仍然只是一個名詞,在1871年之前,它甚至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現在作爲歐陸第一強國的德國,不過只是歐洲大陸上一個姍姍來遲者。爲何兩位西洋文化巨人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尋找德意志”,這個歷史課題的背後到底隱藏着什麼樣的滄桑往事?”

藉着反問的當口,唐浩然一邊喝茶,一邊整理着思緒,然後慢慢的將曾看過的內容簡要道出。

“日耳曼,這個經常與“德意志”聯繫在一些的名詞,要比“德意志”出現得久遠的多。它的意思是指“令人生畏的好戰之士”,而這一點在德意志的軀體中埋藏得很深很久……”

時近午夜的艙室中,艙頂上的電燈散發着柔和的燈光,此時這寬敞的艙室內,只能聽到唐浩然一個人的聲音,不斷整理着腦海中記憶的唐浩然,慢慢的將自己看過的記錄片與書籍整合在一起,將德國的歷史一一道於三人。

隨着唐浩然的講述中,不單張之洞、趙鳳昌被吸引了,連同辜鴻銘同樣被吸引了,即便是作爲學者,於德國萊比錫大學研究文學、哲學,先後取得十三個博士學位的他,同樣也沒像唐浩然這般瞭解德國。從德意志的起源,從凱撒時代到查理大帝,再在皇權與教權、中央與封建主之間的鬥爭導致的德意志的分裂,在辜鴻銘看來,既然是萊比錫大學的歷史系教授也未見得能像他從各個方面去講着德國的歷史。

“……在德意志全體都處在被征服的沮喪時,是歌德和貝多芬這些文化藝術大師用自己的作品,挽回了德意志的尊嚴。在他們以前,德意志的文化不被人重視,自他們之後,德意志的地位難以毀滅,因爲世界文明殿堂裡有他們光輝的貢獻。而德意志民族的凝聚力,就在他們所創造的文化血脈裡。思想和文化的統一是一個民族國家形成的最根本基礎,而一點,德意志的文化巨人們做得實在是太出色了。”

喝口茶潤潤喉,在唐浩然的感慨中,張之洞深以爲然的贊同道。

“確實,想我中國數千年之一統,靠的就是聖門的學問,如聖人云:聖人所能,以天下和合,共爲一家,能以中國,共爲一人者。我中國曆任明君賢臣無不以一統天下爲已之責,無時敢忘,由此纔有了我中國數千年之一統!”

“大人說的極是!”

趙鳳昌連忙在一旁恭維道,而張之洞卻把視線投向唐浩然,雖說時已近凌晨一點,但聊性正濃他自然不願休息。

“子然,過去,他人只告訴我,普魯士打敗了法國,所以成爲了強國,這普魯士到底是如何個強法,怎麼個強法,今日你好好給我講解講解!”

“大人……”

話聲稍頓,唐浩然放下手中的茶杯,看着張之洞說道。

“其實,普魯士早在百年前就擊敗了法國!”

第135章 成軍第231章 觀察員第103章 利益至上第98章 恰同學少年第29章 困局第32章 翁府話(下)第180章 絕系第41章 碧雲寺第143章 討個明白第13章 背華之罪第8章 朝鮮王第50章 搭架子第125章 面對現實第137章 北洋之心第297章 覺醒之日第7章 立世之基第212章 末日(上)第153章 杭州義(中)第167章 誘餌第352章 劃時代的驚駭第74章 臺灣第144章 新加坡盛宴第209章 牛刀小試第271章 偶然第15章 宮平第3章 他人相邀機遇現第10章 大連第150章 前奏第22章 士兵的野心第143章 行軍第195章 突襲第31章 翁府話第82章 根基(下)第166章 潛伏者第367章 軍國之患第337章 面對未來的選擇第6章 入幕爲賓方立足第252章 前沿第40章 送禮第170章 海軍的大腦第312章 江寧變第25章 局變第185章 遼陽戰役(四)第71章 經驗第279章 勒梅兒大海戰(二)第151章 賀禮第251章 走向戰爭的道路第45章 天津衛第192章 間諜第14章 殺雞給猴看第23章 譚嗣同第191章 犧牲第21章 授田第49章 可用第59章 在東南第359章 英美之間第367章 軍國之患第278章 勒梅爾大海戰(一)第76章 衙門第29章 賤骨頭第17章 玩第149章 戲法第31章 特區爲何第263章 最後時刻第124章 要塞第79章 小玩意第123章 目標:本州第328章 湖廣風雲第123章 目標:本州第44章 拓業第376章 鐵釘第71章 經驗第152章 杭州義第71章 試驗室第38章 路憂第37章 統監第148章 事務新官第321章 北國新丁第50章 革命第68章 無奈第19章 欠東風第114章 捅婁子第107章 李合肥的憂慮第143章 行軍第91章 東亞風雲 上 今天加更!第169章 怒海驚濤第10章 大連第14章 商鬥第1章 劫後餘生嘆數奇第300章 革命第366章 後進國家第155章 雷動第95章 謀劃第9章 田野上第22章 馬前卒第246章 一路向西第75章 遊說第112章 公士第149章 日官
第135章 成軍第231章 觀察員第103章 利益至上第98章 恰同學少年第29章 困局第32章 翁府話(下)第180章 絕系第41章 碧雲寺第143章 討個明白第13章 背華之罪第8章 朝鮮王第50章 搭架子第125章 面對現實第137章 北洋之心第297章 覺醒之日第7章 立世之基第212章 末日(上)第153章 杭州義(中)第167章 誘餌第352章 劃時代的驚駭第74章 臺灣第144章 新加坡盛宴第209章 牛刀小試第271章 偶然第15章 宮平第3章 他人相邀機遇現第10章 大連第150章 前奏第22章 士兵的野心第143章 行軍第195章 突襲第31章 翁府話第82章 根基(下)第166章 潛伏者第367章 軍國之患第337章 面對未來的選擇第6章 入幕爲賓方立足第252章 前沿第40章 送禮第170章 海軍的大腦第312章 江寧變第25章 局變第185章 遼陽戰役(四)第71章 經驗第279章 勒梅兒大海戰(二)第151章 賀禮第251章 走向戰爭的道路第45章 天津衛第192章 間諜第14章 殺雞給猴看第23章 譚嗣同第191章 犧牲第21章 授田第49章 可用第59章 在東南第359章 英美之間第367章 軍國之患第278章 勒梅爾大海戰(一)第76章 衙門第29章 賤骨頭第17章 玩第149章 戲法第31章 特區爲何第263章 最後時刻第124章 要塞第79章 小玩意第123章 目標:本州第328章 湖廣風雲第123章 目標:本州第44章 拓業第376章 鐵釘第71章 經驗第152章 杭州義第71章 試驗室第38章 路憂第37章 統監第148章 事務新官第321章 北國新丁第50章 革命第68章 無奈第19章 欠東風第114章 捅婁子第107章 李合肥的憂慮第143章 行軍第91章 東亞風雲 上 今天加更!第169章 怒海驚濤第10章 大連第14章 商鬥第1章 劫後餘生嘆數奇第300章 革命第366章 後進國家第155章 雷動第95章 謀劃第9章 田野上第22章 馬前卒第246章 一路向西第75章 遊說第112章 公士第149章 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