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沙俄的禍根

關於遠東地面戰況的消息並不多,往往要好幾天,里希特霍芬纔會發回一封電報,只是大部分消息都對俄國不利。到八月底,日軍已經攻佔了奉天、遼陽等地,俄軍主力被迫退守旅順。

九月初,日軍開始圍攻旅順。

此時,已經出發將近四個月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已經進入太平洋,卻沒有立即前往旅順,而是進入了金蘭灣。

有趣的是,法國拒絕向俄國艦隊提供燃煤,甚至要求俄國艦隊在進入金蘭灣的時候解除戰鬥狀態,爲火炮穿上炮衣,並且在法國艦艇的監督上停泊,在補充了淡水與食物之後,必須在二十四小時之內離港。

對長途奔波的俄國艦隊來說,這無疑是當頭一棒。

法國這麼做,也是迫於無奈,即來自英國的壓力。雖然法國把俄國當成抗衡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盟友,但是在英德逐漸疏遠的時候,法國開始倒向英國,竭力拉攏英國,自然不會在這個罐頭忤逆英國的意志。

離開金蘭灣後,俄國艦隊去了東京灣,即後來的北部灣。

緊要關頭,隨行的幾艘運煤船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在九月十四日爲俄國艦隊送去了急需的燃煤。

九月十六日,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起錨北上。

似乎,戰局開始變得對俄國有利了。

俄國遠東艦隊依然龜縮在旅順港內,只要第二太平洋艦隊能夠及時到達,俄國艦隊就能在規模上壓倒日本聯合艦隊。對日本來說,只要失去了制海權,就將輸掉整場戰爭,投入的十多萬地面部隊將有去無回。

只是,情形遠沒有這麼理想。

俄國的增援艦隊即將到達,日軍變得更加瘋狂。僅在九月十二日,日軍就在攻打旅順港外的大孤山時就傷亡了近四千人。這場戰鬥,也是馬克沁機關槍與戰壕的首次結合,俄軍的幾挺機關槍成了收割日軍官兵性命的機器。戰鬥中,俄軍還開創性的使用了迫擊炮,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大孤山的戰鬥持續到九月十七日,日軍在付出了近一萬三千人傷亡的慘重代價後,攻佔了這座至關重要的高地。

到此,旅順港盡在日軍眼皮底下了。

這一天,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還在數千公里之外。

當日軍在大孤山上架起火炮,開始轟擊旅順港內的俄軍、以及停泊在港灣內的俄國戰艦時,士氣低彌的俄軍再也不可能守住旅順。

九月十八日,俄國遠東艦隊司令官威斯赫夫特決定突圍。

可惜的是,消息早已走漏,日軍發現俄國戰艦升火之後就把聯合艦隊調了過來,在旅順港外阻擊俄國艦隊。

激戰中,威斯赫夫特陣亡。

遭到阻擊後,俄國遠東艦隊的大部分戰艦退回了旅順港,部分逃到中立國港口的戰艦也被解除武裝。

有兩艘俄國巡洋艦逃到膠州灣,提爾皮茨中將按照中立原則,下令解除了這兩艘戰艦的武裝。日俄戰爭結束兩年後,德皇在接待到訪的沙皇時,把這兩艘戰艦當成禮物,送給了尼古拉二世。

艦隊突圍失敗之後,俄軍繼續困守旅順。

九月二十四日,日軍發起強攻,在一天之內傷亡近兩萬人,佔總兵力的三分之一。雖然俄軍也有數千人傷亡,而且士氣更加低落,但是日軍在後繼乏力的情況下,被迫由強攻專爲長久圍困。

顯然,日軍放棄了迅速佔領旅順的念頭。

問題是,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依然在日夜兼程的趕來,而且即將到達。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俄國第二艦隊直接前往旅順,在遠東艦隊的配合下,有很大的把握擊敗日本聯合艦隊。

也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俄國佬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九月二十六日,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在進入東海後,艦隊司令羅日傑斯特溫斯基海軍中將下令轉向前往對馬海峽。

也就是說,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沒有去旅順,而是打算前往符拉迪沃斯託克。

十多個小時之後,馮承乾才收到了由提爾皮茨發來的電報,得知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改變了航線。

早在數日前,馮承乾就讓提爾皮茨派遣一艘巡洋艦前往濟州島附近。

雖然馮承乾覺得,在歷史已經改變的情況下,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很有可能不會犯下致命的錯誤,但是他做了兩手準備,提前做了部署。事實證明,即便歷史的總體走向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是在細節上仍然沒有大變。

這個時候,日本聯合艦隊沒在旅順港外,而是退回到了本土。

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前往對馬海峽,等於是主動往虎口裡面送。

要知道,日軍不惜代價的強攻旅順,就是忌憚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而日本聯合艦隊退回到本土,也是擔心遭到俄國艦隊夾擊。如果羅日傑斯特溫斯基率領艦隊去了旅順,日本很有可能在取得最後勝利之前,請求英國出面調停。俄國艦隊前往對馬海峽,等於給了日本賭徒最後一博的機會。

九月二十八日,對馬海戰打響。

因爲早有準備,所以提爾皮茨中將派出去的巡洋艦基本上全程觀摩了這場海戰。

當時,也只有這艘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巡洋艦及時趕到,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在遠東地區活動的戰艦都集中在旅順附近,認爲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將前往旅順,在那邊與日本聯合艦隊決戰。

在這場持續十多個小時的戰鬥中,雙方的表現都算不上優秀,但是運氣在日本這邊。

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最大的問題,在經歷了將近半年的航行之後,不管是戰艦、還是戰艦上的官兵,狀況都極爲糟糕。相比之下,日本聯合艦隊卻是養精蓄銳,爲這場海戰準備了數個月。

至於海戰的結果,與馮承乾的預料相差不大。

最終,只有“阿芙蘿爾”號等幾艘速度較快的戰艦逃到了符拉迪沃斯託克,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雖然日本聯合艦隊也遭受了較爲慘重的損失,幾艘主力艦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傷,但是制海權依然牢牢掌握在日本人手裡,困守旅順的俄軍喪失了最後一點反敗爲勝的希望。

打到這個時候,俄國已經戰敗了。

有趣的是,主動提出和談的不是俄國,而是日本。

沙皇並不甘心,雖然國內反對派發動“革命”,導致政局動盪不安,但是俄國的實力遠在日本之上。更重要的是,西伯利亞大鐵路即將通車,沙皇認爲還有希望扭轉戰局,也就沒有急於提出停戰。

真正吃不消的,還是日本。

雖然在海洋戰場上,日本旗開得勝,又連續打了幾個漂亮仗,連猖獗一時的俄國遠東分艦隊也在蔚山外海被日本第二艦隊殲滅,但是日本國力過於弱小,在地面戰場上的傷亡與損失極爲慘重。比如在奉天會戰中,日軍就傷亡近七萬人。打到九月底,日軍的傷亡人數已經超過二十萬。

繼續打下去,日本也難獲得更多的好處。

十月八日,日本向美國政府發出請求,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欣然答應了下來,親自出面進行和談斡旋。

雖然沙皇並沒立即答應停戰,但是俄國的情況也不太理想。

對沙皇來說,最大的敵人不是日本,而是在國內鬧事的反對派。丟掉滿洲,只是丟掉一塊殖民地而已。如果反對派點燃的“革命之火”擴散開來,那麼沙皇丟掉的將是皇位與整個俄羅斯帝國。

談判持續到一九零六年五月,在國內形勢嚴重惡化之後,沙皇被迫妥協。

最終,俄國以退出滿洲,把南薩哈林島、即南庫葉島,以及南千島羣島割讓給日本,纔算了結了這場戰爭。

日俄簽署停戰協議的時候,另外一場談判也在緊張的進行之中。

這就是英德之間的海軍軍備談判。

隨着“拿騷”級戰列艦(沒有特殊說明均包括“萊茵蘭”號與“波森”號)與“赫爾戈蘭”級戰列艦相繼建成與開建,以及俄國在遠東遭受慘敗,德意志第二帝國取代俄國,成爲全球第二海軍強國已成不爭的事實。雖然英德還沒有徹底決裂,但是海軍軍備不受控制的擴展下去,英德遲早會翻臉。

在這個大背景下,馮承乾主動向德皇提出,應該及早與英國進行海軍軍備談判。

當然,談判不等於停止前進的步伐,而是爲了爭取更多的時間。

德皇採納了馮承乾的建議,並且任命馮承乾爲全權代表,前往倫敦與英國的海軍大臣進行面對面的談判。

一九零六年初,馮承乾第一次前往倫敦。

到五月底,英德海軍軍備談判已經進行了四輪,幾乎沒有什麼進展,雙方在約束海軍軍備的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

馮承乾沒有放棄,英國佬也沒有放棄。

雙方都知道,如果海軍軍備談判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戰爭肯定會在五年內爆發,而雙方都不希望看到這一幕。

問題是,就算堅持談下去,就會有結果嗎?

馮承乾不抱希望,英國佬也沒不抱希望。

老派強國與新興帝國之間的矛盾,根本不可能通過談判得到解決,也許談判只是戰爭前的熱身運動吧。

;

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二百一十二二章 遭遇第12章 追蹤第202章 防範與控制第179章 兄弟第70章 目標出現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510章 左右爲難第132章 轉折點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104章 撤退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36章 叢林求生第20章 強者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17章 戰略大師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25章 死有其所第317章 大膽行動第112章 多米懦骨牌第401章 將才第171章 振作第111章 行動結束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592章 佔領軍第623章 核試驗第23章 士氣歸零第3章 工業時代第623章 核試驗第158章 野心家第50章 我行我素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52章 奮戰到底第17章 戰略大師第28章 主力決戰第351章 頑抗到底第609章 國防部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24章 航母熱潮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81章 遭遇戰第177章 新局面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36章 叢林求生第138章 讓步第284章 高標準第82章 預料之外第74章 各打各的第75章 出發第44章 你追我趕第229章 空中霸主第80章 多此一舉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469章 勉力爲之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493章 變幻莫測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187章 優勢第562章 頑抗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200章 大都市第93章 特殊任務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69章 恩仇第109章 充分準備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150章 拷問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75章 出發第103章 激戰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338章 進軍威克島第434章 攻擊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155章 農民軍第13章 戰端第623章 核試驗第185章 點撥第101章 遠戰
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二百一十二二章 遭遇第12章 追蹤第202章 防範與控制第179章 兄弟第70章 目標出現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510章 左右爲難第132章 轉折點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104章 撤退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36章 叢林求生第20章 強者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17章 戰略大師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25章 死有其所第317章 大膽行動第112章 多米懦骨牌第401章 將才第171章 振作第111章 行動結束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592章 佔領軍第623章 核試驗第23章 士氣歸零第3章 工業時代第623章 核試驗第158章 野心家第50章 我行我素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52章 奮戰到底第17章 戰略大師第28章 主力決戰第351章 頑抗到底第609章 國防部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24章 航母熱潮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81章 遭遇戰第177章 新局面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36章 叢林求生第138章 讓步第284章 高標準第82章 預料之外第74章 各打各的第75章 出發第44章 你追我趕第229章 空中霸主第80章 多此一舉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469章 勉力爲之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493章 變幻莫測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187章 優勢第562章 頑抗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200章 大都市第93章 特殊任務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69章 恩仇第109章 充分準備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150章 拷問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75章 出發第103章 激戰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338章 進軍威克島第434章 攻擊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155章 農民軍第13章 戰端第623章 核試驗第185章 點撥第101章 遠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