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戰端

一九三三年,三月三日。

像往常一樣,馮承乾在吃過早飯之後,翻開了當日的晨報,準備在看完報紙之後,去位於港區的海軍司令部。

雖然馮承乾不單單是海軍司令,還是執政黨黨魁,經常在北京與青島兩地往返,但是大部分時候,他都住在青島。不管怎麼說,他的正式身份是〖中〗國海軍司令,而且海軍還專門爲他在膠州灣北岸環境最好的地方修建了一棟別墅,安排了好幾名勤務員,即便他不在,這些人也在爲他服務。

聽到腳步聲,馮承乾頭也沒回,知道是張東強來了。“車準備好了?等我幾分鐘,看完這一版就走。”

“司令,出大事了。”

“什麼大事?”馮承乾下意識的朝港灣裡看了一眼,纔回頭朝張東強看去。

南面的港灣內,整齊停放着〖中〗國海軍的大部分艦艇。

“不是海軍的事,是朝鮮的事。”

“朝鮮?”馮承乾的眉頭跳了幾下,放下了手中的報紙。

“總統剛剛打電話來,讓你馬上回京。”“到底出什麼事了?”馮承乾站了起來。

“我也不大清楚,只是聽說,朝鮮發生暴動,起義的學生襲擊了〖日〗本駐軍,朝鮮國王已經在今天凌晨逃離漢城。”張東強替馮承乾拿起外套,接着說道“現在,〖日〗本已經派兵前去〖鎮〗壓,漢城已經亂成一鍋粥了。”

“死人了?”

“死了不少,主要是起義的學生,不過日軍也有傷亡,聽說死了幾十個。”“真是多事之秋啊。”馮承乾長出口氣,說道“去備車吧,聯繫火車站,準備好回京的專列。”

“都已經安排好了,趕緊出發吧。、,

當天下午,馮承乾就回到了北京見到了正在莫名〖興〗奮的吳鐵生,以及一幫摩拳擦掌的陸軍將領。

在馮承乾回來之前,吳鐵生就下達了軍事動員令,東北地區的〖中〗國軍隊開始備戰。

只是,這場仗,肯定少不了海軍的份。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海軍這場仗肯定打不起來。

別忘了,就在差不多四十年前前清就在海軍戰敗之後,輸掉了朝鮮。

對馮承乾來說,朝鮮在這個時候爆發學生起義絕對不是偶然事件。

當然,對吳鐵生等陸軍將領來說,朝鮮鬧事,正是他們等待已久的機會。

早在十三年前,即八國聯軍幹俄的時候吳鐵生就提出,利用出兵東北,一舉把〖日〗本趕出朝鮮半島。當時,馮承乾也動了這個心,而且認爲只要集中兵力,就有較大的把握在朝鮮擊敗日軍。只是到最後,馮承乾放棄了這個想法。原因很簡單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希望中日在這個時候打起來。結果就是,到八國聯軍幹俄行動失敗的時候,〖中〗國軍隊並沒有爲出兵朝鮮做好準備,也就錯過了把日軍趕出朝鮮半島的良機。等到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再熱心遠東事務的時候日軍已經全數撤退到鴨綠江南岸,並且做好了迎戰〖中〗國軍隊的準備軍事冒險的時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此後,吳鐵生一直在謀求出兵朝鮮。

吳鐵生的觀點很簡單: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

只要日軍在朝鮮半島一日,〖中〗國東北地區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別忘了,在馮承乾的工業規劃中,東北又是〖中〗國的重工業中心。也就是說,在〖中〗國最重要的工業區旁邊,駐紮了數十萬虎視眈眈的日軍。

只要戰事一起,這些日軍能在數日內渡過鴨綠江,而〖中〗國軍隊將不得不在本土打一場保衛戰。

不管能否在東北擊敗日軍,受徑的都是〖中〗國。

此外,即便在和平時期,因爲中日關係並不友好,所以〖中〗國陸軍一直在東北地區部署了一支重兵。在一九三零年,也就是經濟危機蔓延之後,〖日〗本經濟走入絕境,開始大規模擴充軍備的時候,爲了防範〖日〗本發動戰爭,〖中〗國陸軍有百分之四十的兵力、包括百分之六十的主力部隊都放在東北。

這樣一來,在其他地區的兵力,自然就顯得極爲單薄了。

從國防安全角度講,這種部署也非常不妥當。

由此可見,吳鐵生主張先在朝鮮跟〖日〗本打一仗,有着非常充足的理由。

也正是如此,馮承乾才表示支持吳鐵生的主張,並且表明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可以先在朝鮮打一仗。

接下來,就是備戰了。

在一九三零年之後的三年間,〖中〗國的朝鮮政策出現了重大調整,即由不干預、不介入轉爲暗中支持朝鮮的民族主義組織,除了給予物資、情報等方面的支持之外,還在輿論宣傳上大力鼓吹朝鮮的歷史,煽動朝鮮的民族主義情緒。

顯然,最易受到影響的就是學生。

漢城是朝鮮的首都,也是朝鮮人口最多的城市,更是〖日〗本奴役統治朝鮮的心臟,還是朝鮮學校最多的城市。

學生起義在漢城開始,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對吳鐵生等人來說,這是期盼已久的機會。

只是,馮承乾沒有頭腦發熱。

讓那些〖興〗奮過頭的陸軍將領回家等待消息後,馮承乾與吳鐵生去了書房。不管做什麼樣的決定,兩人得首先統一意見。

“老馮,你怎麼一點都不高興?”

“不是不高興,而是還沒有到高興的時候。”“這麼說,你反對出兵朝鮮?”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要反對的話,三年前就會反對,而不會等到現在。”

“那你……”

“我只是覺得,沒有必要高興得太早。要高興,等我們打贏了也不遲。”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關鍵是,我們得有一個出兵朝鮮的正當理由,而且是一個必須能夠讓其他強國信服的理由。”“這是我們與〖日〗本的戰爭,與其他國家有什麼關係?”“關鍵是,戰爭不是在我國、也不是在〖日〗本進行的,而是在朝鮮進行。更何況,朝鮮早已取得獨立。”

吳鐵生長出口氣,沒有反駁。

“此外,等我們與〖日〗本打起來,其他覷覦遠東的強國肯定不會袖手旁觀,即便是作壁上觀,也會選擇一方下注。到了這一步,你覺得這場戰爭還與其他國家無關嗎?如果我們沒有充足的理由,貿然出兵朝鮮,在道義上就說不過去,而那些把賭注押在〖日〗本身上的列強就會趁機鬧事。當然,我們大可不用擔心其他國家也會出兵,但是我們必須知道,如果沒有像德意志第二帝國這樣的全球大國的支持,而〖日〗本又獲得了強國的支持,那我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這場戰爭中佔到便宜。

“你說得有道理,問題是,我們去哪裡找這樣的理由呢?”“等待,時間會給我們需要的一切。”吳鐵生愣了一下,隨即笑着搖了搖頭。

這十多年來“等待”與“耐心”是馮承乾說得最多的兩個詞,幾乎每每遇到大事,他都會這麼說。

“老吳,你懷疑我的判斷?”

“不是。”吳鐵生嘆了口氣,說道“你也知道,這三年來,我們都在做準備,下面的兄弟也都期盼着出兵朝鮮,跟小〖日〗本好好打上一仗。現在,機會來了,你卻讓我們等待,確實有點說不過去。”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吳鐵生又笑了笑,知道說不過馮承乾,也就沒有多說什麼。

“其實,你沒有明白我的意思。”馮承乾也笑了笑,說道“我們等待的,只是一個出兵朝鮮的正當理由。正如你所說,機會已經來了,我們肯定不能錯過。換句話說,我們得在等待的時候,做好出兵的準備工作。說得直接一些,我們的軍隊都沒準備好,就算機會送上門來,我們也把握不住。”“你是

……”

“動員與備戰工作得立即展開,只是暫時按兵不動。相信,其他人也能明白,我們絕不打沒有把握的仗。等我們做好了準備,最佳時機到來時,才能在第一時間跨過鴨綠江,打一場十拿九穩的仗。”“看來,我還真不如你。”

“你不是不如我,只是太急切的希望與日軍分出高下了。”

吳鐵生嘆了口氣,說道:“如你所說,我們需要等多久?”“怎麼,對婁沒信心?”“不是,只是……”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只要我軍的備戰工作開始,也就兩三天吧。不要高估日軍,更不要低估〖日〗本的野心。我們想在朝鮮跟日軍打上一仗,〖日〗本當局同樣希望藉助朝鮮佔領我們的東北地區。

“這……”

“如果我沒有猜錯,就這幾天,日軍就會爲我們提供一個充足的理由,而我們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行,那我們就等待幾天。”

“關鍵的事情別忘了,備戰工作必須立即開始。還有,開始那些將軍,你得一個一個的給他們做思想工作,讓他們明白,我們現在按兵不動不是不想跟〖日〗本打,而是要在最有利的條件下跟〖日或者說,這場仗,要麼不打,只要決定打,就必須打贏,絕對不能出現第二種結果。”吳鐵生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馮承乾也沒再多說什麼,話說明白了,吳鐵生自然不會反對。!。

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630章 霸權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266章 煙霧彈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69章 毅然決絕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61章 下馬威第57章 開戰第11章 主動出擊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40章 擴軍第377章 好與壞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45章 特立獨行第6章 整裝待發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29章 落荒而逃第39章 義無返顧第398章 偷襲第197章 利器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99章 賣國與亡國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36章 叢林求生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24章 航母熱潮第541章 大潰退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264章 次要價值第57章 皇朝末日第45章 選擇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167章 前奏第1章 當務之急第199章 改造第74章 機不可失第155章 農民軍第174章 欲擒故縱第6章 整裝待發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531章 關鍵所在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527章 繼續前進第613章 反差第510章 左右爲難第458章 激戰第22章 迫敵決戰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21章 大清首輔第488章 前仆後繼第18章 逃跑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229章 空中霸主第549章 糧草先行第87章 生於憂患第117章 算計第146章 主動權易手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203章 勢在必行第600章 馬歇爾第188章 選擇第324章 尖端技術第60章 盡力而爲第45章 厚積薄發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22章 赴死之地第28章 皇儲給力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489章 截擊機第64章 關鍵情報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19章 送上門來第62章 用人之道第60章 精氣神第256章 矛盾與合作第235章 棋逢對手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141章 斷裂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437章 快節奏第104章 撤退第45章 選擇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18章 委曲求全第387章 預備隊
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630章 霸權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266章 煙霧彈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69章 毅然決絕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61章 下馬威第57章 開戰第11章 主動出擊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40章 擴軍第377章 好與壞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45章 特立獨行第6章 整裝待發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29章 落荒而逃第39章 義無返顧第398章 偷襲第197章 利器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99章 賣國與亡國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36章 叢林求生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24章 航母熱潮第541章 大潰退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264章 次要價值第57章 皇朝末日第45章 選擇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167章 前奏第1章 當務之急第199章 改造第74章 機不可失第155章 農民軍第174章 欲擒故縱第6章 整裝待發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531章 關鍵所在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527章 繼續前進第613章 反差第510章 左右爲難第458章 激戰第22章 迫敵決戰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21章 大清首輔第488章 前仆後繼第18章 逃跑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229章 空中霸主第549章 糧草先行第87章 生於憂患第117章 算計第146章 主動權易手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203章 勢在必行第600章 馬歇爾第188章 選擇第324章 尖端技術第60章 盡力而爲第45章 厚積薄發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22章 赴死之地第28章 皇儲給力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489章 截擊機第64章 關鍵情報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19章 送上門來第62章 用人之道第60章 精氣神第256章 矛盾與合作第235章 棋逢對手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141章 斷裂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437章 快節奏第104章 撤退第45章 選擇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18章 委曲求全第387章 預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