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大公的選擇

同時,錦衣衛和地方太平軍有協助張居正行駛天國法度的義務,可以說,張居正除去沒有軍隊的直接指揮權外,幾乎可以將觸手伸到天國任意角落中,堪比太平天國的頂級大管家。

打下維爾諾城後,太平軍的大規模軍事行動轉變爲對地方的鞏固和清剿,雖然立陶宛地區遍地都是反抗的義軍士兵,但在職業太平軍精銳面前,不過是一羣人數多到無法統計的烏合之衆罷了。

成建制擁有戰鬥力的立陶宛精銳,不是在前兩次決戰中損失殆盡,就是跟隨着自己效忠的立陶宛貴族成爲了太平天國的一份子,繼續享受他們高人一等的生活,只有極其少的一些走投無路又跟太平軍有着深仇大恨的精銳士兵或者是騎士參與到了立陶宛地區羣起洶涌的反天國浪潮中,這些人輕而易舉的成爲了立陶宛民族反抗軍的中堅軍官層。

這也算是立陶宛民族地方反抗軍唯一比土匪強出的地方,有一羣具有戰爭經驗的正規軍精銳士兵領導,總比讓拿起武器的泥腿子們直接上陣強一些,而且,這些具備一定軍事素養的騎士和精銳正規軍士兵,還可以在非戰鬥的間隙內,對拿起武器的民兵進行軍事訓練。

至於能訓練到什麼樣的程度,就只能看上帝他老人家給不給面子了……

連身經百戰的老資格民兵在太平軍精銳火槍手面前都不夠看,想讓一羣沒殺過人的農夫組成一支真正可以對太平軍造成威脅的軍隊,無異於癡人說夢。

作爲立陶宛地區民族反抗軍的精神領袖的雅努什·拉吉維爾大公,這點逼數心裡還是有的,因此,他沒有浪費時間停留在看似安全的立陶宛地區藏匿起來,而是馬不停蹄的帶着少數忠勇的守護騎士逃亡到了俄羅斯帝國求援兵。

之所以雅努什·拉吉維爾大公選擇了俄羅斯帝國而不是瑞典王國,主要是瑞典王國如今的實際掌權者,那個戀妹達人卡爾·古斯塔夫野心太大,且性情有點不穩定(一個只喜歡自己妹妹的大叔,怎麼看都不太正常……)。

要是雅努什·拉吉維爾大公還擁有曾經的立陶宛精銳做後盾,自然有把握跟瑞典王國做一場公平的交易,但現如今雅努什·拉吉維爾大公很清楚自己已經距離‘光桿司令’漸行漸近,他曾經也在波蘭國王的領導下與瑞典軍隊交戰過,他很擔心自己剛進入瑞典王國境內,就被‘莫名其妙’的意外送去天堂……

雅努什·拉吉維爾大公這種聲望極高的人,如果沒有任何理由殺死的話,會給自身聲譽帶來很壞的影響,當然,洪天成這種開着全面戰爭系統bug的人除外……

因此,除掉雅努什·拉吉維爾大公最好的方式就是製造各種各樣的隱蔽的意外,雅努什·拉吉維爾大公的仇人不需要騙過擁有大量耳目的各國統治階級,只需要騙過立陶宛人民就足夠了。

這就是雅努什·拉吉維爾大公不想去波蘭立陶宛首都克拉科夫的原因之一,在歐洲近代強國吞併弱國往往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

先以解放者的身份進入該國,然後扶持該國一個人口多的民族在他們的原屬生存地上獨立自主,這樣一來,入侵者就會憑空得到大批不知真相的當地平民的衷心支持,同時也會得到當地貴族的認可,畢竟獨立的受益者中也有當地貴族的一份子。

這種方法簡單好用,在近代起源,直到21世紀幾乎成爲了外國干涉他國內政的必備‘良藥’。

當然,入侵者是不可能免費服務的,當解放者的身份坐實,成功將該地區從被入侵國家分裂出去後,入侵者就搖身一變理所當然的成爲了保護者,在若干年之後,只要入侵者始終保持強大,保護者遲早會成爲入侵者的‘加盟國’之一,最後甚至會變爲一個行省!

這種比較緩和與拉攏人心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當地人的反抗情緒,調低戰爭成本,自然比傳統那種簡單粗暴的佔領方式更受到當權者追捧。

後來,歐陸乾脆發明出來一種名爲‘民族自決’的神器,併成爲了一戰二戰切割戰敗大國的無二法寶,讓那些曾經輝煌數百年的大帝國碎成一地渣渣,永無翻身之日,因爲這都是當地生活的人自行決定的,一旦出現重新合併的跡象,那些分裂出去的小國國民就會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是人類的天性,有時候,自由還真得比麪包更加吸引人!

然而,自由比麪包更容易忽悠老百姓,因爲自由只需要喊喊口號就夠了,完全可以空口白舌的將老百姓送上戰場,但是麪包卻是需要成本的。

於是,隨着統治階級的精神思想不斷近半,自由成爲了忽悠老百姓的良策,只要想挑事,喊喊自由終歸是沒錯的……

因爲被統治的大多數人始終都不是自由的,要是大家都自由了,統治階級怎麼剝削大多數人來供養自己過上奢華的生活?

所以自由永遠是被需求的一方,在任何國家都有廣闊的市場!

雅努什·拉吉維爾大公其實就運用了自由的誘惑力來鼓動立陶宛人,只不過他成功在一羣大字不識的泥腿子面前曲解了自由的含義,自由的意義被他上升到了民族的層面,被立陶宛貴族統治即爲自由,被異族統治即爲被壓迫,再結合太平軍的暴政,一切都變得合情合理……

1650年中旬,在立陶宛地區的太平軍展開轟轟烈烈的‘大掃除’時,雅努什·拉吉維爾大公帶着上百名親信隨從進入了俄羅斯帝國境內。

275 進攻上369 奧地利最後的掙扎073 戰俘的應用476 天皇必須死434 反漢同盟最後的堅持444 奴隸兵400 絕不停戰192 何樂而不爲242 騎馬步兵的突襲206 實力坑隊友009 沒有紙怎麼辦244 實力賣隊友448 歐洲五大區113 抽獎中460 同盟軍艦隊羣122 安德烈的野望458 決定世界的歸屬013 得與失175 日理萬機208 浮水之萍064 生死之戰049 精銳親衛營318 俄羅斯杜馬同盟280 沙皇的收權與吞併334 我們不一樣231 進攻波蘭兵團054 不再是威脅016 第一次爲所欲爲367 真理473 定都京師439 巡警374 遠距離屠殺173 走投無路的立陶宛大公480 一統全球119 局勢分析上453 夷平伊斯坦布爾161 鐵蹄與勇氣上396 進攻工事024 目標401 教會的作用235 門捷羅夫的應對290 蔑視與接敵135 空心方陣上(第三更求訂閱)172 戰爭不是壞事123 戰前會議150 稀有人物076 進攻日托米爾242 騎馬步兵的突襲445 有資格承受軍法037 初步嘗試341 黑甲騎兵041 神蹟282 奇怪的和談條件464 打到倫敦063 梭哈153 治安086 永遠是馬前卒199 要逃314 俄羅斯的隱患123 戰前會議446 幾百人的逆襲371 海上決戰400 絕不停戰425 各方局勢441 兵臨巴爾幹303 全面進攻波蘭288 立陶宛崩盤危機428 懸殊的科技代差073 戰俘的應用149 增加5倍兵力401 教會的作用302 國家間的現實457 歧視鏈條431 荷蘭投降436 擊垮反漢同盟353 超乎想象306 從沒有公平過304 波蘭投降473 定都京師050 瑞典資深劍士025 土鱉一般的歐洲人429 進攻276 進攻下232 引誘騎兵338 騎兵衝陣368 可悲的巴伐利亞104 想撿漏的波蘭人下364 反漢同盟139 無畏衝鋒059 波蘭人的進攻上147 死不瞑目463 反漢同盟的崩解467 登陸印度半島367 真理404 以殺立威099 翻臉上004 猝不及防283 千面出手260 哥薩克元首042 日托米爾
275 進攻上369 奧地利最後的掙扎073 戰俘的應用476 天皇必須死434 反漢同盟最後的堅持444 奴隸兵400 絕不停戰192 何樂而不爲242 騎馬步兵的突襲206 實力坑隊友009 沒有紙怎麼辦244 實力賣隊友448 歐洲五大區113 抽獎中460 同盟軍艦隊羣122 安德烈的野望458 決定世界的歸屬013 得與失175 日理萬機208 浮水之萍064 生死之戰049 精銳親衛營318 俄羅斯杜馬同盟280 沙皇的收權與吞併334 我們不一樣231 進攻波蘭兵團054 不再是威脅016 第一次爲所欲爲367 真理473 定都京師439 巡警374 遠距離屠殺173 走投無路的立陶宛大公480 一統全球119 局勢分析上453 夷平伊斯坦布爾161 鐵蹄與勇氣上396 進攻工事024 目標401 教會的作用235 門捷羅夫的應對290 蔑視與接敵135 空心方陣上(第三更求訂閱)172 戰爭不是壞事123 戰前會議150 稀有人物076 進攻日托米爾242 騎馬步兵的突襲445 有資格承受軍法037 初步嘗試341 黑甲騎兵041 神蹟282 奇怪的和談條件464 打到倫敦063 梭哈153 治安086 永遠是馬前卒199 要逃314 俄羅斯的隱患123 戰前會議446 幾百人的逆襲371 海上決戰400 絕不停戰425 各方局勢441 兵臨巴爾幹303 全面進攻波蘭288 立陶宛崩盤危機428 懸殊的科技代差073 戰俘的應用149 增加5倍兵力401 教會的作用302 國家間的現實457 歧視鏈條431 荷蘭投降436 擊垮反漢同盟353 超乎想象306 從沒有公平過304 波蘭投降473 定都京師050 瑞典資深劍士025 土鱉一般的歐洲人429 進攻276 進攻下232 引誘騎兵338 騎兵衝陣368 可悲的巴伐利亞104 想撿漏的波蘭人下364 反漢同盟139 無畏衝鋒059 波蘭人的進攻上147 死不瞑目463 反漢同盟的崩解467 登陸印度半島367 真理404 以殺立威099 翻臉上004 猝不及防283 千面出手260 哥薩克元首042 日托米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