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 不敗神話?

“全體前進!!!”

德意志的軍號鼓樂聲響起,排着橫隊方陣的德意志火槍手集體踏步向前,踩着鼓點穩步與對面同時前進的太平軍精銳擲彈兵相向而行。

火槍手後面是列陣而行的長槍兵,在方陣左右間隙和後方,則是騎在戰馬上指揮的中低層軍官。

埃爾多雷,一名標準的傳統德意志貴族家族嫡系族人,他戴着插着羽毛的熊皮帽,騎在自己購買的優良德意志軍馬上,不斷揮舞着精緻的燧發手銃協調着麾下士兵的前進。

得益於家族的榮耀和多年的入伍生涯,此時的埃爾多雷如同絕大多數德意志軍事貴族子弟那般,成爲了一個營隊的指揮官,這使得他不用待在最前方引領着火槍手向前挺進,只要跟在自己營隊的後方喊幾句口令,順道把不聽話和開小差的士兵就地正法就足夠了。

這對埃爾多雷來說,十分熟練。

雙方的炮彈毫無準頭的在軍陣四周落地,然後彈跳着在泥土地上砸出一個個淺坑,或者是將幾個倒黴蛋的腿帶離主人的身體。

埃爾多雷看着對面軍陣齊整迎面而來的太平軍精銳擲彈兵,臉上充滿了不服輸的桀驁之情。

隨着太平軍的崛起,戰勝一個又一個對手,太平軍的不敗神話早已傳遍整個東歐,即便是不多的幾個太平軍被全殲的戰例,也是在敵人佔據絕對優勢兵力的情況下打出來的,最可怖的是,太平軍至今無一人投降的記錄,讓人駭然。

理所當然的,在歐陸其他國家視榮耀爲生命的軍人們,自然就以擊敗太平軍爲終生的目標,特別是那些沒有跟太平軍交過手或者是沒有敗在太平軍手裡的士兵和軍事貴族,對太平軍被‘神化’的傳聞嗤之以鼻,並一直渴求着擊敗太平軍,爲自己和自己所屬部隊提升名望的機會。

對弱者而言,太平軍是地獄爬出來的魔鬼,但對真正擁有榮耀的軍隊而言,太平軍就是他們最好的試金石!

這與歐陸多年傳頌的騎士精神密不可分,很簡單很白癡的想法,但卻是這個時代歐陸士兵和軍官們堅持戰鬥的信念。

與同時期的東方古國不同,由於歐陸戰亂頻繁,各國君主和貴族都在不停的提升軍人的榮譽感,所以當兵不再是被老百姓瞧不起的下賤職業,而是護佑君主的忠勇體現。

顯然,被傳統騎士精神洗腦的埃爾多雷這種德意志軍官,此時面對太平軍的心態是充滿了鬥志!

軍隊中高昂的士氣,也是利奧波德一世等衆多德意志諸邦將軍們敢跟太平軍正面會戰的重要因素。

要是換成波蘭立陶宛復國軍在野外遇到大批太平軍,能不被一擊即潰就已經不錯了……

士氣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哪怕是在後世各種先進武器統治戰場的時代裡,軍隊的士氣也至關重要,更不用說17世紀這種冷熱兵器交替的時代了。

飛馳的炮彈沒有給埃爾多雷帶來任何不適感,哪怕是麾下個別幾個倒黴的士兵,被實心的鐵球砸的整個身子都‘碎’掉了,仍然沒有讓埃爾多雷這種身經百戰的軍官皺一下眉頭,戰場上,死亡是主旋律,如果連這個都適應不了,只會讓其他人所嗤笑。

而埃爾多雷鎮定自若的表現,無疑讓麾下不時偷瞄的士兵信心大增,一個英勇的指揮官帶領的士兵,士氣往往會得到加成。

前進中的德意志火槍手隊列中,像埃爾多雷這樣的軍官比比皆是,利奧波德一世沒有讓二線的炮灰部隊跟太平軍硬碰硬,因爲利奧波德一世很清楚,那麼做除了消耗太平軍的彈藥和製造無意義的死傷外,只會讓己方的主力軍隊士氣遭到打擊。

戰場上需要的是一鼓作氣,而不是再而衰三而竭!

“全體都有,停止前進!擡槍瞄準!”

在距離接近到快一百米時,埃爾多雷如同其他軍官一樣,下令讓自己的營隊停下了腳步,在通訊基本靠吼的年代裡,線列戰術必須依靠經驗豐富的中低層軍官現場指揮纔可以發揮出效用,後方的統帥們更多的是下達一些籠統的命令,比如調遣幾支兵團支援某個部位,真正在前線的戰鬥,都是靠前線軍官臨場指揮的。

好在,常年戰亂的中歐並不缺少埃爾多雷這樣豐富的中低層軍官。

長長的德意志火槍兵戰列線穩步停下,在軍官的口令下舉起了手中火繩槍改裝而來的燧發槍,火繩的減少,讓火槍兵們去掉了極大的負擔,不少手持燧發槍的老兵都由衷的感受到了一種輕鬆。

終於不用像個傻叉一樣在身上纏着一大捆火繩了!

埃爾多雷看着對面還在前進中的太平軍精銳擲彈兵,仍然保持着沉默沒有下令,而這時候,其他幾個營隊的火槍兵已經在各自軍官的命令下,扣動了扳機。

數萬人的戰場上,戰列線極其寬廣,不可能同時擊發火槍,甚至每一個營隊之間開槍的頻率都是不同的。

這也是爲何真實的戰場上總是會聽到散亂噪雜的射擊聲的緣由。

齊射只是每一個營隊甚至單個連隊的開火而已。

後世影視劇中的成排齊射是爲了美觀的藝術性,小股部隊或許能做到,但大規模交戰無異於天方夜譚。

光是開火命令的傳達,就是一個大問題……

埃爾多雷是一個經驗豐富沉得住氣的軍官,他微眯着雙眼看着漸漸接近的太平軍精銳擲彈兵,沒有和他的同僚一樣下令開火,因爲他很清楚,排槍中第一輪射擊至關重要,相比於那些剛剛從冷兵器部隊裡‘轉職’而來的軍官,埃爾多雷更瞭解火槍這種武器該如何使用!

直到太平軍精銳擲彈兵進入50米時,埃爾多雷才猛然下令道:“開火!”

砰砰砰……

一陣白煙在埃爾多雷的營隊前方瀰漫開,埃爾多雷正前方的太平軍精銳擲彈兵前排士兵,肉眼可見的成片倒下!

“哼,不敗神話?也不過是一羣肉體凡胎罷了。”埃爾多雷看着替補上來的太平軍精銳擲彈兵,目中透露出一絲絲不屑的神情。

143 不按套路出牌102 三觀崩壞後的撤退122 安德烈的野望457 歧視鏈條116 登記的意義075 帶頭作用096 計劃更改090 開始攻城182 展現仁慈?234 最後希望的破滅159 沒有炮兵的尷尬339 僵持371 海上決戰139 無畏衝鋒415 法蘭西本土的政治衝突429 進攻135 空心方陣上(第三更求訂閱)118 爆肝伊始366 意大利麪條412 新的戰略規劃016 第一次爲所欲爲267 開始收權260 哥薩克元首119 局勢分析上383 種族戰爭?261 避重就輕320 開戰前的對抗482 準備迴歸380 老近衛軍322 秋風掃落葉431 荷蘭投降126 畏懼造成的錯誤221 正義與邪惡的判定287 權限升級後的獎勵105 翼騎兵衝鋒251 攻城開始254 戰鬥還沒有結束320 開戰前的對抗197 烏合之衆185 大公的選擇236 一個師的獎勵438 英法之爭234 最後希望的破滅177 做對的下場116 登記的意義147 死不瞑目275 進攻上372 選擇目標278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237 戰爭形勢335 強權主義076 進攻日托米爾254 戰鬥還沒有結束002 全面戰爭233 細細的紅線431 荷蘭投降189 利沃尼亞的機遇476 天皇必須死439 巡警249 進攻切爾尼戈夫042 日托米爾091 登城上042 日托米爾077 勸降424 達成目的105 翼騎兵衝鋒301 志在消除北方威脅359 出乎意料037 初步嘗試019 勝利與果實上222 生命的自私044 洪天成的機智323 無恥的言論375 攻勢422 攻下布達佩斯284 替代與清洗320 開戰前的對抗286 戰略方向勝利結算174 炮灰的鋪墊034 兵制044 洪天成的機智155 立陶宛求和377 生於安樂死於憂患413 反漢同盟的覬覦189 利沃尼亞的機遇197 烏合之衆041 神蹟453 夷平伊斯坦布爾479 生化回收站214 真實的人性203 基輔戰役開啓407 巴黎會戰367 真理297 卡爾被捕333 爭論330 告一段落216 屁股決定語言192 何樂而不爲348 哈布斯堡垮臺194 背叛中的屠殺
143 不按套路出牌102 三觀崩壞後的撤退122 安德烈的野望457 歧視鏈條116 登記的意義075 帶頭作用096 計劃更改090 開始攻城182 展現仁慈?234 最後希望的破滅159 沒有炮兵的尷尬339 僵持371 海上決戰139 無畏衝鋒415 法蘭西本土的政治衝突429 進攻135 空心方陣上(第三更求訂閱)118 爆肝伊始366 意大利麪條412 新的戰略規劃016 第一次爲所欲爲267 開始收權260 哥薩克元首119 局勢分析上383 種族戰爭?261 避重就輕320 開戰前的對抗482 準備迴歸380 老近衛軍322 秋風掃落葉431 荷蘭投降126 畏懼造成的錯誤221 正義與邪惡的判定287 權限升級後的獎勵105 翼騎兵衝鋒251 攻城開始254 戰鬥還沒有結束320 開戰前的對抗197 烏合之衆185 大公的選擇236 一個師的獎勵438 英法之爭234 最後希望的破滅177 做對的下場116 登記的意義147 死不瞑目275 進攻上372 選擇目標278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237 戰爭形勢335 強權主義076 進攻日托米爾254 戰鬥還沒有結束002 全面戰爭233 細細的紅線431 荷蘭投降189 利沃尼亞的機遇476 天皇必須死439 巡警249 進攻切爾尼戈夫042 日托米爾091 登城上042 日托米爾077 勸降424 達成目的105 翼騎兵衝鋒301 志在消除北方威脅359 出乎意料037 初步嘗試019 勝利與果實上222 生命的自私044 洪天成的機智323 無恥的言論375 攻勢422 攻下布達佩斯284 替代與清洗320 開戰前的對抗286 戰略方向勝利結算174 炮灰的鋪墊034 兵制044 洪天成的機智155 立陶宛求和377 生於安樂死於憂患413 反漢同盟的覬覦189 利沃尼亞的機遇197 烏合之衆041 神蹟453 夷平伊斯坦布爾479 生化回收站214 真實的人性203 基輔戰役開啓407 巴黎會戰367 真理297 卡爾被捕333 爭論330 告一段落216 屁股決定語言192 何樂而不爲348 哈布斯堡垮臺194 背叛中的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