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9章 無跡可循

趙光義的小孩子把戲成功了,當宋軍集中八百敢死之士衝上灘頭,楊收、孫震正組織士兵殺出營寨,準備重施故技一舉殲之的時候,宋軍的浮橋飄搖直下,成功地卡在大江兩岸,浮橋上的兵士立即把無數根長短不一的樁子釘入水中,長短恰恰合適,以鐵鏈、繩索、木楔連接的浮橋在被滾滾長江水沖斷之前成功地固定成功,無數早已蓄勢以待的宋軍將士沿浮橋源源不絕撲過江來。

守軍一見宋軍化不可能爲可能的奇蹟,士氣頓喪,宋軍則氣勢如虹。長驅直入,楊收、孫震雖苦苦支撐。亦抵擋不住,一時間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守軍潰敗,採石礬陷落。

趙光義一身甲冑,執一條鑲鐵棍跨上長江東岸,睥睨四顧,意氣風發。

手下大將問道:“千歲,我們是否佔據唐軍營塞,等待曹將軍趕到?”

趙光義傲然一笑道:“兵貴神速,既已過江,那就當疾趨馳行,襲取金陵。把唐軍水塞一把火焚了,號令三軍,立即啓程。”

手下將領依令而行,留下一支人馬守住長江兩岸,護住了這條浮橋。其他人馬立即集結,片刻不停向前趕去。

這條浮橋斷不得,若是沒有這條浮橋。宋軍一跨過長江,那就是背水一戰,只能勝、不能敗,如果一時敵強我弱,想要戰略迂迴避免其鋒芒都不可能了。而且唐人堅壁清野。糧草插生盡皆轉移到了易守難攻的大城之中,如果浮橋斷了,那宋軍就只能餓着肚皮打仗了,所以趙光義雖是心急如離弦之箭,卻也不敢不重視這條生命線。他把楊海清、竹羽明留下,率所部保衛這條浮橋,自己親率剩下的五萬馬步軍混合兵種片刻不停地向前趕去。

蕪湖城外,曹彬收到了趙光義已突破長江,直奔金陵而去的消息,麾下大將郝思誠擔心地道:“晉王千歲輕敵冒進,若是萬一有個什麼閃失。折了我三軍主帥那就糟了,我們莫不如棄了這蕪湖城,趕去與晉王匯合吧?”

曹彬捋須沉吟片刻,搖頭道:“湖口十萬唐軍毫髮無傷,肆後,他們必會追來。如果沿途各城守軍猶在。既可與之呼應,又可爲之提供糧草插重,那就抄了我們的後路,這羽翼。還是儘量剪除乾淨爲好。至於晉王那邊

曹彬微微一笑道:“自林虎子死後。唐國已無良將,而晉王所御俱是禁軍精銳,麾下戰將又個個身經百戰,當不致遇到強敵,無需擔憂。”

郝思誠蹙眉道:“可”咱們這樣一路攻城拔寨地行去,幾時才能與晉王千歲合兵一處?那可違背了官家在發兵之前所議的水陸合兵、齊頭並進之計了。”

曹彬笑道:“戰場上,瞬息萬變,豈能拘泥不化。你只管聽我號令。加速攻城。”

郝思誠不得再勸,只得唯唯稱命,趕赴城下指揮攻城去了。

曹彬站在高處,望向金陵方向,若有所思地自語道;“晉王心急呀。他等不及我,更不會想現在等到我。我還是識趣一些,待晉王攻勇金陵城下,再與他相會吧

楊浩仍然活着的消息,已經由趙光義派出快馬,把消息傳報京城去了。

楊浩死而副生的經過,就是以他自述的經歷爲藍本,由書記官常輝整理潤色之後擬就的,奏報中還提到了樊若水,立此大功,一個官家欽賜的官職是少不了他的了,輿若水雖在長江邊上吃了兩年苦,但是一步登天。得到了別人辛苦二十年也未必能擁有的成就,整天介一副心花怒放的樣子,這一路上都鞍前馬後,隨在晉王身邊侍候着。

楊浩沒有摞下趙光義徑自返京的道理,而且江南戰局一日未定,恐怕趙官家也沒心情思量北國之事,所以他只得暫時陪在趙光義左右。

江南政局糜爛、軍隊士氣低迷,李煜胸無大志,唯一可堪一戰,可以稍稍延長抵抗時間的良將也被他以一個簡單的離間計殺掉了,唐國被宋國平定已是必然的結局,楊浩現在只希望這場結局早已註定的戰爭早一點結束。這裡只要還有一天是戰區。就會多一些流離失所的災民、死於戰亂的百姓,早一天滅掉唐國,朝廷撫民安境的政策就可以早一天下來。他也可以早一天返回汴梁。

跟在趙光義身邊,他並沒有浪費這個好機會,對禁軍如何調動、如何作戰、行軍佈陣、糧秣運輸、軍心士氣,乃至擅長的進攻戰術、防禦手段,他都在充份地瞭解、充分地學習。

從戰爭中汲取的直接經驗要比書本中獲得的知識更實用。跟在趙光義身邊,看他與衆將議事,發號施令。指揮渡江作戰,看他接收軍情、遙控指揮另外幾處戰鬥,居高臨下,俯瞰全局,更令他掌握了許多戰術心得。

他在求退不得的情形下,被迫選擇了以進爲退,爲了未知的江山打天下。可是縱然他在西北具備許多脫穎而出的有利條件,他對前程也絲毫不敢大意。未來已經變成了未知,儘管後世對此時各方實力、戰爭的失的客觀評價他還記在心裡,也依然有用。但他很明白,那並不能成爲他取勝的法寶。

後世的學者明白的東西,這個時代的軍人們真的不瞭解?不,他們比任何人都更明白,沒有人比他們更瞭解自己的敵人,更瞭解敵人的長處和弱點,但走了解並不代表就一定能解決,限於種種條件,他們只能因地利宜,選擇最適合他們的選擇。而不是最適合歷史客觀評價的選擇。

從他成爲這個世界的一份子之後,在這個迷宮裡,他也只能遵循這裡的一切規則,利用這裡的種種客觀條件來行事,而不是依據後來的一點、經驗來指導自己的行爲。況且”後世人站在一切已經結束的角度去反思、總結得來的結論是否就是客觀的、最準確的?那很難說。

當他置身其中,按照自弓掌握的歷史知識去做一些應變時,對手做出的反應和選擇便會針對他的動作而改變。於是依據既定歷史做出圳”沾評憐和分析從他老出第步時便也成了沒有用的經驗熙

譬如他對歷史上已經發生過某場戰役中敵我雙方的得失已經瞭然於心,然後他穿越時空,進入這場戰局,他就能成爲軍神嗎?那不過是主,知小子的幻想。當他踏進這場戰爭遊戲時,如果他不能主導戰局,那他只能做個炮灰,即便他對未來了如指掌也不能改變結果。

可是如果他能成爲一方主帥。由他來針對即將發生的錯誤做些改變呢?那麼對方還會機械地按照原來的套路去走嗎?對方也會因變而變,他原來掌握的東西已經沒有用了。這就像一個拳師。站在臺下看着兩個拳師在臺上較量,臺上誰失手慘敗他看得清清楚楚,也分析的頭頭是道,但是讓他時光倒流,上臺取代那個失敗者,他頂多只佔一拳的便

從他改變打法,佔了第一拳的便宜時起,對方的反應將隨之而改變,接下來已經不可能按照他已經瞭解的經過去走了,除非他那一拳已經把對方徹底擊倒,否則他只能靠實力來繼續戰鬥,他的預知將失去作用,他擬好的計劃做好的盤算將全部失效,如果他仍固固於那點對既成結果的分析來行動,那他就是一個在對手面前機械地耍套路的拳師,他會死的比原來那個失敗者更難看。

所以,他必須盡一切機會多多學習、掌握,未來的走勢已無跡可循,他沒有作弊器可以開外掛。只能靠自己的才智從頭打拼。

“大人。”穆羽策馬馳到了他的身邊,楊浩讚道:“禁軍練有素,千萬人如同一人,行進如一座移動的鋼鐵城池,果然了得。”

“是啊!”穆羽的目光從洪流般向前涌進的隊伍中掠過小聲問道:“大人,咱們如果據有西北之地,那有朝一日,,會與他們發生戰爭麼?”

“希望沒有,如果有,應該也是打打和和,”楊浩輕輕一嘆道:“如非得已,我不想和他們發生戰爭。君要臣死,臣選擇老死,我假死脫身,就是這個目的,可悄功敗垂成。如果以後,君逼臣死”

“那大人怎麼樣?”

楊浩沉默片玄,啓齒一笑:“那臣不得不把君,,先弄死!”

穆羽聽得意氣飛揚,握緊腰間兵刃,漲紅着臉蛋振聲道:小羽誓死追隨大人!”

前方忽有一騎裡面馳來,楊浩忙道:“噤聲。”

那匹駿馬上的騎士背上插了一面三角形的紅旗,策馬而馳小旗迎風獵獵,一見他背上紅旗。所經之處士兵們紛紛讓路,那匹馬就如乘風破浪一般犁開禁軍的鋼鐵洪流,一直奔到趙光義帥字旗下這才扳鞍下馬,急步前行,單膝點地稟道:“報,前方有一路唐軍正馳援而來。”

趙光義一勒戰馬,沉聲問道:“來者何人?有多少兵馬?”

那探馬稟道:“帥旗上一個杜字,再觀其來路,應是來自抹陵關的天德軍都虞候杜真所部,所部皆步卒,約萬餘人。”

趙光義仰天大笑:“只有一萬兵馬,也敢前來送死?哈哈哈,傳令三軍快速前進,給本王輾平了他們!”

“千歲且慢。”

禁軍都指揮使陸葉瀾急忙阻止欲搖旗下令的號兵,馳到趙光義身前道:“王爺,我軍剛剛強行渡江,軍士雖勇,然體力不無疲憊,雖是以多戰少,若是硬戰,折損恐也不如今秣陵關趕來馳援的唐軍不過一萬多人,就敢迎着我大軍疾奔而來,顯然他們只知道採石礬有失,卻不知道我們有多少人過江,更未料到我們未做休整便已上路,如今險和他們裡面碰上。即然如此。何必硬拼,咱們不如稍退一步,預作埋伏,殺他個措手不及,即可減少我軍傷亡,又可聚而殲之,免得他們見勢不妙四處逃散,再要追殲又費手腳。”

“唔,”陸軍主所言有理。”

已經過了長江的趙光義心情已經不是那麼急迫了,而且這陸葉瀾是禁軍高級將領,正是趙光義招攬的對象,對他說的話便不能不予以重視,再說陸葉瀾的分析十分合乎情理,若能減少己方傷亡,何樂而不

趙光義立即下令三軍停止前進,後隊變前隊,往回奔去,採石礬以北三十多裡處有一個大湖。叫慈湖,慈湖以西不遠就是長江,趙光義派伍告飛率八千步卒在往採石礬去的必經之路上等候杜真,自己與陸葉瀾各率兩萬兵馬埋伏在慈湖與長江中間狹長地段的兩頭,等着伍告飛佯敗,把杜真的兩萬人馬引進這片死地裡來。

草叢中,楊浩趴在那兒正匿隱着行蹤,忽然悉悉索索一陣響,樊秀才爬了過來。楊浩懶洋洋地向他打了聲招呼,樊若水知道他是趙光義眼中的紅人,又是引薦自己的伯樂一見他便透着幾分親熱:“楊左使,往日裡樊某隻知宋軍練有素、能征慣戰,今日才知盛名不虛呀,宋國兵馬,將有謀、士有勇。唐**隊怎堪敵手?杜真只有一萬多人,千歲的五萬大軍還用打麼,就是撲上去壓也壓死了他們,千歲卻這般謹慎,這樣的軍隊不打勝仗誰打勝仗?”

楊浩對這個官迷的人品有點不恥,便淡淡笑道:“戰場上,天時、地利、人和、士氣、計謀都是影響勝負的關鍵,可不是人多就一定會打勝仗的,古往今來,以少勝多、甚至八百破十萬的戰例也不是沒有。千歲謹慎些是好的。”

婪秀才乾笑道:“左使說的是,樊某不知兵,貽笑大方了。”

楊浩淡淡一笑,他正趴的無聊,有個人說話也好,便道:“這趕來赴援的杜真是個什麼樣的人。你可知曉麼?他兵馬雖少,可是一聞採石觀警訊,便能不顧生死趕來赴援,也是個當機立斷的難得將才

樊若水道:“在下在採石礬住了三年,對附近的駐軍和將領倒也瞭解一些。

秣陵關的守將有兩位,一個叫鄭彥華,是秣陵關的主帥,官至節度使,足智多謀,是個儒將。在他麾下有一支一萬多人的水師。另一個就是杜真,官居都虞候。是鄭彥華手下第一大將,悍勇善戰,鄭彥華把他派來,顯然也是明白採石礬一旦失陷,他的秣陵關便也守不住了。可是他既兵出兵來援又能如何呢?”

啊,讀世上吊然有此事悄凡經變了。但是有此事卻孫公人就能左右、就能影響的,該來的它終究還是要來,唐國的命運。已經是註定了的。”

樊若水不知他這樣古怪的感慨據何而來,聽得一頭霧水,只是陪笑

聲。

楊浩換了個姿勢。隨口問道:“樊先生家裡還有什麼人?”樊浩水嘆息道:“父母雙親、妻子兒女俱在,唉,這三年來,樊某含家棄業,離開雙親和妻兒,在這採石礬上結廬而居,真的是愧對了他們,幸得左使引薦。晉王青睞,樊某終有出頭之日,來日可以好生孝敬父母、善待妻兒。”

楊浩調侃道:“如此甚好,樊先生應該記得父母妻兒爲你的付出纔是。來日高官的做、駿馬得騎,雖可喜新卻不能厭舊。做個遭人恨的陳世美呀,哈哈

“大人教毛的是。”樊秀才喜上眉梢:“見,只是不知這遭人恨的陳世美是哪一位呀?”

“咳咳,他呀。他是我家鄉的,,不對,不對勁兒

正要信口胡諂的楊浩忽然鎖緊了雙眉,樊若水緊張地道:“大人卑兒不對勁兒?”

“不是我不對勁。而是那秣陵關守將杜真有點不對勁兒。”

楊浩鎖緊眉頭。苦苦思索半晌,忽然騰地一下站了起來:“千歲在哪,千歲在哪兒?”

正在埋伏的軍兵忽見站起一人,正要呵斥,卻認得他是晉王千歲身邊的親信,有些人雖不知他身份,卻見過他騎馬傍在晉王身邊,晉王對他說話也是和和氣氣、有說有笑的,當下不敢斥,連忙爲他指點所在,楊浩抄起袍裾。貓着腰便跑過去。

趙光義正在一個矮坡後面膘望遠方敵情,楊浩衝到矮坡後面,伏在趙光義身旁,急促地道:“千歲,下官忽生一個疑慮,所以急來稟報千歲,請千歲參詳。”

趙光義現在對楊浩很客氣,本來就走出身自己南衙的官員,那時候的人本土觀念重、出身派系觀念重,朝中的官員因爲藉貫是同鄉,亦或是同科進士、同一位老師的門生,都能覺得親近拉幫結派的,何況是從他府中走出來的官兒。再加上楊浩帶來了獻圖人,讓他不必依靠水軍便順利過江,更讓他歡喜不勝,一聽之下便和顏悅色地問道:“楊左使有何疑慮不防說來?”

楊浩把方纔從樊若水那兒打聽來的消息複述了一遍,說道:“千歲,如果樊若水所言屬實,那麼秣陵關一共才兩萬兵馬,鄭彥華冒冒失失派出一半人馬來赴援就十分可疑了。千歲你想,既然那鄭彥華足智多謀,那麼他縱然不知道咱們有多少人馬,可是採石礬有兩萬駐軍卻被咱們攻陷了他們的水塞大營的消息他至少是知道的。咱們是攻方,兵力比起來石礬守軍來自然應該只多不少,鄭彥華就這麼放心,拿出一半的本錢來揮霍,篤定能收復採石礬麼?”

趙光義目光一閃。臉色漸漸陰沉下來。

楊浩又道:“秣陵關並非極難攻的地方,連樊若水一個不知兵的秀才都曉得采石礬既失,秣陵關根本無險可守,必將陷落,張彥華會不知道嗎?他那麼集中全力死守,要麼棄城而逃,要麼就該傾巢出動,救援採石觀,本來兵力就弱,還要分兵,這樣的兵家大忌像是一個足智多謀的大將所爲麼?”

趙光義目光閃爍不定,卻沉住了氣問道:“那麼,楊左使以爲他是什麼意圖?”

楊浩沉聲道:“秣陵關守軍一半是水師,一半是步卒,都虞候杜真率步卒正向我裡面趕來,那一半水軍,如今還在秣陵關嗎?”

趙光義臉色攸地一變,一字一頓地道:“聲東擊西,毀我浮

趙光義用兵雖未必如曹彬、潘美那種百戰老將,但是殺伐果斷,確也有將門之風,楊浩的疑慮雖只是一個可能,趙光義卻不敢大意,立即分兵一萬,令楊浩和禁軍都虞候堯留統率返回採石礬增援。

堯留年輕很輕。矯健的身子、網毅的神情,年輕的臉龐,一雙堅定有神的眼睛,的勝鉤上掛一根白蠟杆兒,依稀有幾分昔日初見羅克敵時的神韻。

此處距採石礬已然不遠,二人率兵匆匆趕到,把楊海清和竹羽明唬了一跳,還以爲晉王東進這麼快就敗了,一聽楊浩的話,兩位將軍也謹慎起來,忙把唐軍水寨中俘獲的戰船都駛出來,沿着長江一字兒擺開,做好了警戒。

唐軍水塞的戰船都很犀利,如果他們能主動出擊,戰局絕不會是今日這般局面,可惜他們早已怯了宋軍的威風,又得了李煜堅壁清野、據險固守,絕不主動出戰的命令,以致坐失戰機。如今反爲宋軍所用。

未幾,遠處帆雲蔽日,果然有一支水軍鼓足風帆浩浩蕩蕩而來。早已有備的兩岸宋軍立即進入戰鬥狀態,張弓搭箭。嚴陣以待,水上的船隻中最前面是幾十條小船,上面堆滿了柴草。落下了風帆,只待敵艦一到,就點起火來順流而下去燒敵船,餘者雖不擅使船,亦不擅水戰,但是在兩岸弓手的掩護下,也儘量集中戰艦,緊緊依靠在一起,準備誓死阻敵護橋。

來者果然是秣陵關守將鄭彥華,鄭彥華使杜真率步卒赴援,自己也親率水師趕來,棄了秣陵關傾巢出動,目標就是這座使採石礬水軍大寨陷落的浮橋,這座浮橋太重要了,只要浮橋在,宋軍就能進能退,能把無數的軍隊源源不斷地送過長江來,能把無數的糧草運過江來,讓宋軍奮勇直前,無後顧之憂,所以必須毀掉它,不管付出多少代價。

然而當他急匆匆趕到時,兩岸箭矢如雨,水面上又有幾十條火舌噴涌的小船順流而下,宋軍早已蓄勢以待,偷襲戰變成了陣地戰。此時,伍告飛迎戰天德軍都虞候杜真的一萬大軍,佯敗而逃,已把他們順利引進了包圍圈。

一時間,旗幡招展,號炮連天,杜真所部西有長江。東有慈湖,南有陸葉瀾,趙光義掐斷他的退路,開始關門打狗了!

第033章 四方亂第137章 怨了了,情難卻第118章 火起第005章 各施計謀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49章 劫糧第013章 迷霧第017章 夜站八方第125章 上兵伐謀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34章 王妃末路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43章 時來 自然運轉第143章 言和步步生蓮*第十卷 西北狼煙 第011章 隨風潛入夜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32章 大漠雄風第十三卷 衝冠一怒第013章龍王不王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33章 落英繽紛時第140章 漢軍滿萬不可敵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19章 上京第22章 良宵美景第002章新生第十三卷 衝冠一怒第013章龍王不王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42章 二王一後第014章 各懷機心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39 華容道義釋兩阿瞞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9章 無跡可循第014章 各懷機心第十卷 西北狼煙 第018章 改弦更張步步生蓮*第十卷 西北狼煙 第010章 盛宴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25章 女皇之怒第004章 一樣情深第082章 餘浪生波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34章 明月夜第003章 生來就是天子第084章 亂像欲生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54章 蟄伏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34章 明月夜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32章 風雨欲來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68章 佈局第086章 多事之秋(下)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35章 難兄難弟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46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017章 貧僧功力尚淺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67章 又選花魁第007章 囂張男與傲驕女第135章 親征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52章 你混水我摸魚第十卷 第1章 坦誠第004章 又到放偷日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64章 新的開始第083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017章 戰外之戰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34章 王妃末路第006章 打仗親兄弟第136章 高梁河的樑子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31章 泥菩薩也是菩薩第126章 上智爲間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29章 反守爲攻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75章 磨刀霍霍第128章 難破的關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37章 脣槍舌箭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68章 佈局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23章 設計第027章 陷城第092章 將計第136章 高梁河的樑子第027章 陷城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38章 “幽會”第十三卷 衝冠一怒第004章 交心(下)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70章 驚蜇第十二卷 西北望,射天狼 第031章 授師五州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26章 血腥瑪麗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49章 劫糧第003章 下馬威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43章 時來 自然運轉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26章 血腥瑪麗第072章 陰謀步步生蓮*第十卷 西北狼煙 第011章 隨風潛入夜第109章 陰差陽錯第025章 中計第十一卷 會挽雕弓如滿月 第020章 斬首行動第十三卷 衝冠一怒第004章 交心(下)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14章 軟硬兼施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41章 造化鎮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56章 楊浩的陰謀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68章 佈局第101章 入彀第十三卷 衝冠一怒第006章 羯鼓聲催入西涼第138章 蓄勢第023章 暗戰第十三卷 衝冠一怒第005章女人之間的戰爭第122章 千鈞一髮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74章 偷天在即!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36章 換日第019章 衆叛親離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18章親仇契丹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36章 換日第十卷 西北狼煙 第014章 銀州,我一定要打第096章 雙子擴張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22章 難做的飯第109章 陰差陽錯第092章 將計
第033章 四方亂第137章 怨了了,情難卻第118章 火起第005章 各施計謀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49章 劫糧第013章 迷霧第017章 夜站八方第125章 上兵伐謀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34章 王妃末路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43章 時來 自然運轉第143章 言和步步生蓮*第十卷 西北狼煙 第011章 隨風潛入夜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32章 大漠雄風第十三卷 衝冠一怒第013章龍王不王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33章 落英繽紛時第140章 漢軍滿萬不可敵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19章 上京第22章 良宵美景第002章新生第十三卷 衝冠一怒第013章龍王不王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42章 二王一後第014章 各懷機心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39 華容道義釋兩阿瞞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9章 無跡可循第014章 各懷機心第十卷 西北狼煙 第018章 改弦更張步步生蓮*第十卷 西北狼煙 第010章 盛宴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25章 女皇之怒第004章 一樣情深第082章 餘浪生波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34章 明月夜第003章 生來就是天子第084章 亂像欲生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54章 蟄伏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34章 明月夜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32章 風雨欲來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68章 佈局第086章 多事之秋(下)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35章 難兄難弟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46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017章 貧僧功力尚淺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67章 又選花魁第007章 囂張男與傲驕女第135章 親征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52章 你混水我摸魚第十卷 第1章 坦誠第004章 又到放偷日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64章 新的開始第083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017章 戰外之戰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34章 王妃末路第006章 打仗親兄弟第136章 高梁河的樑子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31章 泥菩薩也是菩薩第126章 上智爲間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29章 反守爲攻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75章 磨刀霍霍第128章 難破的關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37章 脣槍舌箭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68章 佈局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23章 設計第027章 陷城第092章 將計第136章 高梁河的樑子第027章 陷城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38章 “幽會”第十三卷 衝冠一怒第004章 交心(下)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70章 驚蜇第十二卷 西北望,射天狼 第031章 授師五州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26章 血腥瑪麗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49章 劫糧第003章 下馬威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43章 時來 自然運轉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26章 血腥瑪麗第072章 陰謀步步生蓮*第十卷 西北狼煙 第011章 隨風潛入夜第109章 陰差陽錯第025章 中計第十一卷 會挽雕弓如滿月 第020章 斬首行動第十三卷 衝冠一怒第004章 交心(下)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14章 軟硬兼施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41章 造化鎮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56章 楊浩的陰謀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68章 佈局第101章 入彀第十三卷 衝冠一怒第006章 羯鼓聲催入西涼第138章 蓄勢第023章 暗戰第十三卷 衝冠一怒第005章女人之間的戰爭第122章 千鈞一髮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74章 偷天在即!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36章 換日第019章 衆叛親離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18章親仇契丹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036章 換日第十卷 西北狼煙 第014章 銀州,我一定要打第096章 雙子擴張卷名:第十三卷 衝冠一章節:第022章 難做的飯第109章 陰差陽錯第092章 將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