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節 死生之時
又是一場混戰,雙方的飛機攪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飛行編隊早就被打亂。//更新最快 .//因爲身處如此混亂的戰場,這些世界上最優秀的飛行員們找不到了秩序和規則。他們只是在駕駛着飛機憑藉人類打架的本能在戰鬥!飛機的機槍是他們拳頭的延伸,飛機的發動機是他們怦怦跳動的心臟、螺旋槳是他們奔跑的長腿!每一個人都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力,在昏暗的天空之下進行這場你死我活的爭鬥!
這個時刻比較抗揍的德國造飛機優勢顯露出來,他們的機體重要部位和駕駛艙都可以直接承受30毫米以下的航炮攻擊,這對備彈數量較少的噴火來說是不公平的競爭。可這個世界上哪裡又有公平可言呢?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其擅長的,也都有其落後的。白起的到來就是一個超級作弊器,他把德國人的命運改變了,因此世界的格局也被改變了!
眼前的戰鬥也是這樣,被改變的是英國跟德國優秀小夥子們的命運。他們就像是炮灰一樣飄落在法國海岸的上空!捉對廝殺的飛機密集程度前所未有,射程比較可觀的德軍戰鬥機因地制宜,他們在距離英軍比較遠的地方聚在一起攢射。就像是榴彈炮那樣的進行遠距離曲射攻擊,雖然這種方式命中精度實在令人不敢恭維,可也是總有一點效果。面對着一批一批不斷殺過來的盟軍飛機,德軍戰鬥機很快就力不從心了。他們不得不又一次玩起了立體戰術。他們充分的利用德軍戰鬥機爬升能力超羣。俯衝控制良好的優勢開始頻頻佔據高位進行攻擊。這個時候他們發現航空火箭彈是一種很和適宜的武器,幾十架飛機一起齊射會籠罩很大的一片天空,只要被罩在其中的敵軍飛機總是難以逃脫。而被擊中其中一架就可能會因爲四處飛射的金屬殘片製造二次殺傷。
這個戰術效果很好,缺點卻是不能很好的牽制住盟軍的飛機。他們對地攻擊的火力會有不小的部分落到坦克頭上。德軍的88炮開始全力對空射擊!坦克上面的20榴彈也編織起來一道道的火網,盟軍攻擊機不光是要擔心天上,還要注意地面。他們的損失頓時開始出現擴大的趨勢。
地面上的德軍裝甲部隊面對盟軍的炮火和飛機轟炸死戰不退,他們保持了一貫的堅韌和狂熱。元首青年師很多人對於戰死沙場充滿了熱忱,他們認爲軍人最好的宿命就是馬革裹屍!
英國人在德國裝甲城牆的層層推進中無力阻止,很快他們就被迫放棄了剛剛組建的陣地。退到了灘頭。炮兵陣地不能擋住德軍坦克,儘管給敵人制造了極大傷亡也於事無補。神出鬼沒的直升機對於英國人士氣的打擊顯而易見,步兵只要見到眼前出現這玩意兒就怕得要命。噴射着火焰的飛機命中精度極高,而一旦被擊中就意味着喪命當場,直升機機載武器強大的殺傷力太過分,他們恨不能爹孃少生了兩條腿!
在直升機的火力掩護下。元首青年師的進攻很瘋狂!跟他們打仗的英國人極端不適應,他們沒見過世界上居然有這麼狂熱的軍隊。在他們眼裡邊這樣的部隊就是惡魔的化身,他們彷彿是撒旦附身,戰鬥能力強大無比!
是什麼原因元首青年師使在短短的時間裡獲得如此強勁的戰力?作爲元首衛隊的榮譽感是不容忽視的精神力量。部隊官兵對軍事素養的高標準嚴要求,常年堅持不懈的高強度訓練是戰鬥力的基礎。
在戰鬥中。這一支德國民族解放軍精英部隊還表現出一種與衆不同的氣質。一位英軍軍需官對這種氣質有一個準確的描述:“這些人作戰的態度我平生前所未見,好像他們從心底喜歡打仗,從中獲得無窮樂趣。顯然他們寧可戰死沙場,也不願意老死在牀上。”
是的。一隻老虎許久不吃人當然寂寞難耐了。他需要的是敵人的血肉!
這一羣半大小子們在老兵的帶領下領略了戰爭的美麗,那些犧牲的戰友被永遠銘刻在心。很多戰友非常慘烈地犧牲了。但對那些活下來的人來說,這種用極端的危險和苦難換來的經歷依然非常值得。他們早就達到了一種境界:他們生命的目的純粹是戰鬥。下一次同敵人的你死我活是一種非常偉大的存在感,在戰鬥中身體裡的每一根神經都如此充滿活力。單純的德國青年們以戰鬥爲人生樂趣,作爲他們的生活重心,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非常刺激的人生體驗。
多年的軍國主義教育造就了這樣一批戰爭機器。就好像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舉國皆兵的體制讓樸實的農民把作戰當成是收穫莊稼,砍掉敵人的腦袋就好像在自家的田地裡掰棒子!收穫的喜悅等同於戰鬥的激情,英國紳士怎麼能夠擋得住這樣的虎狼之兵呢?
最讓英國人頭疼的是德軍的炮兵!在灘頭陣地上密集的堆滿了物資和人員,他們有條不紊的利用桑樹b人工港卸下戰備物資,用卡車輸送給前線作戰人員。而今他們身後的依仗皇家海軍面對德國空軍的突襲已經變得脆弱不堪。
這個時候火箭炮尚且不能全力發威,它們需要用在瑟堡的美軍頭上。防守瑟堡的三個德國師苦苦支撐,在美國人越來越多的軍隊圍攻之下保護着瑟堡這個良港。白起需要火箭炮部隊在德軍裝甲雄師進攻的時候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持。
攻擊機部隊走了又來,他們在巴黎附近的野戰機場出發。英國人看到的其實不是同一撥人了,在遭到英國戰鬥機追擊的時候第一波攻擊機部隊就逃走了,眼下他們大概已經到了基地在哪裡掛彈加油準備另一波的攻擊。里希特霍芬雖然是身處黃油前線卻一點兒都不喜歡法國的燈紅酒綠。他依然在自己簡陋的作戰室裡面發號施令。8個人的元帥隨從個個精幹無雙,是跟隨他多年的老部下。這個團隊的工作效率極高,運轉起來如臂使指。很好的保證了里希特霍芬對部隊的掌控力度。里希特霍芬把3000餘架攻擊機編成三隊,在十條跑道和跑道盡頭的地下機庫中編好程序,一波一波的如同海浪一般。給英國人施加了相當強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