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第229章 名動中京城

第229章 名動中京城

“端叔!”

“端叔,你怎麼還能坐得住啊!”

中午時分幾個國子監學子叫嚷着衝入了一間國子監的學舍,還在刻苦溫書的年輕人李知義擡起頭,疲憊的眼神中有些茫然,“發生什麼事了?”

“你連這都不知道嗎?今日迎春宴啊!”

“哦。”李知義卻出乎衆人意料地輕輕嗯了一聲,“我知道的,但是我已經過了報名的年紀了,所以就不去看了。”

“這不是你去不去看的事情!”

一個年輕人正想向他講述今日發生的種種波瀾,但卻發現萬千言語到嘴邊,一時竟不知道怎麼言語,自己也在這兒也沒法將那些文章背誦出來,乾脆一把扯住他的胳膊,“走走走,門外茶肆中去,我們跟你細細說來!”

“我不去。”許是先前在茶樓的經歷不太好,又許是囊中羞澀,李知義連忙拒絕。

“今日我請大家喝茶!”那人扯了一把發現拒絕得很堅決,心頭一動,“今日收徒考試途中,出了一篇傳世名篇!”

手臂上傳來的抗拒瞬間消退了一大半。

一行人來到茶肆,果然聽見裡面的聲音沸沸揚揚。

等尋了個座位坐下,領頭的年輕人便看着店小二,“有無今日迎春宴上的稿子?”

小二沒有讓他們失望,笑了笑,“承惠,二十文一張。”

“來一張!再把該上的茶水點心端上來。”

“好嘞!”

等小二匆匆離去,四周的聲音便真切地傳入耳中。

“沒想到啊,就連龍首州呂先生都輸了。”

“也不能這麼說,呂先生這也不叫輸了,只不過三位老先生更喜歡夏公子的回答罷了。”

“你這不強詞奪理麼,三位老先生更喜歡那不就是輸了?”

“行了行了,別爭這個了,要我說啊,還得說是夏公子厲害!”

“可不是麼!先前還有人說德妃娘娘和膠東郡王要成士林笑柄,現在呢,你看看,人家這要成了士林正統的期望了!”

“是啊,那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得讓多少寒門學子心有慼慼啊!”

李知義聽着這句話,心頭如同被猛地一記重錘。

自幼家貧,艱辛求學的種種苦楚在剎那間涌上心頭,茅屋、山亭、破廟、道觀、義莊.那些在求學路上留下的足跡,都見證了他是如何走到今日的,對這一句話,簡直是充滿了感慨。

“來咯!”

小二一聲吆喝,將一份文稿放在衆人面前,“諸位小心,溼毀不退不換!”

領頭之人連忙展開,掃了一眼,果然前兩問的六個回答,以及最後兩位王爺的兩句話都在上面。

一面暗自感慨這茶肆老闆真的有門路之餘,一面將其放到李知義面前,“端叔,你快看看,看你覺得哪一篇寫得更好!”

李知義也沒推辭,低頭看去,這一看便挪不開眼了。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他喃喃地重複着,彷彿也瞧見了夏景昀用這一句話逆轉局面的從容,由衷感慨道:“夏公子實在是天縱奇才!”

當他的目光接着往下看去,瞧見了第二個論師道的問題。

荀飛鴻的文章,讓他如同被風沙迷了眼睛。

他想去回想自己的啓蒙恩師,但發現,他從小都是在窗外蹭課聽來的,甚至連如荀飛鴻一般正式的私塾老師都不曾有過。

當他看到呂立峰的文章,心頭也頗生幾分認同,的確如其所言,天下良師日少,就連這國子監中,也多醉心名利之儒,而少了幾分認真教學,專心治學之師。

呂先生不愧爲龍首州盛名遠揚的文魁大儒,這文章作得是真好。

但當他的目光順着看下去,一行字便映入眼簾: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他渾身一震,而後一句句話更如暮鼓晨鐘,敲在他的心頭。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他不自覺地放慢了速度,逐字逐句地慢慢看着眼前的這一篇文章,就像是花叢老手品味一個絕世佳人。

他忽然有些後悔,自己應該在現場,親眼看着這樣的文章寫就的。

不過好在這樣的文章並未被埋沒,而有幸能被他看見。

而且,他也能想到,這篇文章接下來在中京城廣爲流傳的盛況。

“端叔,怎麼樣?沒騙你吧?”

李知義頭也不擡,堅定道:“下一次,有夏公子在的地方,我一定要去親眼看看。”

“哈哈哈哈哈!”

茶肆的喧囂聲中,年輕人們哈哈笑了起來。

——

比起國子監外茶肆的吵鬧喧囂,同樣生意極好的鳴玉樓中,就要顯得安靜不少。

雖然也有歡歌縱酒,但得益於雅間的阻隔,並不會有吵鬧之嫌。

鳴玉樓的頂樓中,一身青色長裙的秦璃正全神貫注地在紙上謄抄着一篇文章。

過得一陣,當她放下筆,滿意地看着上面整齊而娟秀的字跡。

“小姐,您這字可是越來越好了呢!”

一旁的婢女連忙奉承着。

秦璃看了她一眼,笑着道:“真正該誇的是這篇文章,可不是我這一手平庸的字。你呀,還是要多學學。”

婢女吐了吐舌頭,“奴婢可沒法學呢,誰會教一個婢女呢,奴婢會侍奉小姐就好啦!嘻嘻。”

“聖人無常師。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皆可爲師。我可以教你,其餘人也都可以教你,就看你自己想不想學罷了。”

婢女眼前一亮,旋即搖了搖頭,“奴婢學那麼多東西,也無用,豈敢勞駕小姐。”

秦璃平靜道:“你若不願,那我就去換一個願意學的,未來也好替我分擔鳴玉樓的事務。”

“奴婢願意,請小姐務必教我!”

婢女急得眼淚都快出來了,秦璃笑了笑,“逗你玩呢,我怎麼捨得不要你。”

婢女鬆了口氣,連忙轉移話題,“這夏公子也真是的,小姐給了他玉牌,等了他這麼久了,這麼久了也不知道來這兒坐坐,反倒是到處跑去作詩寫文留墨寶。”

秦璃聽得哭笑不得,“你說得我跟個深宮怨婦等着他來寵幸一樣.”

下意識地說出這樣的詞,她不禁臉色微紅,但過得一陣卻嘆了口氣,“大兄那邊,也不知道他想明白了沒有,跟他的事情沒解決,夏公子怕是不會到鳴玉樓來的。”

——

砰!

一個精美昂貴的茶壺直接被摔成了粉碎,沒有逃過前輩們的宿命。

這就是秦玉文在聽着屬下的彙報,得知夏景昀又一次大出風頭,大獲全勝之後的反應。

在他看來,夏景昀在得罪了他之後,在他出手懲治之後,越是瀟灑得意,越是屢創佳績,就越是打他的臉,打秦家的臉。

混到高位的人,爲什麼那麼在乎面子,因爲在乎面子可以省下許多的事。

你的面子越值錢,越重要,不需要你多說多做什麼,別人就越會顧忌你的面子而斟酌自己的行爲,相當於一勞永逸。

而當你的面子被人損害,你還不去維護,那今後就有越來越多的人敢於冒犯你的面子,你就會付出更多的代價去做每一件事。

所以,秦玉文覺得,自己絕對不能聽小妹的,或者至少暫時不能聽小妹的,要談和,也要在自己處於勝利的情況下談和。

於是,他深深呼吸幾下,開口道:“動手吧!”

管事遲疑一下,“公子,要不要與家主稟報一聲?”

秦玉文扭頭瞥了他一眼,“你以爲他不知道?去吧,身爲秦家嫡長子,這點權力本公子還是有的。”

管事點頭退下。

——

“公子!不好了!”

迎春宴的次日,就在塗山三傑收徒之事,連帶着那一篇篇文章和詩詞在中京城中傳得沸沸揚揚之際,就在陛下加封兩位郡王,引得朝臣議論紛紛之際,原本喜不自勝的公孫敬在第二日的入夜時分快步走來,向夏景昀彙報起了剛剛收到的噩耗。

“秦家公子又動手了,昨日他們悄悄將許多他們買通的莊子和他們自己運來的瓜果蔬菜、禽肉牲畜,全部充作我們合作的農戶的東西,賣了過來,今日一個早晨,我們便買了足足過去七日的量。如果照此下去咱們的現銀恐怕又要不夠用了。而且有秦家阻撓,我們的行銷路子不僅沒打開,反倒還縮了些!”

很明顯,秦家這是反其道而行,要把江安侯府撐死。

出乎公孫敬預料的是,夏景昀卻並未慌張,眼神中卻意外地有些黯然。

他嘆了口氣,“好了,我知道了。”

公孫敬:???

知道了是個什麼意思?

夏景昀強笑了下,“放心吧,此事交給我。”

公孫敬現在對夏景昀自然是有信心的,聞言便也不再多說,轉身走了出去。

不多時,夏景昀又讓人將蘇元尚請了過來。

他看着蘇元尚,“錢公子還是沒聽勸。”

蘇元尚微微癟嘴,“那?”

夏景昀嘆了口氣,“動手吧。”

(本章完)

315.第308章 插翅難逃第453章 太后生疑,明珠入京。第84章 消息入京(求訂閱)345.第338章 一言可抵十萬師435.第423章 鬧市冷箭,樑都風起383.第373章 螳臂當車,自有忠義第160章 各方反應291.第286章 離與歸340.第333章 離間292.卷末總結及感言262.第258章 公審開始第122章 共登山,利見大人223.第219章 崇寧帝的意外反應230.第226章 宏願一句定乾坤360.第352章 登基大典,扶龍首功!349.第342章 萬事俱備400.第389章 泰山壓頂,冬水太涼401.第390章 朝堂議和,晚宴屈膝第122章 共登山,利見大人247.第243章 人心漸亂389.第378章 擒賊先擒王256.第252章 軍神之威第68章 夏公子救我!第463章 悲催世子,野草少年第36章 雲府問計(爲張衛雨最帥加更)第23章 權力下的公道262.第258章 公審開始第82章 跋扈的勳貴(求訂閱)455.第443章 星夜狂奔,暗棋落子第186章 不過如此第102章 相會岳陽城第107章 岳陽城中有瘦虎296.第290章 局勢驚變第445章 千鈞一髮,清風解難453.第441章 雨燕功成,驚雷驟至270.第265章 痛罵昏君,慷慨悲歌230.第226章 宏願一句定乾坤第146章 酒宴前,狼狽爲奸(爲盟主北冥沒有440.第428章 西北二王,驅虎吞狼第200章 是兄弟就來踹一腳第156章 什麼是大人物交鋒啊?第445章 千鈞一髮,清風解難第160章 各方反應第120章 夏景昀,力挽狂瀾378.第368章 大雨落幽燕269.第264章 驚雷炸,秦相怒415.第403章 耶律雄才,大石攔路第167章 高陽兄!救我!第130章 何當共剪西窗燭306.第300章 當堂怒斥,饕餮文賊第167章 高陽兄!救我!第168章 勘破隱秘,夏景昀接招285.第280章 陛下從不做虧本的買賣第64章 夏日胭脂紅440.第428章 西北二王,驅虎吞狼447.第435章 如臨大敵,如見神明399.第388章 一石千浪,滿城皆驚第466章 天雖未涼,世家將伏274.第269章 最後的邀戰第171章 針尖對麥芒第152章 崇寧帝接刀第204章 德妃妙手解難關第196章 石尚書上書,崇寧帝下旨第110章 世事真無常第169章 裝完就跑真刺激第457章 沸沸揚揚,殺招終成358.第350章 一檄驚天下(下)386.第376章 這一張嘴啊第180章 再添一員大將294.第288章 猛龍過江第106章 反殺!說兩句(閱後即焚)第118章 一波平,一波又起第166章 廣陵州逞兇,白雲邊接戰第137章 春風驛第96章 白衣卿相(二合一)第30章 容易翻臉的女人340.第333章 離間第178章 美夢成真第187章 塗山三傑283.第278章 春風得意馬蹄疾377.第367章 慶功大典456.第444章 環環相扣,殺招終成367.第357章 成王認慫,萬相哀嘆361.第353章 汜水關,五萬對一萬第130章 何當共剪西窗燭第98章 大棋落子,蘇家禍起(二合一)301.第295章 內幕與強敵376.第366章 三喜臨門第38章 只有鄭天煜受傷的世界第65章 猜測327.第320章 夏景昀的決斷249.第245章 宮中有旨,公子無憂第110章 世事真無常第22章 巧舌如簧277.第272章 你是不是在點我?第9章 重獲自由第461章 誅心到底,闔府歡慶第136章 入京!第129章 微斯人,吾誰與歸(二)
315.第308章 插翅難逃第453章 太后生疑,明珠入京。第84章 消息入京(求訂閱)345.第338章 一言可抵十萬師435.第423章 鬧市冷箭,樑都風起383.第373章 螳臂當車,自有忠義第160章 各方反應291.第286章 離與歸340.第333章 離間292.卷末總結及感言262.第258章 公審開始第122章 共登山,利見大人223.第219章 崇寧帝的意外反應230.第226章 宏願一句定乾坤360.第352章 登基大典,扶龍首功!349.第342章 萬事俱備400.第389章 泰山壓頂,冬水太涼401.第390章 朝堂議和,晚宴屈膝第122章 共登山,利見大人247.第243章 人心漸亂389.第378章 擒賊先擒王256.第252章 軍神之威第68章 夏公子救我!第463章 悲催世子,野草少年第36章 雲府問計(爲張衛雨最帥加更)第23章 權力下的公道262.第258章 公審開始第82章 跋扈的勳貴(求訂閱)455.第443章 星夜狂奔,暗棋落子第186章 不過如此第102章 相會岳陽城第107章 岳陽城中有瘦虎296.第290章 局勢驚變第445章 千鈞一髮,清風解難453.第441章 雨燕功成,驚雷驟至270.第265章 痛罵昏君,慷慨悲歌230.第226章 宏願一句定乾坤第146章 酒宴前,狼狽爲奸(爲盟主北冥沒有440.第428章 西北二王,驅虎吞狼第200章 是兄弟就來踹一腳第156章 什麼是大人物交鋒啊?第445章 千鈞一髮,清風解難第160章 各方反應第120章 夏景昀,力挽狂瀾378.第368章 大雨落幽燕269.第264章 驚雷炸,秦相怒415.第403章 耶律雄才,大石攔路第167章 高陽兄!救我!第130章 何當共剪西窗燭306.第300章 當堂怒斥,饕餮文賊第167章 高陽兄!救我!第168章 勘破隱秘,夏景昀接招285.第280章 陛下從不做虧本的買賣第64章 夏日胭脂紅440.第428章 西北二王,驅虎吞狼447.第435章 如臨大敵,如見神明399.第388章 一石千浪,滿城皆驚第466章 天雖未涼,世家將伏274.第269章 最後的邀戰第171章 針尖對麥芒第152章 崇寧帝接刀第204章 德妃妙手解難關第196章 石尚書上書,崇寧帝下旨第110章 世事真無常第169章 裝完就跑真刺激第457章 沸沸揚揚,殺招終成358.第350章 一檄驚天下(下)386.第376章 這一張嘴啊第180章 再添一員大將294.第288章 猛龍過江第106章 反殺!說兩句(閱後即焚)第118章 一波平,一波又起第166章 廣陵州逞兇,白雲邊接戰第137章 春風驛第96章 白衣卿相(二合一)第30章 容易翻臉的女人340.第333章 離間第178章 美夢成真第187章 塗山三傑283.第278章 春風得意馬蹄疾377.第367章 慶功大典456.第444章 環環相扣,殺招終成367.第357章 成王認慫,萬相哀嘆361.第353章 汜水關,五萬對一萬第130章 何當共剪西窗燭第98章 大棋落子,蘇家禍起(二合一)301.第295章 內幕與強敵376.第366章 三喜臨門第38章 只有鄭天煜受傷的世界第65章 猜測327.第320章 夏景昀的決斷249.第245章 宮中有旨,公子無憂第110章 世事真無常第22章 巧舌如簧277.第272章 你是不是在點我?第9章 重獲自由第461章 誅心到底,闔府歡慶第136章 入京!第129章 微斯人,吾誰與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