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枯骨在下

因爲有鄂州百姓打開了城門,招討司士兵攻克鄂州城的過程異常順利。

在城門大開之後,招討司士兵們高喊着“只懲首惡,不及士兵百姓”的口號,衝進了鄂州城中。雖然遇到了黃淵親信士兵的殊死抵抗,但畢竟人數差異太大了,黃淵的士兵們,很快就被擊滅了。

短短半日時間,招討司的士兵,已經控制了鄂州的城門和城牆,而且團團圍住了所謂的平永大將軍府,這是黃淵和他的親信將領的最後退守之地。

令招討司將兵感到奇怪的是,黃淵最後退守的地方,不是勢高難守的炮樓,而是平地之上的府邸。這樣的地方,不論怎麼樣防守,都是最容易被攻佔的。

黃淵爲什麼會退回這裡,難道這裡面有什麼門道不成?

臉上帶着血跡的古大存和張戈,對視了一眼,心裡這樣想道,然後大驚。他們帶着招討司的士兵追趕黃淵到了這裡,在這個關頭,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黃淵逃了!

正當他們下令攻進大將軍府的時候,忽然大將軍府裡面就起了一股濃煙。隨即,大將軍府燃起了熊熊火光,在白日映照下,那些火焰更加熾烈。

現在正是秋深氣燥的時候,鄂州已經持續乾旱了,火光一起,就有了沖天之勢,“噼噼啪啪”房屋燃燒倒地的聲音響起。快得讓人根本來不及反應,大將軍府瞬間就變成了一片火海!

在這樣的情況下,招討司士兵當然不可能攻進去了!古大存站在大將軍府外,看着這漫天的火勢,心中無比複雜。

時至今日,他都不知道自己昔日的部屬,爲什麼會謀反,但他卻知道,因爲這一場大火,他的疑問,沒有答案了。

大火過後,招討司士兵在大將軍府的餘燼中發現近三百具焦黑屍體,經仔細搜索,大將軍府地下,並沒有秘道密室,黃淵及其部衆,斷沒有逃逸的可能,相信已經在這場大火中,殞命了。——這是古大存和張戈一致的判斷。

黃淵謀反,退守大將軍府,自殘身亡,一同引火的,還有他倚重的兵將們。這是河內道西路叛軍的最後結局。

隨着黃淵身死,招討司的士兵,控制了鄂州絕大部分地區,雖然還有零星的抵抗,卻成不了氣候,招討司士兵到達之處,所向披靡。

至此,鄂州大局已定。

鄂州大局已定,這不等於招討司平叛的任務完成了。事實上,他們的平叛之路,纔剛剛踏出第一步。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收拾鄂州戰後殘局,更重要的是,河內道還有逆賊劉良率領的北路叛軍!

北路叛軍,以晉州爲據地,由河內道的盜賊劫匪、亡命之徒組成。他們一直舔着刀口生活,勇猛或許比不上西路叛軍,然而陰險毒辣,卻是比西路叛軍有過之的。對於招討司士兵而已,北路叛軍同樣是心腹大患!

只要平定了晉州,招討司在河內道的平叛,纔算完成了一半。剩下的那一半,當然是收拾戰後亂局,鞏固穩定河內道的局勢。

雖則還有北路叛軍要對付,但招討司士兵們並不覺得有何畏懼,反而氣勢如虹,士氣比進攻鄂州之前,更加激揚。

鄂州的順利平定,鼓舞了他們的士氣,他們高唱的那些演練號聲,不僅僅是在削弱鄂州叛兵的志氣,更是揚發了他們自身熱血威膽!

從主將到士兵,心中都堅信:招討司一定會平定河內道!

當士兵們在收拾鄂州戰局的時候,古大存、沈華善和張戈等主將們,已經在安排平定晉州的事宜了。

從江南道而上,先到達的是鄂州,然後纔是晉州。如今鄂州大局已定,事不宜遲,越早平定晉州,河內道的局勢就越能穩定。劉良率領的晉州叛軍,更準確地說,是晉州反賊,如今就是招討司心頭的一根刺,必須儘早將他們拔除了!

“原來本將預計,招討司攻打鄂州的時候,晉州的劉良會前來援助,畢竟他們是同一條繩上的螞蚱。卻不想劉良毫無動靜,既如此,那麼就按照原計劃行事!留下兩萬士兵在鄂州,收拾此地的亂局,另外的五萬士兵,急速前往晉州!”

這是他們在進入鄂州之前就商量好的安排。攻下了鄂州之後,招討司必須立刻趕往晉州,繼續對付北路叛軍。

“本使帶領三營中郎將段宏,二營中郎將翟仁,留守鄂州!其餘士兵,則跟隨大將軍和行營都使,疾馳晉州!務必要將反賊劉良梟首示衆,平定晉州!”

沈華善將安排說得更詳細一些。他留守鄂州,是因爲這裡的清俘、維穩等事,必須要有主官坐鎮。

而且,此去晉州,講求行軍速度,對付的又是亡命的盜匪,武藝高強的古大存和張戈,帶兵前去,最爲合適。

人合其用,人盡其用,這就是用兵之道。

且說,古大存和張戈帶着五萬招討司士兵往晉州進發了,沈華善則帶着中郎將段宏、翟仁,留在了鄂州。

在古大存和張戈等人出發之後,沈華善從投誠的黃淵士兵中,知道了馮萬石這個人。這個人的才能和怪異,令得沈華善特別注意。

馮萬石是黃淵的謀士,那篇檄文,正是他的手筆;黃淵在鄂州的所爲,有不少是出自他建議的;那個銅鑼響聲,是他想出來……

雖然招討司的士兵說馮萬石沒了蹤影,或許已經跟隨黃淵葬身火海了,但沈華善篤信,這個人必定還活着。所謂謀士,必有自保之法。更何況,他師承朝堂先生?

馮萬石是否真的師承朝堂先生?若果是真的,他爲何要助黃淵謀反?朝堂先生有沒有參與到這些事情當中來?

這些疑問,在沈華善腦中縈繞。看來,在返回京兆之後,得給俞正道去封書信了,沈華善這樣想。據他所知,俞正道的縱橫術,還是從朝堂先生那裡學來的。

尚未等沈華善過多考慮馮萬石的事情,段宏就風一般衝了進來,那麼緊張急速,令沈華善一愣,出了什麼事?難道鄂州又有叛軍了?

“大人……晉州有軍令傳來了……晉州……”段宏神色悲慟,語氣哽咽地將晉州來的消息,說了出來。

當聽清楚段宏的話語後,沈華善先是一愣,然後也像段宏一樣,眼睛通紅。

七萬百姓,那是足足七萬百姓!劉良這個逆賊,不殺他,天理難容!

劉良趁着晉州大旱災、民情洶涌的時候而起,他殺了晉州刺史王麟,煽動晉州百姓,舉起反旗,稱“治貪吏、平糧倉、免賦稅”,藉此贏得民心,還勢成了北路叛軍。

然而,組成北路叛軍的,大部分都都是賊匪,他們怎麼可能會真的爲百姓着想?他們的本性,就是掠奪,這是怎麼都藏不住的!

剛開始的時候,劉良爲了在晉州站穩腳跟,還會約束這些賊匪,並且對百姓施之以惠,會分糧給晉州百姓。

但是,在七萬招討司往鄂州進發的時候,劉良就知道,自己所率領的一萬多盜匪,絕不是招討司士兵的對手。

他和黃淵不同的一點在於,黃淵是軍士,他是賊匪!賊匪,在遇到官兵的時候,打不過,自然是要逃的。在招討司前往鄂州的時候,他就作着逃走的打算了。

果然,劉良聽說了鄂州在半日之內被攻克、黃淵自殘身死,也聽聞了五萬招討司士兵已往晉州進發。這兩個消息傳到晉州的時候,劉良和那些反賊們,所有細軟都收拾好了,從世家大族掠得的珍寶,早已運出了晉州城中。

隨即,劉良和反賊們棄城而逃。只是,他們在離開晉州之前,犯下了滔天惡行,竟然將晉州屠城!

一個個手無寸鐵的百姓,不管男女老幼,都在這些反賊的屠刀下一個個倒下了,也曾有百姓想着反抗,卻始終沒能躲過這血腥的殺戮。

七萬晉州百姓,無人倖免,包括存在了兩百餘年的世家喬氏,那個出了應南圖外祖父喬致亨的喬氏,也在其中。

這些百姓,他們曾經相信了劉良“治貪吏、平糧倉、免賦稅”的旗號,他們曾經相信劉良會給他們帶來溫飽和暖衣。可是最後,是怎麼樣呢?

可怖的,不是那些直面而來的危險,而是掩蓋種種美好誘惑下的殺戮。和美表象之下,是層層枯骨!——這一點,晉州百姓怎麼會知道?

當古大存和張戈帶着招討司的士兵,匆匆趕到晉州的時候,見到的,就是這一具具屍體!這些屍體一具疊着一具,幾乎將晉州空地塞滿!

晉州的護城河,已經被血染紅了,晉州的上空,追尋死亡之氣而來的禿鷲,不住地飛旋,而後落在屍體之上,啄咬着那些人肉。

這是禿鷲的美食盛宴,卻是慘絕人寰的人間境況!

國有動亂,人命不如芻狗!殺戮這些大永百姓的,竟然還是大永的百姓,這是大永之悲!

招討司士兵有心平亂,卻無力挽回這慘劇。縱他們在鄂州立下平亂之功,可是這晉州七萬百姓的亡魂,成爲了他們一世的悲痛。

即使沒幾天,士兵們就將劉良及萬餘反賊全部殲滅,這慘況、這悲痛,依然無法從他們心頭抹去。

第548章 意外調兵19 功課74 回來148 夫妻第70章 卞氏之恨第310章 決裂第126章 容家恩怨115 猜測第276章 來者是誰第270章 放餌第52章 鎮遠公病重第173章 先機65 說親103 宴會第166章 沈家尚主第474章 有溫情第333章 新婚悸動119 舊事第389章 書房有計第536章 不逃第389章 書房有計34 借用第527章 基石第394章 復起第59章 治水良人第181章 顯貴一堂第23章 任職鴻臚寺第216章 錯了第476章 女人的影響第456章 貪天之功第447章 沈則思反第415章 宣傳戰第194章 不虛此行89 後續99 中舉第254章 妄動第442章 一代帝師17 上學第263章 雲胡不喜150 敬茶第76章 救應南圖(二)第442章 一代帝師第162章 天理昭昭第510章 禮崩第242章 三策130 反水第388章 千秋錢莊第464章 氣數盡第464章 氣數盡第500章 荒謬的爭論第275章 沈得善的壓力第137章 大婚之喜第470章 嶺南人事84 惡果第388章 千秋錢莊第409章 卞家的身份155 外放第246章 變故第105章 南北分榜(二)第122章 測帝心第461章 君臣義斷第309章 驅夢魘106 看管第25章 互市之爭第138章 三日無大小第349章 新勢力第139章 餘字輩登臺第520章 不臣第84章 軍戶稅事件第297章 平息之策第271章 京兆定策第175章 不祥第189章 鄭家教女番外一哀王不甘第476章 女人的影響第74章 入坤寧宮105 相撞21 撐腰第543章 死後第112章 國有喪第124章 丫鬟失儀第546章 死脅第251章 計成59 祈求61 離別第82章 考第之危第39章 衍嗣和祭祖第16章 開悟與懷念78 毒計第383章 獻俘禮第109章 二甲第一名是誰125 裝病第112章 國有喪82 立場85 瘋病第158章 撾登聞鼓第396章 道不同75 敘話第69章 不死不休第137章 大婚之喜
第548章 意外調兵19 功課74 回來148 夫妻第70章 卞氏之恨第310章 決裂第126章 容家恩怨115 猜測第276章 來者是誰第270章 放餌第52章 鎮遠公病重第173章 先機65 說親103 宴會第166章 沈家尚主第474章 有溫情第333章 新婚悸動119 舊事第389章 書房有計第536章 不逃第389章 書房有計34 借用第527章 基石第394章 復起第59章 治水良人第181章 顯貴一堂第23章 任職鴻臚寺第216章 錯了第476章 女人的影響第456章 貪天之功第447章 沈則思反第415章 宣傳戰第194章 不虛此行89 後續99 中舉第254章 妄動第442章 一代帝師17 上學第263章 雲胡不喜150 敬茶第76章 救應南圖(二)第442章 一代帝師第162章 天理昭昭第510章 禮崩第242章 三策130 反水第388章 千秋錢莊第464章 氣數盡第464章 氣數盡第500章 荒謬的爭論第275章 沈得善的壓力第137章 大婚之喜第470章 嶺南人事84 惡果第388章 千秋錢莊第409章 卞家的身份155 外放第246章 變故第105章 南北分榜(二)第122章 測帝心第461章 君臣義斷第309章 驅夢魘106 看管第25章 互市之爭第138章 三日無大小第349章 新勢力第139章 餘字輩登臺第520章 不臣第84章 軍戶稅事件第297章 平息之策第271章 京兆定策第175章 不祥第189章 鄭家教女番外一哀王不甘第476章 女人的影響第74章 入坤寧宮105 相撞21 撐腰第543章 死後第112章 國有喪第124章 丫鬟失儀第546章 死脅第251章 計成59 祈求61 離別第82章 考第之危第39章 衍嗣和祭祖第16章 開悟與懷念78 毒計第383章 獻俘禮第109章 二甲第一名是誰125 裝病第112章 國有喪82 立場85 瘋病第158章 撾登聞鼓第396章 道不同75 敘話第69章 不死不休第137章 大婚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