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轉眼中秋

冬去春來,轉眼天氣便一天一天的暖和起來,隨着積雪漸漸的化去,青黛的屋檐、灰索的樹梢很快就重新展露出來。

而新年一過、春季一來,原本光禿禿的枝椏也相繼抽出了嫩嫩的新芽來,加上草地一片綠茵茵、花兒開始結苞,讓楊家小小的院子裡有着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這幅春意盎然的畫面,讓倚在窗臺的魚兒看了心情也跟着清爽明亮起來,有些迫不及待的想進入那百花齊放的季節。

而春天一到、省試自是如期舉行,楊四郎也不負衆望的通過了省試、隨後參加了殿試,最終及第位居前十名。

這楊四郎取得了這樣的好成績、伴隨而來的自是一個好前程了,有了楊大郎的例子在前頭,楊四郎能夠謀到一份好差事、也都在魚兒一家的預料之中了,而讓魚兒一家意料不到的卻是楊四郎的親事……

原來楊四郎在東京等候參加省試和殿試時,因緣際會下邂逅了東京一位性子直爽、脾氣火爆的官家小娘子。楊四郎同那位官家小娘子的邂逅並不是很愉快,兩人之間還發生了一些口角,最終更是鬧得怒目相向、不歡而散。

哪知這麼一鬧,那位官家小娘子竟然對楊四郎生出了一絲男女間纔有的情意,一回到家就同父母說這輩子非楊四郎不嫁。她的父母一向把她捧在手上疼愛,因此見寶貝女兒堅持要嫁給楊四郎,無奈之下也只能點頭同意了。

於是楊四郎金榜題名後,那位小娘子的父親、翰林學士高翰林直接找上了他,把想招楊四郎爲婿的意思大大方方的說了出來,並讓楊四郎給個明確的答覆。

這位高翰林找上門來、可謂是送給了楊四郎一個絕好的機會,楊四郎只要點頭應下這門親事、日後的前程就不用愁了,高翰林膝下就這麼一個女兒、自是會用心的替楊四郎打點了。

於是就在大家夥兒一邊羨慕楊四郎、一邊認爲他一定會毫不猶豫的應下這門親事時,楊四郎竟然當場拒絕了高翰林的好意,氣得高翰林拂袖離去。

而就在衆人紛紛爲此事感到惋惜時,楊四郎卻一點都不後悔自己的決定,更加相信家人知道了此事也一定會支持他這樣做……

而楊四郎之所以拒絕高翰林、也都是性格使然。這楊四郎打小便聰穎過人、天資異稟,這也讓他的性子裡多了一分讀書人的清高,這份清高讓楊四郎不願像楊大郎那樣走上仕途婚姻之路、想找一個自己真正中意的女子爲妻。

哪知楊四郎的推辭卻激起了高家小娘子骨子裡的倔強,讓她更是下定決心非要嫁給楊四郎不可!且性格直率的高家小娘子竟還直接找上了楊四郎,直截了當的問楊四郎爲何不願娶她,一點都沒小娘子該有的羞澀、反而態度堅決的一定要楊四郎說個理由出來!

而楊四郎被高家小娘子堵了一回後,才知道原來高翰林家的千金就是曾經同自己有過沖突的小娘子。而這楊四郎當日雖然同高家小娘子有過爭執,但卻十分欣賞她敢作敢當的直爽性子,加上高家小娘子同楊四郎以前見過的那些小娘子大有不同,讓楊四郎只見了一次就把她給記住了……

也許是冥冥之中上天早就有了安排,也許是月老早就在楊四郎和高家小娘子之間綁上了一根紅線,總之高家小娘子找上楊四郎詢問拒婚的理由後,二人很快就又爭執起來,一來二去慢慢的竟然對上了眼、成爲了一對歡喜冤家。

事情發展到最後自然是楊四郎拜倒在了高家小娘子的石榴裙下,隨後經歷了娶妻的一系列瑣事事宜後,歡歡喜喜的將高家小娘子娶了回家,二人成親後才拜別父母一起前去任地赴任。

而楊四郎打從參加秋闈一路到殿試,和楊大郎那會兒相比可是走得順利多了,且他比楊大郎還幸運了許多———纔剛剛金榜題名、就抱得美人歸,且這個美人還是他自個兒中意的,沒有摻雜任何政治利益在裡頭。

而同楊四郎相比,小栓子可就沒他那麼幸運了……

話說小栓子雖然也順利的通過了省試,但卻在殿試時被刷了下來、隨後心灰意冷的回到了小岞村。這小栓子上京前可是自信滿滿的同家人保證一定會高中,且還當着魚兒的面說了“等我高中回來娶你”這樣的話兒,但最終他卻沒能通過殿試、金榜題名……

這樣的結果讓小栓子頓時覺得沒臉見魚兒、也不敢提什麼娶魚兒爲妻之類的話,一回到小岞村就把自己關在家裡苦讀,並立下誓言三年後一定要通過殿試、金榜題名!

不過小栓子雖然悶悶不樂,可他的孃親林氏卻一點都不覺得小栓子沒能通過殿試丟臉,反而覺得小栓子能一路考到金鑾大殿、已是十分有出息了!並且林氏還熱熱鬧鬧的擺了幾桌酒席宴請親朋好友,算是慶祝小栓子能夠通過省試、到金鑾大殿上見了官家一眼。

這林氏這樣想倒也正常,畢竟在小岞村這方小小的地方、像楊大郎和楊四郎這樣的人一年也出不了幾個,就連能夠順利通過省試參加殿試的人也不多!所以小栓子能夠通過省試,在小岞村鄉親們的眼裡也算是有出息了,畢竟小栓子通過了省試怎麼也已經是個“舉人”了……

而魚兒知道小栓子受了打擊、心裡不舒服,也就沒上趙家找他、免得見了面讓小栓子覺得更加不自在。加上上一次在竹林的那次談話,讓魚兒有些不知該如何面對小栓子了,於是魚兒也就抱着鴕鳥心態躲了起來,想着等小栓子自己想開了再做打算。

而楊家熱熱鬧鬧的忙完楊四郎的親事,再忙着把楊四郎夫婦送出家、前去赴任,才把這些事兒折騰完沒閒下多少時日,轉眼便又進入了秋初、眼看着這就要到中秋這個大節了。

這中秋節一臨近,劉氏馬上就又得帶着林三娘忙起來了,畢竟惠安一帶的人十分重視一年一度的中秋節,要準備的物事可有不少。

而早年楊家的狀況一直不好,所以逢年過節也都是過得緊巴巴的,許多風俗也都因沒錢而簡略過去沒有認認真真的操辦,尤其是中秋節“博餅”這個最耗費錢銀的風俗、楊家每一年都辦得十分簡單,讓中秋節少了幾分該有的熱鬧氣氛。

但今年可不比往年了,眼下楊家的幾個小子除了楊六郎外、其餘的幾個可都是娶了媳婦兒,且當官的當官、打漁的打漁,加上三個媳婦兒都十分懂事、總會用各種各樣的法子幫着補貼家用。

李氏和高氏也都把自個兒的陪嫁田都全權交給劉氏打理,並明言這些陪嫁田裡收的物事都入到楊家的公帳上,算是不能在楊大柱夫婦跟前盡孝的一點補償。這李氏和高氏的陪嫁田可有不少,這樣一來楊家就多了一項很大的收入了。

除此之外,魚兒得知影雕能賣上大價錢後,便開始雕鑿影雕拿到城裡的影雕鋪子裡換錢補貼家用。雖然魚兒一個月也就雕鑿個一、兩幅影雕,但這也足以讓楊家的情況慢慢的比以前好上了許多,再也不用過那揭不開鍋、只能喝米湯嚼野菜的日子了。

而楊家一家既然已經過上了好日子,那這一年的中秋節劉氏自是要好好的操辦一番了、補一補往年沒能熱熱鬧鬧的過中秋的遺憾。於是纔剛剛七月底、八月初,劉氏就已經開始忙着準備過中秋節的各種物事了,且還一早就明言說今年一定要讓大家夥兒好好的博一回餅、博到大家夥兒都盡興爲止!

而魚兒很早就知道閩南一帶中秋時有博餅的風俗,且也早就想親身博上一回了,因此聽了劉氏的話魚兒便開始期待中秋節的來臨了,並總是纏着劉氏問博餅時會拿什麼來當彩頭。

這博餅其實是閩南一帶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可以說是一種閩南特有的獨特月餅文化,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帶有賭博色彩的娛樂活動。

博餅時所需的物事也很簡單———一個大瓷碗兒、一副骰子、一大盒會餅(月餅),家境好些的人家除了準備一大盒會餅外,還會準備各式各樣的物事用來做彩頭。

而這會餅雖然也是月餅當中的一種,但卻和尋常的月餅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是由大小不一的月餅匯聚而成的,一套會餅裡頭分別有一個最大的、被稱作“狀元餅”的大月餅;

有兩個比“狀元餅”稍微小上一圈、被稱作“對堂餅”的月餅;

有四個比“對堂餅”小上一些、被稱作“三紅餅”的月餅;

除此之外,還有八個被稱作“四進餅”的月餅,十六個被稱作“二舉餅”的月餅,而一盒套餅中最小的、被稱作“一秀餅”的月餅則有三十二個。

這月餅既然分了大小和“等級”,那自然是要靠擲骰子來決定誰吃大餅、誰吃小餅了,於是這博餅也就有了它一套獨特的博餅規則。

------------------------------------------------------------------------

特別聲明下,小云查了下才知道博餅是明朝時鄭成功發明的~

汗,雖然宋朝還沒出現博餅,但博餅真的是閩南特有的一個風俗,尤其是現在廈門年年都會在博餅上做文章~~小云也很愛這個風俗啦,所以纔給寫上了~大家就當穿越的蝴蝶效應好了~

PS:感謝“張JW_99521”和“wetry”親親的打賞~

第四十六章 久違的親人第三十章 黃雀在後(二)第二十五章 方氏提分家第六十四章 奇特的風俗第八章 進城賞燈(一)第六章 惡劣的天氣第十九章 楊六郎語出驚人第六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二章 紫菜礁第四十三章 挺身護送第四十二章 歸鄉不易第十七章 急忙趕回第一章 北宋紫菜第七章 幫忙第六十九章 黃豆豐收第四章 轉眼中秋第四十四章 籌辦親事第二十五章 魚兒的必殺技(1)第十三章 以事實來教育(二)第六章 實驗失敗第五章 博餅第七十三章 小賺一筆第四十六章 久違的親人第八章 劉氏護女第二十七章 究竟是誰第五章 捉襟見肘第八章 小栓子的優點第二章 紫菜礁第二十六章 魚兒的必殺技(2)第五十三章 離別在即第三十六章 秦家鬧劇(二)第六十二章 王家生變第二十二章 小小開心果第十四章 適應了新生活第十六章 妾的悲慘命運第四十八章 捉螃蟹(2)第十一章 兩樁大事第五章 籌備第十二章 失聲第二十七章 年師傅的考驗(1)第四十一章 小小友情第三十七章 魚兒鬧脾氣第十五章 被拐稚童第五十章 擲牙習俗第二十三章 長大了第四十一章 擺酒慶賀第二十二章 楊三郎動春心第七章 丁牙儈第十四章 適應了新生活第四十八章 情愫漸生第十三章 惆悵第四十七章 不告而別第二十二章 楊三郎動春心第四十章 楊大郎高中第一章 新的八卦(一)第四十六章 小胖墩第五十四章 還得再考驗第十三章 惆悵第六十六章 分家(一)第十章 突變第二十一章 離別第十五章 王道婆驅邪第四十六章 小胖墩第四十九章 原來如此第五十章 擲牙習俗第十八章 互相欣賞第五章 籌備第十七章 教育過頭了第七章 熱鬧(二)第二十二章 小小開心果第六十九章 黃豆豐收第三十八章 二房求屋第十七章 急忙趕回第十一章 兩樁大事第五十五章 努力改造第四十七章 又一樁好事(二)第二十五章 不翼而飛第十九章 楊六郎語出驚人第二十章 溫情(三)第四十九章 原來如此第六十一章 另一面第一章 北宋紫菜第四十二章 大郎議親第二十六章 魚兒的必殺技(2)第四章 轉眼中秋第八章 劉氏護女第六十一章 夜半哭聲第二十五章 方氏提分家第二十一章 初當繡娘第五十二章 笑談結親第四十四章 籌辦親事第二十六章 方氏撒潑第三章 找到方法第十六章 心境明朗第三章 找到方法第二十一章 北宋科舉制度第二十七章 採珠人(一)第三章 新的八卦(三)第十四章 求娶
第四十六章 久違的親人第三十章 黃雀在後(二)第二十五章 方氏提分家第六十四章 奇特的風俗第八章 進城賞燈(一)第六章 惡劣的天氣第十九章 楊六郎語出驚人第六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二章 紫菜礁第四十三章 挺身護送第四十二章 歸鄉不易第十七章 急忙趕回第一章 北宋紫菜第七章 幫忙第六十九章 黃豆豐收第四章 轉眼中秋第四十四章 籌辦親事第二十五章 魚兒的必殺技(1)第十三章 以事實來教育(二)第六章 實驗失敗第五章 博餅第七十三章 小賺一筆第四十六章 久違的親人第八章 劉氏護女第二十七章 究竟是誰第五章 捉襟見肘第八章 小栓子的優點第二章 紫菜礁第二十六章 魚兒的必殺技(2)第五十三章 離別在即第三十六章 秦家鬧劇(二)第六十二章 王家生變第二十二章 小小開心果第十四章 適應了新生活第十六章 妾的悲慘命運第四十八章 捉螃蟹(2)第十一章 兩樁大事第五章 籌備第十二章 失聲第二十七章 年師傅的考驗(1)第四十一章 小小友情第三十七章 魚兒鬧脾氣第十五章 被拐稚童第五十章 擲牙習俗第二十三章 長大了第四十一章 擺酒慶賀第二十二章 楊三郎動春心第七章 丁牙儈第十四章 適應了新生活第四十八章 情愫漸生第十三章 惆悵第四十七章 不告而別第二十二章 楊三郎動春心第四十章 楊大郎高中第一章 新的八卦(一)第四十六章 小胖墩第五十四章 還得再考驗第十三章 惆悵第六十六章 分家(一)第十章 突變第二十一章 離別第十五章 王道婆驅邪第四十六章 小胖墩第四十九章 原來如此第五十章 擲牙習俗第十八章 互相欣賞第五章 籌備第十七章 教育過頭了第七章 熱鬧(二)第二十二章 小小開心果第六十九章 黃豆豐收第三十八章 二房求屋第十七章 急忙趕回第十一章 兩樁大事第五十五章 努力改造第四十七章 又一樁好事(二)第二十五章 不翼而飛第十九章 楊六郎語出驚人第二十章 溫情(三)第四十九章 原來如此第六十一章 另一面第一章 北宋紫菜第四十二章 大郎議親第二十六章 魚兒的必殺技(2)第四章 轉眼中秋第八章 劉氏護女第六十一章 夜半哭聲第二十五章 方氏提分家第二十一章 初當繡娘第五十二章 笑談結親第四十四章 籌辦親事第二十六章 方氏撒潑第三章 找到方法第十六章 心境明朗第三章 找到方法第二十一章 北宋科舉制度第二十七章 採珠人(一)第三章 新的八卦(三)第十四章 求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