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權不下縣

朱栩剛要上馬車,這才發現駕馬車的居然是曹文詔。

朱栩笑了笑,上了馬車道:“你現在怎麼說也是三品總兵,不覺得沒面子嗎?”

曹文詔嘿嘿笑了聲,道:“皇上說笑了,我以前怎麼給皇上駕馬車的,現在還是一樣,官大官小無所謂……”

朱栩坐在馬車裡,撩開簾子,看着曹文詔的背影,直接點破道:“怎麼,不想去江.蘇?”

按照兵部奏報,朱栩也批准,曹文詔的虎賁軍調往江.蘇,駐守應天。

曹文詔緩緩的催馬,如同幾年前一般的駕着馬車,有些尷尬的笑了下,然後才道:“皇上,我聽說江.蘇那地方,奢靡成風,整天的風花雪月,這,這地方不適合老曹我……”

朱栩倚靠在廂璧上,搖頭道:“你這話要是傳出去,不知道多少人恨死你。”

曹文詔回頭看了眼朱栩,見他心情並不是很差,猶豫着道:“皇上,那個,我想去雲.南……”

朱栩果斷擺手,道:“還不到時候,朕現在也只是想掂量一下。”

曹文詔自然是知曉皇帝是打算在南方動兵,沉默一會兒,道:“皇上,關於建奴與科爾沁,真的就這麼放着嗎?”

提到這個朱栩也頭疼,當年的朱棣多厲害,五徵蒙.古,可最後沒能把蒙.古怎麼樣,一百多年危害大明北方,有增無減。

朱栩斟酌半晌,道“想要解決遊牧民族的威脅,還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曹文詔聽着朱栩的話,神色頗爲正經的道:“皇上是想扶持察哈爾?可林丹汗明顯是扶不起的阿斗,他怕是沒有辦法抗衡科爾沁與黃太吉……”

朱栩想着的是八旗,隸屬大明的蒙.古或者建奴八旗,只是時機還沒到。

這些話朱栩沒辦法跟曹文詔明說,淡淡道:“朕心裡有數,對了,你那個侄子,朕是說曹鼎蛟很不錯,通達圓慧,從容自信,是不錯的好苗子。”

曹文詔聽出朱栩不願意多講,臉上得意一笑,道:“那是,老曹家就這麼一個讀書人,皇上,臣給求個官,可以嗎?”

朱栩神色微動,曹文詔可是從來沒有求過,興致勃勃的道“說說看,求什麼官?”

曹文詔連忙道“宛.平縣,知縣,縣丞都行。”

朱栩若有所思點頭,曹家兩個男人都從軍,唯一一個讀書人,曹文詔怕是私心不願意讓他繼續從軍,要給老曹家留點血脈。

這是身邊的老臣,這點要求朱栩還是能滿足的,頜首道:“好,就依你,等今年的科舉結束,朕欽點他去宛.平縣。”

在曹文詔看來這就是皇恩浩蕩了,連忙起身就要行大禮,朱栩連忙擺手道:“好了,專心駕馬車,到了江.蘇好好練兵,雖然江.蘇太平無事,可來銀子的地方也多,你不要懈怠了,朕將來對你有大希冀的。”

曹文詔大喜,轉過頭有些舔着臉的笑問道:“皇上,能不能先說說是什麼事情?”

朱栩頓了下,道:“沒事訓練一下士兵的海島登錄,水戰之類。”

曹文詔雖然不知道皇帝究竟要他做什麼,可明顯是有大任,甩起馬鞭,啪的一聲,極其高興的駕馬向京城使去。

與此同時,內閣。

朱由檢正焦頭爛額,他以往不涉及具體政務,對大明的龐大政務體系瞭解不足,朱栩讓他寫的‘演講稿’,寫了幾百字就寫不下去了。

同時,六部除了兵部都送來一道道文書,裡面有着這些年來往的詳細數據,賬簿,包括改革方向,意圖等。

王承恩在不遠處看着,心裡微嘆,信王終究比景陽宮那位差太多,這些年政務都四平八穩,可到了信王這裡就完全抓瞎,千頭萬緒,沒有半點清楚的。

“王爺,貴.州巡撫,王三善,總督魯欽求見。”內閣中書許傑站在門外,向着裡面說道。

朱由檢正惱怒,聞言就想呵斥,旋即他又壓住話頭,道:“讓他們進來吧。”

“是。”許傑應了一聲轉身出去。

在會極門等着的王三善,魯欽正在低聲爭論。

“王大人,我可聽說了,這位信王很不得皇上喜歡,若不是礙於兄弟顏面,早就被罷黜了。”魯欽說道,他是一個精壯的漢子,臉上還有些細微的傷痕。

王三善臉角瘦削,看上去頗爲刻板,他揪着小鬍子,皺眉道:“現在的移民歸屬內閣管,若是等陝.西移完了,還要四.川等着,我們想要改變貴.州的情形,只能先下手爲強。”

魯欽神色怔怔,還是反對道:“這樣怕是不妥,若是惹得皇上不悅,反而事情更難成。”

王三善目光堅定,語氣果斷,道:“我乃是貴.州巡撫,一心爲民爲朝廷爲皇上,如果皇上見責,我來承擔就是!”

魯欽剛要再勸,許傑就走過來道:“兩位大人,王爺有請。”

王三善,魯欽對視一眼,擡手道:“有勞。”

兩人跟在許傑身後,向着內閣走去。

王三善雖然語氣果斷,下了決心,心裡還是忐忑。

他們一接到朝廷的的文書就快馬加鞭,飛速趕來京城,搶在了其他官員前面,就是想搶一個先機!

貴.州土地貧瘠,多山多嶺,百姓多爲混雜,可以說,貴.州的情形比其他地方更壞。

王三善深感其中的壓力,這麼急着進京,就是希望朝廷的移民,能多照顧貴.州。

王三善與魯欽來到內閣,看着眉星如月,頗爲俊逸的信王,連忙擡手道“下官見過王爺。”

朱由檢看着兩人,神態平靜的點頭道:“兩位大人請坐,王承恩,看茶。”

王三善與魯欽兩人心裡一沉,信王的態度似有些不太喜歡他們。

王三善倒不是爲了自己的仕途,是有心貴.州,貴.州處在四.川,雲.南,湖.廣,廣.西四省中間,地小人多,地貧人雜。前兩年還差點被叛軍攻下貴.州,情勢比四.川還要艱難。

他希望朝廷在移民的事情上,多照顧貴.州,減輕貴.州的壓力,自然,賑災糧餉也是他急需的。

朱由檢倒不是對這兩人有意見,而是苦於沒辦法寫出景陽宮交代的奏本,到時候若真是像軍改會議那樣,羣臣放開討論,他這個內閣首輔要是一問三不知,那才顏面掃地,‘萬古留名’!

喝完茶,朱由檢看着王三善,開門見山的道:“王大人,與本王說說貴.州,西南諸省,皇上與本王都非常關注。”

王三善一聽心裡就微微激動,組織着話語道:“回王爺,貴.州全省,災情嚴重,百姓食不果腹,雖然朝廷一再減稅,還是有人餓死,有亂民乘機鬧事。下官懇請王爺,爲貴.州八百萬百姓計,先從貴.州移民,給百姓們一條活路。”

朱由檢聽着就眉頭皺起,道:“據本王所知,西南的情形沒有壞到如此程度……莫不是你們收稅不足,找的開脫藉口?”不怪朱由檢這麼問,他還記得天啓年間,貴.州送上來的稅收就不少,怎麼才幾年就到了這個境地?

王三善神色微怔,一下子不知道怎麼接下茬。

他這幾年沒少給朝廷上奏本,朝廷也沒少給貴.州賑災糧餉,減稅,信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魯欽是貴.州總督,按照要求,他是不能摻和政務的,可聽着信王的話,還是覺得奇怪,西南大旱連連,赤地千里,信王是不知道還是裝糊塗,亦或者別有所圖?

王三善也想到了這個可能,起身肅色道:“王爺,貴.州之艱難,我大明兩百年僅見!並非下官推諉,實已到了刻不容緩之境地。朝廷開倉放糧終究有限,歸根結底,還是要讓百姓有地種才行!”

朱由檢看着王三善,神色將信將疑。

他知道西北災情,可不管是他從奏本瞭解,還是其他人告訴他的,都不能直觀的感受到,他始終認爲,奏本都有相當的浮誇,要麼是爲了推卸責任,要麼向朝廷伸手要錢要糧。

朱由檢沒有多說,沉吟一聲道:“你打算移送多少出來?”

“臣想先送出兩百萬,不,越多越好……”王三善道。貴.州的人口超過八百萬,現在有一大半受災,他是真的擔心戰事再啓。倒不是擔心勝不了,而是怕點燈熬油,大明哪怕有金山銀山也會耗盡!

朱由檢皺眉,遼東雖然地域廣大,容納個幾百萬人沒有問題,關鍵是要開墾,還要有大量的錢糧投入,兩百萬人,這可比軍隊消耗還要龐大!

朱由檢神色有些凝重,他發現,西南只怕比他知道的要嚴重的多。

‘一羣昏官誤我!’朱由檢心裡怒火涌起,殺意如沸。

“王爺。”不等朱由檢發怒,王承恩快步進來,手裡拿着今天的朝報。

朱由檢看着王承恩手裡的報紙,眼神微動,接過來一看,神色有些僵硬。

這是河.南巡撫趙晗的署名文章,文章大肆批評了河.南各地知府對巡撫衙門政策的推三阻四,陰奉陽違,指責各地的民亂皆由官員貪腐,人浮於事引起,希望朝廷能行霹靂手段,整頓吏治。

下面一篇是甘.肅巡撫樊一蘅所寫,再次指責黨爭禍國,朝廷有黨,地方也有黨,抱團徇私,魚肉百姓,請朝廷雷霆整治。

翻過一頁是福。建巡撫黃承元所寫,痛斥了所謂的‘皇權不下縣’,政令難行,地方之所‘宗法大過王法’,希望朝廷立法整肅。

朱由檢看的心頭直跳,景陽宮這是要幹什麼?

朱由檢甚至都不敢想!

王承恩看了眼王三善兩人,在朱由檢耳邊低聲道:“錢龍錫,蔣德璟也進京了,不過是去了戶部。”

戶部,自然是去見傅昌宗的。

朱由檢對這兩個忘恩負義的白眼狼心裡痛恨,臉上鐵青一閃,低頭又繼續看着手裡的報紙。

這張報紙已經發出去了,誰也不知道會引起多大的反應。

大明的社會,說穿了,還是宗法制,皇家有祖制,勳貴之家有家訓,官宦之家有親族,地主之家有宗祠。家國家國,先家後國,宗法往往都大過王法。人們對長輩,祖先的敬畏也常常勝過官威皇威!

剛剛到京城門口,朱栩手裡也多了這張朝報,神情平靜的看着。

想要改變大明死氣沉沉的腐朽風氣,就要起底所謂的‘皇權不下縣’、‘皇權不下鄉’,只是,這太難了。

沒有任何理由讓人不尊祖宗吧?你拆掉人家的祠堂,全村都得跟你拼命!這些是底層的,認真論起來,大明從上到下,哪一個人不是活在‘宗法制’下?

在朱栩看來,滿清所謂的以‘孝’治天下,不過是大明‘宗法制’的更進一步,將綱常倫理髮揮到了極致。

這是一條鎖鏈,精神鎖鏈,從上到下,層層鎖住,鎖住大明的每一個人。每個人都只能在鏈子所及的圈子裡行事,出了這個圈子就是大逆不道,被世人唾棄,天下無立錐之地!

曹文詔也看到了,神色變了又變。黃承元的文章大義凜然,要求徹查‘不法之人’,並不是否定‘宗法制’,只是在邊緣試探了一下。

這怕不是皇帝的目的吧?

他有心回頭看一眼,可還是忍住了。他隱約能猜到一絲朱栩的用意,這讓他不寒而慄。

朱栩也沒有說什麼,這根鎖鏈的源頭不是‘宗法’,是禮法,是越來越變質、極端的儒學。

思想有着極大的慣性,不是一兩個,十個八個清醒的人就能扭轉的,朱栩需要時間,開闊眼界,破開思想禁錮,大海航海時代,已經在眼前!

朱栩掀開簾子向外看去,不少人捧着報紙在那看,表情都有些糾結,皺眉,涵養稍微差一點的就破口大罵,隱隱能聽到‘黃承元’三個字。

“捅了馬蜂窩嘍。”朱栩笑着放下簾子,倚靠着廂璧,很是閒情逸致的說道。

曹文詔心底有數,黃承元只是一波小試探,這波試探肯定會有人忍不住跳出來。

“不尊天地,不敬祖宗,置禮法於不顧,黃承元當殺!”孫之獬拿着報紙,看着黃承元的文章,神色憤怒,唾沫橫飛。

孫之獬在崇禎初涉及‘逆案’被罷,這幾年大江南北的奔走,一直謀求復官,可惜一直沒有得逞。這一次,他是感覺機會來了。

黃承元要給‘天下宗祠’立法,干涉族老之權,完全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他要拿黃承元做晉身的踏腳石!

他正想着,一擡頭就發現阮大鋮出了府邸,急匆匆的向着督政院走去。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亂始第1182章 陷阱第1317章 孫傳庭的野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魏忠賢讀大學第1396章 五道聖旨第1406章 有故事的男女第1274章 沒有傻子第1227章 憂慮的畢首輔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一切都上了正軌第二十六章 端倪(收藏收藏收藏~~)第六百二十七章 催命符第四百六十六章 寬衣解帶第兩百零一章 如山的壓力第四百六十八章 遙控朝堂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事可期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初心第兩百四十三章 最後一次廷議第1161章 大肆抓捕第1439章 歸來第1470章 炒地第1423章 皇后回宮第六百五十章 民間組織第1514章 兇狠的計劃第三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美妙的場景第六十九章 打廣告第六百九十七章 外表恭順第1145章 炮擊番外三第兩百一十五章 停錦衣衛俸銀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陰謀一角第三百六十四章 查禁範家第八百六十三章 棋差一招第七百三十五章 靖海第五百零八章 鍘刀擡起第兩百七十三章 活埋第1170章 遷都之議第五百五十三章 立斬不赦第1395章 窮途末路第兩百九十七章 敲打信王第九百三十六章 錯綜複雜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道聖旨第1172章 非嫁不可第1490章 妖孽縱橫第三十一章 困獸第四百八十六章 改元第七百一十六章 萬事俱備第六百六十六章 蒙古二衛第1538章年願望第六百六十八章 朱栩的目的顯露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然與人頭第1363章 大戰來臨第1368章 奠基之戰第1333章 四國島之戰第兩百五十七章 楊漣明悟了第1492章 新官員新衙門第1532章 逼上絕路第二百零八章 軍政佈局第1179章 陰謀暗殺第1266章 陰謀籠罩第四百一十四章 明緬之戰第1347章 李定國登岸第1280章 做大做強第三百五十一章 爭風吃醋第七百一十二章 兩面坑第四百章 後金生亂第1121章 尋常百姓第九百四十七章 杯酒論權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感動莫名第九百五十一章 多爾袞入京第一百三十七章 狡猾的倭人第六百六十五章 高價出口第一百五十二章 魏忠賢捉拿汪文言第四百八十八章 撤出朝鮮?第1163章 黃太吉境遇第一百四十三章 張皇后的暗示第一百七十五章 朱由校的試探第九百二十九章 席捲京城第1394章 四面楚歌第六百三十一章 彈壓第九百八十九章 解決了第七百零九章 貢院風潮第1489章 分地伊始第九十四章 舊人的力量第一百一十四章 刑部狼狽第七百五十四章 東南變局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硝煙瀰漫第九百七十六章 夜話第一百零九章 對面而坐第六十四章 波及國公第1156章 小手段與大謀略第三百一十七章 戰寧遠第一百四十二章 信王的規勸第1222章 風雷漸起第1455章 閒聊下的大事第一百零四章 憋出內傷的大臣們第四百一十一章 下獄第六百六十六章 蒙古二衛第1507 世界視角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新編的書籍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亂始第1182章 陷阱第1317章 孫傳庭的野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魏忠賢讀大學第1396章 五道聖旨第1406章 有故事的男女第1274章 沒有傻子第1227章 憂慮的畢首輔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一切都上了正軌第二十六章 端倪(收藏收藏收藏~~)第六百二十七章 催命符第四百六十六章 寬衣解帶第兩百零一章 如山的壓力第四百六十八章 遙控朝堂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事可期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初心第兩百四十三章 最後一次廷議第1161章 大肆抓捕第1439章 歸來第1470章 炒地第1423章 皇后回宮第六百五十章 民間組織第1514章 兇狠的計劃第三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美妙的場景第六十九章 打廣告第六百九十七章 外表恭順第1145章 炮擊番外三第兩百一十五章 停錦衣衛俸銀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陰謀一角第三百六十四章 查禁範家第八百六十三章 棋差一招第七百三十五章 靖海第五百零八章 鍘刀擡起第兩百七十三章 活埋第1170章 遷都之議第五百五十三章 立斬不赦第1395章 窮途末路第兩百九十七章 敲打信王第九百三十六章 錯綜複雜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道聖旨第1172章 非嫁不可第1490章 妖孽縱橫第三十一章 困獸第四百八十六章 改元第七百一十六章 萬事俱備第六百六十六章 蒙古二衛第1538章年願望第六百六十八章 朱栩的目的顯露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然與人頭第1363章 大戰來臨第1368章 奠基之戰第1333章 四國島之戰第兩百五十七章 楊漣明悟了第1492章 新官員新衙門第1532章 逼上絕路第二百零八章 軍政佈局第1179章 陰謀暗殺第1266章 陰謀籠罩第四百一十四章 明緬之戰第1347章 李定國登岸第1280章 做大做強第三百五十一章 爭風吃醋第七百一十二章 兩面坑第四百章 後金生亂第1121章 尋常百姓第九百四十七章 杯酒論權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感動莫名第九百五十一章 多爾袞入京第一百三十七章 狡猾的倭人第六百六十五章 高價出口第一百五十二章 魏忠賢捉拿汪文言第四百八十八章 撤出朝鮮?第1163章 黃太吉境遇第一百四十三章 張皇后的暗示第一百七十五章 朱由校的試探第九百二十九章 席捲京城第1394章 四面楚歌第六百三十一章 彈壓第九百八十九章 解決了第七百零九章 貢院風潮第1489章 分地伊始第九十四章 舊人的力量第一百一十四章 刑部狼狽第七百五十四章 東南變局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硝煙瀰漫第九百七十六章 夜話第一百零九章 對面而坐第六十四章 波及國公第1156章 小手段與大謀略第三百一十七章 戰寧遠第一百四十二章 信王的規勸第1222章 風雷漸起第1455章 閒聊下的大事第一百零四章 憋出內傷的大臣們第四百一十一章 下獄第六百六十六章 蒙古二衛第1507 世界視角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新編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