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接手匈牙利中央銀行

謝廖沙的大規模投資行爲爲蘇聯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與此同時,因爲歐亞天然氣管道龐大的需求,帶給了蘇聯佔比重最大,同時也是就業人口最多的重工業大筆的訂單。幾乎一夜之間,蘇聯一些大型的工廠全都滿負荷的運行了起來。

都說投資,出口,和消費是拉動經濟的三架馬車,在謝廖沙看來,大規模的資金刺激確實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不過這種效果如果沒有後續的政策進行配合,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因爲歐亞天然氣管道工程帶來的大批訂單,重工業終於可以暫時的擺脫虧損狀態。但是如果不加以引導的話,一旦有更多的殭屍工廠恢復產能,那麼現在去的的這些成績很快就會被再次打壓下去。爲了讓自己的投資能夠產生最大的效益,謝廖沙所選擇的工廠都是有實力的大型國有企業,比如烏拉爾重型機械廠這樣的。而那些地方自治州所屬的鋼鐵廠等企業,根本就別想獲得訂單。謝廖沙會讓他們繼續自生自滅。

在大批的失業人口重新獲得了工作的情況下,整個經濟體的購買力也在逐漸的升高。在蘇聯因爲國土實在過於遼闊,所以對大部分的人來說,獲得土地並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而板建房的出現更是讓住房成本降低到了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很多沒有獲得分房資格的年輕人也不在等待那些可望不可及的公寓式住宅了,他們可以選擇在近郊買下一塊土地,然後搭建一座板建房當作自己的家。雖然這種住房還有着這樣和那樣的缺點,但是畢竟有了一個可以安家的地方了,因此很多工作了幾個月的年輕人都擁有了自己的第一棟住宅。儘管這種住宅實在是有些過於的簡陋了。

由於謝廖沙的介入,蘇聯的情況要比東歐大部分國家稍微好上一些。雖然東歐各國已經發生了顏色革命,**一個接一個的喪失了政權,可是對於那些西方的大財團和資本家來說,東歐依舊是一塊投資的禁地,這裡的通脹水平,鉅額的外債,以及新興政權的穩定性讓西方的投資者始終心存忌憚,誰知道他們到這裡投資之後,**政權會不會捲土重來把他們的投資收歸國有呢?這種可能性哪怕只有百分之一也足以讓西方投資者將東歐視爲投資的禁地了。

而謝廖沙作爲一個穿越人士卻沒有這番顧慮。隨着哥倫比亞銀行和休克療法在波蘭初步取得成功,越來越多的東歐國家在向西方求助無門之後,開始把目光轉向了哥倫比亞銀行。傑弗裡·薩克斯自從受僱於哥倫比亞銀行之後就一直在東歐各國遊走,努力的勸說東歐各國的政要們接受哥倫比亞銀行的改革方案。除此之外嚐到了改革甜頭的瓦文薩也成爲了哥倫比亞銀行的擁護者。作爲一個和**政權鬥爭了將近二十年,並且獲得了諾貝爾*的政治家,瓦文薩西方和東歐各國有着良好的聲譽。他所出來的話自然還是有些分量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東歐各國之中經濟實力最強的民主德國正在和聯邦德國眉來眼去,兩德統一已經被提上了日程。刨除了東德這個有着富家子孿生兄弟的國家之外,各國之中自然要以波蘭作爲改革的風向標。首先波蘭是各國之中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而且也是最早發生顏色革命並且取得成功的國家。波蘭在改革之後所採取的新政策自然會成爲東歐各國仿效的對象。

作爲談判對手,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並沒有太多的優勢。匈牙利幾乎就是一個農業國,除了葡萄酒和鋁礬土比較有名氣外,其他的簡直一無是處,倒是捷克斯洛伐克因爲斯柯達工廠的存在,還有一些跟哥倫比亞銀行討價劃價的餘地。

作爲波蘭的鄰國,波蘭幾個月來經濟情況的變化讓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如果在政權交接之後,新興的政府不能夠扭轉局勢,徹底的改善經濟,那麼他們改革的意義又從何談起呢?正是因爲有着這一層緊迫感,所以他們其實比哥倫比亞銀行更加的焦急。

因爲捷克斯洛伐克有可能分裂成兩個獨立的國家,所以米哈依爾首先把談判的重點集中在了匈牙利的頭上。作爲談判的一方,匈牙利的處境並不怎麼好,本身就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談判條件,而自身有沒有什麼豐富的資源,所以匈牙利政府幾乎全盤接受了哥倫比亞銀行的改革條件。

按照哥倫比亞銀行的要求,匈牙利中央銀行同樣要由哥倫比亞銀行進行託管,同時立刻停止發放新的匈牙利國債,而已經發行的國債則由哥倫比亞銀行負責償還。而作爲談判的另一方,哥倫比亞銀行答應在年底之前穩定匈牙利的經濟,並且降低現在匈牙利國內的通脹水平到一個安全的級別,同時還會保證降低匈牙利現在的失業率。在緊迫的現實情況的逼迫下,匈牙利當局痛快的在合作協議上籤了字,而這也就意味着繼波蘭之後,東歐又有一個國家被來自美國的私人銀行買下。

哥倫比亞銀行的在東歐的大手筆投入整個西方的投資界感到非常的震驚,以私人銀行買下一個國家並非沒有先例,歷史上顯赫一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曾經承包了英國的中央銀行,成爲了英國的大債主,而摩根財團也曾經憑藉着一己之力將美國從破產的邊緣拉了回來。但是在二十世紀末這一幕再次上演的時候,人們還是不了避免的將哥倫比亞銀行視爲了羅斯柴爾德、摩根之後的又一跨國財團。

哥倫比亞銀行在東歐的大筆投資同樣讓美國政府感到吃驚,他們倒是希望哥倫比亞銀行能夠配合美國政府在東歐地區的國家戰略,可是作爲一家非上市的私人銀行,美國政府就連哥倫比亞銀行背後的股東是誰都無法查清,因爲哥倫比亞銀行的控股方註冊地在英屬維爾京羣島以及巴拿馬,至於這兩個國家之後的控制者是誰,除非英屬維爾京羣島以及巴拿馬修改銀行法,不然美國政府根本無從得知。

第八十五章 利用教廷 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英國博彩公司第十五章 歸途第二十六章 上門盤問 二第五十五章 殺手考驗第一百七十八章 波斯灣海戰 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既往不咎,下不爲例第二百九十四章 單刀赴會第二十三章 傑諾維塞家族的危機第六章 北上第六十二章 退贓第五十六章 陰險政客謝廖沙第三十五章 追捕第七十一章 時來運轉的格拉喬夫第二百五十四章 歐亞天然氣集團第十五章 AAA第五十八章 回家第一百零三章 暢銷校園第九十三章 切爾諾貝利第十七章 對峙的雙方第一百五十五章 黑色星期一第三十九章 僞造命令第三十章 請叫我威廉第七十六章 海上調查第二百九十二章 格拉喬夫的選擇第一百七十章 嚴正抗議第七十九章 年底活動第一百四十七章 當選州長第二百二十八章 各顯神通 一第三十五章 追捕第一百六十三章 美國之旅第二百三十章 無謂的掙扎第一百九十九章 與反對派的會面第一百九十八章 轉移視線第一百八十三章 《共青團真理報》的二次改革第五十五章 殺手考驗第一百一十二章 銥星的第一個客戶第七十八章 德克薩斯風波第三十八章 感動世界的一刻第七章 “野豬”尤里第十七章 書記處第五十二章 新的領袖第六十五章 美人計 三第二十九章 世界首富第二百五十一章 外債和經濟轉型一攬子解決方案第一百一十五章 羞辱第十一章 唐寧街10號第二十二章 防彈轎車訂單第二百九十二章 格拉喬夫的選擇第五十四章 玩陰的第二十四章 茹科夫斯基夫人第二百章 土耳其黑手黨第三十五章 波蘭行第一百六十六章 露出馬腳第十三章 訪問邀請第三章 新兵“訓練”第六十章 丘爾巴諾夫的差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好演員耶利欽第一百零六章 白武士第二百八十三章 找幫手第八十八章 暗雲密佈第二百五十三章 電力雙雄第十九章 釣魚第一百五十二章 擦肩而過第三十二章 勸說第五十七章 克里姆林宮密談第十四章 冬妮婭的交易第十五章 AAA第九章 迫在眉睫第四十六章 入夥第十九章 晉升第一百八十六章 通訊革命第一百三十章 列別德歸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華盛頓遊說第三十九章 處決第九章 瓦連京的第一筆業務第二十九章 出售三金會 一第一百七十章 嚴正抗議第三章 衝突第七十二章 革命之火第三十九章 蘇維埃代表大會第二百三十二章 日本聯合銀行的擠兌風波第一百一十二章 莫斯科住房計劃第四十九章 芝加哥學派第一百六十八章 趁亂逃脫第三十八章 感動世界的一刻第二百四十五章 天然氣的野望第二百五十一章 外債和經濟轉型一攬子解決方案第二百四十八章 瓜分波蘭第八十七章 索馬里的大麻煩第五十一章 地中海航運第二十一章 訓練任務第六十七章 插手外貿銀行的計劃第一百八十四章 《共青團真理報》改制第一百五十三章 鬥士第二百一十九章 剿滅聖伊利亞真理會第六十章 下午茶第二百六十五章 訪問伊拉克第九十章 背後的秘密第二百零六章 童子軍
第八十五章 利用教廷 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英國博彩公司第十五章 歸途第二十六章 上門盤問 二第五十五章 殺手考驗第一百七十八章 波斯灣海戰 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既往不咎,下不爲例第二百九十四章 單刀赴會第二十三章 傑諾維塞家族的危機第六章 北上第六十二章 退贓第五十六章 陰險政客謝廖沙第三十五章 追捕第七十一章 時來運轉的格拉喬夫第二百五十四章 歐亞天然氣集團第十五章 AAA第五十八章 回家第一百零三章 暢銷校園第九十三章 切爾諾貝利第十七章 對峙的雙方第一百五十五章 黑色星期一第三十九章 僞造命令第三十章 請叫我威廉第七十六章 海上調查第二百九十二章 格拉喬夫的選擇第一百七十章 嚴正抗議第七十九章 年底活動第一百四十七章 當選州長第二百二十八章 各顯神通 一第三十五章 追捕第一百六十三章 美國之旅第二百三十章 無謂的掙扎第一百九十九章 與反對派的會面第一百九十八章 轉移視線第一百八十三章 《共青團真理報》的二次改革第五十五章 殺手考驗第一百一十二章 銥星的第一個客戶第七十八章 德克薩斯風波第三十八章 感動世界的一刻第七章 “野豬”尤里第十七章 書記處第五十二章 新的領袖第六十五章 美人計 三第二十九章 世界首富第二百五十一章 外債和經濟轉型一攬子解決方案第一百一十五章 羞辱第十一章 唐寧街10號第二十二章 防彈轎車訂單第二百九十二章 格拉喬夫的選擇第五十四章 玩陰的第二十四章 茹科夫斯基夫人第二百章 土耳其黑手黨第三十五章 波蘭行第一百六十六章 露出馬腳第十三章 訪問邀請第三章 新兵“訓練”第六十章 丘爾巴諾夫的差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好演員耶利欽第一百零六章 白武士第二百八十三章 找幫手第八十八章 暗雲密佈第二百五十三章 電力雙雄第十九章 釣魚第一百五十二章 擦肩而過第三十二章 勸說第五十七章 克里姆林宮密談第十四章 冬妮婭的交易第十五章 AAA第九章 迫在眉睫第四十六章 入夥第十九章 晉升第一百八十六章 通訊革命第一百三十章 列別德歸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華盛頓遊說第三十九章 處決第九章 瓦連京的第一筆業務第二十九章 出售三金會 一第一百七十章 嚴正抗議第三章 衝突第七十二章 革命之火第三十九章 蘇維埃代表大會第二百三十二章 日本聯合銀行的擠兌風波第一百一十二章 莫斯科住房計劃第四十九章 芝加哥學派第一百六十八章 趁亂逃脫第三十八章 感動世界的一刻第二百四十五章 天然氣的野望第二百五十一章 外債和經濟轉型一攬子解決方案第二百四十八章 瓜分波蘭第八十七章 索馬里的大麻煩第五十一章 地中海航運第二十一章 訓練任務第六十七章 插手外貿銀行的計劃第一百八十四章 《共青團真理報》改制第一百五十三章 鬥士第二百一十九章 剿滅聖伊利亞真理會第六十章 下午茶第二百六十五章 訪問伊拉克第九十章 背後的秘密第二百零六章 童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