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大決戰(五)

納倫集的面積並不大,大約八百戶,三千多人。

如果相對於西域諸國來說,這是一個大地方。不過在烏孫而言,納倫集微不足道。

可這樣一個地方,卻是烏孫、大宛和龜茲三地最重要的貿易地區。

幾乎所有的貨物都是在這裡成交,即便是龜茲已經沒有了,納倫集依然是一個西域商人的落腳點。從戰略意義而言,這裡無關緊要,但對烏孫而言,卻非常重要。

董俷也不知道這屁大的地方有什麼用處。

原本就是襲擾,他所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讓烏孫惶恐,讓烏孫人感到害怕。

正好有這麼一個地方,正好這裡處於河谷地帶,董俷也就順帶着看中了這裡。

元戎軍衝進了納倫集後,從馬背上的兜囊裡拿出一個裝滿火油的瓶子,就朝着那集鎮裡的簡易房舍砸了過去。隨後火摺子隨風一搖,火焰生出,就扔向了房舍。

整個納倫集,一下子被大火所吞噬。

想想看,這麼一個小集鎮,而且又處於烏孫中部地區,誰會在這裡惹事生非?

整個集鎮加起來也就是二三百的鄉勇,天這麼冷,一個個縮在被窩裡早就睡了。

當整個納倫集開始熱鬧起來以後,元戎軍揮舞着漢安刀,把衝出火場的人當場砍殺。

董俷在轟開了納倫集的大門後,就勒馬袖手旁觀。

事實上,這種程度上的戰鬥,他還真的是懶得出手。

擁有最好的武器,最好的戰馬,最好的裝備。元戎軍如果連這些人都對付不了,董俷打算回去後就把這支人馬給撤銷了,省的耗費糧食,省的浪費並不寬裕的軍費。

嘶喊聲,淒厲的哭號聲……

已經無法再打動董俷的心。所謂的正義,所謂的仁恕,都是狗屎。

這是戰爭,你死我活的戰爭,稍有一點的仁恕之心,就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中。

獅鬃獸很失落的搖頭晃腦,似乎對這種戰鬥沒有半點興趣。

殺戮持續了半個時辰,沖天的火焰,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

董俷計算了一下時間之後,嘬口發出一聲歷嘯,元戎軍迅速離開了火場,隨着董俷撤離,消失在黑暗中。而納倫集,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火焰噼噼啪啪的爆響。

烏孫人正在赤金城集結兵力,準備援救大宛。

十三萬大軍,已經是烏孫人能夠集結的所有精銳。他們也非常清楚,如果大宛完蛋了,那麼下一個就是他們。雖然烏孫和康居、北匈奴有盟約,可那有能怎麼樣?

北匈奴被纏在了堅昆一帶,暫時無力給予烏孫支持。

而康居……明明說好了要相互幫助,可是大宛的戰事已經拉開了序幕,康居卻沒有動靜。據說大月氏國正在猛攻康居,使得康居不得不召集傾國之兵來和大月氏抗衡。

大月氏的國力不差,可是怎麼就和漢軍扯到了一起?

不過沒關係,就算是沒有康居和北匈奴的支持,烏孫和大宛聯手,依然不可小覷。

就在烏孫人準備出兵的時候,納倫集噩耗傳來。

整個集鎮三千多人,只活下來了幾百個人,其餘的人不是被殺死,就是被燒死。

烏孫相大祿翁歸靡已經年過花甲,在烏孫頗有聲望。

這烏孫的王,被稱之爲昆彌,而相大祿就類似於漢語中的宰相之意,統領烏孫軍政。

其實在烏孫國內,也並非是很和諧。

大昆彌元貴靡帶有漢家血統,祖上曾經與漢室和過親,所以對漢室還是頗有感情。

而翁歸靡不同,他自認身體裡流淌的是匈奴人的血,在理念上更親近匈奴。

烏孫曾有大小昆彌之爭,雖然已經平息多年,可並沒有消除掉國內的這種分歧。

於是,當漢室強盛的時候,大昆彌的權利就會增強。

一旦漢室衰弱,相大祿的權利甚至會超過大昆彌,成爲烏孫真正的主事人。

很不幸,如今漢室正在衰落,相大祿翁歸靡也就壓過了元貴靡,成爲烏孫的話事人。

聞聽納倫集出事,翁歸靡本能的反應就是:消滅了這支漢軍。

但旋即又冷靜下來,對麾下人說:“漢軍這麼做,肯定是想要拖延我們出兵的時間。他想拖延,我們偏不遂他的心願。傳令三軍,繼續整備,準備出兵圖爾尕特山口。”

按照翁歸靡的想法,只要能出兵山口,和大宛前後夾擊,擊敗了漢軍之後在回手收拾這一小支漢軍,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他卻忽視了,這件事給烏孫帶來的影響。

就在翁歸靡繼續集結人馬的時候,董俷帶領元戎軍,卻出現在烏古裡平原上。

烏孫人很少興建集鎮,除了王治赤金城以外,也只有寥寥幾處城鎮,是爲貿易而興建。大多數時候,烏孫人是處於遊牧狀態中,隨着水草而遷移,在草原上紮下營地。

莫要小看烏孫人的遊牧,他們可是盛產好馬。

西極馬、汗血獸,是烏孫和大宛兩國的特產,可以說也是烏孫和大宛兩國的命脈。

烏古裡水草豐茂,是遊牧的天堂。

而烏孫的控弦,至少有三分之二就出自於這烏古裡。

如今,烏孫的控弦於赤金城集結,烏古裡的防衛,也就變得格外空虛。

董俷勒馬眺望,彷彿自言自語一般,“打了你的老窩,我就不信你們還能耐住性子。”

輕輕的擡起手,身後的元戎軍刷的擎出了漢安刀。

眼望着正前方那升起炊煙的營地,董俷細目一眯,猛然爆喝一聲:“殺!”

那‘殺’字出口,元戎軍策馬衝鋒。董俷一馬當先,催馬向烏孫人的營地衝去。

這一次,他要出手了!

烏古里人和納倫集的人不一樣,這裡幾乎是男女老幼,都從小生活在馬背上。一個部落有三千人,那就幾乎是有三千個戰士。雖然眼前的這個部落看上去並不大,而且精壯都被抽調去了赤金城,可即便如此,剩下的那些人恐怕也不太容易解決。

這是一次硬碰硬的戰鬥,董俷自然不能袖手旁觀。

部落中的人遠遠的就看見了元戎軍,隨着悠長的號角聲響起,數千人從營地中殺出。

爲首的老者,是這部落的首領,騎着一匹高頭大馬,提刀衝在最前面。

相距二十步,董俷振臂發出鬼哭矛。只聽一聲刺耳的銳嘯,如鬼哭狼嚎一般。一抹烏芒陡然出現,將那老者的胸膛貫穿,並且把他的身體從馬背上帶起,砰的摔在地上。

無數戰馬衝過,那老者眨眼間就成了一堆爛肉。

董俷摘下雙錘,衝進了亂軍之中。雷音錘八音齊鳴,帶着刺耳尖銳的聲響,上下翻飛。

他不知道對手是什麼人,甚至來不及看那些人是男是女,有多大年紀。

雙錘舞動,是沾着就死,挨着就亡。任那部落人數佔據上風,卻無人可以阻擋。

元戎軍揮舞着漢安刀,所過之處,血肉橫飛。

那漢安刀鋒利無比,而烏孫人的兵器,顯然是不在一個等級之上。不是被斬斷,就被被刀口的鋸齒攪斷,殺得烏孫人鬼哭狼嚎。元戎軍的刀法並不複雜,可是在戰場上的撕殺極爲有效。一劈,一砍,一拉,卻產生出了巨大的殺傷力,令烏孫人心驚肉跳。

董俷沒有趕盡殺絕,在殺散了這支部落之後,一把大火點起,而後就帶着人迅速撤離,趕赴下一個目標。

不過,部落裡的那些戰馬,全都被元戎軍帶走。

有獅鬃獸這麼一匹馬王存在,戰馬也就變得非常容易控制。

董俷很清楚,在烏古裡平原上,必須要保持住強大的機動力,而戰馬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個存在。與其是從戍縣帶來,還不如就地奪取。孫武十三篇不也有這樣的話嗎:奪取敵人的一石糧食,就等於爲自己增加了十石,對馬匹而言也是一樣。

烏孫人的戰馬,絲毫不比元戎軍的馬匹差。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要好過元戎軍的戰馬。唯一的差別就是西極馬少了個馬掌。

不過這沒什麼,在董俷沒有鼓搗出馬掌和雙馬鐙之前,大家不都是騎着裸馬?

董俷纔不會去管這些!

在一日之間,元戎軍奔襲三百里,連續襲擊了三個部落之後,而後飄然而走。

相大祿翁歸靡卻要瘋了!

“不行,如今我們當務之急,是要儘快出兵大宛,怎麼能把精力放在這一小支人馬身上?”

赤金城的相府大廳內,相大祿大聲的咆哮。

“大宛與我們脣亡齒寒,如果大宛有失,接下來就是我們烏孫人!”

話說的是沒有錯,可是卻無法讓麾下各部的將領平靜下來。

“相大祿,你總是大宛大宛大宛……大宛和我們又有什麼關係?現在,是我們的家園被漢軍攻擊。七個了,烏古裡七個部落被漢軍殺得是雞犬不留。勇士們已經快瘋了。被燒的是他們的家園,被殺的是他們的親人。如果不能儘快解決這支漢軍,天曉得他們還要殺多少人?我已經努力了,可是我也真的是有點壓制不住了。”

“是啊,相大祿……這樣下去,我們的勇士怎麼可能安下心去戰鬥?”

將領們也毫不示弱,和翁歸靡爭辯起來。

對於這種情況,翁歸靡如何能不知道。可他也沒有辦法,那支漢軍行蹤飄忽,根本沒有什麼規律可循。而且戰鬥力驚人,派出小部人馬,根本沒有用處,可派出大部人馬,大宛又該怎麼辦?

就在這時,門外突然有人來報:大昆彌來了!

翁歸靡聞聽,心裡不由得一緊。

他和元貴靡素來不是很對付,這時候元貴靡突然前來,決不可能只是探望那麼簡單。

正想着,元貴靡已經走進了大廳。

“相大祿,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我的王宮外,聚集了無數的勇士,他們都要求回家……還有,那支漢軍又是怎麼回事?爲什麼可以在烏古裡好像進出家園一樣的自如?”

元貴靡聲色俱厲,可是那眼中,卻流露出一抹笑意。

翁歸靡如何看不出,在元貴靡心中的那一絲喜悅。

這傢伙,果然是來和我添亂的!

“大昆彌,不是勇士們無禮,而是相大祿遲遲不肯做出決定。勇士們的家園被毀,親人被殺,如今都憋着一股火,想要回家尋找仇人。可是相大祿卻非要我們去救援什麼大宛……請恕我無禮,我還以爲,相大祿是大宛人,而不是我們烏孫人呢。”

這話可說的有點嚴重了!

翁歸靡氣得說不出話來,但是元貴靡眼中的笑意卻更濃了。

“將軍們這話說的也不錯,我並沒有責怪勇士們,只是想要詢問,相大祿究竟有什麼對策?”

這一句話,可是讓烏孫的將領們都把目光放在了翁歸靡的身上。

完了……大宛完了!

有了元貴靡撐腰,翁歸靡知道,他已經無法在阻止這些將領了。事實上,隨着漢軍不斷西進,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強硬姿態時,元貴靡的權利就在悄然中不斷提升。

如果不答應的話,只怕……

翁歸靡頹然的坐下來,如同自言自語一般:“好吧,既然你們已經有了決斷,就隨你們吧。”

————

第267章 金銀決(二)第408章 羣虎出閘第499章 決戰之殤逝第40章 董卓喪女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第162章 韓與馬(四)第17章 求官(1)第387章 建安二年的雪(三)第13章 殺戮一(下)第95章 俷公子突圍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480章 家與國第453章 張任露崢嶸(二)第336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四)第88章 以漢之名(二)第262章 雞鹿塞(二)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301章 隴西大會師(一)第306章 沙沙有心事(一)第284章 亂亂亂(一)第270章 董卓籌謀未來(一)第500章 大結局第94章 絞肉機第323章 大決戰(六)第43章 父子一諾(1)第168章 辨王子(一)第401章 關中橋頭堡(一)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第19章 綠漪心思(2)第62章 圉城論太平第351章 建安初年那些事兒第56章 李儒之謀第36章 一氣韓九曲第494章 決戰之前第87章 以漢之名(一)第11章 馬奴小鐵(2)第282章 請主公上坐第408章 羣虎出閘第17章 求官(1)第3章 天生力王(1)第429章 夏侯蘭(一)第425章 當陽(一)第249章 一紙詔書諸侯亂第216章 昭寧大事記(三)第393章 十年(三)第211章 帝非帝,王非王第248章 董卓亦有遠慮第22章 殺人者‘公子’(2)第32 名駒象龍第348章 一場風花雪月事第277章 雒陽烽火紀(一)第363章 彈汗山(一)第6章 伏波遺寶(2)第447章 覆沒第7章 金城破羌(1)第84章 董卓不立危牆下第205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二)第470章 大野澤(三)第480章 家與國第250章 漢安軍第239章 那一刀的風情第107章 王佐才也第376章 長安之亂(八)第16章 所爲何來(2)第418章 相邀第394章 十年(四)第349章 南榮彧第417章 議和第474章 四猛八大錘(二)第79章 張機辭官第3章 天生力王(2)第221章 死亡刺殺第434章 一大步第56章 李儒之謀第216章 昭寧大事記(三)第277章 雒陽烽火紀(一)第380章 魯肅獻策合縱第426章 當陽(二)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266章 金銀決(一)第201章 泰山賊(一)第46章 武夫無名第99章 殺牛角(二)第63章 再遇唐周第239章 那一刀的風情第500章 大結局第391章 十年(一)第406章 水淹七軍(三)第153章 老實人發怒(一)第20章 董衛聯姻(2)第383章 沿着錯誤軌跡第292章 南山桃花源第399章 十年(九)第251章 弘農王出馬第142章 董俷進雒陽第305章 大生意第144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二)第449章 賈詡二謀荊襄(二)第430章 夏侯蘭(二)
第267章 金銀決(二)第408章 羣虎出閘第499章 決戰之殤逝第40章 董卓喪女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第162章 韓與馬(四)第17章 求官(1)第387章 建安二年的雪(三)第13章 殺戮一(下)第95章 俷公子突圍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480章 家與國第453章 張任露崢嶸(二)第336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四)第88章 以漢之名(二)第262章 雞鹿塞(二)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301章 隴西大會師(一)第306章 沙沙有心事(一)第284章 亂亂亂(一)第270章 董卓籌謀未來(一)第500章 大結局第94章 絞肉機第323章 大決戰(六)第43章 父子一諾(1)第168章 辨王子(一)第401章 關中橋頭堡(一)第143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一)第19章 綠漪心思(2)第62章 圉城論太平第351章 建安初年那些事兒第56章 李儒之謀第36章 一氣韓九曲第494章 決戰之前第87章 以漢之名(一)第11章 馬奴小鐵(2)第282章 請主公上坐第408章 羣虎出閘第17章 求官(1)第3章 天生力王(1)第429章 夏侯蘭(一)第425章 當陽(一)第249章 一紙詔書諸侯亂第216章 昭寧大事記(三)第393章 十年(三)第211章 帝非帝,王非王第248章 董卓亦有遠慮第22章 殺人者‘公子’(2)第32 名駒象龍第348章 一場風花雪月事第277章 雒陽烽火紀(一)第363章 彈汗山(一)第6章 伏波遺寶(2)第447章 覆沒第7章 金城破羌(1)第84章 董卓不立危牆下第205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二)第470章 大野澤(三)第480章 家與國第250章 漢安軍第239章 那一刀的風情第107章 王佐才也第376章 長安之亂(八)第16章 所爲何來(2)第418章 相邀第394章 十年(四)第349章 南榮彧第417章 議和第474章 四猛八大錘(二)第79章 張機辭官第3章 天生力王(2)第221章 死亡刺殺第434章 一大步第56章 李儒之謀第216章 昭寧大事記(三)第277章 雒陽烽火紀(一)第380章 魯肅獻策合縱第426章 當陽(二)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266章 金銀決(一)第201章 泰山賊(一)第46章 武夫無名第99章 殺牛角(二)第63章 再遇唐周第239章 那一刀的風情第500章 大結局第391章 十年(一)第406章 水淹七軍(三)第153章 老實人發怒(一)第20章 董衛聯姻(2)第383章 沿着錯誤軌跡第292章 南山桃花源第399章 十年(九)第251章 弘農王出馬第142章 董俷進雒陽第305章 大生意第144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二)第449章 賈詡二謀荊襄(二)第430章 夏侯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