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四猛八大錘(四)

箭矢如雨!

關公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曹彰射中的手臂。幸虧隨行校刀手,都是久經戰陣的悍卒。冒着箭雨,硬是把關公給搶了回來。只不過,曹彰這一箭,的確是讓關公受到不小的傷害。

在經過董對箭支的改進之後,如今的利矢鋒鏃上都開了血槽。鋒鏃下,還有犬牙倒鉤,鑽進肉裡後,那倒鉤就會張開,想要硬拔下來,非把人給疼死不可。不拔的話,又會出現血盡人亡的情況。當然,這種犬牙倒鉤箭製作很複雜,一般的士卒不可能配備,基本是武將專用。

也是關公大意,沒想到許昌城中還有射術如此高明的人,於是就吃了一個大虧。

關公是被打退了,可荀這心裡,卻是沉甸甸,感覺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沉重。這種沉重,即便是當年在邊昭謀逆時,也沒有出現過,可是現在呢,荀有一種預感,許昌可能完了!

但是在表面上,荀還是要做出開心的模樣。

不管怎麼說,這城頭上,城裡面多少雙眼睛都盯着他呢。如果露出一點的絕望,那麼整個許昌就會徹底混亂。所以,荀大笑道:“關二胡言亂語,區區謊言,終抵不住三公子一箭。”

“三公子威武,三公子威武!”

許昌城上,一陣山呼海嘯般的吶喊,士氣頓時高漲起來。

而曹彰,則是滿面通紅。

荀帶着曹彰,又巡視了一番。在一些細微處,加強了防衛,同時還讓人增加了巡邏的次數。

這一番忙碌完畢,已經是五更天了!

天,亮的越來越晚,許昌城上,依舊是***通明。

士氣是鼓足了。可是荀也疲乏了。曹彰等人見荀的臉色有點不好,於是請他回去休息。

想想也是,關公這一受傷,怕徐州軍一時半會兒的,不會有行動。

荀滿臉微笑,卻又滿腹心事的回到家中。妻子唐氏的身體已經好轉了許多。抱着幼子荀粲,正在書房中等他回家。荀一共有五個兒子,其中小兒子荀,纔剛滿週歲。妻子唐氏,也是潁川大戶出身。爲人端莊賢淑,有大家閨秀的風範。這夫妻二人,可說是很恩愛。

“夫君,之前子倩聽人說……曹公……”

唐氏等荀洗罷臉,坐下來之後,才低聲的詢問:“不知道是不是真地?還有夏侯將軍他……”

荀嘆了口氣。對次子荀俁說:“元倩,帶着幾個弟弟出去玩兒吧,我有事要和你母親商量。“

荀俁(yu很懂事的點點頭,帶着兩個弟弟出去了。

說是出去,實際上就是在外面放風。有些話關上門可以說,但誰又能知道,隔牆是否有耳?

“子倩。你也坐下!”

荀留下了長子,讓荀惲一旁落座。他沉吟片刻,對唐氏說:“夫人,情況非常的糟糕。夏侯將軍被殺,我軍在潁川地區,如今除了陽鄉婁公的幾千人馬之外,全都被徐州軍佔領了。今日關羽說的那些,我想可能是真的……三公子說什麼協議,呵呵,不過是騙人地話語……

我想。怕是三公子自己都不會相信。

董西平出手了……我想這些年來,西川也好,荊南也罷,所有的動盪,都出自於他之手。他等的就是這一個機會,並且已經有了萬全的打算。夫人,曹公如今很可能,無法救援許昌。”

早已經知道了答案,可董氏和荀惲聽荀親口承認,還是忍不住心中一顫。

“真的沒有辦法挽回了嗎?”

荀搖搖頭。“哪怕奉孝再生,面對眼下這種情況,怕也是迴天無力了。許昌倒是還能支撐下去,十天?二十天,甚至一百天。二百天……都不是不可能。但問題在於。支撐下去,又有什麼意義?若曹公失敗。不論勝利者是董西平,還是那個一耳賊,一切都將無意義。”

書房中,一陣沉寂。

只有那荀粲偶爾發出來的聲響,卻是格外的刺耳。

唐氏沉默了好一陣子,一咬牙道:“夫君,妾曾聽人說過,夫君和那長安涼王,頗有交情?”

荀哪能聽不出唐氏話中的含義!

苦笑點頭,又搖搖頭,“在曹公和涼王未發跡時,我的確是和涼王有幾次接觸。不過那時候,他還是個無名之輩,又是奉孝的小師弟,曾試圖招攬我們,卻被我們拒絕了。那已經是中平元年地事情,一晃就過去了二十年……物是人非,昔日的蠻兒小子,如今已成就氣候。

奉孝錯了,長文錯了,我也錯了……

不過,今日的涼王,也不再是當年的良家子。這些年鬥過來,算過去,昔日的情分也都淡了。而且,這許昌城裡,誰都可以投他,唯有我不可以。曹公待我恩重如山,我怎能棄之?”

說着話,荀猛然擡頭,目光凝視着荀惲,閃過一道異彩。

荀惲非常準確的捕捉到了那隱藏於目光中的含義,心裡一動,若有所思。

荀不能投董,卻不代表……想必父親就是這個意思。可是,若父親不在,我又有何意義?

荀一笑,“夫人,也無需太擔心了。事情或許沒有想像地那麼糟糕,我們且靜觀勢態發展。”

“夫君既然這麼說,那妾身也不在贅言。我去看看郭家妹子,深夜喧譁,元休母子也都沒有休息好。等晌午時,我帶元倩幾個去丞相府,拜望一下幾位夫人和公子,你在家好好休息。”

“有勞夫人!”

唐氏抱着荀粲出門了。

荀惲仍坐在書房中,沒有離開。

“父親,您難道真的……”

“子倩,你聽好了!”荀的臉色一變,格外嚴肅。他站起身。轉到了書桌後面,提筆疾書,而後把一封寫好了的信紙放入一個竹製信筒,滴上極低封蠟,交上火漆,最後押上印信。

“把這個收好。如果有一天。城真的破了,你的任務非常重,不僅僅是要守護好你母親和兄弟,還有丞相一家,奉孝一家,長文一家……你都要把他們保護好。等風聲過去,你拿着這個去找涼王……什麼都不要說,聽從涼王的安排。我相信,他一定會給你們妥善安置。”

“父親……”

荀眼睛一瞪,荀惲到了嘴邊的話。最終沒有說出來。

他點點頭,接過了荀手中的竹筒,貼身放好。

荀長嘆一聲道:“子倩,你要牢記!守護好咱們這一家人,個人地安危,抵不過家族地興盛。”

“孩兒絕不忘懷!”

荀說:“下去吧,我有些乏了。需要安靜一下。若是城上來人,就直接帶他過來見我吧。”

荀惲躬身退出了書房,隨手關上房門。

而荀,靠在太師椅的靠背上,閉上眼睛,臉上流露出無比寂寥而落寞的神采。

許昌的局勢,越發危急起來。

一轉眼,十天過去。沮鵠在停止了兩日攻擊之後,對許昌再一次發動了猛攻。許昌城頭,如同浸泡在血水之中。鮮血順着馬面牆流淌。滲透入牆體中,令恢宏的城牆,變成了血色。

白天攻擊,晚上也不消停。

沮鵠用盡了辦法,繞着城挖地道。在城外搭土臺……總之,只要是能想出來地手段,沮鵠就會用上。同時,許攸還命人書寫傳單,裹在箭支上射入許昌城。傳單上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告訴許昌守軍。他們已經沒有希望了。董已經佔領了陳留,十五萬大軍攔住曹操的去路。

投降吧!

只要投降,我們絕不會將爾等如何之如何!

大致內容就是這樣,可是對許昌來說,其效果甚至超過了沮鵠大軍的圍攻。

一手硬。一手軟!

倒也是好手段。荀一開始。還命人鎮壓,但是到了後來。也放開了。這謠言啊,往往是越堵流傳的越快。局勢已經到了這一步,每天徐州軍射入城中幾萬份傳單,怎可能隱瞞呢?

軍心動搖,士氣低落。

曹彰在三天之中,斬殺了十一名企圖開城投降地將領。

鐵血的手段,的確是令情況穩定了一些。可荀清楚,越是這樣,危險性怕也就是越大。

關公手臂上的箭傷已經好的七七八八。

自年初以來,連續兩次被射中,於關羽而言,無疑是一種奇恥大辱。

所以,箭傷剛一封口,關公就向沮鵠請命,要求帶人攻打許昌。沮鵠說是主帥,但奈何關公地身份特殊。想要阻止,阻止不住;不去阻止,萬一再有個三長兩短,可沒法向劉備交代。

可愁壞了沮鵠……

這一天,關公再一次前來請命。

許攸笑道:“君侯莫要着急。許昌城遲早落入我等手中,關中兵馬被劉闢糾纏,無法騰出手來。但是,我今晨得了一封急報,那陽鄉婁圭,在當地招兵買馬,已經近萬餘人。據說,他們準備奪回陽翟……君侯,若不先解決那婁圭,一俟他們佔領陽翟,與我軍可是大大不利。沮鵠也說:“是啊,君侯。我軍主力如今都集中在許昌,難以抽身。婁圭賊衆,非君侯不可破。君侯何不先擊潰婁圭,奪取陽鄉。然後回師許昌,我們兵合一處,定能拿下這許昌城。”

關羽這個人,有點好大喜功。

而且經不起別人地誇讚。聽沮鵠許攸都這麼說,關羽這心也動了。

的確,陽鄉不平定,始終是個麻煩。不如平了陽鄉,不但免除後患,更能讓潁川穩固起來。

當下關羽點齊三千校刀手,迴轉陽翟。

許攸還想再給他增添些人馬,可是卻被關羽拒絕。

“婁圭習授,雖有萬餘人,但是在關某眼中,卻不過烏合之衆。三千校刀手足以,且待我平了陽鄉,再取許昌。”

二話不說,領着兵馬就走了。

目送關羽離去,許攸和沮鵠都忍不住長出一口氣,心裡道:總算是把這位爺給送走了!

關羽留在這許昌軍中,因爲身份地關係,讓沮鵠和許攸都非常難過。這是個誰也指揮不動的主兒,而且驕傲的讓人難以接受。有這麼一個主兒在軍中帶着,換做是誰,都不會舒服。

諾大徐州,能指揮得動關羽的人,除劉備外,再無他人。

現在終於走了!

雖然許攸是要支走關羽,但婁圭在陽鄉招兵買馬,也確有其事。走吧,最好在許昌被拿下之前,別回來。婁圭,你不是號稱夢梅居士嗎?索性就一展才華,把這位爺給纏在陽鄉吧。

沮鵠振奮精神,立刻召集衆將,“傳我命令,自今日起,晝夜不分,猛攻許昌!”

注:婁圭,婁圭年青時於曹操有交情,初平年間在荊州北部聚集了一些部衆,依附於劉表,後來投靠了曹操,被任命爲大將,參與謀劃軍國大事,但不掌管士兵。婁圭隨曹操平定冀州,南征劉表,擊破馬超,立有功勞,連曹操都感嘆他地計謀。後來,婁圭言語不當,被曹操認爲有意誹謗,遭殺害。

演義當中,婁圭曾以夢梅居士的身份出場,在渭水河畔,幫曹操築起冰城,阻擋馬超。

曹操曾說:子伯之計,孤不及也。

第99章 殺牛角(二)第11章 馬奴小鐵(1)第346章 昔日重現第159章 韓與馬(一)第113章 文臺受辱第51章 飛白絕倫第194章 賢士無蹤,武鬥丹陽第336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四)第119章 初見孟德第108章 羣英會第191章 徐庶求學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391章 十年(一)第74章 飛燕南行第184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一)第2章 董卓幼子第376章 長安之亂(八)第163章 韓與馬(完)第446章 無題第20章 董衛聯姻(1)第39章 中原無戰事(二)第349章 南榮彧第462章 沒落陸家第484章 長安(三)第297章 涼州亂第201章 泰山賊(一)第303章 大遷徙第10章 獅鬃獸(2)第58章 劉門血案第52章 再戰黃巾第76章 五溪蠻人第207章 董卓二進雒陽第340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八)第140章 三醜戰三英(一)第59章 古之惡來第13章 殺戮一(下)第496章 決戰之奇兵第414章 大亂第56章 李儒之謀第183章 雍丘之戰(二)第71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6章 伏波遺寶(1)第209章 大宅門之四小虎第75章 傷寒症第44章 巨魔士(一)第176章 西園立八校(一)第208章 大宅門之匪從何來第312章 戰徐州第268章 朔方大捷第62章 圉城論太平第441章 千里草第154章 老實人發怒(二)第439章 封國第272章 喜事連連第62章 圉城論太平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1章 重生(1)第23章 阿醜相隨(1)第9章 擂鼓翁金錘(1)第137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201章 泰山賊(一)第295章 並非那麼簡單(二)第58章 劉門血案第235章 滎陽大戰(一)第289章 南山桃花源(一)第123章 白衣麗人第405章 水淹七軍(二)第406章 水淹七軍(三)第196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一)第103章 單福先生第328章 西域二三事(二)第57章 赴已吾第309章 皆爲漢民第45章 巨魔士(二)第139章 請君入京爲質子第495章 決戰之襄陽第16章 所爲何來(2)第182章 雍丘之戰(一)第232章 賈詡毒謀第186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三)第350章 三學紀要第330章 西域二三事(完)第172章 有女文姬第311章 沙摩柯回家第168章 辨王子(一)第277章 雒陽烽火紀(一)第459章 亂局(三)第385章 建安二年的雪(一)第266章 金銀決(一)第17章 求官(1)第85章 南宮鉅變第117章 回河東(二)第483章 長安(二)第492章 無題第9章 擂鼓翁金錘(2)第384章 郭嘉之死第63章 再遇唐周第64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334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二)第283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第99章 殺牛角(二)第11章 馬奴小鐵(1)第346章 昔日重現第159章 韓與馬(一)第113章 文臺受辱第51章 飛白絕倫第194章 賢士無蹤,武鬥丹陽第336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四)第119章 初見孟德第108章 羣英會第191章 徐庶求學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391章 十年(一)第74章 飛燕南行第184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一)第2章 董卓幼子第376章 長安之亂(八)第163章 韓與馬(完)第446章 無題第20章 董衛聯姻(1)第39章 中原無戰事(二)第349章 南榮彧第462章 沒落陸家第484章 長安(三)第297章 涼州亂第201章 泰山賊(一)第303章 大遷徙第10章 獅鬃獸(2)第58章 劉門血案第52章 再戰黃巾第76章 五溪蠻人第207章 董卓二進雒陽第340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八)第140章 三醜戰三英(一)第59章 古之惡來第13章 殺戮一(下)第496章 決戰之奇兵第414章 大亂第56章 李儒之謀第183章 雍丘之戰(二)第71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6章 伏波遺寶(1)第209章 大宅門之四小虎第75章 傷寒症第44章 巨魔士(一)第176章 西園立八校(一)第208章 大宅門之匪從何來第312章 戰徐州第268章 朔方大捷第62章 圉城論太平第441章 千里草第154章 老實人發怒(二)第439章 封國第272章 喜事連連第62章 圉城論太平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1章 重生(1)第23章 阿醜相隨(1)第9章 擂鼓翁金錘(1)第137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201章 泰山賊(一)第295章 並非那麼簡單(二)第58章 劉門血案第235章 滎陽大戰(一)第289章 南山桃花源(一)第123章 白衣麗人第405章 水淹七軍(二)第406章 水淹七軍(三)第196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一)第103章 單福先生第328章 西域二三事(二)第57章 赴已吾第309章 皆爲漢民第45章 巨魔士(二)第139章 請君入京爲質子第495章 決戰之襄陽第16章 所爲何來(2)第182章 雍丘之戰(一)第232章 賈詡毒謀第186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三)第350章 三學紀要第330章 西域二三事(完)第172章 有女文姬第311章 沙摩柯回家第168章 辨王子(一)第277章 雒陽烽火紀(一)第459章 亂局(三)第385章 建安二年的雪(一)第266章 金銀決(一)第17章 求官(1)第85章 南宮鉅變第117章 回河東(二)第483章 長安(二)第492章 無題第9章 擂鼓翁金錘(2)第384章 郭嘉之死第63章 再遇唐周第64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334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二)第283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