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 終於宣戰了

時間的確很緊張了,因爲就在這時候,伊麗莎白皇后的遺體已經到達了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當然還有那隻和她一同遇難的小熊貓,刺客的子彈有一發打在了小熊貓的身上,這隻代表着中國人民友誼的可愛小動物,現在正和匈牙利人無比愛戴的王后陛下,共同長眠在一起。

王后陛下的靈柩將在布達佩斯的匈牙利王宮中停留一天,然後前往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和皇家墓地,那裡將是她最後的長眠之地,這一天時間是留給匈牙利人民向她道別的。

不得不說奧匈帝國政府安排的這一招的確很有效,看着生活在他們那些美麗傳說中的,敬愛的王后陛下變成一具冰冷的屍體,匈牙利人心中的怒火直接熊熊燃燒起來,不但普通老百姓,就連匈牙利首相蓋扎都公開喊出了復仇的口號,匈牙利地方防衛軍甚至已經開始進行作戰部署,大批匈牙利人包圍了布達佩斯的塞爾維亞領事館,當衆焚燒塞爾維亞國旗,還有人往裡面扔石頭甚至火把的,幸虧這時候都不知道製作燃燒瓶,否則的話估計這座領事館都有可能被付之一炬。

但勇敢的塞爾維亞人並沒有屈服,任憑時間在恐懼中流逝,他們咬緊了牙關默默等待着,實際上塞爾維亞政府也很清楚,反正伸脖子一刀,縮脖子也是一刀,把刺客交給奧匈帝國,最後審訊的結果肯定變成他們主使的,那結果肯定也是戰爭,不交出去無非同樣戰爭,再說他們相信他們的朋友們也不可能拋棄他們。

塞爾維亞現在對於協約國集團來說是一顆絕對不能拋棄的棋子,一旦這裡落入奧匈帝國之手,也就意味着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三家連成了一體,甚至包括已經成爲德國正式盟友的波斯 ,威廉的手可以輕鬆伸進印度洋,不但將俄國整個困在裡面,而且還直接威脅英國王冠上最耀眼的寶石。

這樣可怕的場景,英國人當然不想看到,在權衡利弊之後,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無論如何也要拉攏住楊豐,就在奧匈帝國給塞爾維亞人的最後通牒到期的前一刻,薩道義代表英國政府,正式將他們提出的新的中緬,中印邊境劃界草案遞交給了中國外交部,在這份新的邊境劃分中,此前雙方有爭議的緬北一帶全部劃歸中國,另外向中國歸還哲孟雄的宗主權。

就在這同時,英國政府也正式照會德國政府,如果德國入侵法國,英國將履行同盟義務對德宣戰。

到這時候兩大集團,除了依然選擇沉默的意大利,其他五國都已經算是攤牌了,戰爭或者和平,現在就看奧匈帝國的選擇。

實際上這時候的奧匈帝國,對於是否挑起一場全歐洲的大混戰,內部的意見也並非完全一致,尤其是約瑟夫皇帝本人,雖然死的是他的妻子,但很顯然這個今年已經七十四歲的老皇帝,已經沒有了年輕時代的銳氣,如果單純懲罰塞爾維亞,他自然是沒有任何顧慮的,但隨着兩大集團的攤牌,他也顯得顧慮重重起來,畢竟一旦戰爭的魔鬼被釋放出來,再想給它套上繩子就很困難了。

但問題是斐迪南大公和總參謀部的一幫將軍們,這時候已經聽不進別的意見了,滿腦子都是開疆拓土的雄心,尤其是剛剛在斐迪南大公推薦下上任的陸軍總參謀長赫岑多夫,更是瘋狂地叫囂該是重新分配這個世界的時候了,奧匈帝國絕對不能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就是爲了給他製造壓力,這些傢伙才策劃了讓皇后靈柩在布達佩斯停留,以此挑動匈牙利人的怒火,而且在維也納,還鼓動起數萬人遊行,要求對塞爾維亞宣戰。

除了國內,國外的盟友同樣在逼他,威廉已經多次向他保證,一旦戰爭打響,德意志人民將毫不猶豫地捍衛同盟,但如果奧匈帝國再猶豫不決,那麼就會很令他這個盟友惋惜和失望的,就在這種內外逼迫下,四十八小時的最後通牒過後,約瑟夫皇帝又猶豫了一天,就在伊麗莎白皇后的靈柩進入維也納的時候,他終於做出了這個無比艱難的決定。

一九零四年十二月六日,因爲塞爾維亞政府拒絕了最後通牒中提出的將刺客交由奧匈帝國審訊的要求,奧匈帝國正式對塞爾維亞宣戰。

“終於宣戰了。”北京的楊皇帝心滿意足地說道,他的確該心滿意足了,中英之間的劃界談判僅僅用了兩天就草草結束,所有他此前想要的東西都得到了,大英帝國爲了拉攏他現在可以說費盡心機,甚至連中國貨物輸入英國的關稅都減了不少,而且隨着英國人一連串的讓步,中國國內的輿論也終於開始向中英友好轉變了,這一點令英國人開心不已。

說到底英國人自己也很明白,因爲歷史上的兩次鴉片戰爭,他們在中國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始終不如德國,現在能用幾塊對他們來說幾乎沒有價值的殖民地,換取現在這種友好氣氛還是很划算的。

實際上在得知這個消息後,跟楊皇帝說着同樣話的可不只有一個,比如德皇威廉,再比如俄皇尼古拉都是用着和楊豐同樣的語氣發出同樣心滿意足的感嘆。

不過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以後,俄國卻並沒有像他們所說的那樣緊接着就對奧匈帝國宣戰,倒不是說尼古拉食言了,而是他的軍隊還沒調動到位,目前俄國一共有一百五十萬海陸軍,規模不可謂不龐大,而且大批軍官都擁有現代作戰經驗,這一點可以說僅次於中德,甚至英法都無法相提並論,畢竟從八國聯軍侵日開始,楊豐挑起的每一場戰爭幾乎都沒少了他們。

而且因爲石油,du品,橡膠,另外再加上對美日兩國的掠奪和戰爭賠款,尼古拉的手頭很寬裕,俄國無論海陸軍都堪稱裝備精良,光完美戰列艦目前就已經服役了六艘。

然而龐大的國土極大得拖累了這支龐大的軍隊,尤其是他們的龐大國土幾乎沒有一處地方是安全的,首先隨着日本陸軍在楊豐扶持下逐漸恢復實力,青森和北海道至少得有十萬俄軍才能保證安全。

雖然這時候的日本,對尼古拉來說實際上價值已經大不如前,但想讓他吐出這塊地方那也是不可能的,作爲一位偉大的俄羅斯帝國沙皇,他絕對不會允許哪怕一寸到手的土地再丟掉,所以這十萬大軍無論如何也是要維持下去。

而從中亞一直到海參崴的六千多公里中俄邊境上,必須維持不少於三十萬的陸軍,才能夠阻擋楊豐的野心,要知道中國陸軍在新疆,蒙古,東三省駐紮的兵力目前已經達到了十五個師,按照每個師一萬八千人算,就是二十七萬大軍,考慮到雙方的裝備水平和士兵素質,三十萬已經是最低限度了。

然後還有菲律賓,雖然這些年俄國人已經把呂宋島上的猴子們殺成了小綿羊,但畢竟南部還有不少堅持游擊戰的勇士,而且旁邊就是德國的菲律賓殖民地,尼古拉還惦記着多搶點橡膠園呢,所以不但呂宋島的六萬陸軍不能動,就連海軍在馬尼拉的艦隊都不能動。

除此之外還有在多米尼加和哥倫比亞的駐軍,這裡雖然礙於加勒比海同盟,不能對德國的殖民地下手,但卻必須保護現在越來越重要的du品產業,哥倫比亞人可是對他們失去的土地一直耿耿於懷,再加上多米尼加人也不老實,不說多了,五萬俄軍是最低限度。

除此之外還有在高加索地區的,隨着巴爾幹戰爭的勝利,奧斯曼國內奪回失去領土的聲音可是很高,尤其是剛剛和哈米德二世取得和解的青年土耳其黨,這段時間一直在鼓吹帝國復興,對剛剛被打殘的保加利亞虎視眈眈,甚至在國內製造輿論,認爲應該加入同盟國集團,和德奧共同對俄國作戰,雖然哈米德二世暫時還沒受影響,但卻也不得不防。

除此之外還有波斯,要知道波斯可是德國的盟友,而且自從上次暈乎乎簽了同盟條約之後,波斯國王也的確雄心勃勃了一下,甚至邀請了大量德國顧問幫助他訓練軍隊,對當年被俄國搶去的阿塞拜疆很是有點想法。

這樣東去一點,西去一點,俄國陸軍目前在對德國和奧匈帝國方向上的陸軍,總共只有四十萬,而按照此前三國共同制定的計劃,一旦開戰將由英法兩國陸軍負責在西線拖住德軍主力,而俄軍負責進攻,對德國牽制性進攻,重點進攻奧匈帝國,但四十萬陸軍,是無論如何也不夠的,最少也得一百萬才行。

這段時間尼古拉一邊從世界各個角落抽調軍隊,一邊大規模徵兵,拼命武裝他那些灰色牲口們。

第248章 衣阿華第35章 鱷魚的牙齒第513章 英國人的選擇第507章 牆倒衆人推第491章 伸向印尼的黑手第197章 人道主義救援第263章 墨西哥人民大起義第297章 前後夾攻第525章 佈局第2章 舊大陸,我來了第398章 盟友是什麼第640章 目標冬宮第500章 畫餅第460 毒氣互薰第129章 福州暴亂第232章 奸商第131章 輿論戰第268章 毒害世界第235章 陰謀家第169章 八里橋第482章 凡爾登火炬第664章 君主制扞衛者第314章 紐約之戰(四)第218章 趁火打劫第446章 泥足深陷第42章 掠奪者第473章 航母實驗第174章 慈禧出逃第7章 鋁合金首飾第479章 意呆參戰第630章 愛爾蘭第613章 庫爾幹第368章 艦隊威脅第124章 楊校長第227章 美國人的軍火採購第381章 陰謀家的表演第552章 協約國的糾結第119章 兵臨海參崴第555章 楊皇帝的重錘第549章 宣戰第95章 攻陷東京第358章 政治家的本質第463章 轟炸倫敦第67章 平壤第174章 慈禧出逃第417章 高速公路第665章 慈善家第76章 漢城宮變第236章 夏威夷人民的聲音第462章 悲劇的英國戰車第536章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第218章 趁火打劫第601章 水淹七軍第594章 三百億英鎊賠款第394章 同盟第153章 忠臣義士第107章 兵變第120章 日軍繳械第545章 援軍第3章 搖身一變第240章 美國人的血第253章 摧毀華爾街第201章 絕境第366章 談判第303章 登陸邁阿密第429章 德國人的歡樂大進軍第347章 順化事變第356章 戰火紛飛的世界第589章 碾壓第284章 最後通牒第192章 光緒的新政第537章 參戰條件第494章 蘭芳第545章 援軍第664章 君主制扞衛者第394章 同盟第591章 神龍現第139章 較量第533章 聖彼得堡慘案第421章 互信問題第354章 遠東陰雲第380章 墨西哥人的遠征第533章 聖彼得堡慘案第418章 帝國主義的嘴臉第590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266章 翻雲覆雨第28章 陰謀第372章 收回澳門第208章 可憐的光緒第261章 一八九八年的麥德林集團第569章 有一種戰鬥叫**第271章 加勒比海共同防禦條約第14章 大計劃第593章 伊斯法罕第475章 敲詐第51章 目標甲午第451章 階級第638章 背後一刀第559章 德國人的救星第21章 黃金
第248章 衣阿華第35章 鱷魚的牙齒第513章 英國人的選擇第507章 牆倒衆人推第491章 伸向印尼的黑手第197章 人道主義救援第263章 墨西哥人民大起義第297章 前後夾攻第525章 佈局第2章 舊大陸,我來了第398章 盟友是什麼第640章 目標冬宮第500章 畫餅第460 毒氣互薰第129章 福州暴亂第232章 奸商第131章 輿論戰第268章 毒害世界第235章 陰謀家第169章 八里橋第482章 凡爾登火炬第664章 君主制扞衛者第314章 紐約之戰(四)第218章 趁火打劫第446章 泥足深陷第42章 掠奪者第473章 航母實驗第174章 慈禧出逃第7章 鋁合金首飾第479章 意呆參戰第630章 愛爾蘭第613章 庫爾幹第368章 艦隊威脅第124章 楊校長第227章 美國人的軍火採購第381章 陰謀家的表演第552章 協約國的糾結第119章 兵臨海參崴第555章 楊皇帝的重錘第549章 宣戰第95章 攻陷東京第358章 政治家的本質第463章 轟炸倫敦第67章 平壤第174章 慈禧出逃第417章 高速公路第665章 慈善家第76章 漢城宮變第236章 夏威夷人民的聲音第462章 悲劇的英國戰車第536章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第218章 趁火打劫第601章 水淹七軍第594章 三百億英鎊賠款第394章 同盟第153章 忠臣義士第107章 兵變第120章 日軍繳械第545章 援軍第3章 搖身一變第240章 美國人的血第253章 摧毀華爾街第201章 絕境第366章 談判第303章 登陸邁阿密第429章 德國人的歡樂大進軍第347章 順化事變第356章 戰火紛飛的世界第589章 碾壓第284章 最後通牒第192章 光緒的新政第537章 參戰條件第494章 蘭芳第545章 援軍第664章 君主制扞衛者第394章 同盟第591章 神龍現第139章 較量第533章 聖彼得堡慘案第421章 互信問題第354章 遠東陰雲第380章 墨西哥人的遠征第533章 聖彼得堡慘案第418章 帝國主義的嘴臉第590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266章 翻雲覆雨第28章 陰謀第372章 收回澳門第208章 可憐的光緒第261章 一八九八年的麥德林集團第569章 有一種戰鬥叫**第271章 加勒比海共同防禦條約第14章 大計劃第593章 伊斯法罕第475章 敲詐第51章 目標甲午第451章 階級第638章 背後一刀第559章 德國人的救星第21章 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