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香樓的掌櫃的主動的找上府衙,表示滿香樓囤積的糧食可以先拿出來給府衙應急,這把趙如風高興的不行,直表示感謝。
一路從南邊兒沿路到這兒,身邊兒不斷有人死去,現在能活着,許多人都很滿足了。
滿香樓的掌櫃的把慶元縣的的事兒都彙報給了雲錦海,雲錦海得知這邊的情況之後,不知動了什麼法子,親自送了一批糧食過來,如此,纔算是基本解決了慶元縣的問題。
雲錦海到了這邊兒之後,並沒有着急離開,現在往南的地方,幾乎全部是災區了,便是朝廷分配了許多糧食到各地,可起到的效果甚微,雖然穩住了大部分人,還是仍有人情緒激動,在他們看來,這旱災一時半會兒過不去,便是現在有糧食吃,總也逃不過被餓死的下場,對生活的期望已經破滅,還如何跟天災抗衡?
雲錦海雖然從商,但是雲家歷代都跟皇家有匪淺的關係,雖然沒有名正言順的皇商身份,但是許多生意也都是在黃家的照拂下才能展開的,這也是爲何雲家鼎力支持皇帝的原因。
“治標不治本。地裡種植的莊稼,都是不耐旱的作物,看老天吃飯,度過了這次,還會有下次。”蘇妙晴一針見血的道。
雲錦海來了之後,一直憂心能不能讀過這次難關,看平日裡性子開朗的人都成了唉聲嘆氣的小老頭了,蘇妙晴忍不住道。
“晴姐兒,你說的對,可哪裡有抗旱的作物?”雲錦海苦笑着,若是有,朝廷還會無動於衷不推廣?
蘇妙晴想了想,在紙上畫了馬鈴薯的圖來,“不知這東西,誰有見過?”
馬鈴薯耐寒,產量高,若有有這東西,並能大力推廣種植,像是這樣的災年,肯定就不會跟今天這個局面了。
所有人都搖搖頭,表示不知道這東西。
“這東西叫做馬鈴薯,耐旱,高產,畝產至少千斤,煮熟之後,能夠果腹,味道也不錯。”蘇妙晴說道。
這幾天她就一直在想,大周有地瓜,就應該有這東西啊。
地瓜說起來也是高產的作物,但是因爲並不是主食,所以幾乎沒有種植的,而且,跟馬鈴薯比起來,耐旱程度跟畝產量都不行,種植了幫助也不會很大。
“晴姐兒,你在哪兒看的這個?”
耐旱,高產,這兩個詞打動了雲錦海,若是真是有這東西,又跟晴姐兒說的一般,像是今年的旱災,肯定不會這麼嚴重的。
“一本雜記上,好像是一位出過海的人所寫的雜記。”
根據腦袋裡的印象,這馬鈴薯好像就是從沿海地方穿過來的,很可能是番邦那些地方的作物,就是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流傳到大周。
雲錦海把圖小心疊好,就準備趕回京裡,雖然現在解決不了問題,但是若是現在就開始尋找,推廣開來,還會怕這樣的災年?
“若是尋找,就到沿海地區。”蘇妙晴叮囑。
目前縣裡頭的糧食囤積能夠支撐一段時間,人人惶惶不安的情緒也淡了一些,街上走動的人也多了不少,這種轉變,總叫人有種能熬過去的感覺,不覺得都祈禱老天爺能夠發發慈悲,降一場大雨。
我們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