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興帝要做主婚人,詹石修大驚。一時不知說什麼纔好。一國之君來當主婚人,這是無尚的榮耀。
“詹卿何必驚慌?邱氏位比一品侯,有功於我朝,在江州又被農人奉爲農神,如此才能之人,皇家豈不該厚待?”
“愛卿的反應讓人驚訝呢,一般人聽到不應該是大呼謝主隆恩嗎?”
仁興帝目光別有意味的望着詹石修,看的他心裡發毛。
是啊,一般人的確是該大呼謝恩,可他是一般人麼?他懷揣着有關邱氏的大秘密,任何風吹草動,只要源自皇宮,他都要再三思量,更何況,陛下與太后突然對邱氏這般刮目相待。
“回陛下,微臣只是覺得邱氏雖有功,但不足以得此殊榮,微臣至今仍是戴罪之身,此殊榮加身,更是不該。”
“愛卿若不提醒,朕都要忘了,朕已經頒旨,命你爲大司農丞,聖旨明天就到。今後,愛卿就不要再說什麼戴罪之身了。”
什麼?
大司農丞!
那可是僅次於大司農的職位,陛下心裡到底在想些什麼?詹石修越發看不懂,只覺眼前的一切像迷霧一般,越想撥開,霧越濃。
你說他發現什麼了吧,又好像沒有。說他沒有吧,又好像有點兒什麼事。
總之,直到仁興帝離去,詹石修仍一頭霧水。
秦氏匆匆忙忙的推門而入時,詹石修正鎖眉,呆頭呆腦的想事情,見秦氏過來,眉頭皺的更緊了。“你不好好睡覺,來這裡做什麼?”
“老爺說的輕巧,這大晚上的,家裡來了這麼個人,我怎麼能睡着?”
“老爺,您快說說,陛下都與您說了什麼?”秦氏挨着詹石修坐下。滿臉期待。
“陛下要升我做三品大司農丞……”
“哎呀!”秦氏高興的跳起。“真的?”
“老爺!您沒有騙我?”秦氏是高興的拍手跺腳,晃着詹石修的胳膊,“老爺。太好了,太好了!”
“感謝菩薩!感謝佛祖!”秦氏雙手合十,面窗禱告,詹石修氣的八字鬍兒都歪了。
這個女人。真是狗改不了那啥……
詹石修偷偷罵了一句,可是並未真的生氣。
只沒好氣的嗔道:“大晚上的。瞎嚷嚷啥!還不快坐下!”
秦氏心如蜜甜,根本沒注意詹石修生氣不生氣,笑嘻嘻的坐下,嘴都合不上。
“別光顧着高興。還有一件事,陛下要做清兒與邱氏的主婚人!”
“什麼?”秦氏慌的色變,顫道:“老。老爺,爲什麼?”
低頭片刻。忽道:“莫不是,陛下與太后知道了什麼?”
“……”
詹石修好久沒言,秦氏不依不饒,“這可怎麼辦?邱氏背上已經沒有了那三顆痣,萬一到時候,再弄個什麼欺君之罪……哎呀,真是壞了!”
“你閉嘴!腦子都想的什麼?!”詹石修嘆氣,“我們怎麼就欺君了?我們對陛下,對太后說邱氏是太后的親女了嗎?既然沒說,又何來欺君?即便他們有所察覺,那又怎樣?別人想什麼,難道還由我們管着嗎?”
是啊,秦氏一想,是這個道理,心裡便不那麼慌了。
這個女人……唉。
“雖如此,可是陛下今晚來,我並不覺得是來擢升我的官職,倒讓人覺得擢升我是假,真的目的是來告知,他要做主婚人。可是他又什麼都沒明白着說,也沒有明白着問。我呢,也就沒有明白着回答……”
“哎呀,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
不好意思,秦氏的腦容量實在不夠,這番太極拳似的話,她沒聽明白。
詹石修再次意識到,秦氏腦子蠢笨,是個事實,便也不再爲難她,只說自己還有事情要做,讓她回去了。
不過,有一樣他倒放心,如今秦氏的嘴,變的十分嚴密。且從心裡上與安氏一刀兩斷,至於別的嘛,嗨,湊湊合合,就這麼着吧。
次日一早,果然聖旨到。擢升詹石修的同時,內侍又口諭仁興帝要做主婚人的事。
詹石修進宮謝恩前,想了想,又拉上詹清輝、邱鐵匠、悠然三人。
自己謝恩是應該的,可是陛下要做孩子們的主婚人,更應該進宮謝恩。
仁興帝聽說詹石修、邱鐵匠各自帶着孩子進宮來謝恩時,當時就笑了,這個老傢伙,果然明白。
於是,就在崇明殿受了幾人的禮。
“詹卿擔任此職,任道重遠吶!以後可要勤勤懇懇,尊上禮下,爲我朝的糧倉多多辛勞了!”
“臣定當時刻謹遵陛下旨意,絕不辜負陛下厚愛!”
嗯,仁興帝笑着點頭。
“眼見就要過年,年後愛卿家裡要大辦喜事,這段時間,就先在家裡歇着,年來再來上任吧。”
“臣謝陛下厚愛!”
“清輝……”詹石修扭頭喊兒子,順便又給悠然使眼色。
站在其身後的三人立刻上前謝恩。
只聽詹石修道:“陛下厚愛,臣攜犬子等謝過陛下!”
仁興帝連忙讓幾人起身,“朕破格提拔愛卿,難免有人不服,朕此舉,也是給某些不安分之人小小警告。”
這是明面上的話,意思是,仁興帝之所以做這個主婚人,是爲了給詹石修臉面厚愛,讓他年後上任時順當些。
實際上呢?
一聲“太后駕到!”打斷了所有人的思緒,眼下,誰還顧得上思考實際上的事。
“皇兒這裡好熱鬧,看來哀家來的真是巧啊!喲!邱夫人也在!”
德馨太后笑着要去親自攙扶悠然起身,被悠然躲開了。
悠然已經強忍着沒有跳走。
德馨太后面色一僵,稍縱即逝。
仁興帝走了下來,“是啊母后,兒臣覺宮裡許久沒有熱鬧過,趁着新年的新氣兒,朕要爲大司農丞的愛子、邱氏主婚,屆時,京中一定很熱鬧。”
“哎呀,還有這事兒。”德馨太后笑的合不上嘴,隨即又裝作不高興的樣子,“皇兒這可不對,有如此熱鬧之事,豈能少了哀家?”
“兒子哪敢!這不還沒來得及告訴告訴母后,您就過來了!這婚禮,要是母后也參加,現場一定更加熱鬧。”
母子二人自說自笑,忘了其餘四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