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朕躬有罪

“陛下,這是一位錦衣衛臥底在臨死前送來的密報。”

柳淳面色凝重,將這份密報送到了朱棣的面前,他的雙拳緊握,太陽穴上,青筋凸起,雙眸之中,怒火難以掩飾,正在不停燃燒。

這是一個人用命換來的結論。

長久以來,一個隱患終於爆發了。

朱棣面對着密報,他很平靜,這和往日君臣兩個的形象大相徑庭,要知道以往慷慨激昂的可都是朱棣,這一次皇帝陛下格外冷靜,耐心。

他不放過任何一個字,等全部看過之後,朱棣閉目良久,而後緩緩睜開雙眼,凝視着前方。

“柳淳,如此說來,這個錯是朕的?”

“不是!”柳淳咬着牙道:“是發展的矛盾,積累太久了,沒有解決,誰都有錯。”

朱棣突然一笑,“不管是誰的錯,最後都是朕的,朕是大明天子,是萬民的君父。在朕的治下,有百姓活不下去,鋌而走險,這就是朕的疏忽,朕必須要負責。”

朱棣沉吟片刻,“傳旨吧,宣所有在京大臣覲見,朕有話說。”

柳淳點頭,急忙下去安排,在一個時辰之後。所有在京的文武宗室,悉數趕到。

內閣四位大學士,六部官員,吏部侍郎吳中,戶部尚書解縉,兵部尚書趙勉,刑部尚書楊靖,右都御史沉吟……

所有的大臣,悉數聚集在奉天殿。

朱棣一身龍袍,端坐正中。

他面色凝重,看不出喜怒,等到羣臣朝拜之後,朱棣緩緩道:“解縉,你先出來。”

“微臣在!”解縉躬身答道。

朱棣又道:“前些時候你提議改漕運爲海運,到了如今,你有什麼更深一步的看法沒有?”

“有!”

“講!”

“是!”解縉頓了頓,朗聲道:“我大明南北物資交流,仰賴水運,其中運河尤其重要。永樂三年之前,江南需要輸送400萬石漕糧到北方,供應北平以及九邊需要。遷都之後,每年保守估計,要增加兩百萬石糧食。這還不包括平定了韃靼之後,廣闊草原的開支。如果全都算起來,一年南方輸運的漕糧要增加一倍!”

“足足一倍啊!”

解縉陡然拔高了聲音,“朝中諸公,你們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整條運河的負擔,要足足增加一倍不止啊!”

朱棣聽解縉說到這裡,又扭頭看向了柳淳,“柳卿,解縉說了向北輸送漕糧,你就說說向南輸送物資,畢竟這塊你最熟悉。”

柳淳忍不住老臉泛紅。

利用漕糧空船,向南輸送物資,這是他想出來的辦法,在當年絕對是順風車,十分節省財力……可經過了這些年的發展,北方的物資也越來越多了。

首先就是鋼鐵、煤炭、木材,這三大項,構成了北貨南運的重點,此外,像水泥,活牲口,大豆,高粱,也是大宗貨物。

仔細計算下來,北方向南輸送的貨物同樣驚人。

正常情況下,運河已經是超負荷運轉,如果遇上了乾旱,或者船隻事故,整條運河,南來北往的船隻,都要受到影響,後果十分可怕。

“去歲大軍北上巡邊,對付韃靼。期間十幾萬人北上,調度軍需糧草五百萬石、對於原本的運河雪上加霜。爲了能按時將貨物運到北方,運河沿線徵用了一百五十萬民夫,還有十萬輛馬車。”

河道不夠用了,就要百姓用肩膀扛,用車拉。

在整個過程中,損耗的物資超過五成,耗損的民力何止一倍。

“這些年,漕運壓力增加,戶部方面應對漕運不足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不斷撥錢,不斷拓寬運河,疏浚泥沙。”

柳淳朗聲道:“運力不足,擴充運力,看起來是針鋒相對。可實際上運河受限於地理環境和氣候因素,水量不足,泥沙淤積嚴重。說白點,就是想增加運力,也無從下手。白白浪費投資罷了,也不能說白白浪費,而是被那些貪官污吏給盤剝漂沒,中飽私囊了。”

……

柳淳和解縉的話,相互印證,一個更明白的結論出現了。

漕運和海運之間,根本不是選擇題。

快速發展的經濟要求必須淘汰低效的河運,如果繼續下去,不但浪費財賦,制約物資交流,對運河沿岸的百姓來說,更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

“朕這裡有一份密報,介紹了一個山東家庭的情況。永樂元年,五丁抽一,參與疏通河道,到了永樂二年,由於降水不足,水位下降,不能通行大船,徵用民夫,協助轉運小船,五丁抽二。等到朕北上遷都,全家四個兄弟悉數被徵調,一連忙了四個月。當他們回去的時候,老父已經臥病在牀,家裡的幾十畝田,來不及耕種,四兄弟不得不借債救治老父。”

朱棣說到了這裡,拳頭握得緊緊的。

“你們或許會說,朝廷徵調民夫,已經給了報酬,怎麼還會如此?”朱棣沉吟道:“兩個原因,其一,運河承載能力太小,其二,朝廷需要的民夫太多……歸結起來,負擔都落在了普通百姓身上。那些貪官污吏,更是以次充好,將陳年的糧食發給百姓,這些糧食根本換不到錢。有的百姓不滿,結果就被官府定罪,直接給抓了起來。還,還有被髮配去了東番!”

朱棣切齒咬牙,他是需要人手開發東番島,種植甘蔗。

但是不能誣陷好人,把無辜百姓給送去啊?

尤其不能忍的是這幫官吏在發配的時候,都把朱棣擡出來,說這是天子意思,本該是死罪,結果法外開恩,去東番島種甘蔗吧!

老百姓很難弄清楚怎麼回事,他們求告無門,最後只能把賬算在了朱棣頭上。

替這幫貪官污吏背黑鍋,朱老四簡直要抓狂了。

“朕躬有罪!”

這四個字從朱棣的嘴裡說出,所有文武大臣,包括柳淳在內,都忍不住跪倒。

“陛下勤政愛民,皆是臣等無能,請君父責罰!”

朱棣擺手,“朕有罪,朕罪在行事急躁,罪在沒有仔細瞭解清楚狀況,民力終究有限。南北物資輸運,靖難之役,遷都北上……這麼多事情,南來北往,壓力都落在了這條河上,都落在了沿着運河,幾百萬的生靈上面。運河有近百萬民夫。又要額外徵用百萬人。多的時候,有兩百萬人在這條河上忙碌。可是在河的兩端,依舊有堆積如山的貨物,需要運輸。”

“這不是靠着朕的旨意能解決的事情,說到底,必須尋找新的辦法來取代漕運……朕身爲天子,未能察覺,就是失職。朕身爲天子,要向百姓下詔罪己。至於爾等臣工,也必須反躬自省。”

朱棣習慣性地起身,在羣臣面前來回踱步。他的步伐很重,每一下都像踏在心頭一般。

“科學!必須尊重科學!”

朱棣一開口,柳淳差點噴了,皇帝陛下,咱能認真點不?

哪知道朱棣繃着老臉,格外認真。

“朝廷決策,必須要講究科學。不能光靠着想象。朕身爲天子,最不應該的就是盲目施壓,必須充分論證,拿出可靠的方案,才能決策。”

“至於你們臣子,既不能朕說什麼,就不顧一切去衝,也不能天天嚷嚷着爲國爲民,結果什麼事情都不做。” щшш★тTk án★Сo

“總而言之,咱們君臣都需要反思,都要尊重科學。”

朱棣這一番罪己表態,還真是情真意切,發自肺腑。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有客觀規律擺在那裡。

人力有限,沒法逆天。

從靖難之役算起,連續幾年的時間,漕運承擔的壓力一年比一年大,這不是咬咬牙就能挺過去的事情。

朝廷雖然不會免費徵用民夫了,但是給的報酬,也僅僅是讓百姓在農閒時候,樂意出來勞動罷了。

連續高強度徵調民夫,連田地都顧不上。

他們怨聲載道,對朝廷不滿,痛罵皇帝,仇恨奸臣。

結果被明教利用,他們煽動運河沿線的農夫船工,一起造反。很多百姓就被他們裹挾。

不只是東昌府,整個運河沿線,就連揚州一帶,都出現了亂局。

“立刻下罪己詔,宣佈暫停運河沿線民夫徵用,針對永樂改元以來,所有服役民夫,超過一個月的,提供兩倍補償,三個月以上的,提供三倍補償。下令各地衙門,必須將補償送到每一戶的百姓家裡,要親自向百姓解釋,賠罪。這筆花費,由朕的內帑出。”

朱棣平素摳門不假,可真正到了需要花錢的時候,那是半點不含糊。

“再降旨應天,今年的漕糧,七成走海運。要儘量愛惜民力。”

“吾皇仁慈,萬歲萬萬歲!”

面對黑壓壓的文武羣臣,朱棣沒有半點輕鬆,“如今運河兩岸,明教逆賊裹挾數以萬計的百姓造反,被攻擊的州縣多達十幾處,不少城池被攻陷,官吏被殺戮。朕對百姓有憐憫之意,愛民之心。可是對這些逆賊,沒有半分仁慈可講。傳令禁軍,即刻調遣神機營和五軍營,出兵五萬,鎮壓亂賊。凡是跟明教勾結的官吏商賈,一律殺無赦!”

一篇罪己詔,一道平叛令,朱棣伸出了兩隻手,就看這兩手管不管用了……

第702章 對情敵不能客氣第100章 北平有戰事第371章 朱棣的好運氣第957章 太上皇威武第884章 朱棣的心腹第489章 比軍令更管用的債務第20章 吃是戰鬥力的保證第161章 老朱家的貪財基因第739章 君臣聯手忽悠人第5章 燕王駕到第736章 一條繩子上的師徒倆第649章 朱高煦弄出來的大動靜第326章 迷茫的朱允炆第441章 吞併沐家軍第71章 淮西勳貴第152章 咱可是皇親國戚第164章 刑部不行啊第685章 朕不吝爵位第626章 抓賊抓到了自己頭上第418章 商人也要造反了第31章 藍玉和他的乾兒子們第400章 戰神李景隆第562章 皇家印書局第460章 我太難了第121章 陛下要見見你第502章 朱棣的雷霆之怒第523章 火了第376章 被按在雲南的柳淳第618章 臣等有罪第62章 我學習,我快樂第360章 爲了娶媳婦而努力的人們第671章 錦衣無敵第815章 修路人選第340章 易儲的念頭第507章 投奔燕王的人們第401章 我們就是華農兄弟了第673章 藍玉老矣,尚能飯否?第785章 腐儒誤我啊!第400章 戰神李景隆第805章 填滿大牢第555章 驚世著作第659章 大明藥丸啊!第253章 目標國子監第233章 老朱的禮物第410章 老朱未完成的事業第524章 和朱棣一起看戲第242章 坐而論道第76章 拯救藍玉的第一步第873章 工具人第509章 山東百姓的怒吼第281章 環球航行的男人第136章 找老朱要錢第26章 獨挑重擔的朱棣第775章 酷吏很好用第162章 拉個王爺當打手第54章 你聽說過沈萬三嗎?第86章 兇猛的大元勇士第743章 他不配嗎?第457章 徐四公子能女裝第530章 徐輝祖的日記第330章 略感失望的朱元璋第252章 藍玉的禮物第16章 傳說中的投獻第152章 咱可是皇親國戚第310章 事情鬧大了第172章 朕的內帑有希望了第500章 找朱棣告狀第734章 百姓的請求第32章 什麼叫慷慨大方第163章 賺個國家第499章 北平不養閒漢第843章 新相的手段第758章 我感謝你八輩祖宗第340章 易儲的念頭第347章 投奔師父去第856章 皇家聯合投資的大項目第137章 朱元璋的小金庫第450章 六王齊聚第681章 柳淳和朱棣的兩開花第73章 朱棣的招攬第152章 咱可是皇親國戚第433章 比岳家軍還厲害第849章 太子妃危險了第208章 老朱的教導第95章 我就是讓你們吃得太飽了第779章 天子要剃光頭第9章 朱棣的驚歎第553章 惹禍的小罐茶第772章 無他,太窮了第415章 雲南火器營第88章 從心是福第768章 很貴重的禮物第831章 後繼有人的武夫們第139章 始於顏值,陷於勇氣第576章 來自臣子的報答第858章 大賞功臣第841章 柳淳的霸道第286章 不會讓人失望的洪武大帝第760章 連朱元璋都驚動了第463章 朕躬有罪
第702章 對情敵不能客氣第100章 北平有戰事第371章 朱棣的好運氣第957章 太上皇威武第884章 朱棣的心腹第489章 比軍令更管用的債務第20章 吃是戰鬥力的保證第161章 老朱家的貪財基因第739章 君臣聯手忽悠人第5章 燕王駕到第736章 一條繩子上的師徒倆第649章 朱高煦弄出來的大動靜第326章 迷茫的朱允炆第441章 吞併沐家軍第71章 淮西勳貴第152章 咱可是皇親國戚第164章 刑部不行啊第685章 朕不吝爵位第626章 抓賊抓到了自己頭上第418章 商人也要造反了第31章 藍玉和他的乾兒子們第400章 戰神李景隆第562章 皇家印書局第460章 我太難了第121章 陛下要見見你第502章 朱棣的雷霆之怒第523章 火了第376章 被按在雲南的柳淳第618章 臣等有罪第62章 我學習,我快樂第360章 爲了娶媳婦而努力的人們第671章 錦衣無敵第815章 修路人選第340章 易儲的念頭第507章 投奔燕王的人們第401章 我們就是華農兄弟了第673章 藍玉老矣,尚能飯否?第785章 腐儒誤我啊!第400章 戰神李景隆第805章 填滿大牢第555章 驚世著作第659章 大明藥丸啊!第253章 目標國子監第233章 老朱的禮物第410章 老朱未完成的事業第524章 和朱棣一起看戲第242章 坐而論道第76章 拯救藍玉的第一步第873章 工具人第509章 山東百姓的怒吼第281章 環球航行的男人第136章 找老朱要錢第26章 獨挑重擔的朱棣第775章 酷吏很好用第162章 拉個王爺當打手第54章 你聽說過沈萬三嗎?第86章 兇猛的大元勇士第743章 他不配嗎?第457章 徐四公子能女裝第530章 徐輝祖的日記第330章 略感失望的朱元璋第252章 藍玉的禮物第16章 傳說中的投獻第152章 咱可是皇親國戚第310章 事情鬧大了第172章 朕的內帑有希望了第500章 找朱棣告狀第734章 百姓的請求第32章 什麼叫慷慨大方第163章 賺個國家第499章 北平不養閒漢第843章 新相的手段第758章 我感謝你八輩祖宗第340章 易儲的念頭第347章 投奔師父去第856章 皇家聯合投資的大項目第137章 朱元璋的小金庫第450章 六王齊聚第681章 柳淳和朱棣的兩開花第73章 朱棣的招攬第152章 咱可是皇親國戚第433章 比岳家軍還厲害第849章 太子妃危險了第208章 老朱的教導第95章 我就是讓你們吃得太飽了第779章 天子要剃光頭第9章 朱棣的驚歎第553章 惹禍的小罐茶第772章 無他,太窮了第415章 雲南火器營第88章 從心是福第768章 很貴重的禮物第831章 後繼有人的武夫們第139章 始於顏值,陷於勇氣第576章 來自臣子的報答第858章 大賞功臣第841章 柳淳的霸道第286章 不會讓人失望的洪武大帝第760章 連朱元璋都驚動了第463章 朕躬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