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朱棣挖牆腳

少年如蔥,稍微不注意,就躥起來老高……朱棣的印象裡,于謙還是小小的一個,比起虎頭虎腦的皇孫差了一大截。

這一次再見到少年,卻發現小傢伙了不得,身形挺拔瘦高,乍看之下,跟他師父柳淳還挺像的。

偏偏柳淳又那麼偏愛他,會不會有什麼故事啊?

這人一閒了,就變得無聊了,哪怕天子也不例外。想到了這裡,朱棣倒沒有那麼生氣了,他讓于謙坐下。

“這裡不是皇宮,朕也沒有別的意思,就是閒聊。你是柳淳的學生,就差不多是朕的學生了,對了,你的學業如何了?”

于謙面的朱棣,不卑不亢,只是淡然一笑。

“回稟陛下,草民接了師父的一道考題,在準備答案。”

朱棣想到了柳淳的那些怪題,就忍不住嘆道:“你師父又整你吧??用不用朕給你做主?”

“陛下過慮了。”于謙笑呵呵道:“師父說了,凡是他的弟子,要想出師,就必須解決一道他佈置的題目,回答好了,讓師父滿意才能出師。若是師父不滿意,就不算出師。”

“哦!”朱棣好奇道:“你師父到底出了什麼題目,能不能跟朕說說?”

于謙點頭,“師父問我,自古以來,人們常說天朝上國,無所不有,諸般事務,都領先蠻夷無數倍。師父問我,這種說話是不是正確的。”

朱棣眉頭緊皺,“這,這有什麼好問的?當然是正確的!難道上國還不如蠻夷?你師父簡直是糊塗了。”

于謙淡淡笑了,身爲柳淳的弟子,要是這麼回答師父,怕是這輩子都別想出師了。他繃着嘴脣不說話。倒是朱棣,他想了片刻,好奇道:“你師父怎麼說?”

“他沒怎麼說!師父只說他也不知道。”

“什麼?他不知道?那他問你幹什麼?”

于謙輕笑道:‘師父說了,凡是他門下的弟子,都要一代更比一代強。師父有疑問的事情,讓弟子去探索答案,如果能說服師父,自然是學有所成,若是做不到,就代表不合格!”

話說到這裡,朱棣着實倒吸口冷氣。

柳淳這小子教學生有點門道啊!

身爲師長,自然希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是說這話容易,做起來卻困難重重。事實上多數學生是不如師父的。

柳淳直接給徒弟留了一道他也不知道答案的題目,讓徒弟去探索答案,是真的用心良苦啊!

一想到柳淳也不知道答案,朱棣來了興趣。

“于謙,你有什麼結論嗎?或者說,上國處處領先蠻夷?”

于謙還是很淡定。

“陛下,上國領先蠻夷之處固然不少。可是草民查閱史料。除了最近的十幾年之外,其餘時間,皆是蠻夷商人,不遠萬里,來中原貿易。從漢唐的絲綢之路,到兩宋的海上商路,皆是如此。莫非說中原的商賈比不上蠻夷?”

“這個……”

朱棣遲疑了。

別說朱棣,就算問九成九的大明百姓,他們都會回答上國所有事情,都比蠻夷強多了,雙方察覺就好比三十三天和十八層地獄,簡直不能比較!

可於謙所說也有道理,的確都是蠻夷商人來到中原做生意,尤其是盛唐的時候,不光有商人,還有許多蠻夷甚至當起了大唐的官員。有些城市,能聚集數萬海外蠻夷。偏偏沒有聽說過中原的商人去海外經營。

莫非說中原百姓的經商能力不行?

又或者是中原百姓太懦弱,不敢衝向海洋?

朱棣情不自禁起身,在地上踱步。

他越想越覺得值得深思。

柳淳這傢伙的題目果然不是那麼好回答的。

越是思考,就越是深入,朱棣彷彿能找出許多種理由,可是再仔細推敲,又都站不住腳跟,這讓朱棣十分懊惱。

“于謙,你找到答案了嗎?”

于謙道:“還不能說找到,草民只是有了設想。”

“設想?你怎麼想的?”

于謙道:“陛下,草民以爲要比較中原和海外蠻夷,就要找到雙方的區別……草民以爲差別的發生,在於秦始皇統一六國!”

朱棣驚訝道:“你把賬算到了秦始皇的頭上?”

于謙輕笑,“自從秦始皇之後,中原就出現了大一統王朝,而且進入了以文官治理天下的時代,雖然在中原持續了兩千年,但是這種治國方式,在其他地方,依舊沒有出現……眼下的蠻夷要麼以部落爲主,要麼就是地方的王公貴胄,分割地方,皇帝君王只是向周天子那樣,沒法真正統治地方!”

朱棣哼了一聲,罵道:“君不君,臣不臣。地方割據,藩鎮林立,這是取亂之道。”

于謙點頭,“沒錯,的確海外的蠻夷戰亂不斷,互相攻伐,殺戮不休。”

朱棣怒了,瞪大眼睛道:“既然如此,蠻夷還有什麼值得學習的?

“商業!”于謙沒有被朱棣的威風嚇得,反而從容不迫,說出了他的看法。

就倆字顯然不能滿足朱棣的好奇心,你們師徒不能都這麼坑人,必須說清楚,商業的差別在哪裡?

于謙笑容可掬,做出任何選擇,都會有收益和損失。

秦始皇爲後世選擇了一條大一統的道路……爲了維護大一統,就必然要求書同文、車同軌……而且正因爲大一統的存在,每隔兩三百年,就會發生席捲天下的農民起義,從而改朝換代,重新開始一個輪迴。

“陛下,百姓常說亂離人不如太平犬,應付亂局的最好辦法就是多種植糧食,有了吃的,纔有一切。”

朱棣頻頻點頭,“也正因爲如此,纔有了重農抑商,纔有了輕徭薄賦,纔有均田……于謙,你莫非要說你師父是錯的?”

于謙笑道:“當然不是,草民只想說,正因爲要維護大一統,所有歷朝歷代,才選擇了比較簡單的經濟模式,也就是所謂的男耕女織。”

朱棣真的大吃一驚,他從來沒有這麼想過。

但是于謙點破了問題所在,讓朱棣的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身爲天子,最知道管理一個龐大國家的困難。

要想輕鬆駕馭,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天下變得一模一樣起來,這樣用一把尺子,就能衡量整個天下,實在是太方便了……這就是歷代共同推行重農抑商的原因所在。

原來不是君王和臣子集體腦殘,而是有足夠理由的。

那海外的蠻夷跟中原有什麼不同嗎?

他們沒有秦始皇那樣的雄主,也不具備大一統的條件。

部落勢力,貴族諸侯,他們分割地方,擁有龐大的權力,而且即便改朝換代,也不會對他們有多大的衝擊。

在這種地方勢力主導,且十分穩定的情況下,就會孕育出相對複雜的商業模式,分工也就會變得更加精細。

有人種田,有人放牧,有人經商,有人做工……倒不是說中原沒有這些,而是說主導中原的主流,永遠都是小農經濟。

蠻夷的分工程度高,所以纔會有商人不遠萬里,跑到中原來購買商品,進行販賣獲利……朱棣仔細想了想,的確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于謙的見解且不說對與錯,至少能成爲一家之言。

可接下來朱棣困惑了。

“你想說什麼?莫非要大明學蠻夷?放着好好的大一統不要了?要准許地方世家做大,還要分封諸侯?”

朱棣真是氣壞了,這不是胡來嗎?柳淳這個徒弟也不靠譜啊!

“陛下,草民可沒有這麼說!”于謙委屈道:“草民是說,應該想辦法建立起更加複雜高效的經濟模式。改變兩千年的小農經濟,這正是我師父的主張啊!”

朱棣依舊沒有被說服,他追問道:“說明白點,你到底主張什麼?”

于謙笑了,其實他的主張非常簡單,這是于謙在觀察鐵路修建的時候,總結出來的。幾乎沒有一個工程,能像兩京的鐵路一樣,得到各地大多數百姓的支持。

而且修建一條龐大的鐵路,可不是家庭小作坊能解決的,在鐵路沿線,工廠,礦場,作坊,商行……如雨後春筍,遍地發芽。

再把事情說得明白一點,唯有進入工業時代,才能徹底改變經濟模式,不然原本的模式已經是農業條件下,大一統王朝的最優選擇,還折騰幹什麼?

朱棣跟于謙一問一答,不斷探討着,漸漸的,兩個人都忘了時間,一直談到了日頭偏西,朱棣才猛然驚醒,竟然談了這麼久!

連午飯都忘了。

他再看于謙,眼神完全變了,變得柔和,甚至還有那麼一點慈祥。

柳淳的確培養了一個好學生。

皇后說他是未來的宰輔之才,可是在朱棣看來,現在的于謙就已經比許多朝臣還厲害!尤其關鍵,他還這麼年輕,等他長大了,真是不得了啊!

“于謙,回答了你師父的提問,你多半能順利畢業。今後有什麼打算沒有?”

于謙遲疑道:“陛下,草民還不能說解答了師父的疑問。我還打算去海外,去真正考察,弄清楚我的猜想是不是對的,這樣纔算善始善終!”

“不對!”朱棣大笑,“你的想法歸結起來,就是修建鐵路十分重要,朕也是這麼看的,還要多此一舉幹什麼?”

“于謙,你很不凡啊!朕有意幫你做個媒,你說吧,看上了誰家的姑娘,不管是誰,朕都答應了!”

第678章 抓捕開始了第460章 我太難了第645章 後院起火了第214章 太子的再教育第285章 狀告晉王第252章 藍玉的禮物第672章 捷報太多也愁人第697章 你還不如個孩子第260章 爭相拜師第412章 水真的很涼很涼第565章 天價一刀第149章 來自徐增壽的指點第700章 朱棣要納妃第222章 老朱,你這是要向上天謝罪的第505章 朱棣的鴻門宴第106章 當世文宗第478章 大團圓第825章 真的猛士第870章 朱高熾的祥瑞第315章 初心不改第858章 大賞功臣第285章 狀告晉王第658章 天子守國門第408章 發展壯大的秘訣第451章 朱允炆,你被開除了第58章 打動老朱的方案第613章 心滿意足的朱棣第350章 勿使孤有弒師之名第250章 父子分歧第696章 將門子弟遭難了第764章 科舉藥丸啊!第886章 敢害朕的皇后第329章 什麼叫豬隊友第688章 太子也有霹靂手段第673章 藍玉老矣,尚能飯否?第613章 心滿意足的朱棣第333章 四大國公第245章 與庶民同罪第108章 欣喜若狂的劉三吾第225章 死諫第177章 三女搶柳郎第758章 我感謝你八輩祖宗第463章 朕躬有罪第403章 我們或許會戰敗吧!第259章 老朱的感動第444章 酣暢淋漓的一刀第804章 太傅遇刺了第607章 讓他過個年第269章 幡然悔悟的朱標第659章 大明藥丸啊!第284章 你還記得太子之仇嗎?第789章 戶部戰內閣第292章 朱高煦的勝利第62章 我學習,我快樂第460章 我太難了第163章 賺個國家第380章 初心第449章 大軍出川第397章 劉三吾罵殿第617章 叫個孩子跟你們比第23章 捨得下本的劉淳第125章 美哉,柳郎第632章 這錢花得值第668章 我不怕死的第52章 給方孝孺挖個坑第481章 我不要你們覺得第455章 捉拿徐增壽第219章 向老朱彙報戰果第152章 咱可是皇親國戚第486章 朵顏三衛是我的人第584章 臣不要名聲第369章 殺了個麒麟第829章 爲淇王報仇第512章 燕王有大軍五百萬第30章 倒黴的藍玉第802章 不服者,死!第184章 不賞金牌賞塊玉第132章 洪武朝的辦案風格第254章 國子監空了第35章 二公子,香嗎?第305章 無敵的大明律法第959章 永樂大典第134章 仗義的朱標第871章 太子的大功勞第518章 金陵,金陵第725章 父皇還是疼我的第675章 擡棺出戰第444章 酣暢淋漓的一刀第429章 老朱遺旨的威力第83章 來自太子的催更第791章 二哥,小弟罩着你第507章 投奔燕王的人們第576章 來自臣子的報答第557章 臭弟弟,你賣便宜了第34章 朱高煦的變形記第815章 修路人選第471章 議和第654章 爲什麼倒黴的總是當官的第636章 很自私第870章 朱高熾的祥瑞
第678章 抓捕開始了第460章 我太難了第645章 後院起火了第214章 太子的再教育第285章 狀告晉王第252章 藍玉的禮物第672章 捷報太多也愁人第697章 你還不如個孩子第260章 爭相拜師第412章 水真的很涼很涼第565章 天價一刀第149章 來自徐增壽的指點第700章 朱棣要納妃第222章 老朱,你這是要向上天謝罪的第505章 朱棣的鴻門宴第106章 當世文宗第478章 大團圓第825章 真的猛士第870章 朱高熾的祥瑞第315章 初心不改第858章 大賞功臣第285章 狀告晉王第658章 天子守國門第408章 發展壯大的秘訣第451章 朱允炆,你被開除了第58章 打動老朱的方案第613章 心滿意足的朱棣第350章 勿使孤有弒師之名第250章 父子分歧第696章 將門子弟遭難了第764章 科舉藥丸啊!第886章 敢害朕的皇后第329章 什麼叫豬隊友第688章 太子也有霹靂手段第673章 藍玉老矣,尚能飯否?第613章 心滿意足的朱棣第333章 四大國公第245章 與庶民同罪第108章 欣喜若狂的劉三吾第225章 死諫第177章 三女搶柳郎第758章 我感謝你八輩祖宗第463章 朕躬有罪第403章 我們或許會戰敗吧!第259章 老朱的感動第444章 酣暢淋漓的一刀第804章 太傅遇刺了第607章 讓他過個年第269章 幡然悔悟的朱標第659章 大明藥丸啊!第284章 你還記得太子之仇嗎?第789章 戶部戰內閣第292章 朱高煦的勝利第62章 我學習,我快樂第460章 我太難了第163章 賺個國家第380章 初心第449章 大軍出川第397章 劉三吾罵殿第617章 叫個孩子跟你們比第23章 捨得下本的劉淳第125章 美哉,柳郎第632章 這錢花得值第668章 我不怕死的第52章 給方孝孺挖個坑第481章 我不要你們覺得第455章 捉拿徐增壽第219章 向老朱彙報戰果第152章 咱可是皇親國戚第486章 朵顏三衛是我的人第584章 臣不要名聲第369章 殺了個麒麟第829章 爲淇王報仇第512章 燕王有大軍五百萬第30章 倒黴的藍玉第802章 不服者,死!第184章 不賞金牌賞塊玉第132章 洪武朝的辦案風格第254章 國子監空了第35章 二公子,香嗎?第305章 無敵的大明律法第959章 永樂大典第134章 仗義的朱標第871章 太子的大功勞第518章 金陵,金陵第725章 父皇還是疼我的第675章 擡棺出戰第444章 酣暢淋漓的一刀第429章 老朱遺旨的威力第83章 來自太子的催更第791章 二哥,小弟罩着你第507章 投奔燕王的人們第576章 來自臣子的報答第557章 臭弟弟,你賣便宜了第34章 朱高煦的變形記第815章 修路人選第471章 議和第654章 爲什麼倒黴的總是當官的第636章 很自私第870章 朱高熾的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