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長樂驛中說案情

隨着高明一步一步走入長樂驛,越來越多的人看見了他,也認出了他,等到高明步入長樂驛正堂之時,留在長樂驛中的滿朝文武,臉色那叫一個精彩。

前文說過,能夠參見常參朝會的,不是大唐五品以上,就是“簡在帝心”的官員,別看大唐官員千千萬,他們才稱得上真正的大唐中樞,而身在“大唐中樞”的這些官員,哪一個不是滿腹經綸、耳聰目明之輩,別的不說,只要一看那一雙狹長的雙眼,就知道了眼前這位高大年輕人的身份。

高明!

誰不認識啊!?

九歲登金殿,六年一進士!

不敢說是天寶年間享譽朝野的監察御史,起碼也是近幾年一顆冉冉升起的官場新星。

最關鍵的,人家乃是堂堂的“白麪小三郎,淮南大少爺”,乃是謝三郎的開山大弟子!

你就算不想跟高明,不想跟他背後的淮南發生聯繫,你也得認識人家,要不然的話,就衝謝三郎和高明師徒那“睚眥必報”的名聲,不經意間得罪了人家,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這要是尋常時節,高明露面,這滿朝文武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跟他打個招呼、混個臉熟呢。

但是,今天,不行。

爲啥!?

別忘了這是哪,也別忘了滿朝文武上這兒幹啥來了!

他們是來給安祿山送行的!

至於安祿山和謝三郎之間啥關係,還用多說嗎!?

死敵!

雖然沒有逼得滿朝文武旗幟鮮明地“站隊”,不至於立場鮮明地區分什麼“挺安派”和“挺謝派”,卻也容不得多少人在兩者之間左右搖擺!

畢竟,人家兩位都位高權重,你給安祿山送行,上趕着找謝三郎的開山大弟子打招呼,這不相當於一個大嘴巴抽在安祿山的臉上嗎?他一個胡人,在天子給臉面的時候就敢得意忘形,你覺得他如果真把你的名字記住了,難道就會學學人家謝三郎的“睚眥必報”?

在場的,都是人精,說實話,真犯不着給自己找那種麻煩。

同時,不給自己找麻煩,還有另外一層意思,人家謝三郎的開山大弟子,突兀地出現在長樂驛,你再嘻嘻哈哈地跟安祿山喝酒,難道就不怕人家高明給你記在小本本上,一封信送到淮南揚州,真當人家謝三郎“睚眥必報”的名聲是說着玩的?

所以,在高明一步一步走入長樂驛的正堂的時候,原本喧囂熱鬧的場面,竟然一時之間冷場了!

冷場歸冷場,不過是沒人談笑了而已,倒是有不少官員都兩眼放光,死死盯着高明和安祿山。

這是準備看熱鬧了!

他們也沒有想到,謝三郎的開山大弟子,竟然會出現在長樂驛之中,就衝謝三郎和安祿山的恩怨,高明就不可能是來給安祿山送行的。

不是送行,高明來幹啥!?

鬧事!

幾乎第一時間,很多官員就想到了這麼兩個字,嘿,好啊,倒是要看看這位九歲就敢在金殿上怒斥李林甫的“淮南大少爺”,該如何面對安祿山這個東平郡王!

當然,也有很多官員都面色凝重。

這是心憂國事的有識之士,俗稱,明白人。

在這些明白人看來,現在的大唐,雖然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是總體而言,還是歌舞昇平的太平盛世,這樣的盛世,固然是朝廷上下一衆官員努力的結果,卻也如何都繞不開兩個人——謝直和安祿山。

正是謝三郎改鹽法、開海貿,才能爲大唐盛世不斷輸血。

也正是因爲安祿山鎮守邊疆,才能讓大唐盛世歌舞昇平。

實打實地說,二者,功不可沒!

但是,好巧不巧,這二位,乃是生死仇敵!

不知道多少人心憂不已,甚至有的人還想出面幫着勸解一二,最後卻也都無疾而終。

爲啥?

勸安祿山,這胖子直接脫衣服,一轉身,兩條長長的刀口,如同兩條毒蛇,就爬在人家安祿山的後背上。

勸謝三郎,人家直接冷哼一聲,一扯袍服,左肩之上,箭傷在目,距離心口,不過三寸!

這他麼還咋勸!?

都是要命的傷!

誰的臉面,還能比人家自身的性命值錢!?

在這種情況下,再覥着臉去勸解,那都不是勸架去了,那就是欺負人去了——你這不是沒死嗎,事情翻篇吧?——一句話說完,安祿山也好,謝三郎也罷,不當場抽刀子剁了你,就真算你命大!

事實上,即便是心憂國事的明白人,都覺得,人家倆人,能夠維持現在的局面,就已經很是剋制了,要不然的話,安祿山統領幽州、河東兩個方鎮,謝三郎統領淮南方鎮和揚州艦隊,這倆人要是真不管不顧地開戰,別的不用說,大半個大唐就得讓他們兩個給打爛了不可!

這些明白人,縱然不願意,也不得不承認,大唐能有天寶年間十多年的歌舞昇平,都是人家兩位相忍爲國的結果,不管私底下如何的暗流涌動,起碼在明面上,還維持這一種脆弱的平衡——

淮南進奏院,從來不搭理幽州那邊的事兒……

安祿山身邊的人,見到淮南兩個字就繞着走……

雙方人馬,都把對方當空氣。

相忍爲國到了這種程度,夫復何求!?

能夠維持現在的局面,已經是邀天之幸了!

結果,今天,謝三郎的開山大弟子,高明,直接出現在了長樂驛,出現在了安祿山的面前,而且看這架勢,就來者不善,這就不得不讓那些明白人心憂不已了。

難道,維持在安祿山和謝三郎之間的脆弱的平衡,終究要被打破了嗎?

帶着這種擔憂,明白人們,也把目光投向了高明和安祿山。

終究,還是要看看高明,到底是幹什麼來的。

卻說安祿山,正和李林甫、王鉷兩個人聊天呢,突然感覺到四周安靜了下來,特別突兀,轉頭一看,正好看到高明。

說實話,安祿山不認識高明,一看他身上的青色袍服,就想發怒,卻馬上就反應了過來,正所謂面帶豬像心中嘹亮,他安祿山就算得意忘形了,也是個有腦子的人,別看高明一身八、九品官員才穿的青色袍服,但是就憑他一言不發地走過來,就能壓迫這滿朝文武閉口不言,這就不應該以品級來品論人家。

果然。

有一位白袍文士上前,在安祿山耳邊耳語了幾句。

安祿山這才點了點頭。

原來是謝三郎的徒弟……有這份威勢……應該!

他就這麼一言不發地看着高明,看着他一步一步地走到了自己的面前。

高明站定。

安祿山身邊的人,迅速躲開,誰也不想給自己惹事,就連那個叫破了高明身份的白袍文士,都不自覺地退後了兩步。

只有兩個人沒動,李林甫,王鉷,人家一個大唐首相,一個天子紅人,斷然沒有被一個小輩兒給逼退的道理。

高明面對三人,叉手一禮。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這一禮,是衝着王鉷去的。

意料之外。

李林甫、王鉷、安祿山,三個人站在一起,論地位,李林甫爲尊,論品級,安祿山爲高,高明行禮,卻沒搭理他們倆……

仔細想想,也對。

安祿山,人家高明正眼瞧你一眼,都算是“不孝”!

李林甫,你是大唐首相又能如何?人家高明九歲的時候,就在金鑾殿上硬懟過你,今天就不想搭理你了,你又能說啥?

wWW▪ TTkan▪ C〇

情理之中。

王鉷,現在是御史大夫,正好是高明這個監察御史的頂頭上司,人家高明來了,向自家老大行禮,一點毛病都沒有。

王鉷一見,嘿嘿一笑,縱然他也知道高明來者不善,卻也忍不住一陣暗爽,別看你們又是大唐首相又是東平郡王的,全都不好使,看見沒有,人家高明,根本就不勒你們,還得說我這個御史大夫管用!

想到這裡,王鉷的態度,那叫一個溫和。

“高御史來了哈……

欸,你不是告假去查案了嗎?

呵呵呵,你還不知道吧,今天是東平郡王陛辭,天子下令,在場的文武官員,都要來長樂驛爲東平郡王踐行,祝願他前往幽州出塞作戰,能夠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王鉷不僅僅會毫無底線地爲天子斂財,起碼,還會說話。

這一番話說出來,兩層意思。

шшш⊙ttКan⊙c○

第一層,告訴高明今天是怎麼回事,同時也警告他,別鬧事,畢竟這是天子親自下令的踐行儀式,你跟安祿山不管有多大的仇怨,回頭再說。

第二層,也是告訴在場的所有人,天子下令的時候,人家高明請假了,他不來給安祿山踐行,正常,合理,誰都別那這事兒找麻煩!

這兩層意思一出來,很明顯,王鉷這是要保護高明,同時也有在高明和安祿山中間和稀泥的意思。

不過,高明卻不領情,再次叉手一禮,彷彿沒聽懂王鉷的話外音兒,就抓着“告假查案”這四個字說了下去。

“屬下授命查案,如今有了結果,正要回稟大夫。”

王鉷聽了一愣。

一來,是驚詫於高明的反應,他前幾天才找高明“結案”,通過那天的接觸,他就知道,自己手下這位“白麪小三郎”,絕對是個聰明人,很多話,不用說的太明白,他就能聽得懂。

但是,今天就怪了,自己明明點出來,這是天子下令的“踐行儀式”,高明還不偃旗息鼓……

他就不信高明沒有聽懂他剛纔的暗示……

二來,“奉命查案”……什麼案子來着,王鉷就記得自己找高明結案,已經把邢記商行和蜀中商行給摘出來了,然後高明主動請纓,說是要查個什麼案子,自己當時很滿意高明的“識趣”,沒多想,順嘴就答應了,現在,一時之間,竟然想不起來高明手上的案子是什麼了……

他這麼一打愣的功夫,高明已經開始彙報了。

“啓稟大夫,屬下授命清繳灞水碼頭大火的罪魁禍首,長安灞水幫,發現,直接當事人粱十六,以及當日在灞水碼頭當值的吏員魏六,死於非命……”

“不是,你先等會……”

王鉷不得不攔住了高明的話頭,不攔不行啊,自從高明一開口,長樂驛正堂上的滿朝文武,全是一副“我褲子都脫了,你給我說這個”的表情……再說,王鉷,自己也想攔着點,他聽了高明的這幾句話,已經想起來他手上是什麼案子了,不就清繳個長安灞水幫嗎,一羣苦力而已,死了倆人……好吧,就算其中一個是灞水碼頭的吏員……那也是連個正經名字都沒有的貨色,犯得上在這說嗎?

“嗯……高御史一心爲公,實爲我輩楷模……

不過,這個案子……

現在?”

王鉷的意思很明顯,這案子,你看着辦不就行了,何必在這兒說這個,有必要嗎?

卻不想,高明點了點頭,面色凝重地強調:

“十萬火急!”

四個字,噎得王鉷直翻白眼。

十萬火急,在大唐,不是形容詞,是軍情傳遞的專有名字,唐律規定,能夠掛上這四個字的軍情,必須在第一時間傳遞。

不過,這都是軍中的說法,即便王鉷的本職還是戶部侍郎,對司法這一塊接觸得不多,但是他升任御史大夫之前,好歹還幹過一段時間的御史中丞,對司法,多少有點了解,他還真不知道,什麼時候御史臺偵破的案件,還能用上“十萬火急”這四個字?

但是,既然高明都這麼說了,王鉷也不好攔着了,只得聽他繼續彙報。

“屬下多方查證,發現行兇之人,隱藏在永寧坊張守珪的廢園之中……

得我大唐義士相助,擊殺三十二名兇犯……

現有六人在逃……

在檢索張守珪廢園之時,發現了兇犯曾經儲存過火藥,並且加工成了火器……

初步估計,火藥足有三千餘斤!

如今被在逃兇犯帶走,散落在長安城中,不知所蹤!”

轟!

一語落地,滿場譁然!

三千斤火藥,還製成了火器!

還被六名膽敢殺人越貨的兇犯,帶着流竄到了長安城中!

不僅僅高明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在場的這些官員,哪一個不是大唐的精英?誰還想不到,事情,大條了!一個處理不好,說不定就要出大事!

到了這個時候,衆人看待高明的眼神,都變了!

怪不得人家高御史,偏偏選擇在今天跑來彙報案情,這麼嚴重的事情,就算人家直接敲登聞鼓,直接上報給天子都是正常的!

“一派胡言!”

卻沒想到,就在全場大譁之際,卻突然有人出言質疑。

第151章 拿詩文集子來第323章 水生之何幫主第9章 謝家第576章 從龍之氣的多角度解讀第458章 再走臨都驛第454章 擒賊先擒王第124章 楊七的理想是如何昇華的第410章 駙馬爺第624章 悔不聽,卿之言!第686章 一路走好第646章 謝家兒郎初長成!第274章 時機已到第421章 洛陽東門第591章 不給他們機會!第619章 所謂智囊第338章 多喝熱水第269章 前因後果第268章 謝二胖子的信第131章 楊家這一輩第443章 金條子?催命符!第546章 原來是他!第427章 見過謝御史第319章 水生之楊玄璬第246章 罰沒的妙用第216章 我不願意!第271章 沒有漕幫!(三連更,求訂閱)第123章 真相大白第420章 請斬安祿山第144章 三告第68章 交差第125章 虎!楊二姐!第192章 該還賬了(加更)第316章 水生之糾結第357章 彌勒教第662章 土!土耗子第532章 留得好!第359章 少女第389章 大理寺第62章 李兄且慢第343章 姓陳!第646章 謝家兒郎初長成!第669章 木!投石機的尷尬第22章 坑挖好了,等你來第351章 三次一躬到地第341章 審別人第411章 常參朝會第541章 保險第203章 好兄弟第237章 靠水難生(二)第384章 恩人第455章 安祿山……被放了……第264章 監斬第131章 楊家這一輩第118章 不管第228章 謝新竹也是有保鏢的人了第305章 蛇?這都是什麼啊!?第113章 收禮只收瘦金體第443章 金條子?催命符!第362章 造孽第77章 你給我考試去第8章 《謝公狀告楊龜壽貼》第498章 逼出邢縡第183章 臣……失察……請陛下責罰第54章 小學數學題在大唐的實際應用第78章 楊老三第113章 收禮只收瘦金體第69章 再次勘驗第479章 楊家一門之貴妃第148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680章 鳴冤!第665章 土!堆土爲山第590章 真反了第558章 你坑我?第619章 所謂智囊第135章 混淆黑白第509章 下一步第494章 一把大小,一條人命第208章 又是漕幫?第448章 刑訊第563章 覆盤!王鉷,有蹊蹺!第678章 金!破營!第366章 傳說中的劉普會第396章 慈不掌兵第588章 大唐律法,不足以定人生死第562章 覆盤!任老道,救命恩人?第182章 謝某要告!第285章 爲謝直請功第541章 保險第416章 頭觸不公第374章 蜻蜓金簪第350章 塵埃落定第234章 我去!(加更求推薦票)第81章 二哥第572章 案中案第33章 所託非人第161章 這就是你的公平?第674章 說書人第512章 追,還是不追第641章 副帥有令!第673章 所謂投誠
第151章 拿詩文集子來第323章 水生之何幫主第9章 謝家第576章 從龍之氣的多角度解讀第458章 再走臨都驛第454章 擒賊先擒王第124章 楊七的理想是如何昇華的第410章 駙馬爺第624章 悔不聽,卿之言!第686章 一路走好第646章 謝家兒郎初長成!第274章 時機已到第421章 洛陽東門第591章 不給他們機會!第619章 所謂智囊第338章 多喝熱水第269章 前因後果第268章 謝二胖子的信第131章 楊家這一輩第443章 金條子?催命符!第546章 原來是他!第427章 見過謝御史第319章 水生之楊玄璬第246章 罰沒的妙用第216章 我不願意!第271章 沒有漕幫!(三連更,求訂閱)第123章 真相大白第420章 請斬安祿山第144章 三告第68章 交差第125章 虎!楊二姐!第192章 該還賬了(加更)第316章 水生之糾結第357章 彌勒教第662章 土!土耗子第532章 留得好!第359章 少女第389章 大理寺第62章 李兄且慢第343章 姓陳!第646章 謝家兒郎初長成!第669章 木!投石機的尷尬第22章 坑挖好了,等你來第351章 三次一躬到地第341章 審別人第411章 常參朝會第541章 保險第203章 好兄弟第237章 靠水難生(二)第384章 恩人第455章 安祿山……被放了……第264章 監斬第131章 楊家這一輩第118章 不管第228章 謝新竹也是有保鏢的人了第305章 蛇?這都是什麼啊!?第113章 收禮只收瘦金體第443章 金條子?催命符!第362章 造孽第77章 你給我考試去第8章 《謝公狀告楊龜壽貼》第498章 逼出邢縡第183章 臣……失察……請陛下責罰第54章 小學數學題在大唐的實際應用第78章 楊老三第113章 收禮只收瘦金體第69章 再次勘驗第479章 楊家一門之貴妃第148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680章 鳴冤!第665章 土!堆土爲山第590章 真反了第558章 你坑我?第619章 所謂智囊第135章 混淆黑白第509章 下一步第494章 一把大小,一條人命第208章 又是漕幫?第448章 刑訊第563章 覆盤!王鉷,有蹊蹺!第678章 金!破營!第366章 傳說中的劉普會第396章 慈不掌兵第588章 大唐律法,不足以定人生死第562章 覆盤!任老道,救命恩人?第182章 謝某要告!第285章 爲謝直請功第541章 保險第416章 頭觸不公第374章 蜻蜓金簪第350章 塵埃落定第234章 我去!(加更求推薦票)第81章 二哥第572章 案中案第33章 所託非人第161章 這就是你的公平?第674章 說書人第512章 追,還是不追第641章 副帥有令!第673章 所謂投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