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邀宴百策樓

沒錯,就是種田。

對於崔耕來講,征伐新羅只是個幌子罷了。他的真正目的,還是之前向吳知提到的,造船徵新羅、扶桑,乃至佔據大量的無主之地。

表面上看來,此舉特別大公無私,把吳知感動的不要不要的。

其實,崔二郎又不是聖人,當然也是有私心的。

這個私心就是就是狡兔三窟,爲自己安排一條後路。

若李隆基果真運氣爆棚,登基坐殿了,他完全可以利用強大的水師海外逍遙。

也莫覺得崔耕這次出外,就承擔了多大的政治風險,甚至是對李隆基舉手投降。

道理很簡單,李隆基即便順利發動唐隆政變,也僅僅能把韋后幹掉而已,真正上位的不是他,而是李旦。

李旦就這麼心甘情願的把皇傳給李隆基?遍翻史書,表面上看來,太平公主是作惡的一方;李旦兩不相幫;李隆基無限偉光正,順天應人繼承皇位。

但仔細一想,其實大謬不然。

在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之前,朝堂上的宰相,大部分是太平公主一黨,“七位宰相,五出其門”。沒有李旦的點頭,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另外,歷史記載中的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可以看出這父子倆的矛盾。

李隆基在發動先天政變時,李顯登上承天門避亂,他對左右臣子說,你們有誰願意繼續效忠朕的,寫下自己的名字來。待朕平定了叛亂,自有封賞。

唐龍政變後後,要不是宰相力諫,這些寫下名字的人都得被李隆基治罪。

現在問題來了,若李隆基不認爲自己是將要被“平亂”的一方,爲什麼對這些人恨之入骨呢?

由此可見,李旦和李隆基的矛盾,朝堂上下心知肚明。

考慮到在先天政變之前,李旦命令李隆基以皇帝的身份“巡邊”。很可能在那時候,他已經存了廢掉李隆基的心思,只是被李隆基先下手爲強了。

所以,崔耕這次出外的最壞結果,也無非是李旦上位而已,他和李隆基的爭鬥遠未結束。

甚至爲了平衡李隆基的權勢,李旦反而要拉攏他。

相反地,他若留在長安,樹大招風,就有被韋后以及李隆基集火之憂。李隆基他倒是不怕,但是韋后呢?輕不得重不得。投鼠忌器之下,若被李隆基漁翁得利,那直是哭都沒地方哭去。

還不如主動退出,隱在暗中,讓李隆基和韋后都放鬆警惕,爭鬥起來。最後,在關鍵時刻,突然出現,一局定乾坤。縱然事有不諧,也有個退路。

當然了,兵兇戰危,崔耕怎麼就那麼肯定,自己征伐新羅、扶桑就一定能取勝呢?這倆地方解決不了,在南洋一幫野人之間稱王稱霸,有意思嗎?

無它,崔耕有迅速增強安東都護府實力的法子。

在戰爭中,進攻的一方之所以比較吃虧,主要是有兩個原因:一是守方可以深溝高壘,佔據地形優勢;二是糧道很長,運輸成本太高。

如果能讓安東都護府的糧食自給自足,乃是供應大軍,其意義無論如何形容也不爲過。

這可能嗎?非常可能。

安東都護府,大概就相當於後世的東三省,再加上朝鮮的大部分土地。肥沃的黑土地,生產供應幾十萬人糧食,那叫事兒嗎?

之所以現在大唐朝廷沒有開發此地,主要是因爲太冷了。在沒有合適的禦寒衣物之前,根本就不適合人類居住。

契丹人、人、奚人是無處可去,纔不得不生活在這裡。若是有選擇的話,他們肯定是希望生活在中原的溫暖之地。

崔耕雖然發明了羊毛布,但羊的數量是有限的。現在,羊毛價格一路走高,羊毛布的價格也一路走高。

若在安東都護府大規模地屯田,用羊毛布做衣服,從經濟上講,朝廷還真的支應不起。

最好的法子,還是把棉花搞出來。有了棉襖,漢人才能長久在東北地區立足。

契丹人、人、奚人等,也可從遊牧改爲農耕,改土歸流,由朝廷直接統治。

現在棉花應該在海南地區有種植,崔耕已經派人去找棉種了。用不着織成棉布,只要能把棉花塞入其他布料中,製成棉襖就行。

隨着棉花的大規模應用,安東都護府成了提供兵源、糧食的寶地,就完全可以以此爲基地,攻打新羅、扶桑了。即便真跟朝廷翻臉了,縱然不能反殺入長安,自保也頗爲有餘。

當然了,這麼大的改造工程,三年內絕對完成不了。

但是,崔耕又不是徹底對長安政局徹底放手了。運氣好,阻止了唐隆政變,李重福登基,一切都好說。運氣不好,李旦登基了,走太平公主的路子,延長自己的任職期限應該也不難辦到。

等到了李隆基的先天政變之時,已經是八年以後了,安東都護府當初具規模。

所以,崔耕初到魏州,除了動用自己的權力,命官府買了些土地外,就等着海南送來的棉種了,除此之外啥也沒幹。

這一日,宋根海拿着一個請帖走了進來,道:“魏州刺史張廷圭,攜地方名士八十九名,請您去百策樓赴宴。”

崔耕笑道:“張延圭是出了名的清廉,他要請客,恐怕是有什麼公事要求本官吧?”

“應該是地的事兒。”宋根海笑道:“誰不知道您點金聖手的名聲?自從您命官府買地之後,這河北道和山東道的地價猛漲。但這麼久了,您又沒任何動作,那些地方大戶的心裡,能安穩得了嗎?恐怕是央了張延圭,求您指點迷津哩。”

“嗯,有道理。”崔耕點頭道:“本官買這些地不是爲了賺錢,而是爲了示範種棉花的好處。如今這些人願意配合,我當然求之不得。行,你告訴他,三日後,本官准時赴宴。”

……

……

三日後,崔耕換了一身嶄新的官袍,也不擺儀仗,就帶着宋根海、封常清等幾個伴當,到了百策樓。

雙方見禮已畢,崔耕自然做了主位。

略微寒暄幾句後,崔耕輕咳一聲道:“諸位今日宴請本官,不知到底所爲何事啊?”

“這個……”

張廷圭今年四十多歲,身形高大,氣質高雅,頗有風儀。不過,此時此刻,他卻面帶尷尬,轉移話題道:“聽說崔相與給事中李邕的關係相當不錯?”

“確實如此,本官與其父李善頗有淵源,和李邕的關係也不錯。”

“那敢情好!”張廷圭猛地一拍大腿,道:“下官和李邕因書法結識,兄弟相稱。您既然與李邕之父結交,那就是下官的叔父了。”

納尼?

恍惚間,崔耕覺得,自己遇到了個假的張廷圭。

張廷圭其人,廣有清名。

當初武則天想要在白司馬阪造規模宏大的佛寺,但國庫沒錢。於是乎,她就想向天下僧尼徵稅完成此事。最後,是張廷圭上奏章,勸女皇陛下收回成命。

後來,女皇陛下又突發奇想,讓官府買民間的牛羊自己養,賺了錢好補充軍資。

這不扯淡嗎?官府買東西,怎麼可能是平價?百姓們能不吃虧嗎?

再說官府養牛羊,上下其手那是官場慣例啊,能不賠本嗎?

最後,還是張廷圭上奏章,讓武則天撤銷了這個荒唐的念頭。

經過這兩件事,張廷圭名噪天下,如今被封爲魏州刺史。

崔耕暗暗琢磨,張廷圭連女皇陛下都敢硬肛,怎麼就如此厚顏無恥地叫我叔叔呢?

他自己都四十多了,我才三十多好不好?他敢叫,我還不敢受呢。

想到這裡,崔耕乾笑一聲,道:“張刺史,這其中恐怕有點誤會哈!本官和李善老爺子頗有淵源不假,但他卻是某叔叔輩的人。事實上,我和李善也是兄弟相稱哩。”

“這樣啊……倒是下官莽撞了。”張廷圭老臉一紅,再次轉移話題,道:“崔相遠來辛苦,下官想代魏州的百姓們,向您獻上一份心意。”

第1054章 大雨將要至第1568章 詐盟瀧州行第647章 終於返洛陽第787章 竹槓後遺症第1475章 原是神通將第081章 養浩然正氣第1832章 奇兵陡然出第569章 官場來爭雄第875章 東窗終事發第973章 新羅倒黴王第472章 二郎有寶物第1280章 途經茅山下第1551章 破局關鍵處第1017章 大唐三海商第1375章 父慈子又孝第050章 貞觀九年事第1800章 幕府大將軍第1652章 附加之條件第1330章 狹路勇相逢第1325章 南詔有內爭第1076章 全賴紹京果第339章 突來異鄉客第1369章 公主也作死第1427章 三美意不同第511章 接任新職司第557章 可憐墮風塵第1449章 臨別得雙訊第1963章 一上又一下第505章 急智崔二郎第993章 邀宴百策樓第143章 崔耕如何賞第691章 狗熊來鳴冤第1641章 元載忽來拜第1296章 今朝發橫財第607章 崔英再立功第116章 武家有良駒第506章 三箍周萬年第1626章 我是老孃舅第1770章 矛頭指崔耕第1670章 偶遇張說之第103章 妙人崔二郎第1289章 秘法遭覬覦第1716章 藤野夫人邀第1399章 林甫要上位第727章 椒房中藏寵第1139章 陳篡仁招供第806章 登基之餘波第1709章 法進終現身第121章 畫蛇莫添足第1486章 麴氏的底牌第814章 誰人繼爲帝第838章 無字之豐碑第1619章 二郎守門忙第076章 山匪夜襲城第1003章 盛會將開始第1513章 雛鳳發清聲第128章 內舉不避親第1586章 越王四條件第856章 佛像有汗流第1250章 諧美向南行第1275章 持盈說惠妃第243章 刑訊誰爲宗第984章 好運王二郎第468章 吐蕃倒黴蛋第836章 碑文起衝突第1140章 塵埃將落定第1009章 雙姝落金城第1207章 結束祭鱷典第1025章 少年遭重挫第366章 請出徐無仗第1161章 玄琰陷命案第1461章 尊號天可汗第542章 身中連環計第1550章 嶺南三蠻酋第376章 公主有兇器第677章 女皇出三題第1579章 兩個真小人第456章 二郎獻三計第1535章 七國鬥地主第1264章 密室大陰謀第638章 今朝太白風第413章 臨行現隱憂第1837章 越王多寶名第300章 妾心早屬君第1827章 引蝶且招蜂第1286章 波斯有名將第1030章 心明說不清第1586章 越王四條件第1418章 魚兒自投網第13196章 神秘於公子第501章 藏用有冤屈第635章 圖窮匕已見第1784章 當機能立斷第486章 藏用不簡單第046章 崔府門前鬧第1617章 扶桑遣唐使第1065章 神犬似流光第061章 宋溫心裡苦第1449章 臨別得雙訊第1397章 孤軍成伏兵
第1054章 大雨將要至第1568章 詐盟瀧州行第647章 終於返洛陽第787章 竹槓後遺症第1475章 原是神通將第081章 養浩然正氣第1832章 奇兵陡然出第569章 官場來爭雄第875章 東窗終事發第973章 新羅倒黴王第472章 二郎有寶物第1280章 途經茅山下第1551章 破局關鍵處第1017章 大唐三海商第1375章 父慈子又孝第050章 貞觀九年事第1800章 幕府大將軍第1652章 附加之條件第1330章 狹路勇相逢第1325章 南詔有內爭第1076章 全賴紹京果第339章 突來異鄉客第1369章 公主也作死第1427章 三美意不同第511章 接任新職司第557章 可憐墮風塵第1449章 臨別得雙訊第1963章 一上又一下第505章 急智崔二郎第993章 邀宴百策樓第143章 崔耕如何賞第691章 狗熊來鳴冤第1641章 元載忽來拜第1296章 今朝發橫財第607章 崔英再立功第116章 武家有良駒第506章 三箍周萬年第1626章 我是老孃舅第1770章 矛頭指崔耕第1670章 偶遇張說之第103章 妙人崔二郎第1289章 秘法遭覬覦第1716章 藤野夫人邀第1399章 林甫要上位第727章 椒房中藏寵第1139章 陳篡仁招供第806章 登基之餘波第1709章 法進終現身第121章 畫蛇莫添足第1486章 麴氏的底牌第814章 誰人繼爲帝第838章 無字之豐碑第1619章 二郎守門忙第076章 山匪夜襲城第1003章 盛會將開始第1513章 雛鳳發清聲第128章 內舉不避親第1586章 越王四條件第856章 佛像有汗流第1250章 諧美向南行第1275章 持盈說惠妃第243章 刑訊誰爲宗第984章 好運王二郎第468章 吐蕃倒黴蛋第836章 碑文起衝突第1140章 塵埃將落定第1009章 雙姝落金城第1207章 結束祭鱷典第1025章 少年遭重挫第366章 請出徐無仗第1161章 玄琰陷命案第1461章 尊號天可汗第542章 身中連環計第1550章 嶺南三蠻酋第376章 公主有兇器第677章 女皇出三題第1579章 兩個真小人第456章 二郎獻三計第1535章 七國鬥地主第1264章 密室大陰謀第638章 今朝太白風第413章 臨行現隱憂第1837章 越王多寶名第300章 妾心早屬君第1827章 引蝶且招蜂第1286章 波斯有名將第1030章 心明說不清第1586章 越王四條件第1418章 魚兒自投網第13196章 神秘於公子第501章 藏用有冤屈第635章 圖窮匕已見第1784章 當機能立斷第486章 藏用不簡單第046章 崔府門前鬧第1617章 扶桑遣唐使第1065章 神犬似流光第061章 宋溫心裡苦第1449章 臨別得雙訊第1397章 孤軍成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