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邀宴百策樓

沒錯,就是種田。

對於崔耕來講,征伐新羅只是個幌子罷了。他的真正目的,還是之前向吳知提到的,造船徵新羅、扶桑,乃至佔據大量的無主之地。

表面上看來,此舉特別大公無私,把吳知感動的不要不要的。

其實,崔二郎又不是聖人,當然也是有私心的。

這個私心就是就是狡兔三窟,爲自己安排一條後路。

若李隆基果真運氣爆棚,登基坐殿了,他完全可以利用強大的水師海外逍遙。

也莫覺得崔耕這次出外,就承擔了多大的政治風險,甚至是對李隆基舉手投降。

道理很簡單,李隆基即便順利發動唐隆政變,也僅僅能把韋后幹掉而已,真正上位的不是他,而是李旦。

李旦就這麼心甘情願的把皇傳給李隆基?遍翻史書,表面上看來,太平公主是作惡的一方;李旦兩不相幫;李隆基無限偉光正,順天應人繼承皇位。

但仔細一想,其實大謬不然。

在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之前,朝堂上的宰相,大部分是太平公主一黨,“七位宰相,五出其門”。沒有李旦的點頭,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另外,歷史記載中的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可以看出這父子倆的矛盾。

李隆基在發動先天政變時,李顯登上承天門避亂,他對左右臣子說,你們有誰願意繼續效忠朕的,寫下自己的名字來。待朕平定了叛亂,自有封賞。

唐龍政變後後,要不是宰相力諫,這些寫下名字的人都得被李隆基治罪。

現在問題來了,若李隆基不認爲自己是將要被“平亂”的一方,爲什麼對這些人恨之入骨呢?

由此可見,李旦和李隆基的矛盾,朝堂上下心知肚明。

考慮到在先天政變之前,李旦命令李隆基以皇帝的身份“巡邊”。很可能在那時候,他已經存了廢掉李隆基的心思,只是被李隆基先下手爲強了。

所以,崔耕這次出外的最壞結果,也無非是李旦上位而已,他和李隆基的爭鬥遠未結束。

甚至爲了平衡李隆基的權勢,李旦反而要拉攏他。

相反地,他若留在長安,樹大招風,就有被韋后以及李隆基集火之憂。李隆基他倒是不怕,但是韋后呢?輕不得重不得。投鼠忌器之下,若被李隆基漁翁得利,那直是哭都沒地方哭去。

還不如主動退出,隱在暗中,讓李隆基和韋后都放鬆警惕,爭鬥起來。最後,在關鍵時刻,突然出現,一局定乾坤。縱然事有不諧,也有個退路。

當然了,兵兇戰危,崔耕怎麼就那麼肯定,自己征伐新羅、扶桑就一定能取勝呢?這倆地方解決不了,在南洋一幫野人之間稱王稱霸,有意思嗎?

無它,崔耕有迅速增強安東都護府實力的法子。

在戰爭中,進攻的一方之所以比較吃虧,主要是有兩個原因:一是守方可以深溝高壘,佔據地形優勢;二是糧道很長,運輸成本太高。

如果能讓安東都護府的糧食自給自足,乃是供應大軍,其意義無論如何形容也不爲過。

這可能嗎?非常可能。

安東都護府,大概就相當於後世的東三省,再加上朝鮮的大部分土地。肥沃的黑土地,生產供應幾十萬人糧食,那叫事兒嗎?

之所以現在大唐朝廷沒有開發此地,主要是因爲太冷了。在沒有合適的禦寒衣物之前,根本就不適合人類居住。

契丹人、人、奚人是無處可去,纔不得不生活在這裡。若是有選擇的話,他們肯定是希望生活在中原的溫暖之地。

崔耕雖然發明了羊毛布,但羊的數量是有限的。現在,羊毛價格一路走高,羊毛布的價格也一路走高。

若在安東都護府大規模地屯田,用羊毛布做衣服,從經濟上講,朝廷還真的支應不起。

最好的法子,還是把棉花搞出來。有了棉襖,漢人才能長久在東北地區立足。

契丹人、人、奚人等,也可從遊牧改爲農耕,改土歸流,由朝廷直接統治。

現在棉花應該在海南地區有種植,崔耕已經派人去找棉種了。用不着織成棉布,只要能把棉花塞入其他布料中,製成棉襖就行。

隨着棉花的大規模應用,安東都護府成了提供兵源、糧食的寶地,就完全可以以此爲基地,攻打新羅、扶桑了。即便真跟朝廷翻臉了,縱然不能反殺入長安,自保也頗爲有餘。

當然了,這麼大的改造工程,三年內絕對完成不了。

但是,崔耕又不是徹底對長安政局徹底放手了。運氣好,阻止了唐隆政變,李重福登基,一切都好說。運氣不好,李旦登基了,走太平公主的路子,延長自己的任職期限應該也不難辦到。

等到了李隆基的先天政變之時,已經是八年以後了,安東都護府當初具規模。

所以,崔耕初到魏州,除了動用自己的權力,命官府買了些土地外,就等着海南送來的棉種了,除此之外啥也沒幹。

這一日,宋根海拿着一個請帖走了進來,道:“魏州刺史張廷圭,攜地方名士八十九名,請您去百策樓赴宴。”

崔耕笑道:“張延圭是出了名的清廉,他要請客,恐怕是有什麼公事要求本官吧?”

“應該是地的事兒。”宋根海笑道:“誰不知道您點金聖手的名聲?自從您命官府買地之後,這河北道和山東道的地價猛漲。但這麼久了,您又沒任何動作,那些地方大戶的心裡,能安穩得了嗎?恐怕是央了張延圭,求您指點迷津哩。”

“嗯,有道理。”崔耕點頭道:“本官買這些地不是爲了賺錢,而是爲了示範種棉花的好處。如今這些人願意配合,我當然求之不得。行,你告訴他,三日後,本官准時赴宴。”

……

……

三日後,崔耕換了一身嶄新的官袍,也不擺儀仗,就帶着宋根海、封常清等幾個伴當,到了百策樓。

雙方見禮已畢,崔耕自然做了主位。

略微寒暄幾句後,崔耕輕咳一聲道:“諸位今日宴請本官,不知到底所爲何事啊?”

“這個……”

張廷圭今年四十多歲,身形高大,氣質高雅,頗有風儀。不過,此時此刻,他卻面帶尷尬,轉移話題道:“聽說崔相與給事中李邕的關係相當不錯?”

“確實如此,本官與其父李善頗有淵源,和李邕的關係也不錯。”

“那敢情好!”張廷圭猛地一拍大腿,道:“下官和李邕因書法結識,兄弟相稱。您既然與李邕之父結交,那就是下官的叔父了。”

納尼?

恍惚間,崔耕覺得,自己遇到了個假的張廷圭。

張廷圭其人,廣有清名。

當初武則天想要在白司馬阪造規模宏大的佛寺,但國庫沒錢。於是乎,她就想向天下僧尼徵稅完成此事。最後,是張廷圭上奏章,勸女皇陛下收回成命。

後來,女皇陛下又突發奇想,讓官府買民間的牛羊自己養,賺了錢好補充軍資。

這不扯淡嗎?官府買東西,怎麼可能是平價?百姓們能不吃虧嗎?

再說官府養牛羊,上下其手那是官場慣例啊,能不賠本嗎?

最後,還是張廷圭上奏章,讓武則天撤銷了這個荒唐的念頭。

經過這兩件事,張廷圭名噪天下,如今被封爲魏州刺史。

崔耕暗暗琢磨,張廷圭連女皇陛下都敢硬肛,怎麼就如此厚顏無恥地叫我叔叔呢?

他自己都四十多了,我才三十多好不好?他敢叫,我還不敢受呢。

想到這裡,崔耕乾笑一聲,道:“張刺史,這其中恐怕有點誤會哈!本官和李善老爺子頗有淵源不假,但他卻是某叔叔輩的人。事實上,我和李善也是兄弟相稱哩。”

“這樣啊……倒是下官莽撞了。”張廷圭老臉一紅,再次轉移話題,道:“崔相遠來辛苦,下官想代魏州的百姓們,向您獻上一份心意。”

第131章 樂極驟生悲第902章 無心獻眼鏡第886章 三日見分曉第986章 原涉三國爭第507章 小人心難測第1060章 船停西江岸第1153章 二郎奪龍涎第1777章 心中隱不安第1832章 奇兵陡然出第115章 林闖有意思第263章 上巳春浴節第070章 小荷露尖尖第591章 狂人杜審言第571章 金風會玉露第079章 胡縣令有請第468章 吐蕃倒黴蛋第942章 一致要對外第1222章 傳奇將誕生第752章 四十七罪狀第1405章 祿山小兒計第280章 端午龍舟賽第1379章 火燒松明樓第404章 暗流在涌動第1058章 名望可變現第308章 祭拜崔氏宗第906章 抓到凌霄子第245章 善惡終有報第1620章 銀號出碩鼠第1666章 嚴家有逆子第856章 佛像有汗流第1084章 虛驚一場夢第158章 海內存知己第972章 公主也碰瓷第314章 馬尿大英雄第1606章 胥吏猾如油第1497章 血戰連雲堡第1632章 暗戰初打響第464章 佞幸我也行第960章 至寶失蹤案第1410章 最佳背鍋俠第1474章 夢幻初顯威第1445章 誤打與誤撞第930章 裴漼劾二郎第1286章 波斯有名將第066章 唐朝的離婚第1368章 美景與羣狼第901章 點銀成金術第321章 獵人再上山第1519章 進位天可汗第193章 神藥救前程第799章 狗急要跳牆第1074章 逢兇終化吉第054章 縣學慈善宴第432章 三寸不爛舌第213章 天意報應案第605章 杜暹要反正第1749章 脫逃與墊背第1727章 法進來拜訪第1141章 蠻王入手中第1508章 千蕊要報恩第632章 真相漸漸明第833章 朝局大變樣第929章 安恆四上表第1342章 歡喜兩冤家第1230章 溪州陷公主第1415章 隆基擅甩鍋第098章 兵源招募事第1094章 和平靠太平第1850章 重返定州城第1718章 唱和真默契第1667章 御史臺一哥第096章 月嬋了不起第1740章 守軍翻十倍第959章 開導薛崇簡第1563章 爹坑親兒子第574章 和尚死要錢第1492章 強盜有倫理第1147章 舊案有新功第490章 今朝來鬥寶第768章 信手可點銅第1024章 喬覺獻至寶第1761章 再見王嫣然第945章 昭武胡旋舞第1178章 皇帝的內庫第542章 身中連環計第1510章 最強即最弱第297章 句句有來由第1745章 如同附骨疽第572章 皇澤寺奇案第729章 二郎聲望隆第1856章 史思明授首第803章 舌戰長生殿第065章 胡縣令升堂第1817章 又得一兒子第538章 又有毒計生第1507章 藤橋有秘密第1408章 死而又復生第1729章 須臾百年毒第621章 竭力來籌劃第862章 小兒持金行
第131章 樂極驟生悲第902章 無心獻眼鏡第886章 三日見分曉第986章 原涉三國爭第507章 小人心難測第1060章 船停西江岸第1153章 二郎奪龍涎第1777章 心中隱不安第1832章 奇兵陡然出第115章 林闖有意思第263章 上巳春浴節第070章 小荷露尖尖第591章 狂人杜審言第571章 金風會玉露第079章 胡縣令有請第468章 吐蕃倒黴蛋第942章 一致要對外第1222章 傳奇將誕生第752章 四十七罪狀第1405章 祿山小兒計第280章 端午龍舟賽第1379章 火燒松明樓第404章 暗流在涌動第1058章 名望可變現第308章 祭拜崔氏宗第906章 抓到凌霄子第245章 善惡終有報第1620章 銀號出碩鼠第1666章 嚴家有逆子第856章 佛像有汗流第1084章 虛驚一場夢第158章 海內存知己第972章 公主也碰瓷第314章 馬尿大英雄第1606章 胥吏猾如油第1497章 血戰連雲堡第1632章 暗戰初打響第464章 佞幸我也行第960章 至寶失蹤案第1410章 最佳背鍋俠第1474章 夢幻初顯威第1445章 誤打與誤撞第930章 裴漼劾二郎第1286章 波斯有名將第066章 唐朝的離婚第1368章 美景與羣狼第901章 點銀成金術第321章 獵人再上山第1519章 進位天可汗第193章 神藥救前程第799章 狗急要跳牆第1074章 逢兇終化吉第054章 縣學慈善宴第432章 三寸不爛舌第213章 天意報應案第605章 杜暹要反正第1749章 脫逃與墊背第1727章 法進來拜訪第1141章 蠻王入手中第1508章 千蕊要報恩第632章 真相漸漸明第833章 朝局大變樣第929章 安恆四上表第1342章 歡喜兩冤家第1230章 溪州陷公主第1415章 隆基擅甩鍋第098章 兵源招募事第1094章 和平靠太平第1850章 重返定州城第1718章 唱和真默契第1667章 御史臺一哥第096章 月嬋了不起第1740章 守軍翻十倍第959章 開導薛崇簡第1563章 爹坑親兒子第574章 和尚死要錢第1492章 強盜有倫理第1147章 舊案有新功第490章 今朝來鬥寶第768章 信手可點銅第1024章 喬覺獻至寶第1761章 再見王嫣然第945章 昭武胡旋舞第1178章 皇帝的內庫第542章 身中連環計第1510章 最強即最弱第297章 句句有來由第1745章 如同附骨疽第572章 皇澤寺奇案第729章 二郎聲望隆第1856章 史思明授首第803章 舌戰長生殿第065章 胡縣令升堂第1817章 又得一兒子第538章 又有毒計生第1507章 藤橋有秘密第1408章 死而又復生第1729章 須臾百年毒第621章 竭力來籌劃第862章 小兒持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