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崔耕如何賞

其實,韋方質和蘇良嗣不僅沒仇沒怨,還志趣相合。

他之所以要把蘇良嗣牽扯進來了,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爲韋方質壓根兒就不是什麼錚錚鐵骨的硬漢,小皮鞭一抽就嗷嗷叫疼,根本吃不住嚴刑屈打。還有就是韋方質這老貨吧,自打裝逼被構陷入獄後,心裡就不平衡了,總想着自己和蘇良嗣都尼瑪是大唐的宰相,爲啥我身陷囹吾馬上就要開刀問斬,而你卻繼續在政事堂裡坐着宰相位置呢?得了,咱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吧。

於是乎,一通嚴刑拷打下韋方質就屈打成招說,對,我就是要謀反,而且,是在某年某月某日,和蘇良嗣在密室中商量好的。

一番話下來,當真是害人又害己,連讀書人最後那點臉面都沒了。

周興一看供詞大喜,哪裡會管這供詞的真僞如何,馬上就樂顛顛第拿着這份供詞去找武則天。

不過武則天一看這份供詞就爲難了。

打天下和坐天下的感覺,非常不一樣。

原來她是太后攝政,內心極爲不自信,當然是下手不留情,大殺特殺。現在當了皇帝了,心態就改過來了,維護朝廷穩定的心思佔了上風,不想殺那麼多人,弄得人心惶惶。

再者,一個宰相謀反能解釋成此人喪心病狂,兩個宰相也是喪心病狂?武則天現在總共才五個丞相,武三思,武承嗣,狄仁傑,韋方質和蘇良嗣。

把武家人除去,合着一半以上的宰相都想造反?那她武則天宣稱自己“順天應人”登基,不就成了一個笑話了嗎?

還有一個原因,促使武則天不願意處置蘇良嗣,那就是兩個人之前有些小過節。

當時武則天還是太后,有一個男寵叫薛懷義。此人仗着武則天的寵愛,非常囂張跋扈,結果被蘇良嗣抓住一個錯處,狠狠地當衆扇了幾個耳光。

當時武則天爲了好名聲,不僅沒有處置蘇良嗣,還訓斥了薛懷義一頓。

如今剛奪了李唐天下就處置起蘇良嗣來,會不會被天下言官們認爲老孃是在反攻倒算?史官們還不狠狠記上一筆啊?

而且前幾天蘇良嗣自知和自己不對付,已經主動請辭了文昌宰相,只是擔任一個同鳳閣鸞臺三品。也就是說只享受宰相待遇,不擔任宰相職司。有看文件之便,卻無審批文件之權。

這時候再斬盡殺絕,滿朝臣工們會怎麼想?

所以,武則天權衡一番後,決定不到萬不得已,即便蘇良嗣真的有謀反之意,這個時候都不能殺!

但不殺歸不殺,但她也不想打擊酷吏周興的積極性。不然以後誰給她打小報告?

左右爲難之下,她就將這事兒拿到金殿上來說了,證據就是這麼個證據,各位愛卿你們討論一下吧,到底要不要抓了蘇良嗣審一審?

狄仁傑自然是想保蘇良嗣這個李唐老臣的,當場就表態說,這麼大是事情,單獨一個口供怎麼算?孤證不立。

周興當時就不幹了,說謀反這種事,誰還能滿世界宣揚?有一個口供就算不錯,莫非狄相是同情反賊了?

他倒打一耙的本事用在別人身上還好使,用在狄仁傑身上那真是撓癢癢了,誰不知道狄相如今簡在帝心,武后沒有登大之時就是股肱之臣了?

果然,狄仁傑聞之亦是針鋒相對,大罵周興道,誰不知道你姓周的最擅長的就是誣陷,這種口供算個屁啊,要多少我能給你多少。要不然這個案子你不用管了,交給我來審?要論斷案,在狄某人面前,你算個蛋啊?

在這種專業問題上,周興當然不敢敢跟狄仁傑較真,於是他轉移話題,說,沒聽說宰相還要審案的。你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不審可以,要不讓索元禮來審?

就這樣,雙方吵了半天,也沒分出勝負來。

最後,狄仁傑心中一動,想起了昨天晚上的那件事,這事兒是不是有可資利用之處?

於是,他就跟人來瘋似的衝着武則天大禮參拜,高呼道:“微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武則天都被他拜得有點懵圈了,順嘴問道:“朕喜從何來?”

狄仁傑正色道:“一個月前,有倭王大友,率千餘大軍渡海而來,先攻刺桐港,後攻泉州城,幸賴武榮折衝都尉府長史崔耕,率三百健卒奮起反擊,生擒倭王及以下八百九十三人。此乃我朝前所未有之大勝,臣爲天下賀!爲大周賀!陛下賀!”

爲了避免武三忠的從中作梗,沈拓等人此番是完全秘密地帶着陳三和以及押解大友皇子進京的。所以,這件事不僅武則天不知道,除了狄仁傑,沒有任何人知道。

狄仁傑一語驚起千層浪,衆人滿臉盡是匪夷所思之色,整個金鑾殿莫名其妙地沉寂了下來。

居然不聲不響地就把倭王抓了?

還僅僅是一個州府下轄的折衝都尉府?我怎麼不知道咱們大周竟然這麼牛逼呢?

靜寂持續不到片刻光景,霎時,整個金鑾殿都沸騰了,滿朝文武們七嘴八舌地紛紛問起狄仁傑是怎麼回事。

按照朝廷規矩,朝堂自然不能喧譁,早有御史言官掏出了小賬本,刷刷點點,準備彈劾某些人君前失儀。

不過武則天聞聽喜訊儼然笑得合不攏嘴了,擺了擺手,示意言官們他們不必多管。

是啊,經過了幾個月改朝換位,這麼長時間的血雨腥風,朝堂也需要鬆快些啦。

一直亂了將近一刻終,金鑾殿內才逐漸安靜下來。

狄仁傑當即繪聲繪色地講起了崔耕平亂的過程。

不過從他口中所出的這個版本,這場平亂的主角不再是崔耕,而是大師陳三和,什麼五大咒術啊,呼風喚雨撒豆成兵啊,掌心雷啊,講得繪聲繪色,宛若親歷。

在他的介紹裡,是多虧了陳三和被崔耕感化,被陛下的德行所懾服,棄暗投明,官軍纔有了這麼大的戰果。

狄仁傑口沫飛揚地說着,文武臣工們點頭附和着,蘇良嗣謀反案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轉移了。

忽然,一股不祥地預感涌上了周興的心頭,不免急忙打斷道:“狄相,您說了這麼多,又跟今日咱們談的蘇良嗣謀反一案有何關係?”

狄仁傑道:“當然有關。蘇老相爺一案,只有韋方質一個人的口供,何以服天下人?但有了這份口供,判其無罪又不大妥當。所以,本官以爲,應該由這位法力通玄的陳三和算上一卦,看看此事到底是否爲真。”

“讓陳三和算卦?”

周興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誤以爲自己聽錯了,少不得一陣乾笑,不屑道:“讓江湖術士來參朝議政,來判堂堂一國宰執是否有罪,是下官聽錯了話會錯了意,還是狄相糊塗了?呵呵,這也太過兒戲了!”

狄仁傑渾然不覺兒戲,格外正兒八經地說道:“此案撲朔迷離,證據似有卻不足,委實難判!陛下天授睿智,不如就由陛下乾綱獨斷,周大人以爲如何?”

好賴話都讓你狄仁傑說了,周興還能說啥?難道說不行?

借他周興天大的膽子,也不能說武則天沒有乾綱獨斷的權力吧?周興當即第一時間拍馬屁道:“陛下自然是天授睿智,古今往來第一人,就依狄相所言!”

這就是狄仁傑和周興的區別了。

爲什麼狄仁傑簡在帝心?因爲他比周興更懂武后的心思。

他知道武后哪裡是想趁機殺蘇良嗣啊,而是想找一個合適的理由,在這個敏感的階段不殺蘇良嗣。

而周興來俊臣一流呢?根本就揣摩不透聖意,以爲多構陷幾個大臣,替武后殺幾個反對她的大臣,就是迎~合聖意了。須不知拍須遛馬和揣摩聖意是兩種不同的境界。

所以,狄仁傑在武后心目中是堪比股肱的良臣,是有大用處可以辦大事兒的。而周興來俊臣之流呢?以武后的心性和手段,扔了可惜,但想倚爲肱骨又是天方夜譚。這幫人就是武后鞏固新皇權的夜壺,用得着了就拿出來,用不着了就一腳踢進牀底下。

果然,狄仁傑一說完,武后的嘴角便微微揚起一絲,露出了尋常人察覺不到的笑意。

緊接着,狄仁傑非常配合地表示,陳三和既然立了如此特殊的功勞,陛下是不是可以破例召見一下?

果然會來事兒,武后又是發自心底的一聲讚揚!

她連告狀的老百姓都召見,這有什麼不可以的,而且要想解了蘇良嗣案的尷尬,就必須岔開注意力先見上一見這撥人,於是點頭應允。

最後狄仁傑又補了一句,關於蘇良嗣的案子,陛下如果覺得難以決斷的話,可以聽聽陳三和的意見。

這麼一轉,建議還是原來那個建議,但就不損朝廷體面了,因爲既然武后召見了陳三和,那這廝就不是普通的江湖術士了,而是爲大周擒了倭王的功臣啊。就算是術士,那也是皇家術士,不是?要放在後世大明朝那會兒,這都是國師的待遇啊!

好吧,狄仁傑牛逼,周興無可奈何,服了!

武則天本就不想殺蘇良嗣來衝擊新得來的皇位,見着狄仁傑這麼恰逢時機地幫她鋪了臺階,馬上就當朝下旨,說是明日早朝在金鑾殿上召見陳三和以及沈拓。

周興籌謀許久的,一番刀光劍影下的暗鬥,居然被狄仁傑三兩下就化解了,氣得他下朝之後差點沒上去跟狄仁傑撕逼!

……

翌日,早朝。

金鑾殿上,武后果真當着滿朝文武的面召見了擒下倭王的大功臣陳三和及沈拓。

沈拓,武后自然不會陌生,這可是她當初親手擇選的武舉啊!如今因功進京,入朝面聖,武后自然欣慰,少不得勉勵一番。

接着,武后才見了此次擒下倭王的“首功之臣”陳三和。

至於這江湖術士陳三和,還真是個“人才”!

他到了金鑾殿上毫不怯場,把在場的朝臣們唬得一愣一愣的,不少人把他當成了真的神仙。

武則天雖然明知有些話是假的,是狄仁傑故意教唆他說得,但也是有意地無視,很快就爲蘇良嗣洗刷了不白之冤。

不過說到底,擒下犯境滋事的倭王,對於剛剛奪了李唐天下的大周王朝而言,的確是一件令人振奮和提氣的事情。少不得武后也要痛賞一番。

狄仁傑因薦纔有功,被武則天加封了一個右肅政使的職司。

至於馮樸、崔耕、沈拓乃至陳三和等人,雖然有功,但級別太低,不值得擺在朝堂上討論,她便着令有司按律晉升。

這大大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如果沒有崔耕經歷那場“荒唐大夢”的話,蘇良嗣被周興誣陷,下了大獄,老頭子都八十四了,哪經得了這個?

歷史上儘管武則天最終網開一面,頂着壓力保他無罪,但蘇良嗣在金殿謝恩之後,當天晚上回去就死了。

有人說他是病死的,有的人說他是嚇死的,但不管怎麼說,跟這場牢獄之災脫不了關係。

而如今蘇老相爺免了牢獄之災,自然也就不用死了。

老蘇同志乃是朝中正直大臣的領袖,大夥雖然不知崔耕救了他一命,但間接地幫了個大忙總是事實。

所以,儘管崔二郎沒入長安城,但卻因緣際會被李唐系的朝廷臣工們暗裡留意,這也算崔耕的一番機緣。

當然了,有一利就有一弊,因爲被李唐系的大臣們留意,自然而然就得罪了武三思和武承嗣這兩位武家的宰相。

因爲他們倆雖然看不上武良駒,但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對崔耕的印象就不咋樣了。還有酷吏集團,都是睚眥必報的主,對崔耕自然也是恨屋及烏了。

沈拓感念崔耕當初讓出麒麟的情義,下了金殿,就迫不急待地追上狄仁傑,說道:“此番多虧狄相保舉我等,纔有我等因功得了封賞,但崔二郎可怎麼辦吶?武三忠在嶺南道一手遮天,肯定會將武良駒之死嫁恨於崔二郎身上。縱是擢升,他也逃不出武三忠的手心啊!下官有個不情之請,還望狄相費些心思,將崔二郎遷往別處任職,如何?”

“這個麼……”

狄仁傑沉吟半晌,緩緩道:“今日在朝堂之上,陛下着有司擢升封賞時,你也看到了,政事堂中的二武兩位宰相多次出面阻撓,有意壓制封賞。此番泉州港,陳三和當記首功,依着崔二郎此番的功勞,擢升至從六品的承議郎或正六品的朝議郎,已經是頂了天。這個品秩不高不低,即便放任到其他州府爲官,也難免有人爲了討好武家與他爲難啊!”

沈拓聽罷心裡咯噔一下,真是發自內心地爲崔耕着急道:“那可怎麼辦?狄相,武良駒之死真的只是個意外,而且狄相是不知道武良駒在泉州府幹得那些事兒,唉……我那二郎兄弟此番真是受了牽連啊,若不是他,恐怕下官與馮刺史等人……”

“好了,沈大人……你們那邊的具體情況是怎樣,馮刺史在信函中跟本相說得很清楚了,本相都明白。”狄仁傑擺手制止了沈拓的急言,略微沉吟了番,倏地重重點了下頭,道:“好吧,本相也不是第一次聽這崔二郎之名了,昔日張柬之替他薦御酒,便是本相幫的忙。姑且念在他歪打正着,救了蘇老丞相一條性命。唔,本相就拼了得罪武三思與武承嗣,亦會保他一個…呃…七品官!”

啊?

不照顧是六品官兒,照顧卻成了七品官兒,這咋還越照顧越回去了呢?

沈拓目瞪口呆!

第100章 新設巡檢司第1162章 捨命來報仇第041章 這是開胃菜第472章 二郎有寶物第1848章 變起馬原裡第265章 人面映桃花第1574章 崔珍本領強第1307章 貴人李子嶠第1430章 室韋要崛起第1407 黃章 雀復黃雀第490章 今朝來鬥寶第1584章 紅顏真禍水第304章 趙縣土門驛第1090章 來了倆名將第741章 套路太深了第1784章 當機能立斷第1483章 你看這是誰第1816章 勒痕斷命案第1628章 機密何其多第588章 金蟬又脫殼第1310章 崔密何許人第1230章 溪州陷公主第180章 拜望準岳父第201章 揚州狗咬魚第1035章 額米爾來鍾第1718章 唱和真默契第192章 盧雄有預言第490章 今朝來鬥寶第1592章 蜀中無大將第277章 人口失蹤案(四)第1566章 宜宣好眼光第032章 喜訊從天降第1088章 拔劍斬仇人第1227章 陛下有旨召第224章 大儒躬身拜第265章 人面映桃花第522章 螳螂與黃雀第017章 清源胡縣令第1584章 紅顏真禍水第512章 探明真禍首第787章 竹槓後遺症第048章 曹家這爺倆第1842章 方寸已然亂第1311章 柳江岸上歌第626章 裹兒來安撫第914章 夫妻齊平叛第864章 二狗不簡單第643章 訪賢徐家莊第1129章 母雞分黑白第1836章 死前綻光芒第1310章 崔密何許人第1761章 再見王嫣然第1331章 贊普已親政第095章 安置舊僚屬第134章 大師陳三和第626章 裹兒來安撫第759章 終於踏歸程第1592章 蜀中無大將第1280章 途經茅山下第129章 要命不要錢第084章 驚險城門口第1234章 溪州白虎現第242章 禍兮福所伏第923章 崔是令公孫第033章 在下陳子昂第478章 二郎挽狂瀾第1060章 船停西江岸第1449章 臨別得雙訊第417章 舌戰羣雄時第564章 各方出底牌第783章 牢中會盧雄第1604章 破廟有奇遇第1296章 今朝發橫財第897章 造起勢頭來第1764章 人火與天火第1382章 七日即破戒第429章 螳螂捕蟬時第1489章 西方有盟友第341章 神州有青天第1112章 肖放殺人案第993章 邀宴百策樓第177章 案情終大白第717章 絕對不妥協第857章 還是要斂財第744章 武力難解決第277章 人口失蹤案(四)第1471章 先發制於人第1453章 江韋重來投第709章 京兆尹之爭第475章 三人來查案第506章 三箍周萬年第948章 王晙有委屈第1439章 世紀大和解第059章 銀號開門紅第579章 故計又重施第908章 隆基難偷雞第197章 揚子江心鏡第538章 又有毒計生第1339章 忠嗣陷囹圄第1282章 波斯求治病
第100章 新設巡檢司第1162章 捨命來報仇第041章 這是開胃菜第472章 二郎有寶物第1848章 變起馬原裡第265章 人面映桃花第1574章 崔珍本領強第1307章 貴人李子嶠第1430章 室韋要崛起第1407 黃章 雀復黃雀第490章 今朝來鬥寶第1584章 紅顏真禍水第304章 趙縣土門驛第1090章 來了倆名將第741章 套路太深了第1784章 當機能立斷第1483章 你看這是誰第1816章 勒痕斷命案第1628章 機密何其多第588章 金蟬又脫殼第1310章 崔密何許人第1230章 溪州陷公主第180章 拜望準岳父第201章 揚州狗咬魚第1035章 額米爾來鍾第1718章 唱和真默契第192章 盧雄有預言第490章 今朝來鬥寶第1592章 蜀中無大將第277章 人口失蹤案(四)第1566章 宜宣好眼光第032章 喜訊從天降第1088章 拔劍斬仇人第1227章 陛下有旨召第224章 大儒躬身拜第265章 人面映桃花第522章 螳螂與黃雀第017章 清源胡縣令第1584章 紅顏真禍水第512章 探明真禍首第787章 竹槓後遺症第048章 曹家這爺倆第1842章 方寸已然亂第1311章 柳江岸上歌第626章 裹兒來安撫第914章 夫妻齊平叛第864章 二狗不簡單第643章 訪賢徐家莊第1129章 母雞分黑白第1836章 死前綻光芒第1310章 崔密何許人第1761章 再見王嫣然第1331章 贊普已親政第095章 安置舊僚屬第134章 大師陳三和第626章 裹兒來安撫第759章 終於踏歸程第1592章 蜀中無大將第1280章 途經茅山下第129章 要命不要錢第084章 驚險城門口第1234章 溪州白虎現第242章 禍兮福所伏第923章 崔是令公孫第033章 在下陳子昂第478章 二郎挽狂瀾第1060章 船停西江岸第1449章 臨別得雙訊第417章 舌戰羣雄時第564章 各方出底牌第783章 牢中會盧雄第1604章 破廟有奇遇第1296章 今朝發橫財第897章 造起勢頭來第1764章 人火與天火第1382章 七日即破戒第429章 螳螂捕蟬時第1489章 西方有盟友第341章 神州有青天第1112章 肖放殺人案第993章 邀宴百策樓第177章 案情終大白第717章 絕對不妥協第857章 還是要斂財第744章 武力難解決第277章 人口失蹤案(四)第1471章 先發制於人第1453章 江韋重來投第709章 京兆尹之爭第475章 三人來查案第506章 三箍周萬年第948章 王晙有委屈第1439章 世紀大和解第059章 銀號開門紅第579章 故計又重施第908章 隆基難偷雞第197章 揚子江心鏡第538章 又有毒計生第1339章 忠嗣陷囹圄第1282章 波斯求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