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百口也難辯

博陵崔氏在五姓七望中都是數一數二的存在,別人想攀關係都來不及,哪有上趕着認親戚的道理?

在崔耕的認知裡,自己一言既出,崔至少也會惱怒地拂袖而去。

可誰知對方居然不急不惱,反而一臉神秘莫測地衝自己豎起拇指,讚道:“我明白了!大哥,好樣的,你有種!有祖訓對不對?你不認也不打緊,小弟能理解。”

崔耕徹底懵圈了,道:“祖訓?什麼祖訓?”

崔咂嘴一聲,道:“想必是令祖上,也就是當年崔挺老爺子的兒子,還沒出生就被趕出了崔家,難消心頭那口惡氣。故給你們這一支後人留下了祖訓,不準後世子孫認祖歸宗,重返博陵崔氏,對不?”

這什麼亂七八糟的?

崔耕發現被崔的腦洞一開,這事兒越扯越大,再不說實話恐怕難以圓回來了。

當即,他趕緊解釋道:“停停停!本官跟你說實話吧,這塊美玉並非我的祖傳之物,是有人送與我的。”

“誰送給您的?姓甚名誰?家住哪兒?從哪得到的這塊美玉?花了多少銀子?”

“呃……”崔耕不能暴露崔秀芳,更沒聽崔秀芳祖籍在哪兒,一時啞口了。

“瞧,說不上來了吧?”

崔得意地拍了拍崔耕的肩膀,擠弄了下眼睛,道:“大哥無須解釋,小弟都懂,心照不宣。你嘴上雖不肯相認,但你骨子裡流的就是咱們博陵崔氏的血脈,這點永遠都改變不了!”

說罷,他一拽鄭的袖子,揚長而去。

崔耕望着他們遠去的背影,一時無語,喃喃道:“你懂,你懂個屁啊!”

……

不過自打那天過後,崔就再也沒提過這回事兒。甚至在十來天后,兩人還主動向崔耕辭行。

這倆活寶突然要走,崔耕還真有點捨不得。臨別之前,他擔心兩貨花光了盤纏,跟家裡沒法交代,甚至還送了每人兩百貫錢的程儀。

崔耕親往碼頭渡口,相送二人離去。

開船在即,崔拍了拍鼓鼓囊囊的背囊,眉開眼笑道:“大哥,出手果然闊綽,不枉你我同族一場!你看來揚州,我們吃你的花你的,臨走臨走還要捎拿你的銀子,仗義啊!你就放心吧,這認祖歸宗的事兒,就包在小弟的身上。”

怎麼又提起這茬了?崔耕趕緊叫停:“等等,本官沒那個意思,跟你博陵崔氏真沒關係啊!”

崔哪管那個,一扭身就快步登船,揮舞着手臂賊笑道:“大哥莫要矜持,也莫要死守祖訓,咱們博陵崔氏好不容易出了你這麼一個人才,認不認祖歸宗,可由不得你!”

……

……

接下來一段日子,崔耕就過得比較平靜了。

來俊臣被貶官,孟神爽死了,呂豔飛投降,江南麗競門雖可勉強維持,但已是昨日黃花,行事異常低調。

淳于良研究出來的氈帽不僅在揚州大受歡迎,還遠銷到了長安、洛陽、晉陽等名城。

甚至遠在泉州的林知祥和張元昌都聽到了揚州氈帽的名聲,對崔耕的遠見欽佩之餘,又和他商量,能否在泉州也開一個氈帽工坊,主打外貿渠道。

崔耕雖然經商的本事不如這兩位老商賈,但他大夢千年見識卓絕,稍微一思想便搖頭否決了兩人的提議。道理很簡單,揚州氈帽雖然有名,但史上卻沒有各地竟相效仿的記載,這裡頭肯定是原因的。

崔耕本來還發愁,該怎麼找一個合適的理由說服這二位,但誰知他只是略微說了一下自己不贊同此提議,張、林二老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壓根兒就沒問理由。

可見崔耕如今在林知祥和張元昌心目中,已經越來越有分量了。

……

聚豐隆銀號的王有成,在淮南道開展聚豐隆的業務,也進展的非常順利。

這不單單有崔耕的照拂之功,還有崔和鄭還幫着寫了幾封信給各地的族人。博陵崔氏和滎陽鄭氏的潛勢力還是非常驚人的,幾乎王有成走到哪都是一路綠燈。

不過聚豐隆銀號在山西道的進度卻是較爲緩慢,雖然曹月嬋沒有書信過來,但崔耕猜測她應該是在山西道那邊遇到了不小的阻滯。

不過王有成卻揚言讓崔耕放心,以曹小娘子的本事,應該能應付得了山西道那攤子事兒。只待今年拿下這三個道的分號業務,聚豐隆就算是實打實地坐穩了大周第一錢莊這個位置。

……

這期間,還從長安那邊傳來一個好消息,曾與崔耕在淮南道辦過案的肅政臺侍御史侯思止,就是那個曾想染指王瑞月而被崔耕教訓的侯思止,因爲“私蓄錦緞”,被現任宰相班子成員中的其中一名宰相李昭德抓住了把柄,責令杖打一百。

與韋湊陰死孟神爽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位侯大御史,也是被行刑之人一時手滑打死了。

當初崔耕忽悠侯思止遠離王瑞月,還真點擔心他有一天明白過味兒來,現在算是徹底解決了後患。

同時淳于良家失火一案,業已宣佈告破,除了一些麗競門小卒之外,在孟神爽伏誅的情況下,身爲麗競門副總管的呂豔飛難逃法網。

崔耕爲收攏淳于良之心,索性損公肥私了一把,讓淳于良在縣衙裡親手報了血仇,對外就宣稱是“庾斃”。所謂庾斃,指犯人在監獄中因飢餓而死,後也泛指病死。依照慣例,犯人瘐斃官府是不用負責的。

淳于良如今大仇得報,揚州氈帽又風靡市面,自然很快便在崔耕的幫助下重振了家業。

他在自己家的宅基地上又重新蓋起了宅邸,準備開始新的生活。

既然開始新的生活,淳于良自然要去接回自己膝下唯一的獨子,好生培養,將來繼承自己的家業和衣鉢。

不過這個時候,卻出幺蛾子了。

原因便是他送去大雲寺避難的兒子,無論淳于良怎麼遊說,智滿和尚怎麼勸說,這孩子就是死活不肯還俗。

甚至驚動了大雲寺的方丈親自勸解,到了最後……反而被這個才六歲的小孩說服了,允許他繼續留在寺中。

非但如此,大雲寺方丈還盛讚這小孩有慧根,日後必成大器。

淳于良儘管心中不以爲然,也只能暫時接受現狀,只盼着有哪一天孩子能自己回心轉意。

……

……

時光悠悠,又是三個月過去,崔耕接到了一封信,寫信之人正是當初險些成爲他老丈人杆子的盧雄。

一直以來他與盧雄都有書信往來,畢竟盧雄在喪女之後,一直對崔耕都頗爲關心,儼然有將他視爲義子的趨勢。這老爺子基本上一個月左右就來一封信,大部分是噓寒問暖,沒什麼實質內容。

不過這次,書信中卻提到了一樁案子。

他信中提及,長安城有個倉督叫盧景祚,秩九品。

盧景祚主管的倉庫中有個叫張沈的小吏,告發盧景祚盜賣倉庫裡面的糧食,並且拿出了一份文書爲證。

盧景祚不承認那份文書是自己寫的,說我出身五姓七望,做一個倉督已經夠讓祖宗蒙羞了,怎麼可能幹這種偷雞摸狗的事兒?

大理寺主管中央百官與京師徒刑以上案件,劉幽求爲大理正,整好是案子的正管。

五姓七望的官員,紛紛給劉幽求寫信,讓他務必把這個案子斷清白了,不要讓好人蒙冤,一時間劉幽求壓力山大。

非但如此,還有人求到了跟劉幽求關係頗好的盧雄身上,讓他代爲說項。

盧雄當然不能勸劉幽求徇私枉法,但在他也隱隱覺得這盧景祚是冤枉的,而那個小吏張沈,則很可能是真正的盜賣糧食的人。

想歸想,猜歸猜,但一切的表面證供卻都指向了盧景祚。

那文書上的字跡確實是像盧景祚寫的,再加上小吏張沈的指證,堪稱人證物證俱在,該怎麼給盧景祚洗脫清白呢?

盧雄正在犯難之際,腦中就想到了崔耕這個孩子。這傢伙被人們稱爲“嶺南崔青天”,何不讓他出出主意?

於是,纔有了這封信的到來。

看罷盧雄的書信之後,崔耕倒不覺得這是樁無頭疑案。在他看來,這種誣陷人的手段看似高明,然而在史上卻並不鮮見,隨便找個案例一抄就成了。

他當即就寫了回信,告訴盧雄該如何剖解這樁疑案。

首先,取來小吏張沈以往寫的公文,把其他的字都壓上,只露出來一個字讓他猜,到底是不是自己寫的,是就寫是,不是就寫否。

接着,再取那份誣陷盧景祚的材料,把其餘的文字都遮蔽掉,還是繼續讓小吏張沈猜,是不是自己寫的。

如果真的不是誣陷,所猜應該八九不離十。如果是誣陷呢,恐怕得對一半錯一半。

這其實是個概率問題,就算張沈一時矇混過關,猜的次數多了,肯定會露馬腳。

果不其然,書信寄到長安不久,盧雄又有書信回來,誇讚崔耕果然名不虛傳,這個案子真的破了,還了盧景祚一個清白。

誇讚一番表示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之後,盧雄又在信裡問及,說現在長安城內在傳崔耕是博陵崔氏的另一支同族後人,已是沸沸揚揚,到底有沒有這麼回事啊?

崔耕趕緊回信,說純屬子虛烏有,老爺子不要信這些閒言碎語。

不過這種事情就是越描越黑。

當初崔臨走前那套說詞兒,就是兩頭賭,崔二郎你承認自己是博陵崔氏的人,那好,請認祖歸宗吧。

崔二郎你不承認?對,你是因爲有祖訓,不准你承認自己的真實身份。畢竟當初是博陵崔氏,對不住你的祖上嘛,心裡有怨氣不願認祖歸宗,也實屬正常。

至於崔大開腦洞出來的祖訓到底有沒有?如今崔耕家裡就他一根獨苗,也沒人給作證啊。

還有更令人浮想翩翩的是,你清源崔氏都是造酒出身,你崔二郎一個酒販子,短短兩三年就官居六品,主政江都一縣。而且還鬥倒了朝中兇威赫赫,羣臣都避讓三分的來俊臣。

說你是寒門子弟,說你沒點家世背景,誰信啊?

眼看着這股風潮越傳越遠,出口轉內銷,又從長安傳回了揚州,以至於整日沉迷在鶯鶯燕燕的張潛,都特意將崔耕叫過去詢問。

崔耕最後嘴皮子都磨破了,張老頭都是將信將疑,崔耕也只能徒呼奈何。

好在人們眼見着博陵崔氏和崔耕都沒什麼新動作,這股風潮就逐漸過去了。

……

……

這一日,崔耕正在縣衙閒坐,衙役來報,說是聚豐隆淮南道的大掌櫃王有成求見。

崔耕讓人將他帶進來。

王有成一入內,便慌里慌張地喊道:“崔縣令,大事不妙!咱聚豐隆遇到天大的麻煩了!”

嚯~

崔耕猛然站起,最近小半年舒坦日子過慣了,讓他早已沒了居安思危的警覺性。

此時一聽王有成來報噩耗,心頭不禁涌上一股不祥的預感月嬋在山西道一直進展不順,莫非是她在那邊出了什麼事兒?

第962章 輕鬆來翻盤第257章 慧明立奇功第1273章 功夫在詩外第1056章 強闖法流寺第438章 神鷹展翅飛第1423章 登船與下船第630章 洛陽桃花觀第177章 案情終大白第394章 壁龍有下落第127章 臥底吳公禮第671章 牽扯天家秘第647章 終於返洛陽第437章 一語破迷津第445章 今爲及時雨第1397章 孤軍成伏兵第710章 全票投一人第017章 清源胡縣令第872章 子系白眼狼第1143章 數策定西南第639章 死遁逃生天第1280章 途經茅山下第1590章 爨部終發動第1762章 禍起胸痹證第069章 仵作新發現第088章 此事終罷歇第1624章 張家有好女第235章 雙方且休兵第1307章 貴人李子嶠第1522章 阿布的心思第1599章 天子邀二郎第382章 崔耕講故事第1487章 互相背黑鍋第1450章 名硯可驚天第848章 挖坑待隆基第1737章 橘卿巧安排第1342章 歡喜兩冤家第1450章 名硯可驚天第236章 多了兩兄弟第1856章 史思明授首第1247章 又有奇蹟生第211章 迷醉溫柔鄉第794章 有心算無心第035章 萬一有戲呢第062章 動土儀式上第1711章 藤原太子邀第699章 二賊相勾結第1573章 要定城下盟第1598章 崔家出鳳凰第1146章 風火入長安第970章 扶桑噩耗來第807章 賜婚包禍心第111章 突聞驚天變第265章 人面映桃花第1264章 密室大陰謀第1182章 此兒三品官第936章 羊毛不好薅第115章 林闖有意思第281章 終得強臂助第1714章 扶桑宋之問第571章 金風會玉露第1661章 過河慢拆橋第445章 今爲及時雨第983章 強作四讖言第242章 禍兮福所伏第673章 聲望能救命第120章 林邑有至寶第1709章 法進終現身第1534章 嶺西有聯邦第006章 燙酒切魚鱠第626章 裹兒來安撫第1627章 雙方都借刀第1169章 三方救二郎第417章 舌戰羣雄時第483章 今朝得佳徒第1348章 四面楚歌際第096章 月嬋了不起第1251章 道州有矮奴第962章 輕鬆來翻盤第105章 雙方皆得利第328章 起行謁壁龍第239章 江心忽翻船第901章 點銀成金術第265章 人面映桃花第393章 龍門送行時第1364章 公主真傾情第1547章 越州逢故人第376章 公主有兇器第1611章 何必恨王昌第1529章 汝功高震主第1685章 太子身份謎第747章 山寨再山寨第484章 各方風雲動第1815章 馮宅一銅箱第006章 燙酒切魚鱠第926章 天上掉功勞第1228章 大恩卻成仇第1680章 魚傳尺素書第871章 三方皆有寶第246章 鐵證有如山第015章 重建進行時
第962章 輕鬆來翻盤第257章 慧明立奇功第1273章 功夫在詩外第1056章 強闖法流寺第438章 神鷹展翅飛第1423章 登船與下船第630章 洛陽桃花觀第177章 案情終大白第394章 壁龍有下落第127章 臥底吳公禮第671章 牽扯天家秘第647章 終於返洛陽第437章 一語破迷津第445章 今爲及時雨第1397章 孤軍成伏兵第710章 全票投一人第017章 清源胡縣令第872章 子系白眼狼第1143章 數策定西南第639章 死遁逃生天第1280章 途經茅山下第1590章 爨部終發動第1762章 禍起胸痹證第069章 仵作新發現第088章 此事終罷歇第1624章 張家有好女第235章 雙方且休兵第1307章 貴人李子嶠第1522章 阿布的心思第1599章 天子邀二郎第382章 崔耕講故事第1487章 互相背黑鍋第1450章 名硯可驚天第848章 挖坑待隆基第1737章 橘卿巧安排第1342章 歡喜兩冤家第1450章 名硯可驚天第236章 多了兩兄弟第1856章 史思明授首第1247章 又有奇蹟生第211章 迷醉溫柔鄉第794章 有心算無心第035章 萬一有戲呢第062章 動土儀式上第1711章 藤原太子邀第699章 二賊相勾結第1573章 要定城下盟第1598章 崔家出鳳凰第1146章 風火入長安第970章 扶桑噩耗來第807章 賜婚包禍心第111章 突聞驚天變第265章 人面映桃花第1264章 密室大陰謀第1182章 此兒三品官第936章 羊毛不好薅第115章 林闖有意思第281章 終得強臂助第1714章 扶桑宋之問第571章 金風會玉露第1661章 過河慢拆橋第445章 今爲及時雨第983章 強作四讖言第242章 禍兮福所伏第673章 聲望能救命第120章 林邑有至寶第1709章 法進終現身第1534章 嶺西有聯邦第006章 燙酒切魚鱠第626章 裹兒來安撫第1627章 雙方都借刀第1169章 三方救二郎第417章 舌戰羣雄時第483章 今朝得佳徒第1348章 四面楚歌際第096章 月嬋了不起第1251章 道州有矮奴第962章 輕鬆來翻盤第105章 雙方皆得利第328章 起行謁壁龍第239章 江心忽翻船第901章 點銀成金術第265章 人面映桃花第393章 龍門送行時第1364章 公主真傾情第1547章 越州逢故人第376章 公主有兇器第1611章 何必恨王昌第1529章 汝功高震主第1685章 太子身份謎第747章 山寨再山寨第484章 各方風雲動第1815章 馮宅一銅箱第006章 燙酒切魚鱠第926章 天上掉功勞第1228章 大恩卻成仇第1680章 魚傳尺素書第871章 三方皆有寶第246章 鐵證有如山第015章 重建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