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吉頊再求援

崔耕的吐槽,儼然有了拒絕之意。

王美鳳攏了攏額前的秀髮,眼波流轉,柔聲靡靡道:“二郎,妾身的容貌也還算過得去吧?但與我那姐姐相比,不過是蒲柳之姿哩。只要你點點頭,此等美嬌娘,唾手可得呢。難道二郎一點也不動心?”

美人再好,也沒有自己的小命來得重要,崔耕搖了搖頭,推搪道:“那啥,在下有若蘭就夠了。若水三千,吾只娶一瓢而飲。”

這時,崔挹是看出來了,崔耕這小子雞賊着呢,美人計估計是不好使了。

當即他只得勸道:“二郎啊,既然你如此看重盧家那丫頭,那你更應該救王美芳了!”

崔耕氣笑道:“老族長,我看你是真鐵了心要把小子推進來俊臣那火坑裡啊!”

“不不不,”崔挹道,“要論起來,美芳小娘子還是盧若蘭那丫頭的表姐啊。你說這都沾着親,二郎你總不能見死不救吧?就忍心見她一弱女子落入來俊臣那畜生的魔爪?”

“就算親姐姐也不好使啊!”崔耕真是鐵了心不願攤這趟渾水,很鄙視地看着崔挹,揶揄道,“那論起來,五姓七望還同氣連枝呢,甚是互爲姻親呢,你們這些當長輩的大族長都能見死不救,憑啥我就要去捋來俊臣的虎鬚?”

“咳咳~~”

崔挹又是被臊得老臉一紅,訥訥道:“二郎啊,你剛纔也說了,你跟來俊臣早已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不是他死,便是你亡,如今他重歸朝堂,又聖眷正濃,他現在不來尋你的晦氣,不代表你倆之間的仇隙就此消弭了,對吧?以後他遲早還是會來尋你瞭解前仇的。到時候啊……”

“行了行了,您老也別說了!”

崔耕擡擡手,苦笑道:“你老的意思是,我蝨子多了不咬,債多了不愁唄?好吧,你這話倒是打到了我的七寸,唔……罷了!這個燙手的山芋,我可以接!不過嘛,我也有個條件。”

“甭說一個,兩個三個條件都沒問題!”崔挹一聽崔耕鬆了口,喜不勝收啊!

崔耕道:“現在讓我納王小娘子爲妾,這只是從來俊臣手中搶下人來的藉口罷了!待這股風頭過了之後,我會寫休書一封,聽憑王小娘子自嫁。如何?”

“好,老夫答應了。”崔挹眉開眼笑道:“二郎果然是正人君子,太原王氏這次可承了咱們博陵崔氏,一個老大老大的人情呢!”

王美鳳也美目泛喜,稱讚道:“二郎真不愧是若蘭妹妹看中的夫君,如此重情重義,如此君子坦蕩,妾身真爲若蘭妹妹感到高興哩。”

……

……

真是宴無好宴,散場之後,崔耕回到了臨時的住處。

他讓小廝崔福兒去煮了茶湯,準備喝點茶湯醒醒酒。

他一人在房中琢磨了一番,現如今他手下里能幫他想招兒對付來俊臣的,也就兩個人。

一個是周興。

周興雖然是“請君入甕”這個典故中的失敗者,如今落魄到爲保性命喬裝改扮在自己麾下當差。但周興作爲酷吏中的前總瓢把子,還是有那個能力跟來俊臣掰掰腕子的。所以崔耕準備回頭找來周興,聽聽他的建議和想法。

至於另外一個人嘛,則是

篤篤篤~~

微微的叩門聲,打斷了他的思緒。

“何人在外叩門?”崔耕問道。

“大人,您還沒睡吧?”是宋根海的聲音。

崔耕起身打開門,問道:“這都快二更天了,有急事兒?”

“不是俺,是白眼狼求見。”宋根海也是睡眼惺忪,應該是被人吵醒的。

“白眼狼?”崔耕不解,“誰啊?”

“就是那個吉頊唄。”宋根海道,“上次您臨行前給了他二十兩金子,這廝卻連個謝字兒都有。哼,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這傢伙就是隻養不熟的白眼狼。”

“哦?吉頊來黃城村來找本官?哈哈!本官剛纔正想他呢,快請,快請。”

崔耕當然知道吉頊不是好東西,不過,那又如何?有用就行了唄,有個好老婆就行了唄。

說他有用,是因爲這傢伙可是在歷史上留下重重一筆的,是被史上稱之爲“來俊臣的剋星”的人物。

說他有個好老婆呢,是因爲吉頊這廝雖然對別人心性涼薄,但對他的媳婦崔麗兒卻是言聽計從。

崔耕甚至懷疑,當日在土門驛,吉頊半夜登門致謝自己的阿司匹林治好了他媳婦的高燒,八成不是吉頊自己的主意,而是崔麗兒知恩圖報的緣故。

既然吉頊兩者皆備,那整好可以爲自己所用。

頃刻,吉頊被宋根海領進房中。

一進來,他便極爲客氣地給崔耕行禮儀,口稱恩公,說日後定當報答云云。

崔耕也不着急,笑吟吟地與之虛與委蛇。既然能這麼晚了來求見,那着急地肯定是他吉頊!

果不其然,過了一會兒之後,吉頊便直入正題道:“恩公當日提醒在下的那個思路很好,在下冥思苦想後,終於想出來了一條救父之策。”

“到底是什麼法子?”

“在下有兩個孿生妹妹,年方二八,頗有姿色。若能進奉給魏王千歲爲妾,當能使家父得脫大難。”

媽的,我就知道你小子會這麼幹!歷史果然不是騙人的!

但崔耕卻裝作很是詫異的神色,語重心長地勸說道:“吉兄還請三思啊,這真的可行嗎?”

“絕對可行。”吉頊篤定道:“魏王武承嗣最爲好~色不過。當初左補闕喬知之有一美婢名曰碧玉,識文斷字能歌善舞,豔絕天下。喬知之爲了她,甚至沒有娶正妻。武承嗣聽說了此女的美豔之名後,就想盡辦法將她誆入府中,納爲姬妾……”

呃,這番典故,崔耕也是知道的。

他甚至知道,左補闕喬知之被武承嗣橫刀奪愛之後,傷心欲絕,寫了首《綠珠怨》寄給碧玉,詩曰:"石家金谷重新聲,明珠十斛買娉婷。此日可憐偏自許,此時歌舞得人情……”

此詩至情至性,流傳千古。

被武承嗣納爲姬妾的碧玉得到這首詩之後,思念着喬知之對自己的各種好各種寵,足足慟哭了三天,最後投井而死。

武承嗣撈出屍體,在裙帶上得到此詩之後大怒,指使人構陷喬知之,將其抄家滅族。

自此,一對有緣無份的癡男怨女,雙雙魂歸地府,陰間重聚!

……

崔耕唔了一聲,道:“罷了,吉大人真是孝感動天啊!如今這也是沒有辦法之中的辦法了,不過倒是委屈令妹啊!”

吉頊一聽,卻是不以爲然道:“魏王乃天潢貴胄,我那兩個妹妹能夠嫁給他爲妾,能算什麼委屈?說不定我們吉家還可以藉機因禍得福呢,是吧,崔長史?”

歷史果然不是騙人的,這孫子的確是心性涼薄啊!

崔耕暗暗翻了幾個白眼,也不願繼續糾纏這個話題,道:“吉兄能這麼想得開固然最好,那你深夜來黃城村尋本官,可是有什麼急事嗎?”

吉頊道:“在下雖有定計,但朝廷給家父定的罪名是秋後問斬。那位從長安下來督辦我父親案子的監察御史王助,又是極其不近人情之人,在下是擔心時間上來不及啊!您想,我送兩位妹妹前往長安魏王府,這一來一回舟車勞頓的,恐怕長安那邊鬆了口,這邊我父親早已人頭落地了!”

這個倒是個問題,因爲崔耕知道所謂的秋後問斬,其實沒個準日子,全看監斬官的心情。吉哲的民憤太大,王助在七月二十幾斬了他,誰也挑不出理來。吉頊的這個擔心也不無道理。

崔耕猜測道:“所以,你今晚來尋我本官,是想讓本官幫你活動活動?還是手頭緊寸,錢財方面需要本官幫你一二?”

“非關錢財之事,”吉頊道,“在下是想請恩公親自出馬,幫家父美言幾句。”

“我親自出馬?可本官也不認識人家王助啊。哪裡能替你父親斡旋美言?”崔耕是真不認識王助,更談不上交情了,拿什麼去爲一個死囚貪官美言的?

“您不認識他沒關係,他認識您就行了!”吉頊道,“恩公可能有所不知,這位王助王御史啊,乃是王勃的親弟弟,最好詩詞歌賦。您崔飛將的大名不在王勃之下,他焉有不想結交之理?”

王助居然是王勃的弟弟?

崔耕也是有點驚異,王勃可是初唐四傑之首,雖然英年早逝落水而亡,死了有十好幾年了,但他的才名可是響震文壇的,就連後世締造共和國的領袖毛太祖,都對其褒讚不已,誇他:“這個人高才博學,爲文光昌流麗!英俊天才,惜乎死的太早了!”

聽了吉頊這麼分析,崔耕微微頷首道:“照這麼說,本官倒是能幫得上忙說上兩句話。但依照朝廷律法,地方官不得擅離轄境,我身爲定州長史,若非公文調令是沒法去易州見王助的啊。”

“這您就更不用擔心了。”

吉頊一聽崔耕願意幫忙,喜滋滋道:“王助是監察御史,不能總在易州待着的,得巡視咱們半個河北道。趕巧了,三天後,他的儀仗就會到定州城。到時候,您身爲定州長史,跟他套套近乎,這算什麼難事兒?”

“這樣啊……”

崔耕攤攤手,無奈道:“這回恐怕更要讓吉兄失望了,本官這個定州長史至今還沒能上任呢。到時候王助真來了定州,恐怕我連見他的資格都沒有啊!”

接着,他簡要地將自己和孫彥高的矛盾說了一遍。

饒是以吉頊的城府心計,聽了崔耕這事兒之後都有點傻眼。

不過,他很快就平復了心情,好像下了一個很大的決定似的,咬牙道:“恩公這事兒,在下想想辦法。哼哼,這定州,總不能讓他孫彥高一手遮天吧?”

撲哧~~

宋根海輕笑一聲,揶揄道:“得了吧,你連住客棧的錢都要靠我家大人來接濟,還想對付姓孫的?人家可是堂堂的一州刺史耶!你這白眼狼,還真是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

“你……”

聽着宋根海這種人都敢羞辱他,吉頊心裡那叫一個氣啊。

但看在他還要求着崔耕,去幫他爹跟王助斡旋美言的份兒上,吉頊也沒和宋根海計較,他看着崔耕解釋道:“當初本官囊中羞澀,是因爲拙荊突然發病,把盤纏都用光了,實際上我們吉家還是有些老底子的。”

崔耕搖頭道:“吉頊啊,如果能用銀子來解決,本官也不會讓孫彥高這幫人一直晾着了!你覺得我崔家,會比你吉家差錢嗎?”

“恩公就別管了,交給在下。”吉頊站起身來,道,“我這就去安排,恩公便靜候佳音吧。”

“好吧,根海,代本官送送吉大人。”既然吉頊有辦法,這事兒崔耕便樂見其成了。

他目送吉頊出了小院,嘴角不由得蕩起一絲笑意,喃喃道:“三天後王助這個長安下來的監察御史要來巡查定州?這消息倒是及時。兩樁事兒都趕到了一塊去,到時候可真有意思了,呵呵……”

第1789章 再添一人命第1063章 神通與人心第1641章 元載忽來拜第232章 不戰屈人兵第278章 忽想舊卷宗第541章 夜宿張莊驛第182章 陳三和獻計第1431章 室韋大都督第414章 突厥怪風俗第640章 重開牡丹園第1366章 祭祖松明樓第167章 又有天使來第1240章 還有第二場第908章 隆基難偷雞第1655章 三場皆得勝第888章 琉璃與玻璃第254章 突來無妄災第1114章 開堂審命案第719章 陝州入手中第661章 盧絢有毒計第1583章 阿奼跪牀頭第382章 崔耕講故事第1431章 室韋大都督第675章 袁恕己罷相第140章 沈拓很牛逼第1613章 昨夜無頭案第379章 官報滿京畿第672章 賊子終發動第159章 何藥救聖王第1495章 輕取娑勒城第1247章 又有奇蹟生第180章 拜望準岳父第985章 一切皆有因第1429章 作繭自縛了第125章 聚豐隆惹禍第1403章 廟堂風雲起第816章 舊事要重演第1705章 扶桑張柬之第486章 藏用不簡單第1587章 數典忘祖輩第203章 美女救英雄第716章 楊賊不認罪第1384章 封禪百萬軍第398章 忽然爲湯監第1488章 初逢拔汗那第144章 樑波來拿人第967章 扶乩紫姑神第549章 真假腦殘粉第009章 崔耕的大招第224章 大儒躬身拜第054章 縣學慈善宴第1403章 廟堂風雲起第236章 多了兩兄弟第641章 三計待二郎第399章 冬日同車行第225章 新開糖作坊第619章 坑殺宋金剛第1600章 隋唐貓鬼事第186章 難解女兒心第1639章 名相之隕落第517章 裹兒受委屈第1803章 李晟的誤會第189章 壽宴冷清清第1173章 元振會勸降第1723章 稟聖命而行第1304章 危機終化解第432章 三寸不爛舌第055章 事態有變化第1490章 東歸已無路第1407 黃章 雀復黃雀第1310章 崔密何許人第004章 城中人心動第285章 佳節美人邀第199章 臨行欲結親第1254章 抵達萬安城第1647章 誤看獅子舞第550章 光昭難伺候第791章 盛大喬遷宴第1353章 是禍躲不過第110章 接嫂嫂回家第622章 忠義薛敖曹第1136章 問鼎蠻王意第1656章 張巡去復返第237章 二郎有主意第858章 無心露馬腳第981章 懷貞真倒黴第1496章 站前總動員第1124章 紅背竹竿草第939章 一計平突厥第011章 果真同一人第1097章 寧王不好惹第1749章 脫逃與墊背第1096章 設計鍾紹京第1147章 舊案有新功第547章 狄家有孽子第367章 形勢忽然轉第1079章 大變終發生第915章 皇圖成泡影第105章 雙方皆得利第862章 小兒持金行
第1789章 再添一人命第1063章 神通與人心第1641章 元載忽來拜第232章 不戰屈人兵第278章 忽想舊卷宗第541章 夜宿張莊驛第182章 陳三和獻計第1431章 室韋大都督第414章 突厥怪風俗第640章 重開牡丹園第1366章 祭祖松明樓第167章 又有天使來第1240章 還有第二場第908章 隆基難偷雞第1655章 三場皆得勝第888章 琉璃與玻璃第254章 突來無妄災第1114章 開堂審命案第719章 陝州入手中第661章 盧絢有毒計第1583章 阿奼跪牀頭第382章 崔耕講故事第1431章 室韋大都督第675章 袁恕己罷相第140章 沈拓很牛逼第1613章 昨夜無頭案第379章 官報滿京畿第672章 賊子終發動第159章 何藥救聖王第1495章 輕取娑勒城第1247章 又有奇蹟生第180章 拜望準岳父第985章 一切皆有因第1429章 作繭自縛了第125章 聚豐隆惹禍第1403章 廟堂風雲起第816章 舊事要重演第1705章 扶桑張柬之第486章 藏用不簡單第1587章 數典忘祖輩第203章 美女救英雄第716章 楊賊不認罪第1384章 封禪百萬軍第398章 忽然爲湯監第1488章 初逢拔汗那第144章 樑波來拿人第967章 扶乩紫姑神第549章 真假腦殘粉第009章 崔耕的大招第224章 大儒躬身拜第054章 縣學慈善宴第1403章 廟堂風雲起第236章 多了兩兄弟第641章 三計待二郎第399章 冬日同車行第225章 新開糖作坊第619章 坑殺宋金剛第1600章 隋唐貓鬼事第186章 難解女兒心第1639章 名相之隕落第517章 裹兒受委屈第1803章 李晟的誤會第189章 壽宴冷清清第1173章 元振會勸降第1723章 稟聖命而行第1304章 危機終化解第432章 三寸不爛舌第055章 事態有變化第1490章 東歸已無路第1407 黃章 雀復黃雀第1310章 崔密何許人第004章 城中人心動第285章 佳節美人邀第199章 臨行欲結親第1254章 抵達萬安城第1647章 誤看獅子舞第550章 光昭難伺候第791章 盛大喬遷宴第1353章 是禍躲不過第110章 接嫂嫂回家第622章 忠義薛敖曹第1136章 問鼎蠻王意第1656章 張巡去復返第237章 二郎有主意第858章 無心露馬腳第981章 懷貞真倒黴第1496章 站前總動員第1124章 紅背竹竿草第939章 一計平突厥第011章 果真同一人第1097章 寧王不好惹第1749章 脫逃與墊背第1096章 設計鍾紹京第1147章 舊案有新功第547章 狄家有孽子第367章 形勢忽然轉第1079章 大變終發生第915章 皇圖成泡影第105章 雙方皆得利第862章 小兒持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