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出世與入世

陳浩側身一指張方道:“二位賢聖看似意見不同實則俱有道理,可謂立場不同處境有異罷了。若要歸其根本,只是在於出世與入世的分別……”

“哦?願聞其詳!”張方此刻態度較之前而言,顯然恭敬了很多。

“出世者,跳出三界外,不理凡塵俗事,出則仁愛仁恕,以仁感仁,以仁而格不仁,何愁世道不仁……故此先聖老子乃是入道出世之人,自然以慈愛感化天地,此仁愛之心何來錯之理?

而孔聖乃先師之師,《禮記·大學》曾有【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乃足以看出孔聖之本意,亦是入世之心,以至有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故而本心如何即有何種執念,二位賢聖皆是萬世聖人,教化衆生之先驅,對於‘以德報怨’沒有對錯之分,而是出世與入世的立場之別……

正如方纔本官聞到是血腥與腐臭,而諸位所聞到的乃是牡丹花香一樣。本官與諸位的嗅覺均是無礙,然而卻所聞各異,爲何?皆是因本官與諸位的心境與立場不同罷了……”

陳浩在高臺之上侃侃而談,聽得衆人孜孜不倦之餘更是頓生敬仰之意。曾幾何時學子中經常就儒釋道三學爭論不休,只因各自的理念之中有着相互牴觸的地方。如今聽陳浩這麼一說,頓時讓衆人豁然開朗。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便是如此,對於一個成語鞭辟入裡的解析,就足以讓衆多學子對儒道有了新的認知。

就在衆人深深的被陳浩此等灌頂之言深深陶醉之時,西面的十二學子中一人霍然而起。此人的這一番舉動引得衆人不由一愣,心道這是要二對一嗎?

就在衆人以爲必是一場龍爭虎鬥之時,卻見此人來到場中施了一禮道:“學生薛泰,雖是國子監學生也自認文采風流,然卻獨喜玄學,因此曾爲儒、道之學中的相左之處不得其解,因此困擾學生許久。今日大人方纔寥寥幾語,讓學生茅塞頓開,多謝大人指點迷津!”

陳浩一直以平和之心對人,對於薛泰專喜玄學也並不感到驚訝。國子監中本就有關於玄學的課程,如今李忱雖是推崇佛學,但是作爲自認李耳(老子)的後裔的李氏皇族,自然保留着老祖宗留下的玄學道基。

薛泰行了拜師之禮足以見得對陳浩的尊重:“學生卻有一惑還請大人解惑!”

“但說無妨!”陳浩此刻輕輕一笑說道,他看得出這個薛泰不是故意尋釁,想必真的有疑惑讓他解惑。

“方纔大人所言,二位大賢皆是教化衆生之念,亦無對錯之分,那我等後人又該如何左右取捨,又該如何繼承先賢的衣鉢呢?”薛泰說出了困在心頭的疑惑。

薛泰的這個疑惑一經說出,頓時引得衆人議論紛紛。這個問題雖然有些尖銳,但是卻也是要面臨的問題。既然你陳浩已經證明了二位先賢的說法沒有對錯之分,那又該如何解釋薛泰所提出的問題?

然而對於這個疑惑,陳浩卻只是略作思量便鄭重道:“薛公子這一問提的好,關於出世與入世的爭辯,不說當初的百家爭鳴無分對錯,即便是如今的儒釋道三家也是各執一言,幾百年來熙熙嚷嚷少有共識……”

陳浩說到這裡,引得衆人不住的點頭。的確如陳浩所言,幾百年裡爭論不休,依舊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

這時陳浩又接着道:“對於這般爭論實屬無用之功,若爾等靜心思量便可領會,二位先賢雖是各有所異實則卻可融爲歸一。

二位先賢皆是仁愛之心教化衆生,便是讓我等後人‘以出世做人,以入世之處事’。故有:仁愛謙讓之心自律,做清如靜水之君子;公正進取之心自勉,爲濟世安民之賢臣!”

以出世做人以入世之處事,這句話在衆人的耳中不停迴盪,猶如遠古的智慧之鐘敲響了心靈之門。是啊,與其糾結於二位先賢的理念之別,何不以取其所長熔融其中。

薛泰聽了陳浩的這一番講述頓時豁然開朗,一直糾結於心的鬱結終於在這一刻得以解開。此時薛泰又走近幾步,看着陳浩說道:“仁愛謙讓之心自律,做清如靜水之君子;公正進取之心自勉,爲濟世安民之賢臣!今日學生才知大人之才已到了我等望塵莫及的地步,大人胸懷溝壑學生敬佩有加。方纔大人之意學生已然明瞭,學生在此承諾,若大人所行乃是濟世安民之策,我薛家定爲大人馬首是瞻……”

說着行了一禮便退了下去,不過不是退到席位上,而是直接下了高臺。陳浩看着薛泰離去的瀟灑背影,心中卻是爲之一驚。思忖這薛家莫非就是河南府三代豪門之一的薛家不成?

說起這薛家可是這洛陽的一大豪門,每一任的東都留守都會對河南府的三大豪門忌憚三分。河南府一直有着一句流言:李裴薛,屯萬田!

在李商隱的章程之中便有應對這三大巨頭的條陳,對於這三大巨頭陳浩也是面露難色。李家倒是好辦,有了李忱示意,洛陽的李氏也不會有太大的阻力。而對於裴、薛兩家倒是硬茬兒,一直讓陳浩頭疼不已。

於是陳浩回到席坐便向身後的李商隱詢問,而李商隱自然對此事瞭如指掌。因爲爲了陳浩的第二把火,近日來李商隱對河南府的大小門閥可是有了細緻的瞭解。

陳哈從李商隱的口中這才知曉,這個薛泰還真是三大巨頭之一薛家的子弟。雖然不知這個薛泰在薛家的具體地位,但是能夠在他面前誇下海口想必也是有些份量。

這時張方覺得站在臺上也無甚意義,心道自己已經輸的夠慘了還是早點退去爲好。於是便向陳浩施了一禮下了高臺,繼而消失在人羣之中。

此番結果雖然出乎衆人的意料,但也尚在情理之中。比試依舊還需進行,如今西面的席坐上還有十人。這時一面目清秀的公子起身來到場中,簡單的施了一禮繼而略有傲慢道:“學生唐果,見過大人!”一更。--by:89|10054181--

第562章 恩怨已了第35章 陰霾朝堂第88章 前後夾擊第81章 寧願我負天下人第87章 醉仙樓第66章 火牛陣第31章 深夜對話第21章 引至山中第68章 腹部有傷第13章 浮生如夢第77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47章 順利深入第79章 又一試探第91章 坐而論兵第1章 鞋拍宅男入晚唐第2章 有仇報仇第42章 你很俊第3章 索家三步走第97章 雙叉路口第92章 醉芳園第9章 環環相扣第2章 有仇報仇第28章 嗜血棋子第17章 整頓薊州第50章 廟號爲宣第38章 只要你敢想第25章 你永遠見不到他第80章 信中無信第55章 三司會審第85章 靜水流深(3)第47章 滿朝文武皆賭徒第59章 流放黔中第61章 冰凍三尺第5章 手足之痛第86章 治理淮河第26章 你好直接第25章 輸贏都是你的第33章 塵與埃(一)第50章 還會懼誰第43章 來得正好第86章 金銀動道心第26章 空谷幽蘭第77章 夜不能寐第25章 兄弟生隙第19章 風林火山第68章 妙筆生花第87章 內亂已起第67章 屍橫遍野第86章 治理淮河第59章 觀壁石下第29章 道士遇到僧第23章 火燒繡樓第36章 何爲天下第25章 公輸祖訓第554章 靜而待發第14章 撲朔迷離第33章 一個故事第111章 一起上吧第73章 玉石觀音第11章 抽絲剝繭第34章 夜成空第93章 揚長而去第10章 失手焚畫第69章 花椒的妙處第4章 薊州疑雲第62章 入我太極門第3章 對簿公堂第17章 有事我擔着第21章 困龍之地第39章 公費旅遊第38章 無風自動第40章 花花太歲第80章 深情一吻第95章 逼其就範第27章 殿前質問第67章 萬箭齊發第14章 獅子雪第81章 教你做大丈夫第20章 非你不可第20章 書房議事第39章 今夜有陰雨第19章 落子豈可重開局第17章 一指壓死馬第53章 一塊匾的事情第89章 雷雨交加第539章 大帥迷糊了第60章 方楓跪拜恩師第54章 莫爲帝王工第63章 斷袖你妹啊第9章 打的就是你第103章 一卷經書第43章 來得正好第88章 月媱還願第78章 好好招待第26章 另類《封神榜》第90章 閨房驚變第61章 中醫不把脈第42章 原來是他第25章 難道這就是命第11章 真假小人
第562章 恩怨已了第35章 陰霾朝堂第88章 前後夾擊第81章 寧願我負天下人第87章 醉仙樓第66章 火牛陣第31章 深夜對話第21章 引至山中第68章 腹部有傷第13章 浮生如夢第77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47章 順利深入第79章 又一試探第91章 坐而論兵第1章 鞋拍宅男入晚唐第2章 有仇報仇第42章 你很俊第3章 索家三步走第97章 雙叉路口第92章 醉芳園第9章 環環相扣第2章 有仇報仇第28章 嗜血棋子第17章 整頓薊州第50章 廟號爲宣第38章 只要你敢想第25章 你永遠見不到他第80章 信中無信第55章 三司會審第85章 靜水流深(3)第47章 滿朝文武皆賭徒第59章 流放黔中第61章 冰凍三尺第5章 手足之痛第86章 治理淮河第26章 你好直接第25章 輸贏都是你的第33章 塵與埃(一)第50章 還會懼誰第43章 來得正好第86章 金銀動道心第26章 空谷幽蘭第77章 夜不能寐第25章 兄弟生隙第19章 風林火山第68章 妙筆生花第87章 內亂已起第67章 屍橫遍野第86章 治理淮河第59章 觀壁石下第29章 道士遇到僧第23章 火燒繡樓第36章 何爲天下第25章 公輸祖訓第554章 靜而待發第14章 撲朔迷離第33章 一個故事第111章 一起上吧第73章 玉石觀音第11章 抽絲剝繭第34章 夜成空第93章 揚長而去第10章 失手焚畫第69章 花椒的妙處第4章 薊州疑雲第62章 入我太極門第3章 對簿公堂第17章 有事我擔着第21章 困龍之地第39章 公費旅遊第38章 無風自動第40章 花花太歲第80章 深情一吻第95章 逼其就範第27章 殿前質問第67章 萬箭齊發第14章 獅子雪第81章 教你做大丈夫第20章 非你不可第20章 書房議事第39章 今夜有陰雨第19章 落子豈可重開局第17章 一指壓死馬第53章 一塊匾的事情第89章 雷雨交加第539章 大帥迷糊了第60章 方楓跪拜恩師第54章 莫爲帝王工第63章 斷袖你妹啊第9章 打的就是你第103章 一卷經書第43章 來得正好第88章 月媱還願第78章 好好招待第26章 另類《封神榜》第90章 閨房驚變第61章 中醫不把脈第42章 原來是他第25章 難道這就是命第11章 真假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