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還可以搶救一下

堵胤錫原本將趙銘想成廢立君主,欲圖謀逆的權奸,可今日內閣議事,卻發現趙銘並沒有那麼簡單。

肯對自己動刀子,來壯大朝廷的實力,說明攝政王殿下,還是可以搶救一下。

至少現在看來,攝政還沒成爲司馬昭,最多能算個早期的曹丞相,還是一個有這一腔熱血的趙丞相。

一時間,堵胤錫改變了原來的想法,決定幫一幫趙丞相,希望他不要走上歧途。

趙銘見堵胤錫支持,心中很高興,“有先生支持,孤王相信,大明很快就能擰成一股繩了。”

趙銘目光注視堵胤錫,知道內閣議事,讓他已經進入堵胤錫的內心,於是繼續攻略,一臉真誠道:“先生,以後就拜託了。”

堵胤錫雖然改變了一些想法,但是對於趙銘還是十分警惕,避開炙熱的目光,作揖道:“敢不從命!”

次日,趙銘以漢王身份,向朝廷上表,稱願意歸還江浙、遼東、閩、粵之地,歸還市舶司,將漢軍精銳,編爲朝廷禁軍,以及自漢國藩府借之賦稅六百萬兩,用於發放俸祿、獎賞士卒,安置流民。

奏疏一出,舉國震驚,朝野上下,紛紛稱讚攝政王賢名,連後宮內一直不理朝政的朱由榔,也感動的哭了。

雖說,朱由榔不是什麼雄才大略之主,但是他智商也沒什麼問題,能夠看出趙銘此舉,乃是壯大了南京朝廷的實力。

想着前不久,攝政王頂住壓力,給他在江南選秀女,給他解決個人問題,心中就忍不住感動。

朱由榔不禁謂左右道,“有攝政在,朕無憂矣!”

不過對於此事,趙銘的諸多心腹,卻有些擔心。

這些地盤掌握在漢國手中,都是漢王的,除非將漢國滅國,否則那誰也搶不走。

可是,交給了南京朝廷,就不在是漢王的了。

雖說漢王擔任南京攝政,但是漢國是世襲的,攝政卻不能世襲,且有可能被罷免,畢竟南京朝廷名義上的主人,是皇帝,而不是攝政。

這便讓衆多心腹,擔心今日的付出,今後不過一場空。

趙銘對於屬下的擔心,卻只是微笑安撫,讓他們不用爲此擔心。

屬下們見趙銘的微笑,以爲趙銘心有成竹,心想如今大王權勢滔天,南京各部和禁軍都掌控在大王手中,廢掉皇帝不過時間問題,確實也沒什麼好擔心。

不少人也自認爲看清了大王的套路,不過是想玩王莽、曹丕那套,搞什麼禪讓,武臣們對此很不以爲然,有兵有錢,搞那麼麻煩。

次日,趙銘便以朱由榔的名義,下旨准許奏清,並好好的誇讚了自己,將自己以周公自比。

朝廷旨意一下,趙銘遂即讓自己兒子,趙信爲漢王世子,委任楊文聰爲漢國領議政,遷漢國王京至呂宋。

漢國上下,對於楊文聰這個空降的領議政,感到十分意外,認爲不該將領議政的位置,交給一個外人,不過在趙銘言明,楊文聰乃是他安插在朝廷的密間,爲他效力十五年之後,衆人便都偃旗息鼓了。

十五年,那絕對是老革命了。

漢國遷藩於海外,而原來漢國浙江、閩粵的官員,則搖身一變,全部變成南京朝廷的官員,整個過程倒也並不複雜,並未形成混亂。

十月間,秋收過完,南京朝廷的變動也已經完成,而有了錢糧之後,朝廷各部立時全速運轉。

首先,官員的俸祿全部補齊,將士的獎賞落實,官員升遷和任命完成,使得漢王趙銘獲得極高的威望,深受朝野擁戴,攝政地位牢不可破。

這時,五十漢軍,趙銘從中挑選四十五萬人,再募兵五萬,合計五十萬人,編爲南京禁軍,剩下五萬漢軍,則連同眷屬,遷徒呂宋,繼續爲漢國藩兵。

十月底,禁軍編制已經落實,而各部也經歷小半年的訓練,加上南直隸、浙江等地的賦稅解押上來,南京朝廷可謂兵精糧足。

早在佔據閩粵之前,漢國每歲的賦稅,就高達一千五百萬兩,如今將大明本部藩地歸還朝廷,南京朝廷歲入立時達到一千四百萬銀元。

按理說,漢國的精華,就是江浙,賦稅來源也主要是在江浙地區,南京朝廷因該至少能獲得一千五百萬兩的賦稅,不過因爲各大海商,還有華興公司,並不以願意,將註冊登記之地,轉到明朝,所以這些公司的賦稅,大多交給了漢國,而後漢國截留六成,剩下四成上繳朝廷。

шшш•tt kan•¢ 〇

對於商賈和士紳而言,他們的勢力,已經可以控制和影響漢國的政策,卻很難影響南京朝廷,所以希望合理的逃避朝廷賦稅。

這樣一來,朝廷的賦稅,便少了很大一部分。

不過即便如此,南京朝廷的府庫,也一下充足了。

現在南京朝廷有兵,有錢,有糧,且士氣旺盛,趙銘遂即決定,陳兵長江一線,準備渡江驅逐江北清軍,不能讓江北軍的老弱,在江北死撐了。

十月底,原江北軍大帥李成棟,再獲得朝廷調撥的糧草和器械之後,首先率兵渡江,自瓜州上岸,而後,朝廷諸部禁軍,也紛紛自長江諸個渡口渡江,進入江北。

自去歲起,清軍就入侵江北,至今已經盤踞一年多,除了揚州未攻下之外,其餘諸城,都落入清軍之手。

對於揚州,也並非清軍打不下來,而是阿濟格的目的,在於搜刮江北,補貼空虛的東清國庫,並不想與南朝大規模開戰,所以沒有攻打揚州,以防激起明朝的反撲。

眼下,清軍諸部分散於江北各地就食,明軍諸部渡江,就如洪水盪滌污穢一般,清軍諸部聞風而竄,紛紛裹挾百姓北反,堅持抗清的江北父老,則如久旱而逢甘霖紛紛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不到十日時間,江北清軍,便撤過淮河,于徐州駐防,而明軍幾乎未與清軍主力一戰,就收復江北,消息傳回南京,朝野一片歡騰,攝政王的威望,立時又上升到了另一個高度。

第667章草堂相談第613章呂宋海戰下第五十六章暗度陳倉第三十九章抗清兵羣英戰太湖第318章臺灣新政第394章束縛第600章堅持南進戰略第787章金陵春之陣(三)第345章謀取呂宋第633章軍心動搖第566章下南洋第908章打一頓就老實了第189章斬殺清使第353章湖廣求援第758章關中合戰第535章負隅頑抗第138章隆武帝的懇求第243章太湖義軍覆滅第1007章緊急馳援第1008章五路伐周第874章阿濟格籠城御趙第407章何騰蛟北伐第608章王牌內線。第724章殿下仁義第428章胡虜易與耳第967驅狼吞虎第434章內憂外患第九十章富陽阻擊第297章清軍潰敗第679章傳遞消息第934章給年輕的敵將上一課第659章王大拿的試探第253章初戰受挫(爲掌門)第429章衝擊車陣第230章包圍滿達海第611章呂宋海戰上第430章攻擊受挫第266章意見分歧第125章夜佔崇明第439章黃宗羲第362章水漫杭城第362章水漫杭城第979章尚氏家風第943章廣武之圍第1012章金蟬脫殼第276章鄭芝龍入福州第719章搬空通州第901章突襲大勝關第169章暗度陳倉第六十九章被抓壯丁第621章圖謀浙江第408章諸將不滿第971章殺個回馬槍第503章激戰第262章擊潰西班牙人下第751章西清危機第五十四章明修棧道第1006章關中危機第754章福臨末路下第517章密議第345章你背叛大清第553章君心難測第674章孫可望兵敗第248章清洗中國人第974章姓李的什麼來頭第736章軍資交易第617章尋求議和第1022章追擊吳三桂第389章恢復工商第489章施琅的無奈第598章爭奪旅順第三十二章達成協議第一零五章俘獲荷蘭戰艦第964章技術積累第801章傅上瑞投清第833章送子入質第十八章閻應元守城第740章開戰!開戰!第551章山窮水盡疑無路第532章朱以海的心思第1089章決戰前夜第903章圍困鎖城第130章路遇阻擊第1021章兵臨長安第537章援軍馬上就來第1095章樂極生悲第四十四章胡爲宗島上授藝第333章多爾袞的憂鬱第1004章漢蒙聯軍第984章嚮明朝請援第659章王大拿的試探第404章激戰橋頭第611章呂宋海戰上第1089章決戰前夜第1091章讓大明再次偉大第575章突襲土著第697章清軍撤軍第356章長江水戰第923章攻破城牆第348章請封秦王
第667章草堂相談第613章呂宋海戰下第五十六章暗度陳倉第三十九章抗清兵羣英戰太湖第318章臺灣新政第394章束縛第600章堅持南進戰略第787章金陵春之陣(三)第345章謀取呂宋第633章軍心動搖第566章下南洋第908章打一頓就老實了第189章斬殺清使第353章湖廣求援第758章關中合戰第535章負隅頑抗第138章隆武帝的懇求第243章太湖義軍覆滅第1007章緊急馳援第1008章五路伐周第874章阿濟格籠城御趙第407章何騰蛟北伐第608章王牌內線。第724章殿下仁義第428章胡虜易與耳第967驅狼吞虎第434章內憂外患第九十章富陽阻擊第297章清軍潰敗第679章傳遞消息第934章給年輕的敵將上一課第659章王大拿的試探第253章初戰受挫(爲掌門)第429章衝擊車陣第230章包圍滿達海第611章呂宋海戰上第430章攻擊受挫第266章意見分歧第125章夜佔崇明第439章黃宗羲第362章水漫杭城第362章水漫杭城第979章尚氏家風第943章廣武之圍第1012章金蟬脫殼第276章鄭芝龍入福州第719章搬空通州第901章突襲大勝關第169章暗度陳倉第六十九章被抓壯丁第621章圖謀浙江第408章諸將不滿第971章殺個回馬槍第503章激戰第262章擊潰西班牙人下第751章西清危機第五十四章明修棧道第1006章關中危機第754章福臨末路下第517章密議第345章你背叛大清第553章君心難測第674章孫可望兵敗第248章清洗中國人第974章姓李的什麼來頭第736章軍資交易第617章尋求議和第1022章追擊吳三桂第389章恢復工商第489章施琅的無奈第598章爭奪旅順第三十二章達成協議第一零五章俘獲荷蘭戰艦第964章技術積累第801章傅上瑞投清第833章送子入質第十八章閻應元守城第740章開戰!開戰!第551章山窮水盡疑無路第532章朱以海的心思第1089章決戰前夜第903章圍困鎖城第130章路遇阻擊第1021章兵臨長安第537章援軍馬上就來第1095章樂極生悲第四十四章胡爲宗島上授藝第333章多爾袞的憂鬱第1004章漢蒙聯軍第984章嚮明朝請援第659章王大拿的試探第404章激戰橋頭第611章呂宋海戰上第1089章決戰前夜第1091章讓大明再次偉大第575章突襲土著第697章清軍撤軍第356章長江水戰第923章攻破城牆第348章請封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