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持戒,點香

一眉道長?

白啓微微皺眉,好像對此有些印象。

他曾給阿弟白明講過一篇出自《幽微草堂筆記的“屍變”故事。

其中仗劍斬殺殭屍,救下村莊百姓的主人公,就是“一眉道長”。

“野茅山的傳承,居然以道號作爲傳承。

難怪一眉道長降妖除魔的各種事跡,廣爲流傳。

原是每一代野茅山的真傳衣鉢,都叫這個。”

白啓眯起眼睛,這下還真是撿到寶了。

原本以爲齊琰和呂南,乃沒啥正經傳承的旁門散修。

沒成想確有過硬的本事在身。

要知道,野茅山開枝散葉,其根本法教之下,種類繁多。

大抵分爲南傳、北傳、家傳等等,通常擅長符法、雷法、飛劍術。

同樣,還有很多下九流的貨色,假借茅山之名,做些誑騙百姓,詐取錢財的腌臢惡事。

路邊逮住十個野茅山,能有一人爲真便算運氣好了。

“野茅山每一代得授道號的真傳衣鉢,都要下山積累外功,這是遵循道喪之前,上清正統的規矩。

其次,下山遊歷數年,積累足夠財貨,用於補葺祖師堂。”

齊琰說到後面,頗有些難爲情。

畢竟修道人談錢,多少顯得太過市儈。

“哈哈,齊兄何必介懷,我在書裡看過,道喪之前,修行四要,爲‘法、侶、財、地’。

道喪之後,就變成了‘地、法、財、侶’。

人若無財,做啥事兒都難成,談錢,不丟人。”

白啓倒沒覺得,修行就要仙氣飄飄,不食人間煙火,那只是一種美好的臆想。

即便道喪之前,赤縣神州人傑地靈,天材寶物數不勝數,芸芸衆生也得艱難求存,四處奔波,只期望拜入上宗大派,瞧上一眼大道。

餐霞飲氣,遨遊八極,以滄海爲佳釀,借天地爲酒杯,服不死之藥,與日月同輝的逍遙境況。

唯有太初道紀纔可能存在。

依照《太史公一家言所講,那是萬天寰宇的生靈叩求長生的輝煌盛世。

因爲四聖顯世,傳道大千,周界無不留下法與理交織的痕跡。

據說貫鬥雙龍的超逸之才,甚至可以通過觀大江大河,碧海潮生,感悟大道真諦,白日飛舉成仙。

這放在道喪之後的龍庭衆生眼中,幾乎難以想象,像是天方夜譚。

沒有靈脈孕育的洞天福地,沒有直指神通的無上經典,怎麼凝練念頭,入定觀想,聚斂神魂?

“龍庭統攝萬方靈機,若無一方寶地,實難安心清修。”

齊琰深以爲然,他雖是有望承繼師門衣鉢,摘取一眉道號的茅山弟子,手中所掌握的傳承不少。

符法、劍術、望氣、驅邪,多少都沾點、都會些。

可自己十年如一日的苦練,未必趕得上府城道院生員,三年五載吞吐靈機的功行。

這就是“地”的重要!

至於“法”之關鍵。

更無需贅言了。

“齊兄,不瞞你說,在下前陣子初入道藝途徑,如同盲人摸象,管中窺豹,迷糊的很。”

寒暄往來幾句,拉近彼此關係,白啓終於切入正題,他拉着阿弟白明,陪坐於正廳。

“修行這方面,心裡有着許多疑惑,想讓兩位茅山高足指點迷津。”

齊琰抹了抹嘴巴,逗留黑河縣的近段時間,他與師弟呂南吃喝住宿,皆由白啓負責安排。

俗話說,拿人手短,吃人嘴軟。

尤其吃的還是靈米,價值不菲,更不好意思。

師兄弟兩人,早就盤算着怎麼報答!

白啓如今提出指點之請,他們果斷答應,巴不得倒篋傾囊,盡心竭力。

“除了本門茅山正法,無法與白兄弟探討,其他的,你只管發問,在下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齊琰滿口答應,他自忖好歹也是拜過茅山上清祖師爺的。

對修行方面的理解,並不輸給郡城道院生員。

“齊兄,我很好奇你們一般怎麼判斷,修道資質高低?”

白啓輕聲問道。

之所以提到這個,是因爲白明展現過無師自通道術秘文,以及因爲沾染香火,神魂主動出殼等不凡之處。

他挺想搞清楚,自家阿弟究竟有沒有成仙之姿!

“道喪之前,仙凡殊途,在於靈根。具備靈根,便可以修道,否則就是凡夫俗子。”

齊琰正色以對,娓娓而談:

“追溯到更早時期,則看重生來的‘跟腳’。跟腳深厚,氣運如虹,法寶靈物,主動來投,這種離奇際遇屢見不鮮。

而跟腳薄弱,無論做什麼,都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

但也不曉得是幸,或者不幸,道喪之後,由諸聖道統,百家法脈所鑄就的‘規矩禁律’被濁潮所毀。

壞處有很多,當中最明顯的,便是長生之路被攔腰打斷,赤縣神州的萬般生靈壽數遞減,難有千歲、萬載之真聖。

好處嘛,大概就這一樣,再無靈根仙凡之分,人人皆可修道,只存在五行命屬之別,但並不影響。”

白啓恍然,簡而言之,濁潮之下,大家都具備修道資格,不再被靈根束縛桎梏。

“當然,百樣米養百樣人,正如人生下來,有的聰敏穎悟,有的愚笨頑鈍。

即便同樣修道,也被分出三六九等的資質差異。”

齊琰回想着他在山上,師父的字字教誨,而今再轉述給白啓,不禁有種莫名地爽快。

原來爲人師,這麼舒坦!

難怪師父日夜嘮叨個沒完沒了,每次做完功課,都要捎帶一句“我再講半刻鐘”,結果一不留神,便奔着一個時辰去了。

“資質高下,一是看悟性,上等者,觀秘文如看大白話,不需要拆解認識,自然而然知曉本意;

像中者,就像看天書,須得被領入門;

而下者,學十忘九,難有成就,乃不堪造就。”

白啓眼角一抽,自己纔算中者?

分明我有今日之境界,全靠辛勤努力與天賦異稟!

怎麼着,也該算個俊才吧!

“二是五行命屬與功法契合,譬如野茅山,最爲出名的,就是丹、符兩道。

前者散落遺失殘缺不全,加上道喪導致天地大變,用處大減;後者適合火行、金行、木行的命屬。

像我,便是‘火裡種金蓮’的雙行命屬,故而既修符法,也煉飛劍。”

齊琰一語畢,從師弟斜挎的褡褳內,取出一方長木盒。

裡面裝着兩支紅香兩支黃香。

“白兄弟,黃的是念香,修道人聚斂神魂,開發腦竅之前,全靠念頭凝練,催動道術符咒。

所以點着黃香,入定觀想,那股飄起的青煙有多高,你的資質就有多好。

通常有個三尺長,便是很出類拔萃的那一撮人了,若能達到四五尺,說一聲‘五百年難得一見’也不爲過。

至於紅的,乃是命香,勘驗自身命屬的,燒完之後,把手掌印進香灰,自會浮現命紋,或是水波,或是火焰,或是巨木,不一而足。

當然了,命香只是粗淺手段,具體想知道自個兒的命屬高低,還得更細緻的勘驗方法。”

聽得齊琰仔細解釋,白啓感到大有收穫,並未故作推辭,而是爽直收下長木盒。

“白兄弟若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大可以問。”

齊琰生性磊落,與這位白七郎很是投契,額外又補充道:

“對了,請恕在下多嘴一句,白兄弟欲要道武雙修,固然是志向不俗,但入定觀想,心念冥合虛空,極容易被濁潮影響,或受域外天魔所擾,或受自身雜念所困。

爲何道藝修行強調傳承,像五座道宗,他們每一代祖師坐化,神魂歸於虛空,成爲‘山門’的一部分。

弟子入定觀想,因着彼此修行同根同源,心神受到牽引,彷彿置身汪洋的船隻有了錨點,輕易不會迷失。”

白啓眉毛一挑,原來道宗的山門,並不駐於世間,而是宛若內景天地嵌合無垠太虛?

他眉毛一挑,忽地想到通文館,眼睛一睜一閉,自個兒便跟着師父寧海禪,步入闊如殿宇的祖師堂。

這種情況,與道宗山門何其相似?

“祖師堂莫非也跟道宗山門一樣,是歷代祖師的神魂映照?

不對啊,通文館三大真功,皆爲武藝修行,直指神通的頂尖法門。”

白啓略有疑惑,卻未曾表露,不動聲色按捺住了。

“多謝齊兄提醒。”

他拱手道。

“又到做功課的時辰了,白兄弟,改日咱們再聊。”

齊琰自稱野茅山,但他這一脈戒律頗嚴,每天何時打坐,何時可用葷,何時該食素,皆有規定。

“齊兄與呂兄自便,不必顧及我等。”

白啓淡淡一笑,起身相送。

他曉得許多僧道,皆要持戒守律。

古有“戒法不到,道行淺薄”的說法。

特別在道喪之前,越是持戒嚴格,守律嚴謹,施法念咒的威能倍增。

像大名鼎鼎的“三壇大戒”、“三皈依戒”、“女真九戒”,都是修行之輩必須恪守之律。

那時候,唯有這般,才能立功積德、身神相合、得道成仙!

例如,三壇大戒乃“初真戒”、“中極大戒”、“天仙大戒”的總稱。

持初真戒時能毫無過犯,方許授中極大戒,持三百中極大戒毫無過犯者,方授天仙大戒。

層層遞進,極爲嚴苛。

像什麼“修行過程中始勤終怠輕慢者,廢道籍,去祿壽,死入酆都銅柱地獄”、“道徒不得誦唸佛書魔章及虛僞不詳之文,祀佛請鬼,犯者墮酆都爲猖鬼失人身”、“法官不得交奸佞惡人論法,違者斬其魂”、“法官不得交合娼妓,不得於農曆廿七行房,違者必短其壽”……簡直是條條框框,面面俱到。

稍有不慎,便是廢除道籍、斬落魂魄的悽慘下場。

因此道藝途徑,也把願意持戒者,視作真修,欽佩不已。

“說起來,白哥你這黑河縣,當真算得上一方清靜之地,我跟師兄兜了好幾圈,愣是沒瞧見一頭妖物。”

呂南臨走之前,有感而發。

八百里黑水河,幾乎深不見底,居然沒養出啥子大妖,實在稀奇。

“仰仗龍王爺庇護,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白啓嘴角微揚,八百里黑水河,五百里山道,稍微成氣候的大妖,早就師父寧海禪收拾乾淨,就像田地裡的韭菜,長一茬割一茬。

送走齊琰和呂南這對師兄弟,白啓瞅了一眼坐得端正的白明:

“最近道藝修行可有進益?”

不知道是否練習參悟刀伯傳授的生字殘卷原因,白明氣血蘊於肌體,越發顯得脣紅齒白,眉清目朗,不似打漁人家庭,更像十三行的小少爺。

他輕輕頷首,跟阿兄彙報:

“武藝四練,筋關小成,正在淬鍊勁力,道藝的話,堪堪完成五日辟穀,多虧阿兄準備的衆多外物,讓我服餌這一步,走得格外輕鬆。”

此前何敬豐專程送禮,備了不少修道外物,像是碧水粳米,鐘乳石脂之類。

因爲白啓筋關圓滿,縱然踏入道藝途徑,也無需經過服餌辟穀。

他肉殼體魄打磨得近乎圓滿無瑕,完全支撐得起入定觀想的巨大消耗。

所以就把那些價值數千兩雪花銀的珍稀外物,悉數供給阿弟白明,助其服餌。

“慢慢來,不用心急,等我邁入三練,不用師父的名頭壓人,也能撂翻十三行,咱們就進義海郡見見世面,開開眼界。

說不準,還能給你弄一個道院生員的名額,我瞧何敬豐那小子整天惦記,多半有些門路,屆時打探一二。”

白啓如此說道。

“嗯,都聽阿兄的安排。”

白明點點頭。

“齊琰剛纔也說了,手裡頭若無正兒八經的傳承,不要隨便嘗試入定觀想,這是修行的禁忌,記牢了,除非柳神娘娘能夠庇佑於伱。”

白啓叮囑道。

很多冒險的事情,他這個做阿兄的能做,是因爲經得起風浪,但白明沒那麼多依仗憑恃,未必扛得過去。

所以不少時候,白啓都是主動趟出一條路,再讓阿弟於身後跟着,保證萬無一失。

“阿兄……”

白明修道之後,心思更爲靈動,隱隱把握住一絲白啓的情緒變化,他低下頭道:

“這些年,辛苦你了。”

白啓失笑,自從白明個頭躥升之後,他就不再做揉腦袋的舉止了,今天難得破例:

“說什麼傻話。好生修行,哪天你要飛昇成仙了,我也能沾光,到時候逢人便說‘吾弟白明’,誰不敬我三分!”

白明赧顏,他始終認爲自己的這點兒天賦,遠不如阿兄。

自家阿兄可是道武雙修,還被寧師傅那樣的人物青眼相加。

兩兄弟共同站樁,共同練功,等到夜色漸深,月光皎潔,他倆於專門闢出來的靜室之內,分別點着兩根黃香。

隨後開始閉目,各自依着法門打坐冥想,一個是降伏心海孽龍,一個是巨樹婆娑參天。

第一百九十二章 雙雄出山,幹它一票第一百八十六章 第二神種,龍韜虎略第二百零八章 五尊賜福,魔教根苗第二百一十三章 子午劍宗,道子逆賊第七十六章 參把子,牽紅繩第一百五十三章 怒雲江上殺氣寒,千金人頭誰來取第八十二章 香引,洗髓第一百六十二章 血氣陽剛,大破道術第一百五十章 做個局,姓馮的第一百零九章 十年前,寧無敵第七十二章 廟會前夕,秋狩之邀第三十八章 人人皆善,冷暖自知第九十九章 大妖出世,教頭入城第五十一章 再次下河,窺見蹤跡第八十二章 香引,洗髓第一百六十六章 吾日三省吾身第四十章 武行規矩,親傳苗子第一十九章 打鐵自身硬,晉升“哥”字輩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徒弟,人魂珠第一百三十三章 伺候,福分第九十六章 放下屠刀,成佛還是成魔?第一百八十章 天煞日至,庚金大盛第五十三章 黃紙,方術第一百零七章 割肉,養馬第二百四十四章 寧海禪不是真無敵,世間猶有白七郎第五十五章 武藝煉體,道藝煉神第二百四十二章 老爺養寇,三刀三劍第一百二十八章 精怪血肉,掌廚技藝第九十二章 造反大罪,要你絕後第八十章 山精,靈童第七十章 龍吞珠,山珍宴第一百零三章 打了小的,來了老的,該如何第六十六章 一千零二,白老爺第二十七章 破邪靈目,額生水紋第八十三章 狗寶,人情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起,大落第三十五章 一家哭喪,戶稱快第二百三十八章 毆師百拳,孝順徒弟第七十二章 廟會前夕,秋狩之邀第二百一十九章 跨長街,無敵手第一百零五章 曾幾何時目無人,鮮衣怒馬少年郎第一百七十八章 事已至此,先吃飯吧第二百一十七章 皆不掛匾,仇深似海第五十三章 黃紙,方術第五十八章 冤有頭,債有主第一十二章 殺人而已,何必多想第一百零四章 風波未定,一練圓滿第二十章 天材地寶,補身藥方第一百六十六章 吾日三省吾身第五十四章 符水治病,魚竿開光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來混,講背景第一百四十三章 須放膽,殺精怪第三十五章 一家哭喪,戶稱快第一百零九章 十年前,寧無敵第一百九十七章 四大純陽,童子之身第二百零五章 此時的我,強的可怕第二百二十二章 誰是過江猛龍,第十四把交椅第一百四十一章 萬家燈火中,新年勝舊年第七十九章 認乾親,拜柳神第二百三十五章 上宗威風,龍庭威嚴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車之力,擇路而行第七十四章 趕山,寶植第七十二章 廟會前夕,秋狩之邀第一百一十三章 第一步徵求意見~第二百三十四章 玄天宗,明神典第一百二十五章 妖君洞府,算找對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魚,大蛟第二十章 天材地寶,補身藥方第一章 黑河縣,白水郎第五十五章 武藝煉體,道藝煉神第二章 寧作乞丐,不爲人奴第一百七十五章 祖師堂,傳功碑第七十章 龍吞珠,山珍宴第二十一章 做大做強,搞起事業第七十三章 衆生如牛馬,如何成龍象第七十二章 廟會前夕,秋狩之邀第六十九章 周天採氣,龍形馬步第七十四章 趕山,寶植第二百零五章 此時的我,強的可怕第九十七章 放下屠刀,成佛還是成魔?(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無拘無束,無情無義第二百零八章 五尊賜福,魔教根苗第八十三章 狗寶,人情第一百九十二章 雙雄出山,幹它一票第八十章 山精,靈童第四十六章 玉樹掛寶衣,靈堂上柱香第二百章 斂勁入骨,肪成髓滿第五十七章 服餌辟穀,嗑藥修仙第五十七章 服餌辟穀,嗑藥修仙第一百五十章 做個局,姓馮的第七十章 龍吞珠,山珍宴第一百八十二章 教主,大功第二百章 斂勁入骨,肪成髓滿第一百二十八章 精怪血肉,掌廚技藝第三十一章 教頭快刀,熊鷹虎豹第七十九章 認乾親,拜柳神第二百二十五章 護身符,不老藥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起,大落第三十一章 教頭快刀,熊鷹虎豹
第一百九十二章 雙雄出山,幹它一票第一百八十六章 第二神種,龍韜虎略第二百零八章 五尊賜福,魔教根苗第二百一十三章 子午劍宗,道子逆賊第七十六章 參把子,牽紅繩第一百五十三章 怒雲江上殺氣寒,千金人頭誰來取第八十二章 香引,洗髓第一百六十二章 血氣陽剛,大破道術第一百五十章 做個局,姓馮的第一百零九章 十年前,寧無敵第七十二章 廟會前夕,秋狩之邀第三十八章 人人皆善,冷暖自知第九十九章 大妖出世,教頭入城第五十一章 再次下河,窺見蹤跡第八十二章 香引,洗髓第一百六十六章 吾日三省吾身第四十章 武行規矩,親傳苗子第一十九章 打鐵自身硬,晉升“哥”字輩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徒弟,人魂珠第一百三十三章 伺候,福分第九十六章 放下屠刀,成佛還是成魔?第一百八十章 天煞日至,庚金大盛第五十三章 黃紙,方術第一百零七章 割肉,養馬第二百四十四章 寧海禪不是真無敵,世間猶有白七郎第五十五章 武藝煉體,道藝煉神第二百四十二章 老爺養寇,三刀三劍第一百二十八章 精怪血肉,掌廚技藝第九十二章 造反大罪,要你絕後第八十章 山精,靈童第七十章 龍吞珠,山珍宴第一百零三章 打了小的,來了老的,該如何第六十六章 一千零二,白老爺第二十七章 破邪靈目,額生水紋第八十三章 狗寶,人情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起,大落第三十五章 一家哭喪,戶稱快第二百三十八章 毆師百拳,孝順徒弟第七十二章 廟會前夕,秋狩之邀第二百一十九章 跨長街,無敵手第一百零五章 曾幾何時目無人,鮮衣怒馬少年郎第一百七十八章 事已至此,先吃飯吧第二百一十七章 皆不掛匾,仇深似海第五十三章 黃紙,方術第五十八章 冤有頭,債有主第一十二章 殺人而已,何必多想第一百零四章 風波未定,一練圓滿第二十章 天材地寶,補身藥方第一百六十六章 吾日三省吾身第五十四章 符水治病,魚竿開光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來混,講背景第一百四十三章 須放膽,殺精怪第三十五章 一家哭喪,戶稱快第一百零九章 十年前,寧無敵第一百九十七章 四大純陽,童子之身第二百零五章 此時的我,強的可怕第二百二十二章 誰是過江猛龍,第十四把交椅第一百四十一章 萬家燈火中,新年勝舊年第七十九章 認乾親,拜柳神第二百三十五章 上宗威風,龍庭威嚴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車之力,擇路而行第七十四章 趕山,寶植第七十二章 廟會前夕,秋狩之邀第一百一十三章 第一步徵求意見~第二百三十四章 玄天宗,明神典第一百二十五章 妖君洞府,算找對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魚,大蛟第二十章 天材地寶,補身藥方第一章 黑河縣,白水郎第五十五章 武藝煉體,道藝煉神第二章 寧作乞丐,不爲人奴第一百七十五章 祖師堂,傳功碑第七十章 龍吞珠,山珍宴第二十一章 做大做強,搞起事業第七十三章 衆生如牛馬,如何成龍象第七十二章 廟會前夕,秋狩之邀第六十九章 周天採氣,龍形馬步第七十四章 趕山,寶植第二百零五章 此時的我,強的可怕第九十七章 放下屠刀,成佛還是成魔?(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無拘無束,無情無義第二百零八章 五尊賜福,魔教根苗第八十三章 狗寶,人情第一百九十二章 雙雄出山,幹它一票第八十章 山精,靈童第四十六章 玉樹掛寶衣,靈堂上柱香第二百章 斂勁入骨,肪成髓滿第五十七章 服餌辟穀,嗑藥修仙第五十七章 服餌辟穀,嗑藥修仙第一百五十章 做個局,姓馮的第七十章 龍吞珠,山珍宴第一百八十二章 教主,大功第二百章 斂勁入骨,肪成髓滿第一百二十八章 精怪血肉,掌廚技藝第三十一章 教頭快刀,熊鷹虎豹第七十九章 認乾親,拜柳神第二百二十五章 護身符,不老藥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起,大落第三十一章 教頭快刀,熊鷹虎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