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娘、紫兒、碧菏、蘭蓉,還有小升子、小岑子。你們快些做下吃酒,曲兒我也唱了,今天是守歲之夜,你我也快別想這那些主僕之理兒了。”繾綣對着酒桌邊站立的衆人道。
“小主,奴才們可不敢。”小岑子笑道。
“你們又何必如此拘禮呢!”繾綣從琴案旁站起來,對着衆人道。
“小主,你我主僕有別。雖然在這宮裡頭相守過活,但也是有規矩的。切不可讓這些個小丫頭小太監心野了去。不過,若是小主賞賜,自然也是可以的。”翠娘開口道。
點點頭,繾綣遂又綻放出甜美的笑顏道“那我就把這桌酒菜賞於各位可好!”
衆僕皆笑而答道“謝小主。”
一時間,趁着月光,主僕俱歡。
還是小升子眼尖兒,大傢伙都在吃喝正歡的時候,藉着月光,他看到了載着龍天仰和龍懷庭的那一頁小舟,遂大喊道“小主您看。湖上可是有船駛近?”
“唔——”,經小升子這麼一說,衆人皆睜大了眼睛,紛紛望向湖面。
“這禁宮大內,有是如此偏僻之處,守歲之夜怎會有小船在湖上行駛”,眼看着越來越近了,翠娘若有所思地說道。
“不慌,且看看來人是何摸樣再說。”紫兒附和道。
繾綣點點頭,也好奇地盯着越駛越近的小船。
不到半注香的功夫,小舟就靠岸了。龍天仰與龍懷庭雙雙上了岸,即被這滿眼的茶花給鎮住了。粉白粉紅的茶花開的甚是嬌豔,銀白的月光下似畫一般寧靜地綻放着,清香甜美的空氣緊緊地圍繞着兩人,似乎一切都不是真實的一般。
“皇兄,看,果然有個嫦娥仙子被你藏在了這裡啊。”龍懷庭率先從花海中發現了站在茶花叢中的蘇繾綣。
龍天仰這時才擡眼望向前方,只見月下隱隱矗立了幾人,藉着豆大的燭苗,只見爲首一人婷婷站立,俏臉上滿是戒備,同樣也在打量着自己。
月朗星稀,繾綣站立的位置恰好是背光,從兩人這邊打量,看的很不分明。但繾綣卻把來人看了個清清楚楚。
繾綣按下心裡百般滋味,雙手在腰間並住,半屈下雙膝,盈盈一福,嘴中高喊着“參見皇上——”。
說罷遂低頭,又道“臣妾不想皇上竟會夜遊泛舟至此深宮之地,叨擾了聖架。”
身後衆僕見來人是皇上,也同時雙膝跪地,三呼萬歲。
龍天仰甚爲不解,大步向前邁去,想看清爲首女子的摸樣。
“擡起頭來。”龍天仰看着低垂在自己跟前的人兒,輕聲說道。
竟又是這句話。當初在景陽宮長門殿上,皇帝也說了同樣的話。那時繾綣擡頭,爲年輕英俊的皇帝所動,如今卻也再不復當初了。
繾綣依言擡頭,月光就是再微弱,也能看清那盈盈雙目中閃現的冷漠。
“你是——”,龍天仰有過片刻遲疑,隨即欣喜道“你竟是朕特封的凝寶林。”
繾綣點頭,抿着脣,一言不發,卻也不敢和龍天仰對視,復又低下頭去。
“怎麼你竟住在這九掖湖邊的宮殿裡。皇后稱你抱病,這幾月來,朕——,朕幾乎把你忘了#83;#83;#83;#83;#83;#83;”。
龍天仰仔細打量着眼前清雅嬌柔的人兒,似乎覺得眼前的景象又回到了當初選秀,那墨黑長髮上幽幽綻放的紫玉蘭,曾深深地吸引了自己想要看清那凝結在黑髮下的那張臉。
“回皇上,繾綣因患頭風痼疾,特奉皇后懿旨遷來這婀娜宮養病。”繾綣忙答到,心裡沒來由卻涌起一股子的委屈。想着幾個月來被人淡忘的滋味,仍不是很受用。
“這位是寶林嫂嫂吧。”龍嘯天見兩人說話間有些尷尬,遂開口把話題引向了別處“剛剛那曲兒,是你彈奏的?”
“回——”繾綣看着眼前身着月色長袍,瀟灑飄逸的男子,卻不知該如何稱呼。
“他是朕的胞弟,俊王龍懷庭。”龍天仰也樂意不再繼續剛剛的話題,遂向繾綣介紹到。
“臣妾失禮,給俊王爺見禮。”繾綣復又福了個禮。
“嫂嫂是家人,不必多禮。倒是你後面的人,都起來罷。”龍懷庭說道。雙眼卻偶然同繾綣碰到一起,想起湖上自己的失魂,覺得有些好笑。
“你們下去罷”,繾綣扭頭吩咐衆人,只留下了翠娘紫兒左右侍奉。衆人隨即恭敬地低頭四下散了。繾綣看龍懷庭那泛着光華的目光中發出的笑意,心下有些疑惑不解。
“繾綣,再爲朕和俊王清彈一曲,如何?”龍天仰自顧着做到了石酒桌邊,看到琴案上擺放的古琴,自斟了杯酒,悠然道。
“臣妾遵命。”聽見皇上竟喚出了自己的名諱,繾綣心頭一熱,有些暖意升了上來,遂點頭道“只是不知皇上與俊王喜歡什麼樣的曲子。”
“就寶林嫂嫂隨意彈奏一曲,皇兄你我飲酒欣賞即可,如何?”龍懷庭說罷,也坐到了石桌上。
“那臣妾就獻醜了。”
繾綣坐下,雙手扶在琴面上,略微一想,心下已經有了主意。
素手輕輕撥動琴絃,繾綣彈起了一曲《醉漁唱晚》。
只見繾綣細目低垂,柔軟纖長的玉指扶弄着琴絃,如水的月光輕柔的灑在她的臉龐上,勾勒出個嬌俏的下頜,圓潤的脣形。細長如水的墨色長髮,僅用一跟鵝黃輕紗系成長辮,繞過左肩垂在胸口,微微夜風吹過,懶懶飄起幾根如絲秀髮,纏在玉潤如脂的臉龐上。
琴聲悠揚,夜色如畫。
只是,這琴聲雖美,卻沒有了同樣醉人的歌聲。不知是繾綣故意掩藏自己,還是龍懷庭有意沒有提及,兩人都彷彿默契般,繾綣沒有唱歌。
這一夜,這琴聲,緊緊地抓住了龍天仰的心。
這一夜,這琴聲也讓繾綣告別了半年來清幽恬靜的無寵生活。
注《醉漁唱晚》,明代《西麓堂琴統》中載此曲,解題爲唐代皮日休與陸龜蒙作。今常用譜傳自川派琴家張孔山。樂曲描繪了漁人泛舟江上,搖櫓蕩槳,陶醉於山水之間的情態。音樂從低音區開始,以緩慢均勻的吟猱技法,奏出富有吟唱性的旋律。樂曲通過切分節奏音型的重複,以散音、按音交替運用產生的音色明暗對比,將漁夫步履踉蹌和“人影婆娑”的醉態表現得維妙維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