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經濟崛起的前夜

很快,來自美國的飛行器消息也傳入了英國,不過,很快費舍爾就失去了關於飛機的興趣,因爲,來自權威部門和海軍的報告,將飛機的功能定位在偵查上,這顯然與目前皇家海軍已經完成編制的飛艇部隊功能重合,而飛艇已經在過去數年間,被證實爲穩定的飛行器。

即便是在遠東戰爭中出現過的大規模飛艇轟炸,最終實戰效果雖然不錯,但在陸海軍都開始裝備對空武器之後,速度較慢的飛艇只需要少量對空武器就能應付,英**械委員會甚至已經最終同意接受兩款發射針對氫氣飛艇的特殊子彈的對空武器,所以,很快英國人就把注意力轉向了另外更重要、更麻煩的事情上了。

遠東南亞自由貿易港的存在,已經成爲英國海外產品銷售的重要利益點,當然。每一個英國高層都明白一點。但是。隨着中國輕工產業的興起,不到十幾年的時間,英國商品在整個遠東自由貿易港的銷售量,卻已經面臨快速下降的趨勢。

印度生產的棉布、香料已經全線從貿易港潰敗,來自中國本土和南華、南亞的棉紗、絲綢以及初級化工產品從價格和產量上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甚至開始向西與英國商品爭奪中亞、非洲的市場,至於原本英國外貿中並不算強項的白糖、煤油、酒類、菸草等等,遠東自由貿易港已經被大量中國公司徹底佔領。

問題之所以現在才真正爆發。很大程度上在於剛剛結束的經濟危機,雖然遠東貿易一直來都在萎縮,但之前英國都深陷布爾戰爭和與法國的非洲危機,而且,德國工業產品橫掃歐洲、乃至英國市場,英國不得不先應付來自德國鋼鐵、煤炭上的危機,摒棄原有的自由貿易政策,制定高關稅的保護措施。

等剛剛抵擋住來自德國人的貿易壓力,貝爾福內閣在印度總督布萊克伍德的強力提醒下,這纔開始關注起遠東的貿易問題。早先英國就與中國互相就關稅保護達成了協定,但出於利益的交換。雙方互相承諾各自提高10%的關稅。

正是這原本並不算太高的10%關稅,讓印度的產品失去了在遠東龐大貿易自由港的最有一點點價格優勢,布萊克伍德總督向國內告急,雖然印度人力資源豐富,但是,整個印度的工業產業完全集中在最低端的那一層面,外貿產品主要是英國殖民政府對當地掠奪的黃麻、繅絲等紡織產品,但是,加工好的麻袋、槍衣、繩索等產品,向南亞市場銷售,利潤甚至還不如直接賣黃麻原料。

英國商人在逐漸數去亞洲市場的競爭力之後,不得不考慮將這些印度產品向非洲、西亞進行銷售,但進展緩慢,根本難以彌補失去遠東市場的損失,所以,印度總督布萊克伍德在大量英國商人的呼籲下,不得不向倫敦呈報,希望英國政府出面對中國進行協商。

1905年12月3日,雖然英國大選正激烈競爭之時,貝爾福內閣再三考慮之後,終於通過駐華公使鮑爾向北京政府周瑞東內閣提出了協商解決南亞自由貿易港關稅的要求,但是,拿到電報的鮑爾,顯然對於這一使命毫無興趣……想讓北京政府去幹涉南亞的貿易自由競爭,對於熟悉中國國政的鮑爾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外交任務,除非……貝爾福內閣能拿出讓中國人滿意的籌碼。

問題是,保守黨和自由黨正在爲大選大打出手,自由黨更是拿出了兩任保守黨在經濟上的毫無作爲大做文章,短短兩屆保守黨內閣,徹底讓大英帝國失去了第一經濟強國、第一科技強國等讓人生畏的名頭,美國、德國、中國先後超越英國的經濟規模,這讓日不落帝國的自尊心顯然大爲受傷。

這種形式下,貝爾福內閣顯然已經有些早不保夕的模樣,就算能夠拿出來籌碼,北京方面一個個都跟人精似的,那會認可一個沒幾天就要下臺的內閣!所以,鮑爾立刻打定主意,只是先跑去外交部吹了吹風,但具體的談判,先等國內大選結果出來再說!

只是,他跑去吹風的這檔口,卻意外的從外交部總長陳季同那裡聽到一個讓他大吃一驚的消息——中國正在和德國商討投入資本建造柏林、巴格達鐵路的可行性!

這消息立刻讓鮑爾意識到火燒眉毛的緊迫感,英國駐德國公使盧貝在布爾戰爭及中法談判調停的時候,確實向德國允諾了一些額外的利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同意德國向中東的擴張,而其中最重要的關鍵點,就是建造橫跨歐亞的柏林、巴格達鐵路。

德皇威廉二世在獲得這一協定後,並沒有立刻大張旗鼓的宣揚此事,而是立刻秘密與奧匈帝國、奧曼曼帝國分別展開磋商,現在中國人竟然出現在這一計劃的圈子中,顯然是中德關係正在高速發展的一個印證,鮑爾甚至開始認真的考慮,中德之間是否會藉此機會締結真正意義上的軍事同盟,這兩個歐亞大國,對外擴張。西亞顯然是一個值得考慮的目標……尤其是。中國已經在亞丁灣獲得了一個永久性的海外基地!

等鮑爾四處打探。並最終將消息傳回倫敦之時,貝爾福內閣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在新一屆的大選中一敗塗地,之後保守黨早先糟糕表現,影響到數屆的選舉,自由黨人亨利?坎貝爾?班納曼爵士以更中間路線的執政理念走上了執掌英國的寶座。

鮑爾公使送回國內消息,顯然也引起了新首相的關注,不過。亨利?坎貝爾?班納曼首相顯然考慮到手中並沒有太多籌碼,所以只是讓鮑爾繼續與中國斡旋關稅問題,至於德國人正在推進到巴格達鐵路,雖然這意味着德國的海外擴張加速,但海外問題中,擺在亨利?坎貝爾?班納曼首相面前的首要任務,卻是處理布爾戰爭帶來的巨大後遺症……布爾戰爭已經成爲了大英帝國不折不扣的大包袱。

1906年1月2日,英國駐德國公使盧貝在得到倫敦指示後,立刻開始與德國展開關於中東利益的談判,而與此同時。中國駐德國公使王黎則秘密拜訪了德國外交大臣施萊爾,就展開在中東的石油勘探合作與德國交換了意見。

隨着中國汽車登陸歐洲。德國、美國、法國、英國的汽車產業也開始迅猛成長,這使得石油資源的價值迅速升值,而德國作爲石油資源並不豐富的國家,這顯然已經成爲了影響德國崛起的新問題,而王黎的拜訪,顯然十分的恰到好處。

短短几天后,中德就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德國將以合作的身份參與中國在奧斯曼帝國獲取的海外勘探活動,而英國公使盧貝在德國的外交交涉,則因爲德國對中東利益砝碼的增加,被很快的拒絕了,德皇威廉二世十分明確的向英國表示——已經達成的既定協定,德國將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自行完成,完全不需要大英帝國再來插手其中。

這消息立刻被英國解讀爲,德國可能已經與奧匈、奧斯曼乃至新加入的中國達成了某種協定,新上任的班納曼首相對於這個結果顯然十分的不滿意,英帝國對於中東以往的利益需求主要還是集中在港口,而奧斯曼帝國在中東掌控力的減弱,顯然讓英國有更多利益空間……但是,若是德國將鐵路修到巴格達,這就意味着,德意志帝國可以通過陸地通道威脅到英國在埃及、乃至尼羅河流域的龐大非洲利益!

早先英國爲了南非的利益,爲了吸引讓德國放棄軍事幹涉布爾戰爭,這才拋出了柏林、巴格達鐵路的利益,但作爲現任首相,班納曼首相顯然並不怎麼認可!短短一個月後,英國最終確信已經無法改變威廉二世的想法,倫敦方面立刻開始着手從奧斯曼帝國方面施加壓力……奧斯曼帝國畢竟是歐洲進入中東最重要的通道!

秦鎧從冰凍三尺的遼陽返回北京之時,已經是一月的下旬,歐洲此刻正陷入各國的利益博弈之中,他自然清楚,非洲、中東的糾紛毫無解決的可能性可言,巴爾幹半島更是一個正被各國捧在手裡的大炸藥桶,德國、英國、法國、俄國都沒有任何可能放棄對外的擴張,唯一能組織彼此的,也只是害怕對手之間的聯合而已。

這對於中國而言,毫無疑問是最好的時代,平穩的亞洲局面,中國早已經形成了一家獨大的局面,周圍的小國……也就是南亞那些叢林國家和英法殖民地而已,要奪取那些土地的代價,相比犧牲的發展時間而言,顯然是無法承受的,而且……大國永遠是需要小國來襯托的,留下來也並不不可。

兩天後,復興黨第四屆委員大會如期在北京舉行,周瑞東代表總理內閣向黨內進行了國情通報,這位出身陸軍的新總理,十分尖銳的將執政問題和黨內問題的矛盾擺了出來,官員的**和官員的不作爲,這依舊是老生常談的內容,但新內閣還是交出了一份十分不錯的成績單。

短短兩年間,廉政總署、國家警察署、國家安全局以及黨內監督隊伍一共向法院系統移交了500餘起貪瀆和瀆職案,而所有結案案件,則全部按照國民議會的決議案刊登在國家主流媒體上,而與之對應的,則是國家行政機構的精簡方案已經基本完備,計劃在浙江試行後再推廣。

當然,更讓在座274名復興黨委員更加關注的,自然是國家經濟情況的平穩發展,自1887年就開始的大規模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持續了整整17年之久,中國從一個只有4000公里鐵路、1000公里二等以上公路的農業國,到如今已經完成了橫跨大陸各省、海外各行省也自成網絡的龐大鐵路、公路網,全國鐵路總長度達到驚人的7.3萬公里。

但相比整個歐洲或者是美國,中國十餘年的發展顯然並不足以趕超,但考慮到目前中國鐵路網,已經覆蓋了全國85%以上人口,這消息還是讓秦鎧頗感滿意,大中華如今坐擁5.5億人口、佔到全球近三分之一,將這巨大生產力鏈接起來,勢必爆發出讓世界震驚的中國奇蹟!

這注定將是中國經濟崛起的前夜!

第469章 南華民主共和國第372章 襲擾第1009章 危機邊緣第414章 親衛隊的首戰第673章 英國人的軟肋第380章 國家主義的號角第99章 王宮秘事第1328章 戰場在那裡第1265章 烈日要塞戰的變局第299章 咱是文明人第569章 應變第775章 決戰雙城子(一)第315章 馬尼拉,我們的目標第1299章 陸地巡洋艦的毀滅第1142章 野火計劃第1029章 中英宣戰第475章 大投資和大產業第150章 平靜的暗流第603章 英國人的胃口第230章 老慶記公司的創始人第181章 和議之後的陰謀第73章 南海巡視計劃第681章 東北光復第416章 欽差的法寶第1282章 火力即王道第1079章 驚人的教育觀點第136章 反亂海防城第774章 決死衝鋒和覆滅第608章 俄國人插手了第566章 丙戌春,新皇立第1272章 致命時刻第691章 漢城事畢第237章 臨機決陣第533章 功德寺第185章 日本賣國六條約第956章 大轟炸第965章 戰爭的設想第76章 迫在眉睫第1322章 加勒比海風雲第52章 鐵甲艦出發……第624章 傳動技術的革命第8章 官升三級第388章 外興安嶺——曾經的國境線第627章 英國人的態度第341章 政權決定態度第1181章 海軍兩大禮包第85章 李中堂的心思第1016章 碾壓第793章 從海底出擊第32章 馬尾船政的榮耀第503章 五年的宏偉規劃第683章 斯拉夫人需要打臉第899章 海上大決戰(一)第1108章 化肥廠的重要性第349章 那會屬於華工的公平正義第199章 掠奪殖民地的神策第716章 參謀部緊急軍議第538章 箭已在弦第240章 艦隊火炮射擊規範第42章 陽謀對陰謀第1041章 重創皇家海軍第1180章 德國海軍的紅眼病第1321章 衝突在即第1031章 主動決戰第437章 急襲破敵第1098章 德國人摻和進來了第607章 裁軍方略第703章 秦鎧的允諾第1337章 出擊,無所畏懼第322章 卡米尼亞的中國軍隊第805章 大局之外第433章 炮火焚城第695章 英國人的要價第115章 扳回先手第87章 歷史的宿命第78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428章 意想不到的遭遇戰第50章 訓練艦改裝達成第130章 狹路激戰(二)第319章 阿雷基帕的槍聲第999章 新政府的反擊第91章 施政令第一彈第528章 晨議風波第1118章 商級戰列艦第845章 自己打臉的俄羅斯第1198章 區域經濟競爭第1279章 施佩艦隊的大餐第664章 新政之三分天下第42章 陽謀對陰謀第295章 華商聯合會的宗旨第1358章 關島鐵壁(二)第748章 怒吼吧,火炮(一)第171章 中日步兵第一戰(二)第51章 英租界風雲第1313章 新的威脅第684章 列強的態度第1204章 不成功的項目第1114章 綠色煤炭產業佈局第489章 荷蘭人來了,消滅他們
第469章 南華民主共和國第372章 襲擾第1009章 危機邊緣第414章 親衛隊的首戰第673章 英國人的軟肋第380章 國家主義的號角第99章 王宮秘事第1328章 戰場在那裡第1265章 烈日要塞戰的變局第299章 咱是文明人第569章 應變第775章 決戰雙城子(一)第315章 馬尼拉,我們的目標第1299章 陸地巡洋艦的毀滅第1142章 野火計劃第1029章 中英宣戰第475章 大投資和大產業第150章 平靜的暗流第603章 英國人的胃口第230章 老慶記公司的創始人第181章 和議之後的陰謀第73章 南海巡視計劃第681章 東北光復第416章 欽差的法寶第1282章 火力即王道第1079章 驚人的教育觀點第136章 反亂海防城第774章 決死衝鋒和覆滅第608章 俄國人插手了第566章 丙戌春,新皇立第1272章 致命時刻第691章 漢城事畢第237章 臨機決陣第533章 功德寺第185章 日本賣國六條約第956章 大轟炸第965章 戰爭的設想第76章 迫在眉睫第1322章 加勒比海風雲第52章 鐵甲艦出發……第624章 傳動技術的革命第8章 官升三級第388章 外興安嶺——曾經的國境線第627章 英國人的態度第341章 政權決定態度第1181章 海軍兩大禮包第85章 李中堂的心思第1016章 碾壓第793章 從海底出擊第32章 馬尾船政的榮耀第503章 五年的宏偉規劃第683章 斯拉夫人需要打臉第899章 海上大決戰(一)第1108章 化肥廠的重要性第349章 那會屬於華工的公平正義第199章 掠奪殖民地的神策第716章 參謀部緊急軍議第538章 箭已在弦第240章 艦隊火炮射擊規範第42章 陽謀對陰謀第1041章 重創皇家海軍第1180章 德國海軍的紅眼病第1321章 衝突在即第1031章 主動決戰第437章 急襲破敵第1098章 德國人摻和進來了第607章 裁軍方略第703章 秦鎧的允諾第1337章 出擊,無所畏懼第322章 卡米尼亞的中國軍隊第805章 大局之外第433章 炮火焚城第695章 英國人的要價第115章 扳回先手第87章 歷史的宿命第78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428章 意想不到的遭遇戰第50章 訓練艦改裝達成第130章 狹路激戰(二)第319章 阿雷基帕的槍聲第999章 新政府的反擊第91章 施政令第一彈第528章 晨議風波第1118章 商級戰列艦第845章 自己打臉的俄羅斯第1198章 區域經濟競爭第1279章 施佩艦隊的大餐第664章 新政之三分天下第42章 陽謀對陰謀第295章 華商聯合會的宗旨第1358章 關島鐵壁(二)第748章 怒吼吧,火炮(一)第171章 中日步兵第一戰(二)第51章 英租界風雲第1313章 新的威脅第684章 列強的態度第1204章 不成功的項目第1114章 綠色煤炭產業佈局第489章 荷蘭人來了,消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