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關稅之爭

《中英草約》事實上還不成爲約束雙方的外交協定,按照流程,這條約要經過英國首相格萊斯頓、中國內閣總理李中堂簽署後才能真正生效,不過,條約內容被堂而皇之的刊登在報紙上,這還是讓李中堂有些不滿,不過考慮到現在北京城的狀況,條約內容泄露也是遲早的事情,他倒也沒有追究的意思。

而且,從刊登和轉載的報刊來看,自己的老對頭翁同龢的清流一黨那是脫不了干係,至於軍政部的那位,也是大有疑問,不過,他和楊士驤、薛福成私下商議,倒也覺得如此開誠佈公,倒也未必是壞事,與其簽約後被現在越來越豐富的媒體聲討,不如把衆人都拉上船。

當天,內閣就召開了三巨頭的碰頭會,而各省督撫、或者他們的代表都出席了會議,負責這次外交談判的伍廷芳和陳季同一同報告和解釋了《中英草約》中的條款。

相比最初中方的意願,希望英國方面主動、儘快的禁止鴉片貿易,經過談判後,巴夏禮顯然並不同意,只願意在協商的基礎上逐年減少對話鴉片貿易數量,具體的是在十年內,將對話鴉片貿易額降低到現在的三成。

而對於中方提出的海關稅務司以及關稅問題,巴夏禮態度極其強硬,與前清政府簽訂的條約中約定的5%關稅,英國方面不同意進行任何形式的加稅。

而這時代。隨着工業化進程的快速發展,歐洲各國普遍都實行了嚴格的關稅壁壘,就連新興工業體美國也是如此操作以保護國內工業,而德意志帝國就因爲在過去四年間實行了遠比其他歐洲國家更爲嚴苛的關稅壁壘,從而有效的緩衝了第十三次經濟危機對德國工業的影響,至於英國,英國佬一直來就對中國最大一宗貿易——茶葉,徵收了百分之三百的關稅。

在這個問題上,立刻引發了內閣的較大的衝突,李中堂顯然也認識到5%的關稅顯然太低了。不過考慮到與英國的貿易關係,很大程度上維繫了國家對外貿易的穩定性,加上海關稅務司事實上每年收取的關稅總額已經突破了3000萬兩關平銀,一旦提高關稅,洋商進口的意願降低,也會影響國內商品的出口,現在,這並無助於新政府的過渡。

而對於李中堂的觀點。翁同龢顯然是完全不贊同的,也不知道他從哪裡搞來的資料,老翁羅列了一整套歐洲各國關稅的情況,英國的平均海關稅超過20%,法國、俄國爲25%,而德意志帝國更是離譜的40%以上。至於奧匈、意大利等也維繫在20%左右。

李中堂在這方面顯然也是做了功課的,畢竟伍廷芳作爲這時代著名的法學家,對於歐洲的情況也有足夠的瞭解途徑,他立刻反擊翁同龢的觀點,“翁大人。歐洲國家都已經完成了所謂的工業革命,各國生產的商品都足以能供給國內,而現在的中國,這方面還需要大量洋人的商品,提高關稅,並無助於解決百姓的需求。尤其是在現在……”

李中堂顯然認爲亞洲各國並不具備歐洲國家進行關稅壁壘的條件,歐洲列強的關稅顯然並不足以說明問題。

翁同龢顯然對於這種關稅問題了解並不多,除了他手頭搞到的那些資料外,他這方面的知識並不足以展開和李中堂的辯論,所以,他立刻甩手把問題拋給了這會兒正看熱鬧的秦鎧,“中堂,這泰西諸國的事情。我看秦烈風應該更清楚吧,這關稅關乎國家財政,我自然不能坐視英國人掏空咱們的銀子!”

秦鎧知道這兩個老滑頭遲早會把自己扯進去,他微微一笑,朝兩人拱拱手,“兩位大人所說的自然都在理,現在其實可以作爲參照的只有歐洲國家,現在我們與各國重新修訂舊條約,這其中的重點只有兩條,一是領事裁判權、二是關稅,當然,對英國人還有個鴉片問題,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秦鎧今天來就是打醬油的,與列強們展開這舊條約的修訂,他早就知道這是一樁吃力不討好,甚至於很難取得成果的事情,歷史上,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儘管國力逐年壯大,但是從明治維新開始,直到明治天皇掛掉的前一年才完成就條約的廢止,歷時整整四十二年。

而這時代,亞洲各國普遍都淪爲殖民地,根本不具備可參照性,荷屬東印度更是關稅壁壘的極品,平均關稅超過60%,對於荷屬東印度所產的香料、咖啡、可可等產品,更是徵收高達100%的關稅,徹底將英國人在當地做貿易的希望破滅了,

其中,似乎唯一可作爲參照的,到是旁邊那個維新快20年的倭國,這時代,雖然日本人通過維新,取得了不小的經濟成果,但是,這時代日本政府事實上並沒有關稅的控制權,列強與日本政府簽署的條約,事實上也是不平等條約,日本的關稅也是5%。

不過,歷史在這裡有了一個小小的變化,隨着盡在咫尺的南洋工業體系的崛起,這不平等條約的獲利者除了列強外,南洋體系也在其中瓜分了大大的一塊蛋糕,大量初級工業產品、比如成衣、棉布、糖、食用油等產品通過那些影子公司被銷往日本,而日本的低關稅,使得南洋體系的商品在價格上徹底的壓垮了日本本土的產業。

兩個老滑頭一聽小滑頭的話,都知道這個秦烈風根本不想在這上面作出任何明確的表態,不過,這改約之事,事實上最早的推手還不就是在這個小滑頭,若非《福建新報》、《廣州新報》等媒體的宣揚,新政府的重頭戲顯然會更偏向於憲政的內容,而不是立刻轉向和英國談判。

當然,談判開始前,李中堂顯然對於英國政府還抱有一定的幻想,至少對方可以部分滿足自己的要求,事實上,面對巴夏禮這種老牌殖民分子,談判的難度大大增加,就連鴉片的問題,也是一波三折,而關稅和領事裁判權根本就是談判禁區。

但是,現在舉國上下都在關注這個問題,使得談判的進程倍加艱難,《中英草約》中取得了一點點進步,可以說已經是非常的困難了,但根本沒解決實質純在的根本問題,廢止這不平等條約可謂是舉步維艱。

內閣會議的磋商持續了整整一天,最終還是沒能就《中英草案》達成一致,三巨頭中,翁同龢是表示明確反對,李中堂自然是會希望能通過,而秦鎧則肯定了在鴉片貿易上去的談判成果,但認爲關稅和領事裁判權的談判也必須列入談判內容,並且要有具體的結果……很顯然,他也不否決了這項提案。

第二天進行的內閣成員會議上,對條約的投票結果也是一面倒的情況,13張票中,8票反對,僅有淮軍體系的4票同意,而秦大總督投了棄權票。

消息傳到英國領事館,此刻駐華公使巴夏禮也剛剛收到英國內閣的答覆,對於《中英草約》的內容,格萊斯頓首相表示了嚴重的關切,要求進行更加深入的談判和探討後才能重新簽署兩國的外交協議,同時,保障英國在遠東的貿易,成爲了談判一個要求,很顯然,英國政府也關注到了遠東的變化,對於遠東中國出現的新政府,他們也報以了謹慎的態度……上海公共租界位於蘇州河與黃浦江的夾角處,是同治二年合併英租界、美租界後而成的一塊四方土地,而毗鄰的黃浦江就是這時代上海灘最繁華的的碼頭,江面上懸掛着各國旗幟的商船來來往往,周邊的碼頭上更是人流攢動。

碼頭上,一身灰色西服、戴着一頂草黃色窄邊紳士帽的李東來趴在江邊的圍欄上眺望着西面的出海口方向,他身後,四五個夥計模樣的年輕人則看似輕鬆的來回走動,他人自然不知道,這幾個夥計的來歷可不簡單,都是正兒八經經過特戰旅的鍛鍊,而後在情報司供職兩年以上,戰鬥技術、軍事素質過硬的纔夠格來上海灘幹活。

作爲現在上海灘大亨級別的人物,李東來自然不是來碼頭看風景的,何況,這時代的外灘,只是個大型的貨運碼頭而已,除了往來的貨船,實在難有所謂的風景……

大半個月前,他就接到兩廣總督府拍發過來的密電,將有一批新青年社的成員到上海,其中還有部分成員,轉道長江航道向去內陸各省,這自然需要手上掌握大量資源的他來進行協調,不過,他本人並非新青年社的成員,但他是聽說過這個在兩廣幾乎已經是半公開的組織,聽說,那主要是軍隊、軍校生爲主……rq

第577章 正陽門之戰第45章 新學和化工產業第55章 賣國條約和體制小白鼠第382章 鋼鐵的時代第103章 光復順化第490章 海上游擊戰第997章 安塗鎮包圍網第815章 俄國人談判了第1048章 怒海猛擊第899章 海上大決戰(一)第663章戰爭威脅第789章 憲法和選舉法出爐第4章 大炮巡撫第909章 海上包圍戰第1041章 重創皇家海軍第175章 運籌第799章 權力遊戲第857章 英國的算盤第505章 海軍的集體主義第267章 巴黎的暗流第1155章 拉人入夥第225章 戰況突變第290章 胡雪巖的殘局第477章 徐建寅的難題第125章 條約事件第1192章 資本的力量第689章 行動……在黑夜裡第86章 終極對抗的始末第684章 列強的態度第651章 策反之功第200章 謹慎的擴張第1191章 遠東海軍限制條約第1272章 致命時刻第188章 朝廷下的絆子封推感言第598章 親兵隊、突擊第1367章 合擊大艦隊第746章 東海大決戰(二)之聯合齊射第363章 菲律賓的土着鬧騰啦第23章 打我黑槍,就挖你家底第168章 這是我們的地盤!第402章 反其道而行第957章 火海東京都第76章 迫在眉睫第1369章 羣攻猶它號第998章 帝國崛起的代價第1260章 血色黎明第544章 光緒的決斷第1353章 爆捏軟柿子第740章 圈套第585章 夜襲紫禁城第1301章 北海包圍網第1317章 對峙佛羅里達海峽第398章 案中之案第337章 舊金山港的炮聲第101章 海軍夢第14章 十三街風雲起第1087章 夏級戰列艦第723章 德國人的秘密計劃第83章 全不放過第897章 巴黎協議第192章 匪徒的末日第746章 東海大決戰(二)之聯合齊射第1089章 快速戰列艦第159章 劍指荷屬東印度第1242章 中國大艦隊方案第1325章 中美宣戰第878章 碧瑤城這顆棋子第571章 橫掃通州和北京之亂第30章 決策千里之外第304章 最早實戰的潛艇第961章 友好對待的價碼第942章阿利亞包圍網第894章 阿帕里港的大爆炸第1123章 意義重大的公司法案第685章 咱手裡有牌第1064章 鉅艦大炮的終極對戰 一第228章 紅河逆襲戰第108章 整編第729章 出乎意料的結果第1194章 陸軍新武備第570章 進軍,京畿門戶通州第1132章 龍系綜合火控第821章 有價票據的嘗試第756章 彈雨第504章 恐慌的華爾街第81章 決戰南海之出場秀第536章 鬥爭升級第222章 亮出咱的底牌第901章 決勝關鍵第1153章 賣個好價錢第1129章 主炮的新時代第1251章 一戰爆發第636章 兵出喜峰口第235章 丁日昌的難題第154章 中堂大人的價碼第1052章 大艦隊出擊第1189章 英國發飆了第707章 琅威理提督第734章 國家產業基金
第577章 正陽門之戰第45章 新學和化工產業第55章 賣國條約和體制小白鼠第382章 鋼鐵的時代第103章 光復順化第490章 海上游擊戰第997章 安塗鎮包圍網第815章 俄國人談判了第1048章 怒海猛擊第899章 海上大決戰(一)第663章戰爭威脅第789章 憲法和選舉法出爐第4章 大炮巡撫第909章 海上包圍戰第1041章 重創皇家海軍第175章 運籌第799章 權力遊戲第857章 英國的算盤第505章 海軍的集體主義第267章 巴黎的暗流第1155章 拉人入夥第225章 戰況突變第290章 胡雪巖的殘局第477章 徐建寅的難題第125章 條約事件第1192章 資本的力量第689章 行動……在黑夜裡第86章 終極對抗的始末第684章 列強的態度第651章 策反之功第200章 謹慎的擴張第1191章 遠東海軍限制條約第1272章 致命時刻第188章 朝廷下的絆子封推感言第598章 親兵隊、突擊第1367章 合擊大艦隊第746章 東海大決戰(二)之聯合齊射第363章 菲律賓的土着鬧騰啦第23章 打我黑槍,就挖你家底第168章 這是我們的地盤!第402章 反其道而行第957章 火海東京都第76章 迫在眉睫第1369章 羣攻猶它號第998章 帝國崛起的代價第1260章 血色黎明第544章 光緒的決斷第1353章 爆捏軟柿子第740章 圈套第585章 夜襲紫禁城第1301章 北海包圍網第1317章 對峙佛羅里達海峽第398章 案中之案第337章 舊金山港的炮聲第101章 海軍夢第14章 十三街風雲起第1087章 夏級戰列艦第723章 德國人的秘密計劃第83章 全不放過第897章 巴黎協議第192章 匪徒的末日第746章 東海大決戰(二)之聯合齊射第1089章 快速戰列艦第159章 劍指荷屬東印度第1242章 中國大艦隊方案第1325章 中美宣戰第878章 碧瑤城這顆棋子第571章 橫掃通州和北京之亂第30章 決策千里之外第304章 最早實戰的潛艇第961章 友好對待的價碼第942章阿利亞包圍網第894章 阿帕里港的大爆炸第1123章 意義重大的公司法案第685章 咱手裡有牌第1064章 鉅艦大炮的終極對戰 一第228章 紅河逆襲戰第108章 整編第729章 出乎意料的結果第1194章 陸軍新武備第570章 進軍,京畿門戶通州第1132章 龍系綜合火控第821章 有價票據的嘗試第756章 彈雨第504章 恐慌的華爾街第81章 決戰南海之出場秀第536章 鬥爭升級第222章 亮出咱的底牌第901章 決勝關鍵第1153章 賣個好價錢第1129章 主炮的新時代第1251章 一戰爆發第636章 兵出喜峰口第235章 丁日昌的難題第154章 中堂大人的價碼第1052章 大艦隊出擊第1189章 英國發飆了第707章 琅威理提督第734章 國家產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