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六部尚書

國號商定,隨後便是官制,其中不乏激進者,要推陳出新,廢黜一切舊體制,好在這等激進者並不多,其實大明朝的體制已經完善,經過歷朝歷代的不斷修正,這官僚的體系,已是到了頂峰,這倒要多虧了制度的創造者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他老人家,他老人家一直是一位體制發明家,致力於體制的研究改善,甚至有人不禁會思考,這位曾經顯赫一時的開國天子,是不是時不時抱着腦袋,陷入深深思考,免不了要在夜深人靜時,擡頭望天,這是不是體制問題呢。

不管怎麼說,大明的六部制,可堪爲經典,乃至於到了後世數百年,無論各國,運營的都是這個體系,八九不離十。

六部尚書的人選已經商榷出來,不管怎麼說,許多幕友這才消停了,本來他們對於資政局的大包大攬,甚是不滿,認爲這些傢伙,管的也太寬了,這商榷國號制定制度的至關重要大事,豈是他們能包攬的。

其實幕友和資政們的矛盾由來已久,在幕友們看來,資政們容易衝動、感情用事,做什麼事都是咋咋呼呼,一羣打了雞血一樣的人,卻是每日在資政局裡掌握不少的資源,做出許多的決議,實在教人提心吊膽。而資政們對幕友,大抵也是反感的,就覺得他們平時深居簡出,一個個做事木訥,屁大的事,都好像在下大棋一樣,畏畏縮縮,教人討厭。

本來資政們勸進,此後把所有事情都包攬過去,幕友有不少人直接提出了反對,而如今。終於封官許願,反倒讓他們消停了,這些人,此前並不算什麼正式的編制,也正因爲如此。大家心裡,不免有些鬱悶,雖然在王府裡,他們的地位很是崇高,可畢竟還不是官,即便是官。按照國朝的體制,也不過是長史而已,而如今,各部尚書,還有各寺院的都御使、卿、少卿,這都是曾經大家想都不敢想的二品、三品大員。而現如今,卻都好似不值錢一樣。

戶部尚書,自然是鐵路局裡的夏元吉接任,而鐵路局,亦是拔高了地位,爲戶部下屬衙門,設鐵路巡查使。亦是從三品的官員,其地位,只怕不下於漕運都督。

禮部尚書,則是鄭和接任,如今這禮部的職能,已經和從前大不相同了,從前玩的是花架子,雖然很重要,地位崇高,其實真正要管的事。卻是不多,如今諒山卻是與上百個國家建立了聯繫,單單一國,就要專門設大使司,比如天竺國。不但要設司,還要派遣人員,與天竺國王公大臣進行聯絡,同時,要照顧前去駐留的商賈,與對方商定貿易協定,若是關係惡化,禮部甚至有權便宜行事,採取諸多必要措施,甚至於,在諸國設立的貿易據點,亦是由禮部負責管理,這些據點,不但屯駐了兵馬,設立了巡捕局,建設了港口,還有許多商賈常駐,因而禮部的人員,十分臃腫,多達三萬餘人。

這禮部的架構,倒也是有人詬病的,這麼大的衙門,用的全是公帑,實在有點說不過去,不過有人想要裁撤人員,卻發現裁撤不下去,結果雖然抨擊的厲害,最後卻是不了了之。

刑部尚書,則是原先是巡捕司巡使接任,這位仁兄是從小小的巡捕做起,如今身居高位,也算諒山傳奇之一,刑部的權責,再不只是刑獄的問題,如今最大的權責,卻是治安,所轄的七萬餘名巡捕,在各省都有分司和分局,除此之外,便是崇明島,也歸於它的職責範圍,若是原先的大明朝,刑部的權責極小,而如今,在這諒山,卻是另一番景象,教人唏噓。

吏部自然不必說,權責也是無限放大,因爲它不再是管官,還負責管理吏,每一個官吏,都需要進行造冊,隨時檢驗功考之事,吏部尚書,職責重大,倒是有許多人指望牟取這個職位,不過最後,卻還是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傢伙上位,此人既非名儒,從前也不顯要,只是郝家的內史,當最後人選出來,不少人對此有些不滿,大家不敢不滿郝家,但是絕大多數的不滿,都發泄在了這位天官頭上,而郝政似乎也很樂意於,吏部天官被人瞧不上眼,這個職位,本就是這個體制的天然敵對者,若是和大家混在一起,如魚得水,那才糟糕。

至於工部,自不必贅言,從前的工部,絕大多數的職責,就是給皇帝老子修宮殿的,而如今,這卻是天下第一等的職缺,鐵路的修建,港口的修建,乃至於城市的改善和修葺,都與它息息相關。

最可憐的就是兵部,因爲天策府總攬了軍事,因而這兵部形同虛設,凡事都要與天策府聯絡、協調,連後勤都輪不到它,這兵部尚書既帶不了兵,又管不了人,倒像是負責檔案歸類的衙門,有小道消息說,那位兵部尚書乃是天策府的後勤部部長,是被人綁去上任的,赴任之前,他到處求告,甚至寫信給郝政還有遠在千里之外的郝風樓,痛陳自己無才無德,實是軍中敗類,兵部尚書一職,還請另請高明,結果他卻被幾個同僚給陰了,郝政叫了天策府的幾個頭頭腦腦去,這些‘老兄弟’們一致認爲他善於文案,爲人正直,性子溫和,是兵部尚書的不二人選。

可見很多時候,兄弟朋友之類的東西是很不可靠的,不知什麼時候,說不準人家就背後插你一刀。

這諒山城內,千頭萬緒,而這裡的熱鬧的背後,郝政卻沒心思放在這裡,他最關注的,依舊還是戰事,就在不久前,就有捷報傳來,說是攻克了贛州,何進已進入了贛縣,明軍副將張輔落荒而逃,而沐晟那邊的進展,也頗爲順利,舟山已被諒山軍控制,水師仰賴這裡,作爲基地,設立了據點。

唯一沒有消息的,就是長興,對此,郝政憂心忡忡。顯然,對於他來說,那裡的進展才最是關鍵。

……………

很抱歉,最近事情比較多,昨天漏發一章了,現在補上!

第526章 必勝第841章 天子的抉擇第49章 墨寶第114章 姓朱的沒好人第847章 碾壓第615章 國本動搖第789章 總動員第452章 權力越大 責任越大第439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646章 龍潭虎穴第213章 郝千戶發威第688章 基業成矣第178章 你無處可逃了第111章 清算第133章 正法第645章 算總賬第723章 欽差第24章 看少爺手段如何第768章 天子震怒第904章 天下有德者居之嗎第351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927章 婦人之仁第791章 聖心第70章 賜衣第116章 真相第281章 勢不可擋第743章 成大事者第493章 按律當斬第799章 仁義之師第801章 天子見疑第416章 萬死莫贖第801章 天子見疑第374章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第417章 誓不爲人第324章 雷霆之怒第770章 天殺的第866章 殺第128章 天子臨危第875章 你真不是東西第5章 敢搶我妹子第707章 京師震動第149章 君臨第655章 奇思妙想第465章 打的就是你第439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774章 步步緊逼第748章 暗度陳倉第937章 蒼生爲念第849章 決鬥第130章 牽連甚廣第764章 膽大妄爲第378章 惡人先告狀第674章 驚喜第228章 殺氣沖天第698章 釜底抽薪第840章 朋友啊朋友第138章 大事大辦第739章 鬥法第170章 麒麟兒第748章 暗度陳倉第526章 必勝第592章 背後的背後第285章 武曲下凡塵第187章 實力決定成敗第471章 真的要反了第468章 約法三章第480章 妖言第392章 滅門第375章 空前繁榮第68章 瘋了第390章 殺戮第905章 劇變第471章 皇帝震怒第515章 誰家天下第650章 收拾你第476章 關鍵時刻第180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56章 你完了第444章 無法挽回第451章 隆恩浩蕩第61章 兩虎相爭第763章 鋌而走險第132章 鐵證第620章 辦一件大事第623章 一戰定乾坤第887章 我是王莽第723章 欽差第548章 動真格的第763章 鋌而走險第625章 殺一儆百第825章 國難思良將第398章 夠了第479章 以儆效尤第410章 郝風樓進京第370章 郝家的崛起第102章 誰和你開玩笑第74章 原來如此第57章 善始善終第706章 這就是天命第479章 以儆效尤
第526章 必勝第841章 天子的抉擇第49章 墨寶第114章 姓朱的沒好人第847章 碾壓第615章 國本動搖第789章 總動員第452章 權力越大 責任越大第439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646章 龍潭虎穴第213章 郝千戶發威第688章 基業成矣第178章 你無處可逃了第111章 清算第133章 正法第645章 算總賬第723章 欽差第24章 看少爺手段如何第768章 天子震怒第904章 天下有德者居之嗎第351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927章 婦人之仁第791章 聖心第70章 賜衣第116章 真相第281章 勢不可擋第743章 成大事者第493章 按律當斬第799章 仁義之師第801章 天子見疑第416章 萬死莫贖第801章 天子見疑第374章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第417章 誓不爲人第324章 雷霆之怒第770章 天殺的第866章 殺第128章 天子臨危第875章 你真不是東西第5章 敢搶我妹子第707章 京師震動第149章 君臨第655章 奇思妙想第465章 打的就是你第439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774章 步步緊逼第748章 暗度陳倉第937章 蒼生爲念第849章 決鬥第130章 牽連甚廣第764章 膽大妄爲第378章 惡人先告狀第674章 驚喜第228章 殺氣沖天第698章 釜底抽薪第840章 朋友啊朋友第138章 大事大辦第739章 鬥法第170章 麒麟兒第748章 暗度陳倉第526章 必勝第592章 背後的背後第285章 武曲下凡塵第187章 實力決定成敗第471章 真的要反了第468章 約法三章第480章 妖言第392章 滅門第375章 空前繁榮第68章 瘋了第390章 殺戮第905章 劇變第471章 皇帝震怒第515章 誰家天下第650章 收拾你第476章 關鍵時刻第180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56章 你完了第444章 無法挽回第451章 隆恩浩蕩第61章 兩虎相爭第763章 鋌而走險第132章 鐵證第620章 辦一件大事第623章 一戰定乾坤第887章 我是王莽第723章 欽差第548章 動真格的第763章 鋌而走險第625章 殺一儆百第825章 國難思良將第398章 夠了第479章 以儆效尤第410章 郝風樓進京第370章 郝家的崛起第102章 誰和你開玩笑第74章 原來如此第57章 善始善終第706章 這就是天命第479章 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