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好像沒有靈脈,起碼沒有能夠達到了自身這種品階的靈脈!
五階的靈脈就算是在整個九州界之中,在數量上面也都是非常稀少的。
零零散散恐怕全部都加起來也不足上百條,其中絕大多數還都是五階下品的這種靈脈。
裡面的中品,和上品,更是少之又少。
就達到了這種品階的靈脈,哪怕藏起來的再深,也幾乎全部都已經被人或大大小小的各種勢力給佔據,除非真正的與世隔絕之地,否則幾乎不存在還有什麼無主的五階靈脈。
莫非還要再混入到一宗門,或強搶下來一條靈脈出來?!
閉關百年的顧長生陷入到沉思之中。
▪ tt kan▪ ¢O
憑他現如今的這種真正的實力,普天之下,可以說,幾乎已經沒有什麼還能夠比他實力更強之人。
哪怕四海靈君這樣的化神大圓滿,他其實也並不太懼怕什麼,最多,最多,也不過就是能夠和他相比肩之。
但也很難能夠威脅和留的下他。
而四海靈君這樣的大圓滿就已經是此世之中,舉世罕見,數一數二的這種存在。
能夠比四海靈君還能夠再強的,顧長生可以很肯定的說,整個九州,甚至寰墟界之中幾乎完全沒有。
換算一下,憑他如今一身的底牌,和真正的實力,也差不多站到了這種寰墟修仙界之巔。
而修仙界本身就是弱肉強食的。
哪怕直接強取下來一條這種高品階靈脈其實也沒什麼。
只要不犯起衆怒,偌大九州和寰墟,幾乎都能夠任由他肆意橫行!!
而這本身也不過就是修仙界裡面再正常不過的一種常態。
這就是修仙。
這就是一界至強者之巔。
無所謂善惡,或者講,善惡在這個偉力歸於自身和物競天擇的世界裡面,根本也並不存在。
閉關百年,將接下來緊接着修行的功法參悟了個大差不差。
而在他這閉關百年之間。
這些年中不停吞噬青銅小界的滄海遺珠裡面,也已經開始出現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變化。
靈氣復甦!
在滄海遺珠洞天之中,漸漸的開始產出來一些靈氣,甚至是靈氣匯聚之中的靈脈出來。
只是目前這些靈氣和靈脈的含量和品階都還並不算多高。
大都是一些一階,甚至只是一階之下,短暫性出現的靈氣之泉,也稱靈眼之泉。
能夠往外噴發出來一些靈氣出來。
而滄海遺珠之中生存的如此之多的人類,雖然也發現了世界之中出現的這麼一種現象。
這種突然開始出現在滄海遺珠世界之中的靈氣,對於洞天裡面發展的早已經鼎盛至極的武道,也是一種相當有助力的東西。
甚至讓陷入到一種瓶頸之中的武道,也似乎隱隱見到了一抹能夠破開這種瓶頸的矛頭。
只不過滄海遺珠洞天之中的人並不知道什麼仙道。
此界自古以來開始發展的也不是修仙之道。
毫不例外的在靈氣復甦之後,走上了一條和修仙之道,極爲不相同的道路出來。
洞天界中的人將此道稱之爲“元武之道”。
同時,也將滄海遺珠之中突然出現的靈氣,稱之爲,元氣復甦。
自幾十年前開始,可以說,靈氣的出現,就已經深深的改變了滄海遺珠洞天之中武道,乃至整個世界發展的趨勢。
自此界之中第一次靈氣開始出現的日子。
也被世人稱之爲,元武元年。
幾十上百年的時間過去,新武和舊武之道,也早已經開始在滄海遺珠洞天之中產生一種交替。
不過,與其說是元武之道,顧長生更想稱之爲仙武之道。
仙武之道,可以說是一種和正常修仙之道,極其不相同的超凡脫俗之道。
氣血和靈氣互相結合,推動着人的身體。
理念上和修仙界之中的體修倒頗有些類似。
當然,這兩者還是有些不相同的,甚至連同基本理念都很是不相同,到了後面的差異或許還會越來越大。
當然,目前的仙武之道,其實還只不過算是凡俗武道的升級版本,遠不能夠和完善的體修之道相比。
不過,或許,在未來發展到極致之時,倒可能能夠位列三千大道其中之一?!
顧長生也不能夠確定。
除了滄海遺珠之中出現了靈氣復甦的景象,同時,其面積也同樣也在與日俱增。
幾乎是肉眼可見的在變化之中。
短短百年之內,相比於他閉關之前,何止翻了一倍之大啊?!
現在的滄海遺珠洞天之中,輕輕鬆鬆就能夠容納的下來整整數億的人口和衆多生靈生存於其中。
若把這青銅小界給吞噬完全。
還將會變大到何等“遼闊”和浩瀚的面積還猶未可知。
不過按照當前速度,想要完全吞噬。
也還需要再多吞噬一段漫長時間才行。
同時,這青銅小界裡面雖沒有什麼天道,也沒有什麼生靈,但冥冥之中也似乎能夠感覺的出來什麼不好的事情,也是會反抗的。
顧長生只好將其和滄海遺珠一起,隨身帶到身上,收入到了自己那如同袖裡幹坤中一樣寬大的袖子之中。
而在他的鎮壓之下。
區區青銅小界的微薄反抗意思,也根本掀不起來什麼風浪。
而他不知道的是,於此刻相隔不知多少距離之遙的山海仙宗之內,某個已經沉眠大幾萬年時間才又醒來的老怪物。
看着在自己的感應之中,如同陷入到石沉大海一樣的了無聲息的青銅小界,陷入到了一種深深的沉默之中。
我的洞天呢?!
我那麼大的一個洞天去了哪了?!
。。
參悟透徹修行功法,閉關百年出來的顧長生打算先去尋上一條靈脈修行一段時間。
待滄海遺珠將青銅小界吞噬完全,或許,也能夠誕生出來的一條品階不下五階的靈脈出來。
所以,目前這條靈脈只不過算是過度。
他並不打算長待。
對於品階的要求倒也算不上太高。
只要能夠達到五階就行,當然,要是中品,上品的,自然就更不錯了。
不過,他想的倒挺美,整個蓬萊島上,甚至整個海外修仙界之中,也就四海靈君佔據的那條可能會是五階上品的靈脈。
就算是放眼整個海外,甚至都不一定能夠有幾條。
而且一個個實在是太過讓人矚目和高調,並不符合他一貫的低調習慣。
次一等的中品靈脈可供選擇的倒是多上了不少。比如當年的問道宗內的這個五階靈脈就是中品。
而他如今真正的境界也不過纔是化神中期而已。
秉持着低調爲主的原則,顧長生很快就選定了自己考慮的幾個目標。
他先是假裝元嬰大圓滿修士,出售了幾件五階的靈物。
看能不能夠釣上來一條大魚出來。
若魚兒不上鉤,他也不會強殺,會直接換個目標。
至於扔出去的這幾個魚餌,他則毫不在意。
畢竟這趟青銅小界蓬萊仙宗之行,他可是賺麻了都,如今自然不在意這些區區的魚餌。
但若魚兒上鉤,想要來上一出以大欺小,劫殺於他,自然就是死有餘辜。
畢竟,劫修,修仙界裡面人人得而誅之!
衆所周知,他顧某人向來都和劫修不共戴天。
雖他是在釣魚,但誰又敢說,這上鉤者,不是死有餘辜?!
畢竟,劫修這玩意兒,只會有一次和無數次。
不論,境界高低。
也算是爲民除害了不是?
再說,選擇權,他可是自一開始就都交給了這些人自己手中。
誰讓這些人把握不住。
吾心吾行澄如明鏡,所作所爲皆爲正義!
此刻,顧長生覺得自己簡直踏馬的就是正義化身!
古有,姜太公釣魚,今有顧某人釣化神。
。。
而最終的結局,也和他的想象的差不多。
有的化神完全能夠忍住不上鉤,甚至前面接連兩個化神都沒有上鉤,可惜,到了第三個之時,卻還是沒有把握的住。
本來想要幹上一票無本買賣,結果自己成了那無本買賣。
展露出來實力之後,猝不及防之下被顧長生困於的自己這個劍域之中,至直還剩下差不多一口氣才被他控制了起來。
就這樣,顧長生頂替這個化神老怪,混入到了距離蓬萊仙島之外一段不短距離的某個化神宗門裡面。
唯一可惜的是,此宗之內的靈脈,只不過是五階下品的而已,比他的境界就要低上一個小境界。
不過,顧長生也並不打算長待,只是蹭上一段時間的靈脈而已。
待滄海遺珠將青銅小界給完全吞噬之後,或許,他的這個洞天之中,到時也將誕生的出來這種品階不下五階的靈脈出來。
到時,自然就完全不需要再去“蹭”人家家裡面的靈脈了就是。
就這樣,他安心於海外修仙界,蓬萊仙島之外的某個化神宗門之內,久違的開始了自己體內法力的提升之旅。
雖然,依舊緩慢。
但卻差點讓顧長生感覺到熱淚盈眶。
幾千年了啊!
知道這大幾千年裡面他是怎麼過來的嗎?!
自步入化神中期之後,法力是一點也沒有再提升過了啊。
如今再度久違得到的提升的感覺,哪怕依舊非常緩慢,也讓他激動不已。
沒辦法,卡怕了!
這麼多年他是一點都沒敢再去修啊。
就是生怕一不小心修錯了什麼,誤入歧途,毀了道基。
如今再度恢復修煉,哪怕修行打坐非常枯燥,卻也能夠讓他有種津津有味之感。
這幾千年之中,他總算是體會到了身爲普通修士,正常修士,動不動就卡境界,境界卡着一動不動的這種感覺。
於之相比,他這纔可能真正的懂得自己這種一路修行至今都不會遇到什麼瓶頸,有多麼難得!
同時,這境界停滯不前的幾千年時間。
也讓他又把自己本來就已經完美無瑕的境界,又給牢牢夯實了一遍又一遍。
可以說,單論根基。
就算是化神之上的這些大能修士,恐怕都不一定比的過他。
如果說世間有根基榜的話,想來排名第一者,理應非他莫屬。
就這樣,李代桃僵頂替了海外修仙界裡面的某個化神之後的顧長生,非常低調,沉迷於修煉之中,不可自拔。
而時間也於他這種沉迷於修煉之中,一晃眼,便不知過去多少年。
轉眼之間,一個修煉,就又是百年。
這一年在這海外某宗的靈山之上,有一股浩瀚靈氣猶如化作一種實質一樣瘋狂涌入到傻白的體內。
在他這麼多年的培養之下。
傻白的境界,或者說,品階,也終於將要提升到了五階中品。
五階中品天嶼鳥!!
傻白是在他化神之前就已經得到,自那時開始陪伴着他,到,現在,如今這一晃眼之間。
便已經已經大幾千年時間,甚至將要上萬年之久。
這一晃眼,時間過去的是真快。
一人一鳥都已是陸續步入到化神中期和五階中品。
若不是傻白這次往上又突破了一個小境界。
恐怕都再陪伴不了他多少年。
畢竟,天嶼鳥正常而言的壽命也就是在大幾千年,不到萬年。
當然,隨着境界提升,壽命也能夠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增長。
哪怕他已經給傻白投餵了不少珍貴的延壽靈物,恐怕,也很難說能夠增長上去多少的壽命。
不過,還好傻白這次突破到了五階中品,雖這只是一個小品階上面的提升,也提升不了多少壽命。
當然,再少相比於人類同境界的提升,肯定是要多出來不少的。
努努力的話,再陪伴他個兩三千年時間,也不是不可能。
當然,顧長生知道目前這可能就已經是傻白的極限。
憑藉傻白的天資,能夠突破到五階中階,都已經是他全力培養之下,還已經是帶有僥倖的一件事情,再往上的五階後期幾乎不可能。
顧長生其實自一開始就深深知道。
不論一個物種的壽命看起來再如何漫長。
但終還是有一天生命會走到盡頭,而後,離他而去。
在如此漫長的修道歲月和時間之中,他早已經習慣此事。
不論,他到底是不是願意接受。
但有些事情就是這樣,你不得不去接受。
也不得不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