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二章 匪夷

蘇淺心裡咯登一聲,他看着符清,輕聲道:“這都是你猜出來的吧,謝家女子前不久已在西安舉兵了。”

“的確,有些事情是我猜的,但是我不會胡亂去猜測。小蘇,你我都是做學問的人,我們這種人比那些細作查子多了一點本事,就是我們能夠靜下心來查閱典籍。藍先生想要一個最好的後代坐上那張龍椅,你懂嗎?他要讓謝家女子給他生孩子,他不急的,如果他等不到,就要讓他的兒子等到!”

“藍先生是何時找到真正的謝氏嫡女的?”蘇淺沉聲問道。

“我並不知曉具體是何時,只是知道那個時候藍先生已經出宮,他不再是王爺的身份,而太平會也還沒成氣候,是以他雖找到了謝氏嫡女,可是那女子背靠着一個大幫派,而當時藍先生偏偏就在人家的一畝三分地上,因此也只能做罷。”

符清把這些話說得非常篤定,想來正如他所說,這十來年他都在暗中查這件事,在太平會裡,與他有私交的是翠娘子,而翠娘子則和謝思成是死對頭。偏偏謝思成便是藍先生的兒子,他的母親便是當年藍先生誤以爲是真正謝氏女的那個女子!

翠娘子從小就在藍先生身邊,如果那個謝家養女和真正的謝氏女沒有出現,她或許早就嫁給藍先生,成爲太平會的女主人了。可是謝家養女給了藍先生一個兒子,而那個真正的謝氏女,則徹底斷絕了翠娘子嫁給藍先生的路。

謝氏女是女帝后人,與女帝一脈相乘,是天下間至強女子的血脈。

而翠娘子只不過是謝家旁支,如果謝氏女沒有出現,那麼她也能湊數,可是謝氏女出現了,藍先生寧可等下去,也不會退而求其次。

翠娘子意難平,但是她卻不是會主動向人訴苦的人。這些年裡,也只是偶爾一兩次多喝了幾杯,纔對符清露出過端倪。

“沒錯,展懷的老婆就是姓謝的,我不知道她是不是真正的謝家嫡女,可是我猜那十有八、九就是真的。”

符清沉浸在回憶之中,沒等蘇淺詢問,他便又自顧自說了下去。

“你在慶王府裡,那年展懷抓住了韃子的那個什麼可汗,還是慶王代替先帝接受獻俘的。想來你還記得,那件事之後,展懷就被人蔘了,參他私自出兵宣撫,後來展懷不是親自去了宣撫嗎?還把兵部的人從宣撫總兵府裡給扔了出去,那派去查他的那些人嚇得屁滾尿流嗎?你或許不知道,當時謝思成和翠娘子的人,全都去了宣撫!”

“因爲那個時候,太平會收到消息,韃剌那邊出了重金尋找漢人名醫,爲一個女人治病,而那個女人,十有八、九就是謝紅琳!”

“宣撫與韃剌一城之隔,謝思成和翠娘子的人去宣撫也就罷了,展懷爲何也會去?他真的是爲了自己的案子嗎?展懷是什麼人,他都能率領五萬大軍擅自出兵宣撫,難道還不能派幾個人過去把兵部去查他的人全都收拾了?哪裡還用得着他親自過去?”

“當時我想不通,直到聽說展懷老婆就是謝家女兒,我這纔想明白!”

“展懷也是爲了謝紅琳而去,展懷的老婆,就是謝紅琳的女兒!”

“當年藍先生曾經一度以爲謝紅琳已經死了,可是他也查出謝紅琳有個女兒的,他還曾去過杭州,可是卻沒有找到,這是藍先生的心結。”

“不過現在藍先生恐怕已經給氣吐血了吧,他要找的謝家女兒,無論老的還是小的,全都和他沒有半分關係。那個小的居然嫁給了展懷,他還要藉着張寶辰才能反,謝家女兒竟然直接打出自己的名號來了。”

“哈哈哈,難怪那個老東西做夢也想和謝家女子生孩子了,就這份魄力和膽識,就甩了沈家人一大截。”

符清說到這裡,縱聲大笑起來,以前怎麼沒有發現這件事居然這般痛快啊,太痛快了,順王這些年來又是假死,又是創建太平會,可是到頭來,要想起兵還要假借張寶辰之名,他甚至都不能直接打出名號。

對了,謝思成明明是他的兒子,可還是要姓謝,還不是想要有朝一日,假借謝家子孫的名頭起兵嗎?

丟人啊,他符清還能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堂堂順王爺,先是改叫什麼藍先生,後來就連親生兒子也要跟了別人的姓。

蘇淺微微蹙眉,他想起了一件事來。

“慶王妃......她並不是謝家後代啊,太平會爲何還要把她接到揚州?難道不是想讓她給慶王誕下子嗣,再擁那小孩子爲帝嗎?藍先生已經有了謝思成這個王牌,他還要再立個小皇帝,有必要嗎?”

符清怔了怔:“這件事我不知道,就是那次宣撫的事情,翠仙惹怒了藍先生,把她打發到西北去了,從那以後我便沒有再見過她,也不知她是生還是死。翠仙離開京城後,我有事就向史原報備,史原是個嘴嚴的,從來都不肯多說一句,你說的這件事我並不知曉。”

蘇淺看出符清差不多已經倒空了,便道:“無妨,你在我這裡多住幾日,想到什麼再對我說吧。”

符清大驚:“那正堂呢?你總要讓我先見他一面吧。”

蘇淺微笑:“我說了,你兒子現在很安全,由女眷帶着,不方便送過來,不過如果你不相信,我倒是可以取他一隻手或一隻腳來給你看看,你可有記號,能一眼認出嗎?”

如果可以,符清恨不能給蘇淺幾拳,以前怎麼沒有看出來,這小子不但陰險,而且狠毒。

“你不許動他,他還是個孩子!”符清的眼淚都要流出來了,忽得滿臉通紅。

蘇淺望着他,眼神忽然有些飄忽,他笑了笑,聲音放柔:“你放心吧,就憑你與他的這份父子之情,我也不會傷害他。”

符清舒了口氣,他忽然起身跪了下去,對蘇淺道:“即使你不能饒我一命,也請放正堂一條生路,找個肯收養他的人家,讓他做個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這是符清第一次出言相求,卻不是爲自己,而是爲了他的兒子。

第四八一章 榆林(二)第四零二章 香坊街第六三六章 喜事第六十六章 陌上誰家年少第六六一章 好的壞的第七三二章 西望長安第二四三章 鎮國公第三九八章 夜探第六八五章 喪家之犬第五九六章 女尼第十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五十四章 行人莫聽官前水第三九三章 大哭第四三九章 何不初見第六零九章 進宮第七六零章 過年第一七一章 難爲第四九三章 適與野情愜第四九七章 姜先生第三四九章 強攻第三五七章 梅梅第六一二章 當浮一大白第四八七章 大禮(囡囡竹10000點幣和氏璧加更)第五九七章 風雨欲來第四三三章 心有靈犀一點通第四八一章 榆林(二)第一三七章 看王孫第三八九章 走馬燈第七一三章 蓮花座第三九一章 帳目第四八二章 榆林(三)第四十八章 半江瑟瑟半江紅第四十九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七二六章 大軍第五一九章 玉淨寺(二)第四六一章 突來第四十三章 不同離婦怨第五九三章 找人第四二六章 英雄出少年第四八九章 銀礦(三更)第一四九章 姐妹情深自有緣第七二七章 城樓第九十七章 有醫自遠方來第二五二章 鼻子第六十九章 黃口小兒口莫憑第七六二章 墜馬第六零六章 託孤第六十三章 逢僧話未歸第七五七章 金旗飄揚第六零五章 宮闈第五六三章 追尋番外一第七一六章 玉殞第二二五章 雲繡坊第二三一章 說出第五一零章 回憶第三五八章 針鋒第六一六章 招了?第五三一章 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第一零七章 船行千里第六零四章 謝小笨第五十五章 少年意氣與春爭第一四四章 看漫山紅遍第一二九章 滿口索錢財第六二三章 巧笑第五三六、五三七章 讓路(兩章合一)第六十章 少年不識愁滋味第四七八章 硬梆梆第六一三章 黃雀在後第五五六章 甜蜜(一更)第五五一章 展忱第七四七章 斷枝第六三八章 關二爺第四八五章 練兵第二六七章 山僧第二三八章 九爺的眉毛第五八五章 暗算第六八一章 麒麟第三七四章 驚駕第六六九章 新友第六四六章 逃第一一六章 身在禍難中第四八一章 榆林(二)第三六四章 打聽第五七五章 質問第九十五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四五七章 眉毛第六九六章 勸說第五二六章 碰面(今曦今朝和氏璧加更)第七六五章 酒醉第四四三章 派人第五三八章 奇貨可居第五七二章 故人第一三九章 三娘第四三六章 忽看庭際刀刃鳴第四四六章 驚變第七三五章 信物第五一七章 京城地第十六章 驛路交遊熟第四二二章 叮囑
第四八一章 榆林(二)第四零二章 香坊街第六三六章 喜事第六十六章 陌上誰家年少第六六一章 好的壞的第七三二章 西望長安第二四三章 鎮國公第三九八章 夜探第六八五章 喪家之犬第五九六章 女尼第十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五十四章 行人莫聽官前水第三九三章 大哭第四三九章 何不初見第六零九章 進宮第七六零章 過年第一七一章 難爲第四九三章 適與野情愜第四九七章 姜先生第三四九章 強攻第三五七章 梅梅第六一二章 當浮一大白第四八七章 大禮(囡囡竹10000點幣和氏璧加更)第五九七章 風雨欲來第四三三章 心有靈犀一點通第四八一章 榆林(二)第一三七章 看王孫第三八九章 走馬燈第七一三章 蓮花座第三九一章 帳目第四八二章 榆林(三)第四十八章 半江瑟瑟半江紅第四十九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七二六章 大軍第五一九章 玉淨寺(二)第四六一章 突來第四十三章 不同離婦怨第五九三章 找人第四二六章 英雄出少年第四八九章 銀礦(三更)第一四九章 姐妹情深自有緣第七二七章 城樓第九十七章 有醫自遠方來第二五二章 鼻子第六十九章 黃口小兒口莫憑第七六二章 墜馬第六零六章 託孤第六十三章 逢僧話未歸第七五七章 金旗飄揚第六零五章 宮闈第五六三章 追尋番外一第七一六章 玉殞第二二五章 雲繡坊第二三一章 說出第五一零章 回憶第三五八章 針鋒第六一六章 招了?第五三一章 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第一零七章 船行千里第六零四章 謝小笨第五十五章 少年意氣與春爭第一四四章 看漫山紅遍第一二九章 滿口索錢財第六二三章 巧笑第五三六、五三七章 讓路(兩章合一)第六十章 少年不識愁滋味第四七八章 硬梆梆第六一三章 黃雀在後第五五六章 甜蜜(一更)第五五一章 展忱第七四七章 斷枝第六三八章 關二爺第四八五章 練兵第二六七章 山僧第二三八章 九爺的眉毛第五八五章 暗算第六八一章 麒麟第三七四章 驚駕第六六九章 新友第六四六章 逃第一一六章 身在禍難中第四八一章 榆林(二)第三六四章 打聽第五七五章 質問第九十五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四五七章 眉毛第六九六章 勸說第五二六章 碰面(今曦今朝和氏璧加更)第七六五章 酒醉第四四三章 派人第五三八章 奇貨可居第五七二章 故人第一三九章 三娘第四三六章 忽看庭際刀刃鳴第四四六章 驚變第七三五章 信物第五一七章 京城地第十六章 驛路交遊熟第四二二章 叮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