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瞞天過海

另外還有些零星的記載,都從側面證實了此事,這座由盜墓者苦心建造,深藏在蜀地的“古墓博物館”,裡面收藏了歷朝歷代古冢中的奇珍異寶,不單如此,其中極有可能存在西周時期的古卦秘器。

於是孫教授就打報告,請求上級批准他組織一個專家組,專門去四川尋找“地仙村”,結果被許多人職責說他是異想天開,“觀山太保”只不過是民間傳說,目前人力資金都很緊張,怎麼可能憑一些捕風捉影的消息,就耗費人力物力去找一座根本不存在的古墓?這不符合咱們的工作原則。

孫教授碰了釘子,被人說成是神經病,只好忍下性子,暗中收集資料,每次出差去四川,總是會擠出時間走鄉串寨,去多方打聽調查,可是隨着逐漸深入接觸,他發現“觀山古墓”的具體位置根本就無跡可尋。

據說中國傳統行業中獨佔鰲頭的“摸金校尉”,精於“尋龍搜山、分金定穴”,而觀山太保的“觀山指迷”之道,也脫身於後漢時期“發丘摸金”之輩流傳下來的古術,對青烏堪輿的掌握深不可測,而且“觀山太保”本就是盜墓行裡的高手,他們建造的陵墓防盜手段肯定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甚至讓人連確切地點都無法找到,可能即便再過上千百年,“地仙古冢”的謎團,仍然只是一個民間傳說。

孫教授爲了找到“地仙城”這處古墓博物館,頗下了一番苦功,最終卻毫無所獲,他將這些年來從民間蒐集整理,有關明代盜墓賊“觀山太保”的資料,全部記載在了這本工作筆記之中,到最後未免有些心灰意冷了。

但在研究“觀山太保”的過程中,他從鄉間野談,以及各種史料方誌上,瞭解了許多古代盜墓活動的秘聞,知道這世上自古無不死之人,又無不發之冢,只要是古墓,就早晚有被挖盜墓者開的一天,盜墓之術,不外乎“望、聞、問、切”四門。

“望”是指觀望風水形勢,通過“上觀天星、下審地脈”來確定古墓的位置和佈局,這需要洞悉山川河流與日月星辰的脈搏,極爲深奧龐駁,不是普通盜墓者可以掌握的;另外這“望墓”之法,還可以觀察“地表、土壤、植被”的差異來尋找墓穴,又稱“觀泥痕、辨草色”。

“聞”字訣,也可分爲兩種方法,有一種人天賦異凜,嗅覺極其敏銳,可以通過鼻子辨別深山老林中的特殊氣息;“聞”又指盜墓者敏銳的耳音,練到“雞伺晨、犬守夜”的境界,就可以通過聆聽自然界的聲音,推斷地底的情形,耳音普通之輩,也可藉助工具,比如埋甕於地以耳認穴的“甕聽法”。

據說“問”字訣是通過向當地土人“諮詢”,從側面瞭解古墓的情報和方位,運氣好的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問”字訣另有一種比較神秘的方式,據說古代盜墓賊可以通過占卜推演,來確定古墓結構和墓中吉凶,但此術在很早以前就絕跡了,再也無人通曉。

最後是“切”字訣,主要是盜墓者挖掘古墓的各種辦法,是如何“避實就虛”的利用各種工具來挖掘盜洞,有分金定穴、直搗中宮,也有長鋤大鏟的崩山揭天頂,更有施術驅獸的“穿山穴陵甲”。

孫教授知道歸知道,但這“望、聞、問、切”之術,多是傳了幾千年的倒斗絕學,或許在民間可以打聽到這些事,可要真想學會這些本事,不得真實傳授,是完全不可能掌握的,何況大部分盜墓之術都是失傳已久。

按說到了這個地步,差不多該死心了,可孫學武性格偏執,對認準的事情格外執着,他“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仍是沒黑沒白廢寢忘食的想找“地仙”,妄想窺探“璇璣樓”中所藏的古卦天機。

也許真是“黃天不負有心人”,孫教授在一次整理古籍文獻的過程中,意外瞭解到一則秘史,在周穆王時期,曾有過一尊以南海龍火煅造的古鼎,鼎上有卦鏡卦符,古鼎出自歸墟,其材質是青銅器中罕見的器物,由於鼎器中的海氣凝結,其銅性歷千年而不失,年代愈久銅色之幽綠愈深。

古鼎上鑲嵌的卦符、卦鏡,都是西周時期照燭演卦的精髓,可以利用青銅中蘊藏的海氣,推演喪葬之象,古代人迷信風水中的“形勢理氣”,其中最看重的是“氣”,也就是所謂龍脈中的“生氣”,大海上的“海市蜃樓”異象,多是由於海氣變幻所生,歸墟中的海氣即是“龍脈龍氣”,這尊歸墟古鼎上的任何一塊碎片,都可以將普普通通的墓穴,變爲“生氣凝結的風水寶地”,而鼎上的卦鏡,更可以用來窺測推演古墓方位。

孫教授開始並不相信真有“歸墟古鼎”,但順藤摸瓜的略加考證,才知道此事絕非空穴來風,不過此鼎曾作爲陪葬品隨周穆王下葬,後來周穆王陵寢被人挖開的時候,發現銅鼎已被雷擊碎,卦鏡和四枚古符分別被人取走,就此散落四方。

歷史上盜墓者“問天卜卦”尋找古墓大藏的傳說,很可能就來源於“歸墟古鼎”,據說歸墟卦鏡上機駁繁奧,通過卦符的指引,便能根據周圍生氣聚散變化呈現不同卦象,孫教授知道周天卦符,共計一十六枚,古鼎上僅有“龍、鬼、人、魚”四枚,專是觀取陰陽氣穴所用,想以此破解西周的龍骨卦象雖然不太實際,但這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憑他幾十年潛心研究古代密文符號的積累,自問還有幾分把握能解讀四枚卦符呈現出的卦象,只要有了這面玄機無窮的古銅鏡,也許有一線機會能找到“地仙城”。

可到此時爲止,這些設想還僅是孫教授腦海裡的一座“空中樓閣”,歸墟古鼎碎裂之後,銅鼎被熔化改鑄爲丹爐,卦符卦鏡更是下落不明,它們都是古人眼中的“風水秘器”,天知道是否被哪個識貨的墓主帶着長眠地下了,孫教授無財無勢,僅憑一己之力,想把它們重新收集起來,又談何容易。

不過有道是“天意難料,天機最巧”,也是機緣巧合,還就真讓他等到了機會,兩年前孫教授到內蒙出差,借宿的時候,有位牧民對他談起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當時內蒙草原已經沙化嚴重,但有一片沙草地上的青草卻格外茂盛,遠遠看去就象一座綠色的草甸子,面積不是很大,約有幾十米的範圍。

這片草甸子裡藏有許多黃鼠狼,成羣結隊的進進出出,神態極其鬼祟,從前當地牧民很少見過黃鼠狼,以爲此兆不祥,就相約帶了大批牧犬獵槍前去剿殺,草原上的牧犬最擅長捕捉地鼠,捉起黃鼠狼來也不遜色,不到一天的功夫,就咬死了大小上百隻黃鼠狼子,屍體亂糟糟地擺滿了一地。

清剿乾淨之後,牧民們開始剝黃鼠狼的皮筒子,也有人點火焚燒草叢,其中一人見裡面的土窩子中,有一枚青銅的龍形器物,看起來也不值得什麼,並不知是古物,隨手掛在了坐騎上當裝飾品,想過幾天去旗裡趕集的時候,帶到供銷社換點紙菸。

孫教授是個有心之人,聽到這個消息,二話沒說就連夜到供銷社買了一條香菸,問那撿到無眼龍符的牧民,毫不廢力地將此物換了回來,暗中收藏起來,第一枚卦符,就被他瞎貓撞上死耗子般地弄到手了。

此後孫教授對卦鏡古符之事更加上心,但一直沒有其餘幾件秘器的下落,直到不久前才又有了一些眉目,原來“卦鏡”早已在清末流入境外,並在一次走私途中,隨船沉入大海,孫學武知道自己的老朋友陳教授有海外關係,就編了個謊話,告訴陳教授沉入海里的是秦王八鏡之一的“秦王照骨鏡”,是件價值連城的國寶,讓陳教授想辦法找人打撈。

那卦鏡背後都是密密麻麻的符號圖形,非常精細複雜,收藏者擔心遭到磨損,另外也是爲了使銅鏡中的海氣持久凝聚,就以火漆封蓋儲存,孫學武事先早已獲悉此事,卻瞞天過海,告訴陳教授說:“那是由於照骨鏡鎮屍千年,鏡中隱晦尤存,不可照人面目。”

孫學武知道沉船茫茫大海之中,不易打撈,他利用陳教授的關係打撈歸墟卦鏡,也是存了“謀事在人,成是在天”的念頭,並未抱有太大希望,想不到竟然真的從南海完好無損地取回古鏡,實是意外之喜,拿到手後並未上交,而是秘密地藏在家中,暗中分析鏡背的卦圖,陳教授工在美國治療期間耽誤了不少工作,回國後始終忙碌不停,又對他的老朋友深信不疑,心甘情願將找到國寶的功勞讓給了孫學武,從來都沒追問過他是否已將國寶獻出,更不知道那面南海古鏡根本不是“秦王照骨鏡”。

四枚古符中的銅魚,歷時幾千載,仍然嵌在古鏡上未曾分離,孫學武連做夢都沒想到,兩符一鏡已到了自己手中,看來合該自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如今只差一人一鬼兩枚銅符,把這些東西都湊齊了,就可以入川開啓觀山古墓,周天卦數的秘密似乎已近在咫尺了。

孫教授近日得知,解放前有人從湖南盜墓賊手裡買到一批文物,在民間輾轉多年,幸未殘缺丟失,前不久由愛國僑胞捐獻了出來,目前正在全國各地巡迴展出,其中就包括由歸墟古鼎改鑄成的丹爐,以及另外兩枚青銅卦符,而且在鑄造丹爐的時候,還將古鼎從周穆王陵寢中的出土經過,以及鼎身原本的形制,一一在丹爐上鑄成圖形記載。

孫教授當時恰好回到北京,見這批古物就在天津展出,便再也忍耐不住,他本就性格孤僻,竟然連假都沒請,就直接趕到博物館來看個究竟,不過在博物館的展室中離遠了看怎能過癮?而且也不想讓任何人知道他多年來一直在研究歸墟古鼎,所以不能通過正式渠道接觸,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深夜裡溜進博物館,把丹爐上的銘文和圖形都抄錄下來,想要從中窺探到“卦符、卦鏡”的使用方法。

筆記本的最後幾頁,都是丹爐上的銘文和圖案,但只有一半便截然而止,這本記載着孫教授秘密的筆記本,也就再沒有接下來的內容了。

想來那時恰巧被我撞見,孫教授惟恐暴露身份,匆匆逃離了博物館,他百密一疏,卻把他最重要的筆記本丟在了現場。

我看完之後合上了工作記錄本,冷哼了一聲,罵道:“這老小子平時裝得一本正經,實際上整個就一黑後臺,藏得比觀山太保還深,真是他媽的老奸巨滑,竟然拿胡爺當槍使了,我這輩子沒讓人這麼耍過,在驚濤駭浪中提着腦袋出生入死走了一個來回,險些把命都丟在南海,要不是這會兒看到這本變天帳,到現在還得被他矇在鼓裡——跟傻冒兒似的以爲自己是爲國立功了,可他放屁瞞得了響,卻瞞不了臭,隻手遮天的陰謀詭計終有敗露之時,既然被我知道了真相,定要讓他吃不了兜着走。”

shirley楊卻搖頭道:“你先別急着動火,我看此事未必如此簡單,恐怕尚有隱情亦未可知。”

我指着筆記本對shirley楊說:“如今事實俱在,也不用把陳教授找來與他當面對峙,只要把這本工作記錄拿到他面前,量他也不敢不說實話,還能有什麼隱情?”

shirley楊說:“孫教授在事業上始終都不順利,他暗中研究卦鏡卦符,多半是無奈之舉,恐怕只是不想讓旁人插手他的研究成果,另外博物館展出的古物皆爲防制品,此事你我當初雖然並不知道,可孫教授應該早就知情,他趁深夜無人,潛入博物館看看贗品,似乎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銅人銅鬼兩枚真正的古符,都已被文物部門收入倉庫了,我想即便是孫教授這種身份的學者,在沒有正式授權的情況下,也很難接觸到那些國寶,想用四符一鏡探尋地仙村的構想終究不能實現,他遲早會將手中的銅鏡銅符完璧歸趙。”

第2章 八臂哪吒第17章 潮汐(上)第18章 神臂牀子弩第7章 海中古玉(上)第40章 有筋無骨第49章 江湖第20章 漂瓜取魚(上)第25章 分山掘子甲第37章 觀山盜骨第9章 古狸碑(上)第20章 巴山猿狖(上)第29章 鬼音第29章 鬼音第70章 起源第37章 觀山盜骨第6章 送屍術第48章 龍穴第28章 俄羅斯式包裹第48章 龍穴第53章 捆仙繩第55章 怪物第59章 超自然現象第48章 點名狀第11章 幽靈血船第11章 工兵掘子營第29章 莫洛托夫雞尾酒第3章 盜墓往事第30章 丹爐第4章 熊的傳說(上)第23章 裁雞令第36章 撼嶽第5章 黑匣子第3章 盜墓往事第11章 工兵掘子營第20章 不存在房間之樓第20章 不存在房間之樓第38章 銅殿第50章 穴地八尺第30章 肚仙第27章 海之淵 鯨之腹(上)第46章 盤古神脈第19章 隱士之棺(下)第50章 穴地八尺第8章 三叉戟號(上)第17章 暫時停止接觸(下)第15章 黑潮浮棺(下)第54章 妖化龍第55章 在天空中飛翔的荷蘭人第31章 行屍走肉第3章 夜擒(下)第18章 屍有不朽者第6章 五尺道第30章 肚仙第39章 挑屍第18章 探海觀南龍(上)第18章 屍有不朽者(下)第7章 老吊爺第45章 閻羅殿第56章 在劫難逃第1章 趕冬荒(上)第52章 生離死別第32章 讀心術第21章 兇鐵第24章 錦鱗蚦第55章 在天空中飛翔的荷蘭人第1章 琉璃廠(下)第42章 不歸路(下)第24章 山陰第35章 猛鬼出籠第41章 盜墓者老羊皮(上)第39章 標本儲藏櫃第2章 黃皮子墳(上)第68章 帳薄之金盆洗手第15章 蚰蜒鉤第14章 龍上水(上)第48章 龍穴第8章 三叉戟號(上)第54章 過龍兵第25章 分山掘子甲引言第25章 畫門第52章 萬分之一第53章 捆仙繩第61章 龍視第20章 漂瓜取魚(下)第18章 屍有不朽者第8章 洗腸第35章 猛鬼出籠第25章 陰魂不散第38章 防腐液第38章 白猿第16章 怪湯第41章 湘西屍王第5章 耗子二姑第9章 削墳磚-第十章 來自草原的一封信第21章 食人蚌(上)第43章 奔月第13章 死者——身份不明第48章 龍穴第33章 霧隱迴廊
第2章 八臂哪吒第17章 潮汐(上)第18章 神臂牀子弩第7章 海中古玉(上)第40章 有筋無骨第49章 江湖第20章 漂瓜取魚(上)第25章 分山掘子甲第37章 觀山盜骨第9章 古狸碑(上)第20章 巴山猿狖(上)第29章 鬼音第29章 鬼音第70章 起源第37章 觀山盜骨第6章 送屍術第48章 龍穴第28章 俄羅斯式包裹第48章 龍穴第53章 捆仙繩第55章 怪物第59章 超自然現象第48章 點名狀第11章 幽靈血船第11章 工兵掘子營第29章 莫洛托夫雞尾酒第3章 盜墓往事第30章 丹爐第4章 熊的傳說(上)第23章 裁雞令第36章 撼嶽第5章 黑匣子第3章 盜墓往事第11章 工兵掘子營第20章 不存在房間之樓第20章 不存在房間之樓第38章 銅殿第50章 穴地八尺第30章 肚仙第27章 海之淵 鯨之腹(上)第46章 盤古神脈第19章 隱士之棺(下)第50章 穴地八尺第8章 三叉戟號(上)第17章 暫時停止接觸(下)第15章 黑潮浮棺(下)第54章 妖化龍第55章 在天空中飛翔的荷蘭人第31章 行屍走肉第3章 夜擒(下)第18章 屍有不朽者第6章 五尺道第30章 肚仙第39章 挑屍第18章 探海觀南龍(上)第18章 屍有不朽者(下)第7章 老吊爺第45章 閻羅殿第56章 在劫難逃第1章 趕冬荒(上)第52章 生離死別第32章 讀心術第21章 兇鐵第24章 錦鱗蚦第55章 在天空中飛翔的荷蘭人第1章 琉璃廠(下)第42章 不歸路(下)第24章 山陰第35章 猛鬼出籠第41章 盜墓者老羊皮(上)第39章 標本儲藏櫃第2章 黃皮子墳(上)第68章 帳薄之金盆洗手第15章 蚰蜒鉤第14章 龍上水(上)第48章 龍穴第8章 三叉戟號(上)第54章 過龍兵第25章 分山掘子甲引言第25章 畫門第52章 萬分之一第53章 捆仙繩第61章 龍視第20章 漂瓜取魚(下)第18章 屍有不朽者第8章 洗腸第35章 猛鬼出籠第25章 陰魂不散第38章 防腐液第38章 白猿第16章 怪湯第41章 湘西屍王第5章 耗子二姑第9章 削墳磚-第十章 來自草原的一封信第21章 食人蚌(上)第43章 奔月第13章 死者——身份不明第48章 龍穴第33章 霧隱迴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