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1章真經假經假真經

司馬徽感覺這五方上帝的『真經』,其實也在貫徹着斐潛的一個觀念,就是隻要真正的經學,而不是那些後人假借前人之名杜撰的東西。

前人做前人的經,後人寫後人的書,說起來本來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後人非要牽扯到了前人,並且以前人的經文作爲後來者的標準,或是背書,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新作沒問題,其實就是一種根本性的錯誤。

華夏前進的思想,應該年年都如新開的花一般的燦爛,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就如古花一樣的蒼老。

古文經的誕生,和今文經隔了一代人。

而且司馬徽如今發現,古文經其實有三批,或者說是三個版本。

甚至可能還有更多的版本……

也就是從孝文皇帝,到了孝景皇帝。

司馬徽之前爲什麼覺得古文經是真的,主要是因爲古文經一個是在孔氏府內被發現的,另外一個是劉餘這個人據說是從小有口吃,好聲色,養狗馬,沒有爭帝位的能力,也就不存在利用古文經來爭功了……

魯恭王所得,或許應該是真的,但是那些書籍,並沒有什麼後續的動靜,便是無所蹤了。

司馬徽一度覺得這件事情很可惜,但是現在想起來,在可惜之外,就多了幾分的可疑。

畢竟以常理推之,既是魯恭王壞孔宅所得書,似乎此本就不應有孔安國家人再獻之事。孔安國所謂家藏本和魯恭王的孔壁本,很可能並不是同一個。

孔安國的古文經,應該是第二版。

孔安國的版本,是『古以今之』,也就是用今文的方式去解讀了古文。所以雖然名義上稱之爲古文,但是實際上有可能並非真的完全是古文。

那麼第一版應該在誰手中呢?

司馬徽覺得應該是在劉歆手裡,劉歆是淮南王劉向的兒子。而劉向的父親是劉德,劉德又是劉餘的兄長,所以如果說魯恭王劉餘獲得了藏書,然後作爲一個喜好走狗飛鷹,聲色美女的傢伙來說,將書籍送出去給自家兄弟之中喜歡這些經書的人,似乎纔是一個合乎常理的推斷。

劉歆對當時的博士只傳授今文經,不傳授古文經非常不滿。於是上書漢哀帝,指責今文經爲秦代燹書之後新編的經書,和古文《尚書》相比根本就殘缺不全。請求立古文經《毛詩》、《左傳》、《禮》等古文經於學官之中。

只可惜啊……

劉歆的古文經沒趕上好時候,經過他整理的經文可能是真的,但是沒過幾年,王莽掌握了實權,王莽爲了便於推行自己的改革,便想到了『託古改制』,於是剛剛站穩腳跟的『古文經學』正準備大幹一場,把自己的學說發揚光大,卻因爲王莽的倒臺,劉秀的崛起,而突遭變故,盡數團滅。

此外,司馬徽在東觀藏書之中發現,其實在漢成帝的時候,還有一個姓張的,搞出來一百零二篇的《尚書》獻給皇帝。皇帝命人從庫房裡找出當年孔安國的獻書進行比對,發現同樣的篇名卻有完全不同的內容。所以至少在漢成帝的時候,古文經就已經是好多版本了,而且孔安國的版本,至少在漢成帝的時候依舊在皇室之中。

其實在歷史上不僅是漢代有人假古文今文的名頭搞事情,就算是到了後面的封建王朝之中,也有大批的人假借古人的名頭,動不動就說是某某古人所作,實際上麼……

關於這個古文今文的真假,一直是華夏文人的一個情結。在北宋年間,朝廷還專門寫了一封國書發去朝鮮,讓朝鮮找一找有沒有古代,也就是宋代之前的古文經,有的就一定要送來。然後歐陽修老先生也寫了一首詩歌,其中表示『令嚴不許傳中國,舉世無人識古文。先王大典藏夷貊,蒼波浩蕩無通津』,如果能誰能找出來,定然是感激流涕。從這個方面來說,也從一定的角度上證明了整個東亞文化圈,都是從華夏起源發展出去的。

幾千年來,華夏的流量密碼就是『尊古』二字。對傳統封建王朝來說,有一個不言而喻的道理,時代愈古遠,所說的話就愈權威,愈接近真理。

這個標準一方面帶來了好處,『尊古』的精神刺激了華夏曆史的蓬勃發達,也使得華夏的對於歷史,歷朝歷代都很重視,使得後人還能讀到這些千年古書。

另外一方面,這個標準也帶來了壞處,在這些傳統經文書籍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一層層地解釋,同時也是一層層依附古人說話。形成了『經、傳、注、疏』的套娃形式,一層解釋上一層,各層之間有着明確的詮釋權力安排,下面一層的解釋永遠不會去質疑或改動上面一層。

『這……或許就是驃騎真正想要我們去做的……』司馬徽伸手過去,原本或許是想要拍拍鄭玄的手臂,但是落下的時候卻依舊是輕拍在牀榻邊,『鄭公……老傢伙,要早點好起來啊……我可不想到時候只有我一個人上臺去做這個事情……』

『畢竟……這也是你走了一半的路……古今,真假,哈哈,』司馬徽長長的喟嘆了一聲,『都不如……正經正解啊……如今授經大典你算是錯過了,但是這正經正解,你可是要好起來啊……可不能錯過了……』

……( ̄o ̄).zZ……

驃騎大將軍府。

『父親大人……』

斐蓁屁顛顛的跑到了後堂之上,先是裝模作樣的作了一禮,然後便是急切的說道,『父親大人,我想要去看授經大典!』

斐潛微微撇嘴,對於後世各類慶典已經是熟視無睹的他,像是什麼授經大典的其實真引不出他任何的好奇心。

可是轉頭看到了斐蓁的目光,斐潛又似乎有點明白。

『嗯,你要去看呢,也不是不行……我可以讓人帶你去最好的位置上去看……』斐潛笑着,放下了手中的書卷,『不過麼……』

斐蓁垮塌了肩膀,愁眉苦臉的嘆息道,『我就知道……說罷,父親大人,這次是個什麼題目?』

『嗯,讓我想想……』斐潛捏了捏下巴上的鬍鬚,『對了,既然是欲觀禮,不妨試論「禮」之一字罷!』

『禮?』斐蓁吞了一口唾沫,『父親大人你認真的麼?這麼大的題目!』

斐潛哈了一聲,『既然知道「禮」之不易,說明也多少得了幾分真意了,怎麼樣?嗯,你也可以選擇不去看……去看了,當然要寫一寫……』

儘管『禮』是華夏傳統文化的一個核心,但是要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或是比較明確的給『禮』下一個定義,框定一個範圍,卻絕非易事。因爲它的內涵實在是太過豐富,難以包容。

《儀禮》、《周禮》及大小戴《禮記》所涉及之內容,有天子侯國建制的,也有疆域劃分的,還有政法文教、禮樂兵刑、賦役財用、冠昏喪祭、服飾膳食、宮室車馬、農商醫卜、天文律歷等等,就連一些器具的工藝製作甚至也包括其中,可謂是應有盡有,無所不包。

但是,就像是長劍是雙刃的一樣,因爲太過於包容,所以顯得非常繁雜,甚至可以說沒有核心的重點。

其實沒有核心,也沒有關係,就像是很多學科,其實也不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核心。比如數學,是說是零和一是核心,還是說運算,應用,亦或是幾何空間,微觀宏觀是核心?但是數學等學科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從最初的認識數字開始,直至高等數學,由易到難。

可是這『禮』麼,似乎從一開始就沒準備讓人學習一樣。

好歹漢代還有些九章算術什麼的,告訴人們要是對數學有興趣,可以先從日常生活的這些數學問題當中入手學習研究。沒有專門的人去研究數學要怎麼教,但是也算是指出了一個方向,可以先從日常身邊的這些問題開始攀爬數學的高峰。

但是『禮』呢?

三禮?

一出手就是重量級王炸?

有沒有方塊三先探個路什麼的?

很抱歉,就算是三禮的註釋本的註釋本,也是從三到A的一條龍。

這根本就不是一條路,是一道檻!

因爲很簡單,從一開始就已經定下來了,所謂『禮不下庶人』。

可問題是,『禮不下庶人』真的就好麼?

在這些人的觀念之中,禮是通行於貴族之中的,庶人則只有俗,但是這個高貴的『禮』和所謂低賤的『俗』,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就完全沒關係?阿拉是城裡人,儂這些鄉巴佬?

斐潛笑呵呵的繼續看書,斐蓁愁眉苦臉的在一旁捧着腦袋。

斐蓁覺得他現在腦袋一定很大,還很重,至少比原來的要更大一些,要是不捧着脖子肯定很難受。

去,還是不去,這是一個難題。

去了有熱鬧看,當然好玩,但是也要寫作業!

父親大人從哪裡學的,怎麼去玩都要寫策論?!

而且這策論不好寫,簡直就像是張牙舞爪的大敵啊!

不去,首先就沒有熱鬧可以看,而且……

斐蓁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歪着腦袋,有些懷疑的打量着斐潛,『父親大人,你方纔只是說「去看就自然要寫」,好像是沒說「不去看就不用寫」……這不是坑我麼?』

斐潛啊呀一聲,『哦?被你猜出來了?這樣啊,看來我以後要注意了……怎麼樣,決定了沒有?』

斐蓁嘆了口氣,『都這樣了,還決定什麼?』

斐潛哈哈大笑,『這是兩全其美啊!你去看熱鬧,開心了,我得到了你的策論,也開心了,這不是雙贏麼?兩全其美啊!』

斐蓁搖頭,『不,這一點都沒有兩全其美。』

『嗯,沒錯。』斐潛點了點頭,『可是至少我給了你還算是比較好的選擇。記住了,除了父母會照顧你之外,其餘的人不會給你什麼好的,或是不怎麼好的選擇,只會給你差的,還有更差的選擇……』

斐蓁沉默了一會兒,點了點頭,然後告辭了出來,站在堂下琢磨了一陣,沒有拐去自己的後院,而是順着卵石小道,穿過了竹林,到了另外一個小院。剛進門口就喊了一嗓子,『二孃!我來啦!』

蔡琰喜靜,她和黃月英幾乎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

一個院子裡面時不時的就會叮叮噹噹,雞飛狗跳,另外一個院子裡面常年安靜,最多就是琴聲幽幽。

『聽到啦……』蔡琰慢悠悠的說道,『又是找二孃我什麼事?是你爹給你留作業了?』

『呃……』斐蓁怔了一下,『那啥,我就是來看看妹妹……還有未來的弟弟……』

『哼。』蔡琰放下了手中的書,『你和你爹都一個樣,有事纔來……說罷,到底什麼事?』

蔡琰又懷孕了,在內分泌激素的刺激下,脾氣正屬於忽起忽落的狀態之中。

『這……』斐蓁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坦白,『還想要向二孃請教,什麼是「禮」?』

『你要寫「禮」啊?呵呵呵……』蔡琰很不厚道的笑了起來,『這可是個大題目!』

斐蓁氣哼哼的坐下,雙手交叉環抱在胸前,『誰說不是呢?我就是說要去看看明天舉辦的授經大典,然後父親大人就要我寫一篇這個的策論!這不是存心爲難我麼?』

蔡琰眼珠轉了轉,『哦,明白了。不過看起來你還不明白。』

『啊,啊?』斐蓁瞪圓了眼,過了片刻便是老老實實的拱拱手說道,『還請二孃指點。』

『你說你是要去看授經大典的,對吧?』蔡琰不緊不慢的說道,『這不就是很明顯了麼?你那爹要你寫的,不是那麼大的禮,而是如何從俗到禮……亦或是說,如何從禮到俗也行……』

『從俗到禮?從禮到俗?』斐蓁重複着。

有禮,自然是有俗。

那麼什麼纔是俗呢?

《說文解字》雲:『俗,習也。』也就是指生活的習慣。人們在各自特定的環境中生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各自的習俗。

禮和俗之間,並非是完全不能逾越的鴻溝,在《禮記王制》之中,對四方的風俗也作了如下的描述,『東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髮表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故而,不火食、不粒食者,稱之爲蠻夷戎狄……』蔡琰緩緩的說道,『此爲習俗是也……你也別以爲華夏之中就沒有不火食、不粒食者……比如人祭和人殉……而且這個題目啊,你還要從夏商周開始想……』

『夏商周?』斐蓁又是吞了口唾沫,『二孃,我就是寫個策論……』

『怎麼?』蔡琰微微而笑,『你覺得隨便些好,還是認真些好?』

斐蓁長長的嘆了口氣,覺得今天諸事不利,下次要好好占卜一下再出門。

沒錯,夏商周也同樣有習俗。

方纔蔡琰說的人祭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占卜。

事無大小,皆要占卜。

占卜的習俗,至遲在華夏龍山文化時期即已出現,從上古到殷商,從龜骨到讖緯,經歷了這麼長的時間,它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成爲東漢證明自己身份,獲得執政權柄的重要工具,如果不是斐潛在青龍寺大論當中掐斷了它的注入源頭,說不得還將繼續延續下去,成爲某些人,或是某些階層矇蔽他人,獲取利益的工具。

『禮,乃周制也。』蔡琰繼續說道,『周之前,無禮。周之後,亦無禮。那麼爲何有周禮,又是爲何無周禮,這些都夠你好好寫個十幾篇的啦……好了,我教你的就這麼多……對了,帶你妹妹去外面耍一耍,她吵得我頭疼……』

蔡琰也不用擔心自己女兒跟着斐蓁去玩會受傷什麼的,反正都有一大堆的老媽子和侍女看着,只不過是小孩子天生本能就會跟着大孩子,會聽大孩子的話卻不會聽大人的話。

斐蓁無奈。他發現其實他老爹老媽,二孃什麼的,其實都差不多,反正想要得到好處,沒問題,但是也要幹活。

這不,他來請教了問題,就要付出帶着丫頭的代價。

『欸!』

斐蓁只能是應答了一聲,然後便是在院中等了一會兒,然後帶着小傢伙,往別院而去。

任憑身邊的小鬼頭吵吵鬧鬧,斐蓁腦海裡面還在想着題目……

周王伐紂,建立了大周王朝,但是這周禮,卻不是周王一個人搞的,而是還有一個核心的人物,周公旦。

周公親身參加了伐紂的偉大斗爭,親眼目睹曾經是如何強大的殷商王朝,結果一朝覆亡的場面。作爲傑出的政治家,周公旦也在思考着在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背後,是不是天命在冥冥中起着作用?周人又要怎樣去做,才能長治久安?

於是最終誕生了『禮』。

周公旦分析了殷商列王的爲政之道,得出了殷商亡於『失德』的結論。有鑑於此,周公提出了施行『德政』的政治綱領,而要保證『德政』的實施,首先是要建立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其次是要制訂一套系統的行爲規範。二者合一,就是最早的『禮』。

這個最初的『禮』,在後來經過孔子的提倡和荀子的發揮,逐漸的形成爲一個博大的體系,不僅包括政治制度,而且包括道德標準和行爲準則。『禮』也不再是僅僅對統治者的要求,也是對有知識的『君子』的要求,成爲士族公卿的一個標準。

這麼說來……

『哎呀!我明白了!』

斐蓁一拍巴掌,興奮的大叫了起來,卻把一旁的小丫頭嚇了一跳,頓時眼一拉嘴一撇,哇哇大哭起來。

『哎呀呀呀……』斐蓁也是嚇了一跳,『你這大嗓門,跟你娘一點都不像啊……不是,別哭額,嗯,你再哭,明天我就不帶你玩了!』

第2397章大小圈子第2385章莫欺少年窮第1578章 風物長宜放眼量第2634章周氏價值第1127章 亂第六九六章 天黑請閉眼第1466章 千百年傳承下的生意第1710章 兵馬之威第三三六章 在光復上郡的大旗之下第1854章 攻擊和反攻擊第3172章 應該歡喜還是應該悲傷第九零五章 任重而道遠(五)第九七六章 有人忍辱有人笑第1573章 鶴鳴第2460章一環扣一環第2244章額外的文章,人生的道路第3011章假做真時錯真假第2427章你想我想大家都在想第2642章體面之中變化第1776章 大捷第1598章 兩條晉升路第1192章 人心見不得人性第1070章 劉協的第一次第1847章 熊孩子的熊孩子行爲第2113章另一處無形的戰爭第2114章蛋糕落地定律第1720章 衆口難調第2663章誰贏誰輸第3187章 山東子弟多才俊第1404章 攻心計第七七七章 有失必有得第1055章 平陽養豬職業大戶第六八九章 未雨綢繆第二六九章 哭泣的環首刀第3406章 商人逐利第1201章 死人會不會說話第九五四章 戰場上的關鍵第2645章宴會之中敬罰第三九零章 衛有君子,其國無故第三七三章 談茶談酒談交易第二四七章 連鎖反應第1143章 大家都是生意人第1847章 誰坑誰坑誰第2449章作文以會友第3429章 令君使君第2751章 想要不要重要決斷第八三一章 草原上的風(七)第1644章 西域之旗第1609章 富貴和追求第2773章 過猶不及第3012章無餘無語也無虞第2140章修一座橋第二零四章 對於野望的追逐第八六一章 叩長安(八)第3411章 恐懼轉移第五六三章 黃忠難離的惋惜第2571章人來人往第2240章求之求不得,舍之舍不去第一二四章 被攪動的襄陽政壇第二五九章 前面的路要怎樣走第1887章老問題,新舉措第2961章千山鳥飛絕,林後有佳境第1412章 亡於癔第3389章 法第三五四章 窮則思變第2350章當以一肩擔第1611章 一道猜測題第1649章 搶時間第3465章 陷阱第3389章 法第3273章 明白還是不明白第四十二章 浮生半日第2807章 自家肚腸小計較,江東興師大謀劃第2118章棋局之補第1782章 風聲,心聲第1212章 是非誰能說清第1261章 兗州初定心惶惶第五三二章 水面之下的陰影第1498章 誰佔誰的便宜第2993章方法決定戰法第1169章 香餌第1489章 假人頭真首級第2710章想要不要可以要第1775章 王庭第八六五章 叩長安(十二)第2012章小農經濟,不破不立第1004章 山雨來襲第3166章 人多不過就是多個飯桶第六五九章 富家人第1781章 假道,假報第2572章人仰馬翻第2086章攻!第2831章上車容易下車難第一五一章 萬事開頭難第1044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1617章 一羣蟲的事情第1046章 商隊帶來的新情報第1546章 徵西之賊第2037章都是老總,都有安排第1622章 大雪崩
第2397章大小圈子第2385章莫欺少年窮第1578章 風物長宜放眼量第2634章周氏價值第1127章 亂第六九六章 天黑請閉眼第1466章 千百年傳承下的生意第1710章 兵馬之威第三三六章 在光復上郡的大旗之下第1854章 攻擊和反攻擊第3172章 應該歡喜還是應該悲傷第九零五章 任重而道遠(五)第九七六章 有人忍辱有人笑第1573章 鶴鳴第2460章一環扣一環第2244章額外的文章,人生的道路第3011章假做真時錯真假第2427章你想我想大家都在想第2642章體面之中變化第1776章 大捷第1598章 兩條晉升路第1192章 人心見不得人性第1070章 劉協的第一次第1847章 熊孩子的熊孩子行爲第2113章另一處無形的戰爭第2114章蛋糕落地定律第1720章 衆口難調第2663章誰贏誰輸第3187章 山東子弟多才俊第1404章 攻心計第七七七章 有失必有得第1055章 平陽養豬職業大戶第六八九章 未雨綢繆第二六九章 哭泣的環首刀第3406章 商人逐利第1201章 死人會不會說話第九五四章 戰場上的關鍵第2645章宴會之中敬罰第三九零章 衛有君子,其國無故第三七三章 談茶談酒談交易第二四七章 連鎖反應第1143章 大家都是生意人第1847章 誰坑誰坑誰第2449章作文以會友第3429章 令君使君第2751章 想要不要重要決斷第八三一章 草原上的風(七)第1644章 西域之旗第1609章 富貴和追求第2773章 過猶不及第3012章無餘無語也無虞第2140章修一座橋第二零四章 對於野望的追逐第八六一章 叩長安(八)第3411章 恐懼轉移第五六三章 黃忠難離的惋惜第2571章人來人往第2240章求之求不得,舍之舍不去第一二四章 被攪動的襄陽政壇第二五九章 前面的路要怎樣走第1887章老問題,新舉措第2961章千山鳥飛絕,林後有佳境第1412章 亡於癔第3389章 法第三五四章 窮則思變第2350章當以一肩擔第1611章 一道猜測題第1649章 搶時間第3465章 陷阱第3389章 法第3273章 明白還是不明白第四十二章 浮生半日第2807章 自家肚腸小計較,江東興師大謀劃第2118章棋局之補第1782章 風聲,心聲第1212章 是非誰能說清第1261章 兗州初定心惶惶第五三二章 水面之下的陰影第1498章 誰佔誰的便宜第2993章方法決定戰法第1169章 香餌第1489章 假人頭真首級第2710章想要不要可以要第1775章 王庭第八六五章 叩長安(十二)第2012章小農經濟,不破不立第1004章 山雨來襲第3166章 人多不過就是多個飯桶第六五九章 富家人第1781章 假道,假報第2572章人仰馬翻第2086章攻!第2831章上車容易下車難第一五一章 萬事開頭難第1044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1617章 一羣蟲的事情第1046章 商隊帶來的新情報第1546章 徵西之賊第2037章都是老總,都有安排第1622章 大雪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