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步兵之王

又猛烈。

電磁炮炮彈的彈道與傳統火炮完全不一樣,打擊遠處目標時,電磁炮的開火仰角在60度到85度之間,仰角越大、射程越遠。

直徑155毫米(與傳統火炮的口徑完全無關)、重達185千克的炮彈以每秒2200米的速度(大約6赫)飛出“炮口”,到達125千米的“彈道頂點”後,進入“中段滑翔彈道”,由衛星導航系統與激光陀螺儀組成的“彈道修正系統”開始工作,控制位於彈體氣動中心(與重心重合)四周的72具“微型航向修正火箭發動機”,依照預先設定的彈道數據自行調整炮彈的飛行彈道。

因爲佔全射程75%以上的“中段彈道”在空氣非常稀薄的外層空間,所以炮彈的射程才能達到驚人的185千米。包括“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上的電熱化學炮在內,所有超遠射程火炮都儘量提高中段彈道高度,減少炮彈在大氣層底部的飛行距離。

距離目標到千米時,炮彈開始俯衝,進入“末段彈道”。如果是普通炮彈(實際上仍然是制導炮彈,只是沒有末端制導系統),仍然由“彈道修正系統”控制末段彈道;如果是制導炮彈,則由引導系統與控制系統修正飛行彈道。

DP-11A使用普通炮彈的圓概率偏差半徑爲射程地五萬分之一,射程爲185千米時,炮彈有50%的機會落在以目標爲中心,半徑爲37米的圓內;使用制導炮彈時,根據制導系統的差別,精度爲5到1C米。

185千克重的普通炮彈的裝藥量爲35千克,對地堡等半硬目標的摧毀半徑爲25米。由此可以算出,摧毀1個地面目標需要5炮彈。1枚普通炮彈地造價只有15000元,發射成本不到1C元,而一枚最便宜的空對地導彈的價值都在百萬元以上。毫無疑問,艦炮的“效費比”比導彈好得多。

與同“口徑”的火炮相比,電磁炮炮彈重得多。

比如155毫米榴彈炮的炮彈重量一般在千克到75千克之間,裝藥量不會超過15千克,有地甚至只有數千克。

末段攻擊時,艦炮炮彈從上百千米的高度上俯衝下來,着點速度在0馬赫左右。

更多地裝藥量、巨大地動能都賦予了艦炮炮彈更大地威力。對付地下目標時。可以設定更長地延遲引爆時間。使炮彈能夠穿透數米厚地土層。摧毀地下防禦工事。

體現艦炮威力地還有較高地射速。

1門DP-11A能夠在5鍾內投擲8880千克彈藥。而一個陸軍遠程炮兵連地12門155毫米榴彈炮在5鍾之內僅能投擲8100千克彈藥。算上艦炮炮彈地威力是陸軍榴彈炮炮彈威力地數倍。1門DP-11A堅固類地面目標地打擊能力大概與2個炮兵連相當。

3戰艦上總共有DP-1A。相當於8個遠程炮兵連!

短短5鍾內。3戰艦向濟州機場地韓軍陣地投擲了接近45:彈藥!

如此巨大地彈藥投擲量。如果由航空兵地戰鬥機完成。需要投入1個大隊地24各攜帶克級航空炸彈地戰鬥機。

艦炮火力的另外一個優勢是,具有強大地持續性。

完成5鐘的急促炮擊後,接下來每分鐘都有8枚炮彈落下,摧毀到3個韓軍陣地上的地堡或者火力點。

如果由航空兵執行同樣的打擊任務,則需要以2鍾1架的速度投入戰鬥機。

即便不考慮戰鬥機消耗的燃油,以及執行戰場支援任務的風險,航空兵的持續打擊能力仍然比不上“炮兵”。

支援艦隊盡情炮擊韓軍陣地時,率先空降的第15211營的官兵正在忙着清理空降場。

按照總參謀部制訂的作戰計劃,空降152並不完全以“空降”方式參戰。

率先空降的第15211營有兩個任務,一是清理濟州機場附近的登陸場、爲第二批空降的第1522營提供場地,二是攻佔濟州機場、消滅機場駐軍、清理機場跑道、迎接運載作戰部隊與作戰物資的運輸機。

也是說,空降152的主力部隊將以“機降”方式“登陸”濟州島。

機降的效率與安全性遠遠超過空降,而且很多重型設備只能機降,不能空降。

攻佔濟州機場,成爲空降152的首要任務。

爲了牽制住附近的韓軍,第15211營在濟州機場附近着陸時,擔任掩護任務的第1526營在翰林附近着陸,切斷了部署在慕瑟浦與新昌裡的韓軍主力部隊前往濟州的地面通道,完成了戰役分割任務。

第1526營的行動非常關鍵。

韓軍一直認爲首先“登陸”的是共和國海軍陸戰隊。除了東面的城山浦之外,濟州島上最適合登陸的地點就是西南面的慕瑟浦。

陸戰隊可以首先佔領慕瑟浦南面的加波島,在島上部署炮兵,然後再登陸濟州島。爲此,韓

力部署在了慕瑟浦與距離慕瑟浦大約1米的新昌裡付登陸的共和國陸戰隊。

誰能想到,首先到達的是空降兵。

在空降152的主力部隊到達之前,必須將韓軍主力部隊擋在翰林以南,確保濟州機場的安全。

第15211營的行動更加重要,越快佔領機場,主力部隊就能越快到達。

9點15,支援艦隊的炮擊還在進行,第15211營地先頭部隊開始向機場推進。

雖然只有1個連的兵力,但是管尚勳將另外1個連的空降戰車抽調了過去,組成了“裝甲尖刀”。

總共3C多輛空降戰車,絕對不容小覷!

對於沒有裝甲力量的韓軍駐守部隊來說,配備了30毫米機關炮與反坦克導彈(進攻防禦陣地時,反坦克導彈常被用來對付防禦工事,效果非常理想)、能夠擋住200米外射來的1277毫米機槍子彈的空降戰車就是名副其實的“裝甲尖刀”。

臧嘉裕也率領全班戰士參加了進攻行動,只是他們沒有直接攻打韓軍陣地。

管尚勳已經收到消息,運載偵察排地運輸機搞錯了空降地點,將第15211營的偵察排投到了翰林!雖然管尚勳已經命令偵察排儘快趕過來,但是一時半會之間,仍然只能讓臧嘉裕的步兵班執行火力引導工作。

不管怎麼說,臧嘉裕等人幹得還不錯。

攻打機場,必須速戰速決。

如果韓軍反應過來,破壞了機場的基礎設施,就算空降兵佔領了機場,也無法有效利用機場。

9點30分,在清理完了空降場之後,管尚勳投入了第二個連。

此時,運載第1522營的運輸機羣已經到達空降場上空。

爲了不讓第1522營瓜分勝利果實,在第1522營的第一批部隊着陸後,管尚勳將空降場地防衛工作交給了第1522營,親率第15211營的其他部隊投入進攻戰鬥。

進攻機場的戰鬥打得很激烈,卻不慘烈。

9點55,第15211營佔領機場塔臺,俘虜了1名韓軍上校。

到此時,管尚勳才搞清楚,守衛機場地只有2個步兵營,而且分佈在機場四周的數條防線上,根本擋不住空降兵。

0點整,管尚勳發出了佔領機場的信號。

空投第15211營與第1526營的運輸機已經回到東北地區地空軍基地,接到第15211營發來的消息後,所有運輸機以最大載重起飛。

首先運送的除了第1523營之外,還有一套“移動式聚變電能供應系統”。

該系統不是爲提供給空降兵,因爲空降兵沒有裝備電動戰車,而是提供給陸續到達的運輸機。Y-14最大載重的情況下,續航距離不到2500千米,而濟州機場距離共和國本土最近的空軍基地有65米,距離東北地區空軍基地1200千米,必須在濟州機場爲運輸機補充電能。

0點15,在空降兵控制了機場周邊地防禦陣地後,支援艦隊停止炮擊。

大約20鍾後,支援艦隊開始爲第1526營提供炮火支援。準確的說,是爲空降兵提供縱深火力支援。炮擊對象不是翰林附近地韓軍,而是正在新昌裡與慕瑟浦集結的韓軍主力部隊。

0點50,艦載航空兵開始執行“縱深遮斷”任務,重點轟炸韓軍主力部隊。

可以說,這是一場沒有多少懸念地戰鬥。

失去空中掩護、沒有裝甲力量、缺乏炮火支援的韓國步兵很難在正面戰鬥中擊敗得到空中支援、炮火支援、擁有空降戰車地空降兵。即便雙方條件對等,普通步兵也很難在正面戰鬥中擊敗被譽爲“步兵之王”的空降兵。

11點55分,第一架運載電力供應設備的Y-15輸機降落在濟州機場。

對空降152的官兵來說,如何儘量提高機場的使用效率比如何擊敗韓軍更加重要。

濟州機場的吞吐能力並不強,以往主要供運送旅客的民航飛機使用。即便總參謀部派來“專業”航空協調人員,受到場地面積、基礎設施、人員工作效率等各種因素的限制,也只能保證每1鍾起降1架運輸機。

即便如此,空降部隊的實力仍然在以極快的速度增長。

在韓軍的反擊沒有多少威脅的情況下,爲了提高空運效率,中午的時候,項鋌輝對空運排做出調整,提前將工程營與修建野戰機場所需的設備與物資送往濟州,延遲空降兵的運送時間。

從7日下午開始,工程兵在濟州南面修建野戰機場。

遭到猛烈轟炸與炮擊的韓軍加快了反擊速度,增強了反擊力量。

韓軍開始與時間賽跑,因爲只要共和國的空降兵在陣地上站穩腳跟,別說韓軍步兵,就連美軍裝甲兵都無可奈何!

第6章 第一顆火星第60章 協同作戰第58章 空中走廊第58章 爭分奪秒第114章 最後叮囑第186章 調兵遣將第136章 割裂第37章 時過境遷第98章 齊心協力第40章 玩概念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46章 說客第83章 最後席位第97章 石激起千層浪第46章 惡戰的徵兆第29章 開打第15章 鬼把戲第79章 俄羅斯泥潭第137章 王牌中的王牌第11章 統一進程第26章 民主共和日第97章 爭取主動權第11章 全面打擊第27章 戰爭決心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85章 全面部署第68章 文化第28章 新思維第19章 針鋒相對第31章 愛國者第80章 歸隊第114章 蜂擁而至第155章 先決條件第5章 變革時代第51章 堅守第96章 突圍第59章 同與不同第48章 兩片天第37章 戰術規劃第67章 快速船隊第7章 觀念轉變第114章 停火談判第21章 理想化第11章 全面打擊第94章 主次有序第111章 影響力第59章 戰場求生第41章 不變應萬變第11章 定策第29章 因果關係第86章 戰前動員第1章 財神爺第64章 有條不紊第35章 絕境第21章 一劍封喉第60章 軍事變革第90章 未來序二插翅飛虎第113章 西面開打第33章 雄辯第106章 選擇第48章 緊鑼密鼓第57章 挑戰書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27章 擋箭牌第154章 另外一個角度第31章 換裝序幕第7章 最強團隊第57章 關鍵一步第141章 佯攻第99章 否極泰來第113章 倒計時第39章 地面戰鬥第46章 信號第169章 新德里的災難第85章 打就打第83章 造勢第21章 因勢利導第74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21章 一劍封喉第43章 戰爭問題第142章 特種炸彈第19章 奔向目的地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23章 中國問題專家第24章 軍事顧問第1章 導火索第64章 穩重見長第20章 血性第2章 赤子之心第119章 人贓俱獲第63章 失控第18章 點火第85章 爭奪第一第62章 心狠手辣的角色第22章 力挽狂瀾第30章 布控第28章 硝煙升起第44章 死對頭第9章 政治參謀
第6章 第一顆火星第60章 協同作戰第58章 空中走廊第58章 爭分奪秒第114章 最後叮囑第186章 調兵遣將第136章 割裂第37章 時過境遷第98章 齊心協力第40章 玩概念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46章 說客第83章 最後席位第97章 石激起千層浪第46章 惡戰的徵兆第29章 開打第15章 鬼把戲第79章 俄羅斯泥潭第137章 王牌中的王牌第11章 統一進程第26章 民主共和日第97章 爭取主動權第11章 全面打擊第27章 戰爭決心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85章 全面部署第68章 文化第28章 新思維第19章 針鋒相對第31章 愛國者第80章 歸隊第114章 蜂擁而至第155章 先決條件第5章 變革時代第51章 堅守第96章 突圍第59章 同與不同第48章 兩片天第37章 戰術規劃第67章 快速船隊第7章 觀念轉變第114章 停火談判第21章 理想化第11章 全面打擊第94章 主次有序第111章 影響力第59章 戰場求生第41章 不變應萬變第11章 定策第29章 因果關係第86章 戰前動員第1章 財神爺第64章 有條不紊第35章 絕境第21章 一劍封喉第60章 軍事變革第90章 未來序二插翅飛虎第113章 西面開打第33章 雄辯第106章 選擇第48章 緊鑼密鼓第57章 挑戰書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27章 擋箭牌第154章 另外一個角度第31章 換裝序幕第7章 最強團隊第57章 關鍵一步第141章 佯攻第99章 否極泰來第113章 倒計時第39章 地面戰鬥第46章 信號第169章 新德里的災難第85章 打就打第83章 造勢第21章 因勢利導第74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21章 一劍封喉第43章 戰爭問題第142章 特種炸彈第19章 奔向目的地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23章 中國問題專家第24章 軍事顧問第1章 導火索第64章 穩重見長第20章 血性第2章 赤子之心第119章 人贓俱獲第63章 失控第18章 點火第85章 爭奪第一第62章 心狠手辣的角色第22章 力挽狂瀾第30章 布控第28章 硝煙升起第44章 死對頭第9章 政治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