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有條不紊

據幾個月,就連最不懂政治的軍人也知道誰纔是聯邦大當來

對聯邦政府官員、美軍高級將領來說,遇到大事。總統就把責任丟給國務卿,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所以當洛布林夫人召集聯邦政府部長級官員、以及參聯會的陸海空天陸戰隊等軍兵種將領到國務院開會的時候,沒人感到驚訝。

會議開始後,首先由四局長與嘔局長介紹情況。

與蘭德斯主持會議時不一樣的是,兩位情報官員介紹了情況之後,洛布林夫人沒棄急着進入主要話題,而是讓隸屬於國務院的“外交信息管理局”也就是。負責人對當前局勢做了更加深入的解釋。

由此可見,洛布林夫人更加信任由她管理的情報單位。

義上是一家類似與檔案處的信息管理單位,實際上卻是美國國務院下屬的主要情報機構。雖然受四等大型情報機構影響,知名度並不高,甚至沒有幾個人知道這個只有一千多名成員的機構是一家情報單位,但是在美國衆多情報機構中”演着一個非常角色。

總的說來,是一家單純的情報機構。

因爲受相關法律限制”能擁有自己的情報人員隊伍在成立四的時候,美國國會就通過了相關立法,即在涉外情報方面,只有四有權力培養與指揮情報人員,其他的情報機構均不得培養間諜,所以如重視通過高科技手段蒐集情報管理着美國國防部下屬的所有軍事衛星,並且負責監視美國乃至全球範圍內的通信一樣,能在其他方面下狠功夫。

作爲一家由國務院直接領導的情報機構,擅長的就是從公開與半公開渠道獲得侵襲,並且從這些信息中提取有用的成分。簡單的說,就是對公開與半公開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從而得出重要情報。

局長做了全面介紹之後,會議才進入主題階段。

參會人員心裡都有數,情況對美國非常不樂觀。

按照四的說法,共和國代表提交給海牙國際戰爭法庭的證據有很高的可靠性,即土耳其總理厄扎爾確實揹着杜奇威向土軍下達秘密命令,利用南部戰亂,剷除庫爾德人中的極端份子。也許厄扎爾的真實意圖只是想借此機會除掉一些反對民族和解,只想要獨立而不想要自治的庫爾德人極端份子,可是在法理上,只要這些人沒有采取行動,就不能確定他們爲極端份子,也就沒有理由以非法的手段剷除他們。

這就如同在一個人有犯罪的企圖、卻沒有犯罪的時候,不能爲其定罪一樣。受此影響,美國當局在尖持土耳其政府的時候,已經在法理上吃了虧。

洛布林夫人並沒否認這一點,而這也是整個會議的第一個重要話題。

當洛布林夫人提出,在沒有辦法證明土耳其當局沒有犯下反人類罪的情況下,美國應該採取比較保守的基本策略,即在積極援助土耳其的同時,不會兌現其他的同盟義務,比如向入侵土耳其的共和國宣戰的時候,其他參會者都認同與支持了這一觀點,均認爲美國沒有理由爲了一個涉嫌殺害無辜平民的盟友與另外一個超級大國交戰。

這種高度一致的態度說明了兩個問題。

是美國聯邦政府的高級官員中,往然有不少人認爲不應該與共和國交戰,至少沒有理由爲了一個不太重要的盟國與共和國交戰。雖然不能因此說這些人目光短淺,但是至少證明了這些官員身後的利益集團中,至少有一部分認爲應該與共和國保持良好關係。而不是所有利益集團都需要通過戰爭來實現利益。

二是美軍將領對勝利的把握並不大,甚至有部分將領認爲在全面開戰的情況下,美國將輸掉戰爭。雖然杜奇威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明確提到,共和國不可能在所有方向上佔據優勢,更不可能在所有方向上取得勝利,但是他對土軍的戰鬥力沒有太大的指望,並且認爲應該更加關注另外一個戰略方向。

受這兩者影響,洛布林夫人的觀點並不激進。

這也反映出了這位美國鐵娘子的一個特點,即不會受到主流輿論的影響。

與蘭德斯相比,洛布林夫人的最大特點是在做決策的時候。

討論了情況之後,洛布林夫人就沒有繼續徵求意見,而是非常果斷的做出了決定,美國將爲國際戰爭法庭調查發生在土耳其的反人類罪行提供積極配合,按照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決議對土耳其實施有限制裁,與共和國進行直接外交接觸,爲和平解決庫爾德人問題做出最後的努力。

母庸置疑,洛布林夫人非常武斷。

做出這一系列決策之後,她才把話題轉向即將爆發的戰爭,即在和平努力失敗後,美國需要投入多少軍事力量才能取得勝利。

這次,主要發言人只有一斤”也就是杜奇威。

按照杜奇威的說法,因爲共和國國家元首已經獲得最譏構的戰爭授權,吊然按照慣例。共和國當局會在發二六丁行動之前進行最後一次外交努力,即以正式外交照會的方式向土耳其當局下達最後通蝶,但是共和國軍隊的前期軍事部署已經完成,能夠在開戰後投入6萬地面部隊與6支航母戰鬥羣的全部打擊力量,並且在出到鋒卜時之內投入第四支戰鬥單位與空軍的作戰部隊。在此情況下,土軍獲勝的希望基本爲零,而且土耳其很有可能在一週之內土崩瓦解。

避免讓土耳其完蛋的辦法只有一個,即立即出兵。

對於土軍的戰鬥力,杜奇威沒有任何指望。按照他的說法,土軍的戰鬥力甚至比不上當年的韓國軍隊。雖然土耳其全境多山,東南地區更是道路崎嶇,但是共和國陸軍早就適應了不依靠道路交通網的作戰方式,在半島戰爭與印度戰爭中就證明了其山地戰能力。進行了現代化改編之後,共和國陸軍的規模大大縮減,戰鬥力卻全面提升,特別是各部隊的綜合作戰能力已經遠遠超過了印度戰爭時期。爲了引起洛布林夫人的重視,杜奇威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沒有任何保留,說得非常直接,即只要共和國空軍的支援力量及時部署到個,共和國陸軍投入的馴,戰鬥單位能在一週之內攻佔安卡拉。

洛布林夫人沒有懷疑杜奇威的判斷,只是覺得問題沒有這麼簡單。

杜奇威沒有迴避洛布林夫人提出的問題,即共和國空軍能否及時部署到位,以及共和國陸軍能不能把部署到戰區的3個戰鬥單位全都用在土耳其戰場上。

按照杜奇威的說法,共和國空軍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戰略運輸機羣。加上隸屬於共和國陸軍航空兵的戰術運輸機羣,共和國的空運能力絕對超過了美國。因爲已經向前線部署了6支航母戰鬥羣,所以共和國空軍只需要向前線部署凹俯左右的作戰飛機就能確保制空權,並且完成空中支援作戰任務。在此情況下,即便在只依靠空運的情況下,也能在出小時之內完成基本部署。

地面部隊方面,因爲第一戰鬥單位、第二戰鬥單位與第九戰鬥單位已經進入戰區,所以共和國可以在初期把三個戰鬥單位全都用在土耳其戰場上。爲了應對可能出現的威脅,共和國會以最快的速度向戰區投送第四個戰鬥單個,也就是已經離開了練地點的第十戰鬥單個。只要第十戰鬥單個能夠肩負起戈蘭高地方向上的防禦作戰任務,共和國就會首先集中三個戰鬥單位的兵力打垮土耳其。

爲了證明這一點,杜奇威專門提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第十戰鬥單個的指揮官就是當初在蘭契頂住了2四倍印軍猛攻的空降打手 紹旅的旅長,而第十戰鬥單位的官兵也主要來自3個空降旅。論防禦作戰能力,恐怕全世界都沒有一支部隊在第十戰鬥單個之上。最保守估計。依靠敘軍構築了數十年的防禦陣地,第十戰鬥單位能在戈蘭高地方向上擋住舊倍以上的以軍,或者層層設防、最終退守大馬士革,堅持到援軍到達。

雖然洛布林夫人不太懂軍事問題,但是參聯會的那些將軍不可能不明白杜奇威的意思。

半島戰爭中,共和國就是讓空降膨旅在五老堅持了數日,最終導致美國海軍陸戰隊最精銳的兩個師全軍覆沒,連軍旗都成了共和國軍隊的戰利品陸戰打手 強旅在蘭契擋住了印軍的撤退線路,爲共和國陸軍橫掃恆河平原創造了機會。母庸置疑,由空降部隊轉變而來的第十戰鬥單位絕對不容小覷。

更重要的是,此次指揮共和國軍隊作戰的還是裴承毅。

半島戰爭是裴承毅的成名之作、印度戰爭是裴承毅的扛鼎之作,而中東戰爭會不會成爲裴承毅的收官之作?不管會不會,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裴承毅不會輕易放過認爲奪取勝利的機會,而且他會用最擅長的方式來取得勝利。

裴承毅最擅長什麼?

幾乎每個美國軍人,特別是在皿年以後戴上將星的美國將軍都知道,在大規模地區戰爭中,裴承毅的拿手好戲就是聲東擊西。用共和國的軍事理論來說,就是在局部戰場上集中優勢兵力取得最大限度的勝利。用東方的一個成語來說,那就是田忌賽馬。

杜奇威要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讓第十戰鬥單位參戰,裴承毅肯定希望利用這支戰鬥力極爲強悍、而且以防禦作戰能力聞名的部隊守住南面的脆弱防線,然後集中優勢兵力攻打土耳其。只要能在一週之內打下安卡拉,推翻土耳其政權,順帶逮捕幾名土耳其要員,共和國當局就能向海牙國際戰爭法庭提供更多“確鑿有力”的證據,從而把土耳其當局釘上歷史的恥辱架,爲扶持一個親華的土耳其政權提供法理依據。從軍事上講,幹掉土耳其之後,裴承毅完全有理由用伊朗、伊拉克與敘利亞等盟國的軍隊來佔領土耳其※心集中兵力南下攻打戈高地,以幫助敘利亞收復失航心葉付以色列。

因爲以色列沒有戰略縱深,所以共和國軍隊攻上戈蘭高地後,沒人能夠保證戰爭會在約旦河谷停住腳步。按照共和國軍隊的突擊能力,用不了孫卜時就能從以色列的北面打到南面,徹底消滅這個猶太人國來

總的來說,這種先北後南的武術能夠爲共和國提供最理想的結果。

問題是,洛布林夫人不是那種沒有主見的人。

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洛布林夫人提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即共和國爲什麼不首先對付沒有戰略縱深的以色列,而是要去對付國土面積大得多的土耳其。

杜奇威沒被難住,立即給出了三個理由。

是以色列國防軍的戰鬥力比土耳其國民軍強悍得多,實力不在共和國軍隊的平均水平之下;而且以軍控制着戈蘭高地,擁有防禦優勢,共和國軍隊在進攻的時候肯定會遇到很多麻煩。二是中東地區的局勢更加複雜,而且以色列背靠地中海,很容易得到美國提供的戰略援助。共和國軍隊在這邊很難掌握優勢。三是戈蘭高地屬於阿以糾紛,而且居住在戈蘭高地上的不僅有敘利亞人,還有以色列人,在民族矛盾並沒激化,或者說共和國沒有拿到確鑿證據的情況下,沒有理由拿戈蘭高地問題對付以色列。

杜奇威的解釋基本上讓洛布林夫人感到滿意。

會議到這個時候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即如何解決這斤。問題。

這次,言的是參聯會主席,來自海軍的四星上將。

母庸置疑,情況不是很樂觀,卻也用不着悲觀。

因爲提前進行了動員,所以美國海軍的6支航母戰鬥羣已經到達戰區。其中3支航母戰鬥羣把守住了紅海南面的曼德海峽按照海軍上將的解釋,只要共和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羣不能進入紅海海域,就只能出動艦載戰鬥機打擊以色列與土耳其西北地區,無法用上那令人畏懼的大口徑電磁炮,另外3支航母戰鬥羣則在東地中海活動。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海軍的最後3支航母戰鬥羣將在下個月力日左右到達東地中海。

空軍方面,已經有3個戰術航空兵聯隊與打手 個支援航空兵聯隊到達土耳其,2個戰術航空兵聯隊到達意大利,2個戰術航空兵聯隊部署在保加利亞與羅馬尼亞。因爲希臘當局不肯讓部署在其境內的美軍戰鬥機執行支援土耳其的作戰任務,所以暫時無法向希臘,以及南塞浦路斯部署戰術航空兵。除此之外,還有個戰略航空兵聯隊的轟炸機部署在英國”個支援航空兵聯隊的加油機部署在馬耳他。到此,部署到戰區附近的美軍戰機超過勸架,其中大約四架是戰術戰鬥機。

陸軍方面,部署在歐洲的第打手 萊甲師、第3步兵師已經完成動員。留在美國本土的第4步兵師、第7步兵師、第心突擊師與第8餓略師均以開始動員。不過非常遺憾的是,除了最先動員的第裝甲師與第3步兵師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土耳其之外,其他各部隊均無法在本月到達戰區,其中部分作戰部隊最快也只能在7月中旬到達,甚至有可能拖到7月底。

陸戰隊方面,運送第打手 陸戰師的戰略投送艦隊已經到達東地中海,隨時可以將2萬多名陸戰隊官兵送上特拉維夫的海灘。第2陸戰師則在吉布提集結完畢,正在等待將其送往前線的艦隊到達,而從澳大利亞出發的戰略投送艦隊將在月底到達吉布提,預計能在7月日之前把第2陸戰師送到以色列。也就是說,陸戰隊將再次充當急先鋒,搶在陸軍前面把主力部隊送到戰場。

天軍方面,各種動員已經全面開始,只是天軍的作戰行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用參聯會主席的話來說,如果動用天軍攻擊共和國的軍事航天系統,那麼共和國天軍的應急機制將立即啓動,美國天軍的損失不會小到哪裡去,甚至有可能因此引發兩斤,超級大國相互投擲戰略核武器的毀滅性戰爭。

總的來說,美軍的準備有條不紊,完全按照計戈在進行。

問題也在這裡,因爲蘭德斯沒有取得國會的戰爭授權,所以只能按照法律的規定進行軍事級別的動員,而不能進行緊急戰爭動員。說得不客氣一點,因爲按照美國香瓜法律的規定,總統在和平時期只能動用陸戰隊這也是陸戰隊作爲一個獨立兵種,竟然陪有航空兵等各個作戰單位的主要原因,所以就算戰爭馬上爆發,美國也只能出動陸戰隊,而不能動用其他作戰力量。

從某種意義上講,蘭德斯在國會的“演講”更加重要。

進入會議的第四個話題,也就是最後一個話題的時候,洛布林夫人只讓杜奇威留了下來,準確的說,只保留了與杜奇威的通信信號。

有些事情,只能跟這個前線總指揮講。

第6章 一路走好第29章 野外求生第104章 力量決定一切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22章 用心險惡第27章 擋箭牌第40章 窗戶紙第145章 較勁第59章 低空坦克第143章 五加九會議第39章 地面戰鬥第29章 別無選擇第32章 臨時搭檔第8章 一箭三雕第37章 鋌而走險第7章 潛移默化第73章 高耗費戰爭第86章 增援部隊第20章 愈演愈烈第105章 最佳戰果第49章 大蕭條第122章 一發不可收拾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82章 新境第135章 絕不能失敗第115章 廢墟中的戰鬥第43章 藍天之主第36章 戰爭惡魔第16章 朝天子一朝臣第34章 超級航母第115章 攻堅戰第29章 野心家第159章 量才爲用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152章 峰迴路轉第16章 新聞戰第110章 添油加醋第57章 胸懷大志第18章 軍長大會第44章 機械戰士第100章 僵局第38章 理想惹的禍第35章 多手準備第19章 安全基石第95章 眼高手低第176章 棘手問題第50章 粉墨登場第3章 攻心爲上第29章 法定程序第20章 重大消息第35章 主動迎戰第87章 海軍的表演第122章 一發不可收拾第117章 全線吃緊第119章 二次革命第84章 排兵佈陣第5章 不安因素第81章 微妙關係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106章 海上平臺第32章 地面主戰平臺第26章 愈演愈烈第12章 實力第129章 壞兆頭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111章 處處被動第91章 爲決戰做準備第93章 政治進程第115章 定居點第30章 半小時第77章 爲了消耗第84章 內訌第69章 前因後果第74章 開盤序八生死角逐第14章 收復失地第78章 聯合抗華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24章 四法案第38章 頭號威脅第33章 親自作餌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9章 不可告人第45章 折翅第39章 正中下懷第43章 合理使用第84章 內訌第14章 收復失地第12章 合二爲一第22章 用心險惡第61章 總體戰略第149章 左衝右突第34章 全面爆發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132章 聯合反潛第49章 回心轉意第43章 大家當第4章 有與沒有第17章 大戰在即第127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第6章 一路走好第29章 野外求生第104章 力量決定一切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22章 用心險惡第27章 擋箭牌第40章 窗戶紙第145章 較勁第59章 低空坦克第143章 五加九會議第39章 地面戰鬥第29章 別無選擇第32章 臨時搭檔第8章 一箭三雕第37章 鋌而走險第7章 潛移默化第73章 高耗費戰爭第86章 增援部隊第20章 愈演愈烈第105章 最佳戰果第49章 大蕭條第122章 一發不可收拾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82章 新境第135章 絕不能失敗第115章 廢墟中的戰鬥第43章 藍天之主第36章 戰爭惡魔第16章 朝天子一朝臣第34章 超級航母第115章 攻堅戰第29章 野心家第159章 量才爲用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152章 峰迴路轉第16章 新聞戰第110章 添油加醋第57章 胸懷大志第18章 軍長大會第44章 機械戰士第100章 僵局第38章 理想惹的禍第35章 多手準備第19章 安全基石第95章 眼高手低第176章 棘手問題第50章 粉墨登場第3章 攻心爲上第29章 法定程序第20章 重大消息第35章 主動迎戰第87章 海軍的表演第122章 一發不可收拾第117章 全線吃緊第119章 二次革命第84章 排兵佈陣第5章 不安因素第81章 微妙關係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106章 海上平臺第32章 地面主戰平臺第26章 愈演愈烈第12章 實力第129章 壞兆頭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111章 處處被動第91章 爲決戰做準備第93章 政治進程第115章 定居點第30章 半小時第77章 爲了消耗第84章 內訌第69章 前因後果第74章 開盤序八生死角逐第14章 收復失地第78章 聯合抗華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24章 四法案第38章 頭號威脅第33章 親自作餌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9章 不可告人第45章 折翅第39章 正中下懷第43章 合理使用第84章 內訌第14章 收復失地第12章 合二爲一第22章 用心險惡第61章 總體戰略第149章 左衝右突第34章 全面爆發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132章 聯合反潛第49章 回心轉意第43章 大家當第4章 有與沒有第17章 大戰在即第127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