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六點多,一家四口都起牀了。
直到上車之前,謝媽媽都放心,交代着二人每天要幹啥,什麼東西放在哪。
剛進直播間的,認爲他倆要出去好長一段時間呢。
觀衆倒沒有覺得多此一舉,感同身受。
在家裡有時候父母只是出去一頓飯的功夫,都得千叮萬囑,自己不管幾歲,都是他們的孩子。
“拜拜...”
兩人揮着手,目送父母的車消失在視線之中,接着回到了小院。
“屁屁,今天開始,就剩我們咯。”
小仙一把抱起屁屁,躲着它熱情的舌頭。
“哎喲,你個肥狗,怎麼吃的這麼胖。”
嚴寒這裡則是派出了一位工作人員,老謝夫婦的離開,他打心眼裡高興。
雖然得重新找個吃飯的地方,但增加了節目的新意。
“小鬼當家”雖然有點誇張,不過,農村家庭不比城市,哪怕到了冬天,除了一日三餐之外,還是有些活兒要做。
尤其,嚴寒這兒提前與老謝夫婦商量,特地安排了些事兒,增加點難度。
出門的工作人員不是做別的,單純地和親戚們說一聲,這兩天可以串門,但是,別邀請他倆去吃飯。
謝不語自己都說過,增加cp感的其中一件事,便是做飯,現在可以實踐了。
屁屁太熱情,小仙將它放在了地上。
“坐好,我們開會了。”
謝不語失笑,不過被瞪了一眼之後,乖乖落座。
“來,看看我們要做什麼。”
小仙手裡拿着個小本本,她怕忘了,所以都把謝媽媽的話給記下。
1,每天早上起來之後,給二樓的菩薩上香。
2,下樓之後餵雞鴨兔,可以用剩飯,稻穀飼料在一樓倉庫裡,括弧,不用放太多。
3,打掃雞鴨圈,還有兔籠。
4,做自己的飯。
5,明天送飯。
冬天,活不算多,雖然嚴寒一再請求老謝,能不能多安排些事,可他卻只能搖搖頭。
這會,你不可能去開墾田地,不現實,時間不對。
而其他事,在年前都做的差不多。
期間,本想着讓他倆打掃打掃衛生來着,結果讓謝媽媽給否了。
知道嚴寒的用意,三層樓,打掃起來其實停費事的。
她倒不是心疼兒子,而是農村的習俗。
衛生啥的,年前都做完了,年後要到十五過完,纔會開始。
掃地,掃財,全國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習俗。
嚴寒一看不行,肯定得增加點難度,於是,多方打聽,安排了第五條。
送飯的地點是竹編廠。
鎮上的車燈收尾工作明天后天會正式重新展開,廠子到鎮上不遠,基本都有摩托車,來回很方便。
大伯提了一句,嚴寒立刻決定,別回去了,讓他倆做飯,送飯。
也不多,五個人。
“要不這樣,前面四件事,交給我,你轉職負責做飯!”
將小本本上的五件事重複了一遍後,小仙擡起頭,直接決定。
“我沒問題!”謝不語自然地回頭看了眼廚房:“加上咱們,一共七個人,至少得五菜一湯。”
“第一頓簡單,直接煮餃子吧,再來點醬油醋,哈哈哈哈。”
笑了一半,小仙手動閉嘴。
“我開玩笑噠,不要當真,肯定得好好準備,謝不語,加油!”
說完,
站起身去到了外頭,拿了根拇指粗細的棍子進來,遞給了謝不語。
直播間觀衆看得一臉懵逼,這是要幹啥。
只見謝不語無語地搖頭,接過之後,閉着眼,深呼吸。
“哎呀...”
忽然大喝一聲,把小仙以及觀衆嚇的一抖。
“嗯?”
“有點意思啊。”
“我上我也行。”
“別吹牛,謝不語是用手掌。”
“難道不疼麼。”
“一般人真做不到呢。”
連一旁的攝影師都露出的驚訝的神色。
謝不語做的事看着挺簡單,將小棍放在兩張椅子之間,隨着一聲大喊,右手做手刀劈下,木棍應聲而斷。
小仙之所以嚇一跳,主要是神叨叨的喊聲。
隨後,她先拿起謝不語的右手對着鏡頭示意,沒有問題。
接着是斷開的木棍。
“導演,你試試。”
原本以爲兩人只是鬧着玩而已,咋變的正式起來?
嚴寒拿過棍子,歪了歪腦袋。
棍和棍,不一樣。
要是已經腐朽乾燥,別說拇指粗細,碗口大小都能劈斷。
但,他手裡的顯然是新鮮的木棍。
咔嚓!
隨着嚴寒雙手使勁,木棍再度裂開,露出裡頭新鮮的綠色。
“假的吧...”
“新鮮的木頭韌性很高,手刀確定能劈斷?”
“估計是之前做了手腳,故意拿出來逗咱們的。”
“手一點事都沒有,肯定是故意設計的環節。”
“導演也在演戲。”
多數觀衆都只是看熱鬧,也不是啥大事,包括嚴寒在內,單純地認爲謝不語勁兒大一些,忍着疼,僅此而已。
只有小仙偷偷地笑了。
這事就簡單輕易地揭過,直到初五那天晚上,有些人才明白了這是再打預防針。
總結完要做的工作,二人來到了後院。
經過一番消耗,後院雞鴨加一塊,剩下七隻。
小仙沒讓謝不語幫忙。
這段時間她沒事的時候,都會跟着謝媽媽一塊過來喂喂雞鴨,本就不是什麼難事。
並且,打掃排泄物臉上的表情沒有任何變動。
一度讓觀衆產生她早已習慣的錯覺。
幹活期間,還接到了謝媽媽的電話,他們已經上高速了,單純的不放心,又叮囑了好一會。
就這樣瞎忙着,到了午飯時間。
“導演...”
正在喝着番鴨淮山湯的小仙擡起頭。
“我們給送飯,是不是得收酬勞呢,畢竟是幹活呢。”
嚴寒一愣。
話,沒有錯,很合理,但是,我就不想給錢。
“沒問題啊,鎮裡組織的活動,他們屬於僱傭方,我支持你們要錢。
直接找大伯...不,我建議找鎮長,畢竟關係到整個鎮子的榮光臉面,要是吃不飽,活肯定幹不好。
這樣,加上食材費啥的,一頓五菜一湯,三百,不算過分。
不給錢,不做飯,直接罷工,我們呢負責監督,揭露...”
“停停停,打住!”
越聽,越不對勁。
嚴寒是換着方式給予壓力,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觀衆倒是在鳴不平。
這倆貨參加節目的經驗還是少了。
節目組與參演者拍攝期間,便屬於對立關係。
凌更新,熱巴,劉巖三組雖然還沒拿過周冠,且沒咋打工,依然不愁錢花,就是靠着討價還價,逼迫節目組就範。
太實誠了,容易被欺負,被節目組牽着鼻子走。
“好舒服啊!”
吃過午飯,暫時沒事做的兩人來到小院。
從二八開始,天氣一直不錯。
今天因爲出了大太陽,氣溫更是來到了二十一度。
證明了歌詞:我在北方的大雪紛飛,你在南方的豔陽裡四季如春。
小仙靠在椅背上,閉着眼睛,曬着太陽擼着狗子,說不出的愜意。
“伱們這兒冬天也好了,一點都不冷。”
此時,她已經脫去了厚重的外套,可依然有些熱。
“特殊情況,”謝不語手裡拿着小仙的本子,寫寫畫畫:“不是每年都這樣,剛來那會還記得麼,陰雨綿綿,寒風刺骨纔是常態。”
“說明我運氣好。”
小仙轉過頭,有些好奇。
“你在幹啥。”
“噢,統計了下食材,”謝不語亮了亮本子:“加上咱倆一共七個人,要做四頓飯,最好別相同,得規劃規劃。”
“一切都交給你了,我打下手。”
小仙表示不是不關心,能力有限。
謝不語笑着點頭。
“打個商量怎麼樣。”
嚴寒此時冒了出來。
“你們不是想要賺錢麼,反正都得做飯,我們節目組有五個人,一起吧。”
之前謝媽媽還在家時,嚴寒等人沒有拒絕好意,跟着一塊吃。
這會人走了,街上的飯店也還沒開業,他們要麼自個做,要麼吃麪條。
“不行!”
謝不語頭也不擡地拒絕。
“爲什麼?”
問的不是嚴寒,而是小仙。
她很意外,謝不語一直都把賺錢放在嘴邊,這送上門的機會,居然不要?
“材料不夠!”
謝不語放下本子,剛纔小仙在洗碗的時候,他打開了冰箱,清點了裡頭的食材。
如果只是他倆,一個星期都吃不完,裡頭的各種肉不要太多。
“這樣呢?”
嚴寒發動了鈔能力,直接拿出現金。
“食材我們來想辦法,七個人,也不用多,六菜一湯,你們倆一塊,一天給二百。”
“多少?”
原本慵懶的小仙蹭地站起身。
“不是,你再說一遍!”
她直接來到了嚴寒面前,霸氣側漏的樣子讓對方一時間不敢言語。
“過分了,七個人的飯菜挺難做的,纔給二百塊錢。”
“哈哈哈,資本主義啊。”
“要我肯定不幹,加起來十幾個人,多少活啊。”
“這一次我站在他倆。”
觀衆也在鳴不平,有點過分了。
哪怕不會做飯,十幾個人的量光聽着難度就不小,二百,合着一頓飯就五十塊錢。
“哎喲,咱們談生意嘛,肯定是互相商量着來。”
嚴寒立刻認慫。
“要是不滿意,你們說個價。”
認錯的這麼快,小仙有些一下子找不到發力點,求助地回過頭,她哪知道要多少合適。
“一人一千一天。”
謝不語想都沒想,脫口而出。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開玩笑,一人一千塊錢,兩天就是四千,總導演會把自己幹掉。
“你太過分了。”嚴寒否定之後,又補了一句。
謝不語笑了:“咱們大哥別笑二哥,誰先過分來着?”
嚴寒無語。
只能說,長期節目有個好處,小白能慢慢成長,被節目組坑的多了,也學會了些經驗。
嚴寒方面吃準了你需要錢,而且能表現自己,讓節目變得有趣。
謝不語這兒呢,更簡單,你得吃飯。
雙方各有所求,並不是一面倒,所以交鋒很激烈。
你來我往,脣槍舌劍,經過半個來小時的“戰鬥”,達成協議。
從晚飯開始,一直到後天晚上,一共五頓飯。
節目組自備食材,一共給三百塊錢的加工費用。
爲什麼是三百呢。
首先,食材不僅包含七位工作人員,兩位廚師,以及,廠里加班的村民。
對於嚴寒而言,這個可以報銷,幾頓飯而已,報告都不用打,還能博取好感度,多好的事。
第二,主廚自然是謝不語。
但是每頓飯,節目組要幫忙。
不管是收拾洗菜,劈柴燒火,做力所能及的事。
第三,沒得點菜。
主廚做啥,你吃啥,管飽,不管菜色,什麼幾菜一湯,謝不語說的算。
兩人還是經驗少了。
哪怕提供了食材,三百塊,還是有點少。
他倆商議後覺得,在鎮上又不咋需要花錢,節目組退讓了一大步,咱倆要是太過分,就顯得太過分了。
於是就只要了三張紅票票,雙方握手,達成協作意向。
嚴寒這兒錢給的快不說,其他工作也跟上。
在鎮上時間呆的久,不管是領導啥的,還是村民都認識了一些。
食材啥的,根本不需要去縣城購買。
隔着牆,喊了一聲隔壁鄰居大嬸,說了想買些菜,大嬸挺快地答應,包在她身上。
說完,便拿起電話,操着聽不懂的本地話,開始聯繫。
十分鐘不到,第一個送菜的上門。
村裡養鴨子的農戶,送來了五隻土鴨,雖然是冰凍的,不過對方胸口拍的砰砰作響。
都是二八二九殺的,新鮮的很。
你們晚上要就要吃所以拿過來,如果要現宰的,也沒問題,等一會就行。
大嬸也在幫着說話,證明養鴨老闆是個老實人,價格相當公道。
幾人自然不會在意,感謝之後,由嚴寒付了錢,收下鴨子。
這一點,讓不少北方的觀衆相當驚訝。
有聽說過,南方的菜市場蝦線都給抽了,可你這是在農村,自個買,居然還有殺好去毛的服務,真心羨慕了。
接着,小院人來人往的多了。
有送青菜的,送肉的,送筍的...
有些村民拿來的不多,根本不收錢,鄉里鄉親的,幾棵青菜啥的,嚴寒要給,人直接跑了。
哪怕收錢,也只是意思意思,淳樸的民風,給鎮里長臉了。
再然後,就炸了。
在鎮裡有比網絡還發達的情報系統,這點都知道。
隔壁大嬸只是打了幾個電話,傳的越來越多,院裡來的人絡繹不絕,許多年輕人只是爲了漸漸小仙和謝不語,拿了點東西過來,直接往院裡一扔,啥錢不錢的。
見此情況,嚴寒趕緊喊停,太多了,要清點清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