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國殤

從九丈崖城防工事到陵城東大門不過五六裡,全是寬闊的大道。道路兩旁立着挺拔高聳的鑽天楊,夏日裡,整個大道都掩映在幽幽的綠蔭裡。現在卻不是夏日,蕭瑟的秋風吹落了滿樹青綠,稀疏枝頭上殘留的片片黃葉也飄飄欲飛,空曠的路面上鋪滿了枯朽的落葉。風起處,落葉飛騰,塵土飛揚,如黃龍亂舞,馬蹄踏在鋪着枯葉的路面上,也聽不到那令人心醉的“得得”脆響了。

楊夢徵軍長心頭一陣陣酸楚。

看光景,他的新二十二軍要完了。

這是他的軍隊呵!這新二十二軍是他一手締造的龐大家族,是他用槍炮和手腕炮製出的奇蹟。就像新二十二軍不能沒有他一樣,他也不能沒有新二十二軍。現今,落花流水春去也,慘烈的戰爭,把他和他的新二十二軍推到了陵城墓地。下一步他能做的只能是和屬下的殘兵部屬,把墓坑掘好一些,使後人能在茶餘飯後記起:歷史上曾有過一個顯赫一時的新二十二軍,曾有過一個叫楊夢徵的中將軍長。

那個叫楊夢徵的軍長二十九年前就是從陵城,從腳下這塊黃土地上起家的。那時從九丈崖古炮臺到城東門的道路還沒這麼寬,路面也沒有這麼平整。他依稀記得,那窄窄的路面上終年嵌着兩道深深的車轍溝,路邊長滿刺槐棵子和扒根草,鑽天楊連一棵也沒有。窄道上,陰天滿道泥水,晴日塵土蔽日。那會兒,他也不叫楊夢徵,他是九丈崖東北楊家墟子人,大號楊富貴,可墟里墟外的人都管他叫楊老六。他上面有五個叔伯哥,下面有七個叔伯兄弟。他們楊家是個大家族,陵城皮市街上許多綢布店、大酒樓,都是楊家人開的。老族長滿世界吹噓,說他們楊家是當年楊家將的後人,誰知道呢?!族譜上沒這個記載,據老族長說,是滿人入關時,把有記載的老族譜毀於兵火了。族人們便信以爲真,便認定楊家墟子的楊氏家族是應該出個將軍、元帥什麼的。

可是,直到宣統幼主登基,楊氏家族都沒有出將軍、元帥的跡象。那時的他雖說喜好槍棒,將軍夢確鑿是不敢做的。整日勾着腰,託着水菸袋的老族長也沒料到他有一個愣頭愣腦的重孫兒日後會做上中將軍長。

宣統登基的第三個年頭,陵城周圍鬧匪了,最出名的一個叫趙歪鼻,手下的嘍囉有百十號,還有幾十匹好馬,十幾杆毛瑟快槍,五響的。趙歪鼻膽大包天,那年春上,綁了楊家的一個綢布店老闆的票,接下,又摸黑突進陵城,搶了城裡最繁華的舉人街。城裡巡防營的官兵屁用沒有,莫說進山剿匪,連抓住的兩個嘍噦都不敢殺。趙歪鼻發了話,官府敢殺他手下的人,他就拿巡防營開刀。據說,巡防營管帶暗地裡放了那兩個嘍噦,又咋咋呼呼說是那兩個嘍噦逃了,要抓,後來也沒了音。

官府靠不住,百姓們只得自己保護自己。那年夏天,先是楊家墟子,後是周圍的村寨和城裡紛紛成立了民團、商團,整日喝符水唸咒,舞槍弄棒。老族長知道他自幼喜好槍棒,功夫不淺,就讓他做了二團總,團總自然是老族長。後來,老族長吃參吃多了,竟死了。老族長直到死,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鬧得沸反盈天,都不知道革命黨人已在廣州、香港、上海、武昌四處發動了起義。臨死時,還拉着重孫兒的手交待:咱拉民團是護鄉保民,就如同當年曾相國一樣,是護着大清天下的,咱可不能因着有槍有棒,勢力坐大,就不聽官府的招呼。

那功夫,他只有三支五響毛瑟快槍,還是老族長通過巡防營管帶,私下用一百多兩白銀買來的,人倒不少,楊家墟子、白土堡加城裡,四個民團,合計有近一千多號人,使的都是紅纓子槍頭和大刀片。就這些槍頭子和大刀片,便把趙歪鼻嚇住了,整整一個冬季,趙歪鼻和他的嘍噦們都沒敢在楊家族人身上下手。

過了大年省城的信息傳來了,說是宣統小聖上的龍座保不住了,四處都起義獨立了。城裡已有了革命黨,革命黨和趙歪鼻聯絡,要他帶人來打陵城。楊家一個在南京水師學堂唸書的秀才也跑了回來,也成了革命黨。秀才是他的堂哥。秀才堂哥很嚴重地告訴他:武昌成立了軍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雲集上海,通電宣佈,承認武昌軍政府爲統領全中國的中央軍政府。秀才堂哥以革命黨的名義,勸他帶領民團、商團,搶在趙歪鼻一夥的前面,幹掉巡防營,接管陵城。

他直到這時才明白,建立武裝並不僅僅能保護自己,保護家族的財產勢力,而且能夠干預政治,改變人們的生活秩序和歷史的進程。他的第一個老師,應該說是那位兩年後因病謝世的秀才堂哥,他日後漸漸輝煌起來的夢想,也是那位秀才堂哥最先挑起的。

不過,那當兒,他卻很猶豫。老族長的諄諄教誨還在耳邊響着,巡防營和他們楊家和民團、商團的關係又一直不錯,向巡防營下手他狠不下心。

秀才哥說,你不下手,趙歪鼻就要下手,他要是一宣佈起義獨立,接管了陵城,不但咱們楊家,連全城都要遭殃。到那時你再打他,革命黨人就會幫着他來打你了。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要想成大事,就不能講情面,不能手軟心善。

在秀才哥的慫恿下,他幹了,當夜撲進了陵城,繳了巡防營的械。佔領縣道衙門,宣佈起義。三天後,趙歪鼻率着嘍羅們趕來“造反”時,陵城古都已鹹與革命了。

趙歪鼻惱透了,揚言要踏平陵城,血洗楊家墟子。秀才哥和革命黨人便從中斡旋,說是大家都是反清志士,要一致對付清廷,不能同室CAO戈。於是便談判。趙歪鼻子不做山大王了,改邪歸正,投身“革命”了--據他聲稱,他內心早就傾向革命了,當年搶掠陵城舉人街便是革命的確證。他的嘍羅併到了城防隊裡,楊夢徵做隊總,他做隊副。後來,城防隊正式編爲民軍獨立團,楊夢徵做中校團長;趙歪鼻做少校團副--這傢伙好運不長,做了少校沒幾天,就因着爭風吃醋被手下的人打死了。原陵城商團的白雲森也做了中尉旗官。

他由此而邁入了軍界,開始了漫長而艱險的戎馬生活。先是在陵城,後是在皖北、河南、京津,二十多年來馬蹄得得,東征西戰,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參加了製造中國近代歷史的幾乎每一場戰爭。民國二十三年,在名正言順做了中將軍長以後,他還幻想以他的這支楊姓軍隊爲資本,在日後的某一天,決定xing地改變民國政治。當年的吳佩孚吳大帥不就是仗着一個第三師改變了北洋政府的政治格局,CAO縱了一個泱泱大國的命運嗎?

沒想到,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一聲炮響,他隱匿在心中的偉大夢想被炸斷了。日軍全面侵華,兩個國家、兩個民族的大廝殺、大拼搏開始了。他和他的新二十二軍身不由己地捲進了戰爭的漩渦,在短短三年中,打得只剩下了一個零頭。他是有心計,懂韜略的,十分清楚新二十二軍的衰敗對他意味着什麼。可是,在這場關乎民族存亡的戰爭中,他既不能不打,也不能像在往昔的軍閥混戰中那樣耍滑頭、搞投機。他若是還像往昔那樣耍滑頭,不說對不起自己作爲一箇中國軍人的良心,也對不起真心擁戴他的陵城地區二十二萬父老兄弟。

在關乎民族存亡的戰爭中,是沒有妥協選擇的餘地的。

往昔的戰爭卻不是這樣。

民國九年,他率着獨立團開出陵城。扯着老段的旗號打吳佩孚的鎮守使時,一看情況不妙,馬上倒戈,槍口一掉,對着自己的友軍開了火。民國十一年四月,直奉戰爭爆發,他先是跟着同情奉系的督軍擁張倒吳,後來一看吳佩孚得勢,馬上丟下陣地,和直系的一個旅長握手言和。再後來,馮煥章佔領京師,趕走了廢帝宣統,他又率着家族部下投身國民軍行列,且因着兵力雄厚,升了旅長。馮煥章沒多久服膺***,他便也信奉了孫總理,貼上了蔣委員長--那時蔣委員長還沒當委員長哩!再後來,張宗昌十萬大兵壓境,他的獨立旅支撐不住,搖身一變,又把蔣委員長和孫總理的***踏在腳下,向張宗昌討價還價,要了一個師的名份,和張宗昌一起打北伐軍。狗肉將軍張宗昌十足草包,和北伐軍沒戰上幾個回合,一下子完了。他當機立斷,沒讓蔣總司令招呼,又衝着張宗昌的一個旅開了火,竟把那個旅收編了,正正經經有了一個整師。如今的副軍長畢元奇就是當時那個旅的旅長,守九丈崖的郭士文是那個旅的團長。民國十九年,馮煥章夥着閻老西打蔣委員長,他二次反叛,在出師訓話時,把蔣委員長罵了一通,而後氣派非凡地率部上了前線。打了沒多久,馮煥章、閻老西和蔣委員長談判修好了,他又名正言順地變成了國民革命軍的少將師長。

從直統年間拉民團起家,到民國十九年參加蔣、馮、閻大戰,十六年間,他真不知道究竟打了多少亂仗,信奉過多少主張和主義,耍過多少次滑頭。爲了保存實力,爲了不讓自己的袍澤弟兄送死,在漫長喧鬧的十六年中,他幾乎沒正正經經打過一次硬仗、惡仗。他不斷地倒戈,抗命,成了軍界人所共知的常敗將軍,倒戈將軍,滑頭將軍。可奇怪的是,那麼多血氣方剛的常勝將軍都倒下了,這個叫楊夢徵的將軍卻永遠不倒。而且,誰也不敢忽略他的存在。更令那些同行們驚訝的是:他的隊伍像塊無縫的鐵板,永遠散不了。有時候被打亂了,他的部下和士兵們臨時進了別人的部隊,可只要一知道楊夢徵在哪裡,馬上又投奔過去,根本不用任何人招呼。僅此一點,那些同樣耍槍桿子的將領們就不能不佩服。湯恩伯司令曾私下說過:楊夢徵帶的是一支家族軍。李宗仁司令長官也說:新二十二軍是支扛着槍吃遍中國的武裝部落。

李長官的話帶着輕蔑的意思。這話傳到他耳朵裡後,他心裡挺不是滋味。那時,他還沒見過這位桂系的首腦人物。

民國二十六年四月,臺兒莊眼見着要打響了,最高統帥部調新二十二軍開赴徐州,參加會戰。他去了,也真想好好教訓一下日本人,給家鄉的父老兄弟臉面上爭點光。不曾想,整個五戰區的集團軍司令們卻都不願接收他,都怕他再像往昔那樣,槍一響就倒戈逃跑。因左右逢源的成功而積蓄了十六年的得意,在四月八號的那個早晨,在徐州北郊的一片樹林裡,驟然消失了。。。。。。

第二天,李宗仁長官召見他,把新二十二軍直接劃歸戰區長官部指揮,讓他對此事不要計較。李長官懇切地告訴他:過去,咱們打的是內戰,你打過,我也打過,打輸了,打贏了,都沒意思。你耍滑頭,也能理解。舊事,咱們都別提了。今日是打日本人,作爲中國軍人,如果再怯敵避亂,那就無顏以對四萬萬五千萬國人了!他知道。他頻頻點頭。最後,拍着胸脯向李長官表示:新二十二軍絕對服從李長官調遣,一定打好。

民國二十六年四五月間的徐州,像個被炮火驅動的大碾盤。短短四十天中,日軍先後投進了十幾個師團,總兵力達四十萬之巨;而中國軍隊也相繼調集了六十萬人蔘戰,分屬兩個東方民族的龐大武裝集團,瘋狂地推動着戰爭的碾磙,轟隆隆碾滅了一片片生命的羣星。先是日軍在臺兒莊一線慘敗,兩萬餘人化作灰燼,繼爾是國軍的大崩潰,幾十萬人被圍困在古城徐州。

日軍推過來的碾磙也壓到了他的新二十二軍身上,三千多弟兄因此喪生碾下。而他硬是用那三千具血肉之軀阻住了碾磙向運河一線的滾動,確保了孫連仲第二集團軍的臺兒莊大捷。

他和他的新二十二軍第一次爲國家,爲民族打了一次硬仗。

後來,當臺兒莊大捷的消息傳到陵城,全城紳商工學各界張燈結綵爲之慶賀,還不遠千里組團前往徐州慰勞。。。。。。

五月中旬撤出徐州之後,他率部隨魯南兵團退過了淮河,繼而又奉命開赴武漢,參加了武漢保衛戰。武漢失守,他輾轉北撤,到了豫南,在極艱難,極險惡的情況下,和日軍周旋了近十個月。

三十年初,豫南、鄂北會戰開始,新二十二軍殲滅日軍一個聯隊,受到了最高統帥部通電嘉勉。楊夢徵的名字,從此和常敗將軍、倒戈將軍的恥辱稱號脫鉤了。陵城的父老兄弟們因此而認定,從陵城大地走出去的楊夢徵和新二十二軍天生就是保家衛國的英雄軍隊,楊夢徵軍長和新二十二軍的光榮,就是他們的光榮。

豫鄂會戰結束後,戰區長官部順乎情理地把新二十二軍調防陵城了。其時,陵城周圍四個縣,已丟了三個,戰區長官部爲了向最高統帥部交賬,以陵城地區爲新二十二軍的故鄉,地理條件熟,且受本地各界擁戴爲由,令他率六千殘部就地休整,準備進行遊擊戰。不料,剛剛開進陵城不到一週,從淪陷區涌出的日軍便開始了鐵壁合圍,硬將他和他的子弟兵困死在這座孤城裡。。。。。。

騎在馬上,望着不斷閃過的枯疏的樹幹,和鋪滿路面的敗枝凋葉,他真想哭。

如今,在反抗異族侵略者的戰爭中,他成名了--一萬多袍澤弟兄用xing命鮮血,爲他洗刷掉了常敗將軍、倒戈將軍的恥辱,然而,事情卻並不美妙。他有力量的時候,得不到尊敬;得到尊敬的時候,力量卻作爲換取尊敬的代價,付給了無情的戰爭。

他感到深深的愧疚,對腳下生他養他的土地,對倒臥在魯南山頭、徐州城下、武漢郊外,豫南村落的弟兄們。他不知道現在倖存的這幾千忠誠無畏的部下們是否也要和他一起永遠沉睡在這座家鄉的古城?還有二十二萬敬他、愛他的和平居民。

戰爭的碾磙又壓過來了,當他看到東城門高大城堡上“抗日必勝”四個赤紅耀眼的大字的時候,不禁搖了搖頭,心想:抗日會勝的,只是眼下這座孤城怕又要被戰爭的碾磙碾碎了。這裡將變爲一片廢墟,一片焦土,而他和他的新二十二軍也將像流星一樣,以最後的亮光劃破長空,而後,永遠消失在漫長而黑暗的歷史夜空中,變爲虛無飄渺的永恆。

他嘆了口氣,在城門衛兵們向他敬禮的時候,翻身下了馬。在自己的士兵面前,他是不能滿面陰雲的,他一掃滿面沮喪之色,重又把一箇中將軍長兼家長的威嚴寫到了皮肉鬆垮的臉上。

軍部副官長許洪寶在城門裡攔住了他,筆直地立在他面前,向他報告:陵城市府和工商學各界聯合組織的抗敵大會,要請他去講演,會場在光明大戲院,市長、商會會長已在軍部小白樓恭候。

這是三天前就答應了的,他要去的。日軍大兵壓境,陵城父老還如此擁戴他,就衝着這一點,他也得去。他可以對不起任何上峰長官,卻不能對不起陵城的父老兄弟。

他點了點頭,對許副長官交待了一下:“打個電話給軍部,就說我直接到會場去了,請市長和商會的人不要等了。告訴畢副軍長,如有緊急軍情,如新八十一軍,暫七十九軍有新消息,立即把電話打到會場來。噢,還有,令手槍營一、三連立即到九丈崖向四八八旅郭士文報到,二連和營長周浩留下!”

第一章 第十一章 第八章 第六章 第四章 第八章 第七章 第十一章 第二章 第八章 第十六章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第八章 第十五章 第八章 第五章 第四章 第三章 第十一章 第四章 第一章 第十章 第十五章 第十七章 第十四章 第六章 第二章 第四章 第六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五章 第十五章 第十一章 第一章 第十章 第九章 第十七章 第九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九章 第七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二章 第一章 第七章 第十四章 第八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一章 第三章 第七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一章 第一章 第十六章 第十四章 第五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三章 第十一章 第七章 第十二章 第十五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第五章 第七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六章 第四章 第十七章 第十四章 第十一章 第七章 第一章 第十一章 第四章 第十五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五章
第一章 第十一章 第八章 第六章 第四章 第八章 第七章 第十一章 第二章 第八章 第十六章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第八章 第十五章 第八章 第五章 第四章 第三章 第十一章 第四章 第一章 第十章 第十五章 第十七章 第十四章 第六章 第二章 第四章 第六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五章 第十五章 第十一章 第一章 第十章 第九章 第十七章 第九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九章 第七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二章 第一章 第七章 第十四章 第八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一章 第三章 第七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一章 第一章 第十六章 第十四章 第五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三章 第十一章 第七章 第十二章 第十五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第五章 第七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六章 第四章 第十七章 第十四章 第十一章 第七章 第一章 第十一章 第四章 第十五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