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節 實戰檢驗

二十二日夜,戰略轟炸機部隊的參謀軍官根據電子偵察機提供的情報,對轟炸飛行航線做了最後的修改,由羅雲衝最終確定之後,二十三日上午,作戰任務下達到了各轟炸機部隊。爲了達到轟炸的突然性,以及保密方面的需要,當時轟炸機部隊仍然部署在尤卡坦半島的機場上,要到二十三日下午纔會起飛前往古巴,然後在夜間再次起飛,執行轟炸行動。

保密可以說是戰略轟炸的一大重點,真正期間,數個擁有戰略轟炸機部隊的國家都相當重視保密,以及針對戰略轟炸的情報蒐集工作。當時,英國的“政府密碼學校”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判斷德國與唐帝國遠征航空兵的轟炸行動,然後及時的發出消息,好讓將遭到轟炸的城市做好防禦準備。而在所有的安全環節中,通信肯定是最容易泄密的。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電纜,而不是電臺來下達作戰命令,可是當時在前線地區是不可能用電纜聯繫各個機場的,無線電臺仍然是最主要的通信工具。在無法確定敵人是否已經破解了通信密碼的情況下,就必須得采用多重加密技術,即在基本密碼的基礎上,用代碼來表達重要信息,或者是打亂各目標的代碼,讓敵人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比如在對英國的轟炸中,德國人就採用了二次加密技術,當時英國已經破譯了德國的通信密碼,可是卻沒有能夠破譯代碼,結果錯誤的將考文垂判斷爲倫敦,導致考文垂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遭到了猛烈的轟炸,幾乎被徹底的摧毀。

唐帝國陸海兩軍都有自己各自的密碼系統,陸軍航空兵還有一套單獨的密碼系統。當時爲了保密,甚至採用了三次加密技術,即在使用代碼的情況下,還打亂了代碼地排列。而且每週會更換一次代碼的排列順序,如果沒有最新的代碼表,就不可能準確的翻譯出電文內容,敵人也就不可能準確的破譯密碼了。

這些保密工作都是由情報人員負責的,從26年開始,在非一線戰鬥部隊裡,所有的電報收發工作都由情報人員承擔,各部隊不再安排單獨的保密軍官。指揮官只需要下達任務,作戰部隊也只能從情報人員手裡獲得任務。這些情報人員在人事上屬於情報部門,在編制上則直接接受軍隊上級地指揮,屬於雙重編制。

各項準備工作迅速展開。二十三日上午,在戰鬥命令下達之後,地勤人員抓緊時間爲參加轟炸行動的438架轟炸機進行了全面檢查,以確保所有的轟炸機都能夠飛起來。同時,各機場也組織飛行員掌握目標的具體情況,熟悉飛行路線,並且給每個中隊(中型轟炸機部隊12架爲一箇中隊)安排了相應的任務。確定了領隊長機的安排與任務。

當時機組數量要比轟炸機的數量多得多。爲了確定具體的機組,還採用了抽籤的方式,誰抽到就誰去執行任務。結果有三分之一的機組沒有接到任務。在休息了十多天之後。飛行員都求戰心切,沒有接到任務地反而有點失落。

出發前幾小時,飛行員在地勤人員地協助下對轟炸機進行了最後的檢查。這也是正常的程序,飛機的狀態直接關係到了飛行員的生死,除非情況緊急,沒有足夠的時間,不然的話,飛行員都會在出發之前對自己的座機進行最基本的檢查,以確定飛機的狀態。

下午四點半,各機場的轟炸機陸續起飛。轟炸機機羣首先向南飛。在到達了洪都拉斯上空之後再轉爲向東飛,一直深入加勒比海大概200海里之後還要盤旋大概三個小時,這才轉向飛往了古巴東南部地區的機場。這主要還是爲了欺騙敵人,同時還可以避開美軍遠程戰鬥機的搜索與巡邏空域,走相對安全地航線,在到達古巴的機場時,也已經是深夜了。

當時,爲了迷惑美軍,避免美軍察覺。以做好防禦準備,參謀人員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在轟炸機羣起飛之後不久,部署在危地馬拉的一批運輸機也離開了機場。這些運輸機將前往巴拿馬的機場降落,而且到達的時間也是夜晚。這樣一來,如果美軍的諜報人員在監視巴拿馬的機場的話,就很容易在夜間將運輸機判斷爲轟炸機,從而認爲從尤卡坦半島起飛的轟炸機羣已經到了巴拿馬,而不是去了古巴。

轟炸機從尤卡坦半島上地機場起飛的時候,古巴那邊也在做着相應的準備工作。3500噸燃燒彈是在二十二日下午的時候纔到達了聖地亞哥的,羅雲衝故意延遲了運送時間,主要是以前一直沒有向聖地亞哥運送過轟炸機使用的燃燒彈。陸戰隊才佔領聖地亞哥不久,根本沒有辦法保證將潛伏在聖地亞哥的美軍諜報人員剷除掉。因此,爲了保險期間,不能提前運送彈藥。這些彈藥都將在天黑之後才從港口運往機場,爲此,羅雲衝還專門調動了一批原本應該爲陸戰隊運送物資的車隊,讓其守在港口,只要天一黑就立即出動。

機場上的準備工作也很充分,當天晚上正好有一批美軍的傷員要從巴哈馬羣島轉移到巴拿馬的戰俘營去,運輸機要首先在古巴的機場降落加油,因此機場上的勤務人員藉此進行了準備工作。運輸機到達的時間也是精心安排的。第一批運輸機在凌晨兩點半到達,最後一批在三點半到達,而轟炸機羣到達的時間是三點四十分,只間隔十分鐘,這樣就算有美軍的諜報人員在監視機場的活動,也有可能將轟炸機錯誤的判斷爲四發大型運輸機。當然,前提是美軍的諜報人員的識別能力不怎麼樣。

轟炸機是陸續到達的,而且在機場停留的時間相當短暫,按照要求,地勤人員要在半小時內爲轟炸機補充燃料,掛上炸彈。而以往,這些工作需要至少兩個小時的時間。除了地勤人員提高效率之外,還得同時安排兩個地勤小組負責一架轟炸機,一個負責加油,另外一個負責補充彈藥。兩項工作同時進行。爲此。地勤人員還專門研究了工作程序,調整了幾個步驟,以提高效率。即使這樣,一個機場一次也就最多爲兩個中隊的轟炸機提供服務,而當時一共有五個機場可以接收轟炸機,因此至少需要四個批次,持續兩個小時。才能夠爲所有的轟炸機裝上炸彈與燃料。

要想讓分四次出發的機羣會合到一起,就只能降低先出發地轟炸機羣的速度。“鵬”式轟炸機的航程不是問題。就算在滿載的情況下,作戰半徑都能達到1300海里,而這次的直線作戰半徑只有700海里,算上繞飛的距離,也就最多850海里,因此轟炸機在起飛之後,可以在空中多逗留至少四個小時。

主要的問題還是護航戰鬥機,當時怎麼安排護航戰鬥機的航線成爲了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如果全程伴隨飛行的話。那麼戰鬥機地航程就不夠。可如果不伴隨飛行的話,戰鬥機就要穿越美軍的雷達探測區。最後,參謀設計了一套單獨適用於戰鬥機的航線。護航戰鬥機將晚大概半個小時出發。到時候已經是凌晨五點半左右。而在前一個小時裡。戰鬥機羣將高空飛行進入美國本土上空,天亮後大部分戰鬥機轉爲低空飛行,只留少數戰鬥機在高空警戒。而戰鬥機的航線基本上是一條直線。這一來可以吸引美軍的防空戰鬥機,二來還可以縮短航程。而轟炸機的航線與戰鬥機的航線有幾處相交點,大概每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就要會合一次,相隔距離也在50到100海里之內,轟炸機羣與戰鬥機羣保持直接聯繫。如有必要,可以立即呼叫,而戰鬥機到達的時間不會超過15分鐘。

實際上,這套護航戰術有很大的問題,只是當時運氣夠好,還沒有暴露出來。在後來的戰鬥中。美軍防空戰鬥機瘋狂的攔截,讓護航戰鬥機不得不隨時呆在轟炸機羣附近,根本就不能遠離轟炸機羣。別說15分鐘的支援時間,就算5分鐘也不行,必須要隨叫隨到,而且最好是由戰鬥機在最危險地方向上巡邏,以確保在敵防空戰鬥機攻擊轟炸機羣之前就將起發現,而不是等轟炸機羣地呼叫。

相關的工作都是提前安排到位的,而且各部隊都接到了羅雲衝地直接命令。必須要盡一切努力確保行動成功,不能有一點疏忽與疏漏。而執行作戰任務的轟炸機與戰鬥機也都按照計劃準時的完成了各個步驟。二十四日凌晨三點四十分,第一批轟炸機就到達了古巴的機場上空,隨即就開始降落。

同時,部署了那三個護航戰鬥機中隊的兩個野戰機場上地勤務人員也忙碌了起來。戰鬥機飛行員也領了作戰任務,隨即就開始加查自己的座機,他們將在五點半起飛。四點十五分,第一批轟炸機離開了機場,隨即第二批轟炸機降落補充燃料與彈藥。這個工作要持續到五點四十分左右,而且最後起飛的一批轟炸機必須要加速最趕前面起飛的三批轟炸機,會合地點在穆埃爾託斯羣島上空,距離美國本土僅僅只有120公里左右。在轟炸機羣到達美國本土上空的時候,護航戰鬥機也差不多追了上來。此時天色還沒有亮,因此不大容易遭到美軍戰鬥機的攔截,畢竟美國也沒有多少夜間戰鬥機,對轟炸機羣威脅最大地是美軍的戰術戰鬥機。

“到達美國本土上空後,轟炸機羣將在8500米的高度上飛行。”羅雲衝向趕來一起等待轟炸結果的談仁皓介紹了情況。“從我們獲得的情報,以及以往總結的實際情況來看,美軍主力戰鬥機在這個高度上的機動性很差,而且速度也快不起來。而‘野馬’爬升到這個高度上,至少需要幾十分鐘的時間。如果轟炸機羣能夠成功避免被及時發現的話,美軍戰鬥機甚至沒有時間對轟炸機羣進行迎頭攔截。”

談仁皓微微皺了下眉毛,攔截還要分方向?

“我們在歐洲總結出來的經驗,只要轟炸機羣的速度夠快,飛得夠高,那麼從側面進行的攔截,或者是從後面進行的追擊都沒有太大的威脅,真正構成威脅的是迎頭攔截,這樣戰鬥機就可以抵消掉高空性能差的劣勢,同時轟炸機在前方的自衛火力最差,也最脆弱。因此,只要能夠避免遭到美軍戰鬥機的迎頭攔截,那麼損失就不會有多大。”羅雲衝稍微停頓了一下,“在歐洲戰場上,我們被戰鬥機擊落的轟炸機中,有6成是在遭到迎面攻擊的時候被擊落的。而這次,我們大概有7成的轟炸機是被美軍戰鬥機迎面攻擊的時候擊落的。”

“那就是說,真正有效的防禦手段還是轟炸機的飛行速度與飛行高度。”

羅雲衝點了點頭。“確實如此,可同樣的,就算轟炸機飛得再高,在滿載的情況下,也不可能比戰鬥機飛得高。更何況,任何重型轟炸機的速度都不可能比戰鬥機快。如果沒有護航戰鬥機的話,轟炸機依然脆」弱。”

“那就要看那些護航戰鬥機到底能夠發揮多少效果了。”

“希望不會太糟糕,我想也不會太糟糕。”羅雲衝點上了煙,“這次我們的準備非常充分,當然,這只是一次實驗,而要真正檢驗護航戰鬥機的效能,還要通過經過更多的實戰才能知道,可至少,我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那我們就會邁出下一步,知道擊敗敵人。”

談仁皓注意着羅雲衝的神色,二十天前,羅雲衝還差點絕望,當時的神色十分的沮喪,而現在,彷彿完全變了個人一樣,看現在的樣子,他有足夠的能力引導戰略轟炸機部隊去獲得最後的勝利。

第50節 新任艦隊司令官第4節 第五艦隊(上)第17節 刁難第39節 將錯就錯第24節 關門打狗第56節 搶先攻擊第27節 倒行逆施(上)第62節 最年輕的中將第37節 德意志精神第6節 經濟枷鎖第20節 核時代第32節 巨炮怒吼第16節 琉球失守(上)第35節 迎風起飛第9節 昂貴的晚飯第4節 承前啓後第73節 在劫難逃第37節 臨危決斷第14節 舞臺絕唱第25節 目的地第20節 聊表安慰第26節 全面轟炸第35節 逃生第59節 秘密部隊第12節 鮮血換來的經驗第17節 陽奉陰違第15節 側翼衝擊第18節 送佛送到西第41節 毀滅第65節 戰場轉折第58節 接踵而至第53節 擅自行動第8節 敏感技術第20節 聊表安慰第7節 夜晚突擊第3節 海航的戰略轟炸機第20節 新戰術第67節 現實難題第46節 接力打擊第6節 多與少的麻煩第38節 巾幗不讓鬚眉第58節 垂死反抗第8節 北上的通道第34節 巔峰對決第18節 關鍵點第40節 直中要害第38節 理想人選第27節 父母親情第25節 重拳出擊第80節 倒黴的編號第10節 折中方案第14節 消防隊員第12節 座談第53節 掠奪勝利第24節 扣下的扳機第10節 在硝煙中顫抖(下)第9節 無線電中的戰火(上)第7節 夜晚突擊第26節 父子情(下)第61節 徹底摧毀第48節 穿梭航線第2節 戰爭的本質(上)第41節 饑荒第10節 不可能中的可能第8節 反擊!?第3節 踢門行動第4節 錯過的晉升第17節 未知的海洋(上)第22節 趕盡殺絕第21節 後悔已晚第3節 海軍的驕傲第33節 戀愛(上)第48節 穿梭航線第8節 戰略牽制第27節 重點戰場第21節 魂飛魄散第20節 狡猾的獵物(下)第27節 父母親情第16節 單程突擊第45節 遲到的覺悟第56節 圍殲第46節 兩敗俱傷第32節 海面下的耳朵第62節 逃跑第57節 夜戰第38節 紙上練兵第15節 “獵鷹”逞威第17節 蠻牛不蠻第54節 慎重的冒險者第13節 舞動的序曲第24節 沸騰的夜晚第6節 左右平衡的力量第8節 小試身手第38節 敵艦隊的制空權第22節 兜圈子第30節 尖刀第8節 殺雞用牛刀第17節 未知的海洋(下)第36節 立足點第14節 僞政府
第50節 新任艦隊司令官第4節 第五艦隊(上)第17節 刁難第39節 將錯就錯第24節 關門打狗第56節 搶先攻擊第27節 倒行逆施(上)第62節 最年輕的中將第37節 德意志精神第6節 經濟枷鎖第20節 核時代第32節 巨炮怒吼第16節 琉球失守(上)第35節 迎風起飛第9節 昂貴的晚飯第4節 承前啓後第73節 在劫難逃第37節 臨危決斷第14節 舞臺絕唱第25節 目的地第20節 聊表安慰第26節 全面轟炸第35節 逃生第59節 秘密部隊第12節 鮮血換來的經驗第17節 陽奉陰違第15節 側翼衝擊第18節 送佛送到西第41節 毀滅第65節 戰場轉折第58節 接踵而至第53節 擅自行動第8節 敏感技術第20節 聊表安慰第7節 夜晚突擊第3節 海航的戰略轟炸機第20節 新戰術第67節 現實難題第46節 接力打擊第6節 多與少的麻煩第38節 巾幗不讓鬚眉第58節 垂死反抗第8節 北上的通道第34節 巔峰對決第18節 關鍵點第40節 直中要害第38節 理想人選第27節 父母親情第25節 重拳出擊第80節 倒黴的編號第10節 折中方案第14節 消防隊員第12節 座談第53節 掠奪勝利第24節 扣下的扳機第10節 在硝煙中顫抖(下)第9節 無線電中的戰火(上)第7節 夜晚突擊第26節 父子情(下)第61節 徹底摧毀第48節 穿梭航線第2節 戰爭的本質(上)第41節 饑荒第10節 不可能中的可能第8節 反擊!?第3節 踢門行動第4節 錯過的晉升第17節 未知的海洋(上)第22節 趕盡殺絕第21節 後悔已晚第3節 海軍的驕傲第33節 戀愛(上)第48節 穿梭航線第8節 戰略牽制第27節 重點戰場第21節 魂飛魄散第20節 狡猾的獵物(下)第27節 父母親情第16節 單程突擊第45節 遲到的覺悟第56節 圍殲第46節 兩敗俱傷第32節 海面下的耳朵第62節 逃跑第57節 夜戰第38節 紙上練兵第15節 “獵鷹”逞威第17節 蠻牛不蠻第54節 慎重的冒險者第13節 舞動的序曲第24節 沸騰的夜晚第6節 左右平衡的力量第8節 小試身手第38節 敵艦隊的制空權第22節 兜圈子第30節 尖刀第8節 殺雞用牛刀第17節 未知的海洋(下)第36節 立足點第14節 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