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節 化學戰

“化學武器”這個詞所有人都不陌生,可總體二言,化學武器在第一次全球戰爭期間得到了大範圍的應用,而在第二次全球戰爭期間,因爲受到了衆多相關的國際公約與條約的約束,加上化學武器本身就是一柄雙刃劍,對敵我都有極大的危害性,因此,並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應用。可在“橙劑”這個問題上,卻直接引發了唐帝國有沒有在第二次全球戰爭期間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的問題。

在第一全球戰爭期間,交戰各國都在戰場上大規模的使用了化學武器,特別是當時的歐洲西線戰場,德英法三國都將化學武器做爲了主要的武器之一。根據德國的記錄,在西線數年的戰爭中,德軍一共使用了300多萬噸化學戰劑。同樣的,英法兩國使用的化學戰劑只會多,不會少。

正是因爲在第一次全球戰爭中,交戰雙方都在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使化學武器的危害性得到了公認。戰後簽訂的一系列的國際條約中,都限制了在戰爭中使用化學武器,甚至有部分條約提出了銷燬化學武器的必要性,只是當時的國際局勢仍然相當緊張,沒有任何國家會放棄最有效的武器,因此銷燬化學武器最多也就只是提一提而已。

相對而言,在一戰時期,化學武器本身的殺傷力並不是很強,比如當時主要使用的,屬於窒息性毒劑的氯氣對人員的殺傷效果就不是很明顯,致命性也不是很大,基本上只能達到癱瘓敵軍的目的。而當時很多威脅性極大的化學武器,比如致命性極強地神經性毒劑都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可以說。在第一次全球戰爭中,化學武器還處於初期發展狀態,沒有左右戰爭的能力。

如果不是當時所有國家都意識到化學武器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將成爲一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話,那麼就不會簽署相關的國際公約,那麼第二次全球戰爭就將變成一場徹底的高消耗戰爭。可問題是,即使在簽署了大量相關的國際公約與條約後,仍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放棄發展化學武器。

兩次大戰之間。幾乎所有的強國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發展化學武器,研製更致命的化學武器。很多神經毒劑就是在此期間研製出來的。另外,各國都在擴大化學武器的儲備數量,都認爲在未來的全面戰爭中,這些化學武器會派上用場。當時,在俄羅斯戰場上,以及歐洲西線戰場上,俄軍與法軍都曾經使用過化學武器,只是使用規模不大。而且唐帝國與德國軍隊都做了充分的準備。沒有造成巨大的傷亡。

對很多國家來說,化學武器都是“最後的武器。”在佔領日本之後,帝國軍隊找到日軍藏起來的上百萬噸彈葯庫。而且從日本政府留下來的文件可以看出,當時日本已經準備在唐帝國軍隊登陸本土的時候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擊敗唐帝國,確保本土安全。而事實上,日均生產地很多化學武器是拿去鎮壓暴動的國民,在唐帝國軍隊登上日本本土的時候,日本已經戰敗了。

同樣地,在佔領英國後,帝國軍隊也在英國找到了大量的化學武器彈葯庫,如果不是英國已經投降的話。那麼這些化學武器肯定會被用於戰爭。在法國,德軍也找到了大量的化學武器,在俄羅斯,西班牙,意大利,幾乎任何一個有能力生產化學武器的國家,都發現了大量的化學武器。

毫無疑問,當時唐帝國也儲備了大量的化學武器,而根據戰後40多年才解密的一份文件來看。當時唐帝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學武器儲備國,擁有的化學戰劑總量超過了1200萬噸。另外,在一份陸軍提交給帝國內閣首相地,進攻美國本土的作戰計劃中就明確的提到,如果美軍在本土防禦作戰中大規模的使用化學武器,帝國也應該大規模的使用化學武器,而且主要使用方式是出動戰略航空兵,向美國後方的城市投擲化學炸彈,從整體上摧毀與消滅美國。

這份計劃在帝國政府的絕密檔案室裡鎖了四十多年,是最後一批解禁的戰時絕密文件。從中可以看出,帝國還是很畏懼美國擁有的化學武器地,同時,帝國也決心在必須要攻打美國本土的時候大規模的使用化學武器,甚至直接將矛頭對準了美國的平民。

實際上,當時帝國政府還拿着一份情報部門提供的絕密情報,即美國化學武器的種類,儲備情況,生產情況,以及可能的使用方式的情報。這份情報在戰後不久就被銷燬了,至於爲什麼銷燬,恐怕就只有當時情報部門的負責人才知道吧。

按照帝國情報部門的評估,美國擁有的化學戰劑總量在1000萬噸以上,也就是說,足夠覆蓋唐帝國本土的所有大中型城市了。至於要這麼多化學武器到底有多少作用,恐怕這就是個心理問題了,對任何人來說,最後的防禦手段肯定是越強越好,而終極武器自然是越多越好了。最關鍵的是,化學戰劑的生產相對簡單,而且價格低廉,甚至比生產炸葯還要低廉,只是沒有多少人想到,以後要銷燬化學戰劑的話,那付出的代價就是生產價格的上百倍了!

根據情報部門提供的消息,美國的主要化學戰劑已經由窒息性與糜爛性毒劑轉變爲毒性更強的神經性毒劑,而且有跡象表明,美國已經開發出了V型神經毒劑,並且即將投入生產。也就是說,美國不但擁有衆多的化學武器,而且還擁有當時世界上毒性最大的化學武器,最致命的化學武器。

可以用來投擲化學武器的手段相當多,火炮,轟炸機都是理想的投擲手段,甚至可以用運輸機空投。或者是提前埋設等等。而按照情報部門的估計,美軍將主要依靠火炮投擲化學武器,如果帝國軍隊被迫在美國本土作戰的話,就要在前線面對美國上千萬噸的化學武器的威脅!

這份報告起到的作用相當明顯,甚至可以說,薛希嶽支持海軍的轟炸戰略,而不支持陸軍攻打美國本土的戰略計劃,以及後來陸軍回心轉意。開始全力支持海軍的轟炸戰略,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受到了這份報告的影響。另外,帝國攻打美國本土將傷亡250萬將士的這一理論也是從美國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中得出來地。

按照情報部門當時的評估,帝國軍隊實際上沒有完全做好應付化學戰爭的準備工作。比如,當時帝國軍隊儲備的防毒面具只有250萬具,而按照一般要求,一名士兵需要兩副防毒面具,也就是說,這隻能滿足125萬前線作戰部隊的需要。而要想趕製防毒面具,在29年初。也就最多生產500萬套。可以滿足375萬作戰部隊的需要,而對美髮動地面戰爭的話,那麼需要投入的地面部隊總數在500到800萬之間。到時候會有數百萬官兵沒有防毒面具!

www▪ ttкan▪ ¢O 另外,防毒面具不是可以防所有的化學戰劑的,通過皮膚作用地糜爛性與神經性毒劑就無法用防毒面具防護,必須要有全套地防化服,而當時帝國只有專業的防化學部隊纔有配套的防化服,作戰部隊根本就沒有配備防化服,因爲防化服很笨重,士兵穿上後基本上就無法靈活行動,很難執行作戰任務,而且在戰場上。也不會有多少士兵願意穿防化服,對他們來說,穿上防化服很容易被敵人幹掉,比起子彈與彈片來,化學戰劑的威脅還小得多呢。

根據這些情況,情報部門得出的評估結果是有一定說服力的,如果美國真的在本土防禦作戰中大規模的使用化學戰劑,特別是神經性毒劑的話,那麼損失將相當驚人。雖然250萬有點誇張。可是犧牲100萬官兵,這是很有可能的。

當時薛希嶽採用海軍的轟炸戰略也是迫不得已,帝國已經在戰爭中犧牲了數百萬將士,沒有任何理由再讓上百萬的將士去犧牲性命。可是,當薛希嶽批准使用橙劑的時候,在很多人看來,就是帝國在發動一場化學戰爭了。

使用橙劑到底算不算是化學戰,這在戰後成爲了一大爭論。

從根本上講,化學武器地最終作用對象是人,而不是其他的生物,更不會是植物。至少在橙劑大規模使用之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專門去開發針對植物的化學戰劑。因此,在很多人看來,橙劑不算是化學戰劑,使用橙劑也不算是化學戰,因此帝國沒有在大戰期間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更談不上發動化學戰爭了。

反對者的觀點也很明確,橙劑本身對人有着巨大的危害性,而且正是通過化學作用危害人體,因此橙劑本身就是化學戰劑,唐帝國在戰爭中大規模的使用橙劑,就是發動了化學戰爭。

在橙劑對人體的巨大毒性得到證實之前,這個觀點的主要分歧就是,使用橙劑是直接針對人,還是針對的是植物。在相關地國際公約中,只將針對人,且能夠產生巨大殺傷與危害的化學葯劑定義爲了化學戰劑,因此唐帝國一直堅持橙劑不屬於化學戰劑,因爲橙劑不直接針對人。可事實上,橙劑確實對人產生了巨大的危害,特別是在橙劑的致瘊性得到了證實後,數百萬美國人都是因爲橙劑而患上癌症死亡,那麼橙劑就已經擁有了巨大的殺傷力與危害性,橙劑就應該屬於化學戰劑。

不管爭論的結果如何,戰後都不可能因此而追究唐帝國的責任。事實上也是如此,戰後,唐帝國只對那些因爲進駐遭到橙劑污染地區的帝國官兵進行了賠償與補償,而對於美國人的集體訴訟根本就沒有理會,打了幾十年的關係,都沒有搞出個所以然來,就是因爲唐帝國一直不承認使用橙劑屬於化學戰爭的範圍,因此不需要承擔因此而導致的後果。而帝國對軍人的補償也是以高危險海外服役津貼,撫卹金等方式發放的,而不是說因爲這些軍人受到了化學武器的危害而進行賠償。

也正因爲橙劑這模棱兩可的“身份”,加上其產生的巨大危害性,戰後幾乎所有人都認爲,帝國在已經有能力擊敗美國的時候仍然大規模的使用橙劑,這是屬於最不道德的戰爭行爲。甚至連部分帝國的百姓也持同樣的觀點,在很多人看來,當時使用橙劑實在是沒有必要,按照帝國戰略航空兵的轟炸效率,即使不使用橙劑,美國也會在29年戰敗。

持這一觀點的很多人就是依據羅雲衝後來寫的戰爭回憶錄中的一些觀點,就連羅雲衝本人都認爲,橙劑只起到了推動戰爭結束的作用,但不是最重要的作用,真正擊敗美國的還是戰略轟炸。

暫且不管戰略轟炸能否迫使美國在29年投降,使用橙劑對擊敗美國都起到了極爲關鍵的作用,這一點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這一點,羅雲衝本人也沒有否認過,而在他看來,使用橙劑最大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個道義,另外一個就是對戰爭起到的推進作用與後來產生的巨大危害到底哪一個影響更大。

人人都可以做事後諸葛亮,可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又有幾個人知道,戰爭會在幾個月之後就結束,而不是拖上幾年呢?而且,又有誰能夠保證美國會在轟炸下投降,而不是選擇頑抗到底呢?

後來薛希嶽也承認,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任何人可以確定美國還會堅持多久,不管是從確保帝國的利益,還是儘快恢復世界的穩定來看,儘快擊敗美國是最爲重要的,而要擊敗美國,就會採取所有可行的手段。可以說,薛希嶽的觀點正代表了當時大多數人的觀點,只要美國一天不投降,那麼帝國就會使用上所有的手段,而橙劑僅僅只是一種極端戰爭手段而已。

第31節 理智的獵人第7節 敵人出動第46節 壓緊的發條第36節 奔赴沙場第22節 分歧第30節 共榮共辱第7節 慰問與鼓勵第7節 冒險第74節 斷敵退路第60節 不戰而勝第63節 撿漏第2節 現實中的難題第13節 超級艦隊第37節 獨立空軍第14節 影子殺手第42節 化學戰第28節 滾動的鐵流第18節 獎勵與懲罰第16節 關門打狗第50節 暴露第58節 殺回開普敦第40節 德國海軍的反擊第36節 幕後兇手第68節 認輸第50節 近距離遭遇第1節 海軍的希望(上)第34節 進與退第28節 遠航第26節 當爸爸了第58節 緊急召喚第37節 空中先鋒戰第54節 指西打東第7節 明修棧道第41節 舍爾的抗爭第28節 陸戰隊,前進!第36節 斯普魯恩斯的意第54節 “神風”襲來第30節 迎頭痛擊第38節 以牙還牙第19節 帝國利益第2節 陸航的天才第10節 熱身第52節 迎頭痛擊第2節 潛規則(下)第2節 西南太平洋上的局勢第35節 超級新嫩第39節 夜間搶位第4節 錯過的晉升第28節 機會第61節 無功而返第51節 戰區艦隊第28節 混亂的線索第55節 最後一擊第49節 危險與機會第10節 戰場迷霧第32節 提前的勝利第31節 跳島進第21節 爲了勝利的犧牲第81節 謝幕表演第20節 遠距離接觸第30節 迎頭痛擊第75節 救兵第12節 座談第28節 引狼入室第45節 混亂的空戰第57節 大戰“沉船灣”第14節 影子殺手第50節 新任艦隊司令官第60節 不戰而勝第74節 斷敵退路第20節 情報第28節 絕密工程第7節 壯士斷臂(下)第57節 致命的天網第50節 強強對抗第32節 逃竄之敵第24節 將軍感言第72節 拼死抵抗第5節 海峽風雲第2節 特混艦隊(上)第68節 炸彈專家第3節 艦隊補充計劃第48節 圍點打援第24節 海軍的動力第20節 兩敗俱傷第62節 勇追窮寇第16節 國內壓力第57節 圓滿的戰果第34節 將軍的眼淚第32節 敵人的內因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上)第21節 衝動與理智第6節 左右平衡的力量第52節 登陸硫黃島第9節 偵察鷹第47節 搶位第8節 危機第8節 校長帶回來的麻煩第46節 遮斷第19節 一流海軍
第31節 理智的獵人第7節 敵人出動第46節 壓緊的發條第36節 奔赴沙場第22節 分歧第30節 共榮共辱第7節 慰問與鼓勵第7節 冒險第74節 斷敵退路第60節 不戰而勝第63節 撿漏第2節 現實中的難題第13節 超級艦隊第37節 獨立空軍第14節 影子殺手第42節 化學戰第28節 滾動的鐵流第18節 獎勵與懲罰第16節 關門打狗第50節 暴露第58節 殺回開普敦第40節 德國海軍的反擊第36節 幕後兇手第68節 認輸第50節 近距離遭遇第1節 海軍的希望(上)第34節 進與退第28節 遠航第26節 當爸爸了第58節 緊急召喚第37節 空中先鋒戰第54節 指西打東第7節 明修棧道第41節 舍爾的抗爭第28節 陸戰隊,前進!第36節 斯普魯恩斯的意第54節 “神風”襲來第30節 迎頭痛擊第38節 以牙還牙第19節 帝國利益第2節 陸航的天才第10節 熱身第52節 迎頭痛擊第2節 潛規則(下)第2節 西南太平洋上的局勢第35節 超級新嫩第39節 夜間搶位第4節 錯過的晉升第28節 機會第61節 無功而返第51節 戰區艦隊第28節 混亂的線索第55節 最後一擊第49節 危險與機會第10節 戰場迷霧第32節 提前的勝利第31節 跳島進第21節 爲了勝利的犧牲第81節 謝幕表演第20節 遠距離接觸第30節 迎頭痛擊第75節 救兵第12節 座談第28節 引狼入室第45節 混亂的空戰第57節 大戰“沉船灣”第14節 影子殺手第50節 新任艦隊司令官第60節 不戰而勝第74節 斷敵退路第20節 情報第28節 絕密工程第7節 壯士斷臂(下)第57節 致命的天網第50節 強強對抗第32節 逃竄之敵第24節 將軍感言第72節 拼死抵抗第5節 海峽風雲第2節 特混艦隊(上)第68節 炸彈專家第3節 艦隊補充計劃第48節 圍點打援第24節 海軍的動力第20節 兩敗俱傷第62節 勇追窮寇第16節 國內壓力第57節 圓滿的戰果第34節 將軍的眼淚第32節 敵人的內因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上)第21節 衝動與理智第6節 左右平衡的力量第52節 登陸硫黃島第9節 偵察鷹第47節 搶位第8節 危機第8節 校長帶回來的麻煩第46節 遮斷第19節 一流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