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西方戰線

在甘永興不遺餘力的支持下,談仁皓這邊的工作很快就上了軌道,而這其中最主要的莫過於那些及時的情報了。

戰爭爆發之前,帝國海陸兩軍都有自己的情報機構,這也是由海陸兩軍長期不和,外加帝國並無統一的軍事機構(海軍與陸軍分別有自己的軍部,而且都是部級政府機關,而國防部是在戰爭後期才成立的)所造成的。戰爭爆發之後,帝國情報機構繁雜,情報收集能力匱乏,以及巨大的浪費等等原因,薛希嶽首相首先就整頓了兩軍的情報系統,將陸軍情報局與海軍情報局整合爲帝國軍事情報局,統一負責軍事方面的所有情報。這個整合工作並不容易,戰爭的第一年中,因爲情報部門的改革,導致帝國情報收集能力大幅度降低,也最終導致帝國海軍與陸軍在數個戰場上作戰不力,節節敗退。這個現象在22年下半年得到了遏制,對摺軍事情報局逐漸轉入了正式運行軌道,帝國軍隊也逐漸挽回了戰場上的敗局。

原先設在海軍參謀部的情報處並沒有被取消,而是保留了下來,負責從軍情局獲取情報,然後轉交海軍參謀部。談仁皓正是從情報處獲取的情報,而在甘永興下了命令之後,情報處就在第一時間之內將情報送了過來。

九月十八號,第一份重要情報送到。

“這是軍情處送來的!”

郝東覺直接負責從軍情處拿回情報,他幾乎每天早中晚去三次。“俄羅斯肯定意識到了東線戰場上的危險,這是他們新的軍事調動計劃,準備在東線新投入45個師的兵力,加強東線的防禦。而這部分兵力現在已經由莫斯科到達了伏爾加格勒,其他的大概在十月十日之前就能全部到位。到時候,俄羅斯投入東線戰場上的兵力將達到180個師!”

“看樣子,老毛子終於意識到危險了,我們的軍事調動並沒有瞞過他們。”

談仁皓接過了情報。迅速的掃了一眼,隨即就發現了問題,“俄羅斯直接抽調地西線預備隊來加強東線的防禦?”

郝東覺點了點頭,然後翹起二郎腿,點上了香菸。“直接從明斯克抽調過來的。原本俄羅斯計劃在西線投入120個師的兵力,對德國發動戰略進攻,而時間計劃在今年年底。現在,嚴定宇元帥已經向西北戰場增派了55個師的兵力。而且計劃在十一月底之前增派另外75個師,並且準備好三個月的進攻物資。到時候,我們在西北戰場上的投入將達到240個師的兵力,俄羅斯如果還不加強東線防禦地話,那麼他們恐怕見不到明年的冬天了。”

談仁皓站了起來,在房間裡來回的走動着。

戰爭爆發之後,俄羅斯沒有急着參戰,而是先進行了國內動員。後來,俄羅斯加入倒唐同盟,並且與日本秘密商議。在日軍登陸朝鮮半島之後。俄羅斯就將對唐帝國宣戰,並且在東線牽制住唐帝國,好讓日本攻佔朝鮮半島。東西夾擊唐帝國。可事實上,日軍在朝鮮半島上一直無所作爲,僅僅只是給唐帝國製造了很多麻煩而已。俄羅斯帝國也很快將重點轉移到了歐洲戰場上去,與德國在維斯瓦河爭奪了好幾個月。隨後就突破了德軍防線,開始向德國本土(非一戰後的德佔區)推進。

從這裡開始,俄羅斯就一直將重點放在了西線上。這個選擇並沒有錯,唐帝國國土廣袤,且西北地區一直是唐帝國最偏遠的地區,幾千公里的防禦縱深讓俄羅斯帝國沒有任何可能迅速的擊敗唐帝國。相反,德國雖然在一戰之後控制了維斯瓦河以西的地區。將國土向東延伸了幾百公里,可德國的首都柏林在其本土東面,從國境線到首都也不過就幾百公里而已。這個戰略縱深不足以保證本土的安全,更不足以保證首都地安全。因此,俄羅斯在戰爭初期力壓德國,與英法意西四國配合,先幹掉德國,然後南下圍剿波斯帝國,剷除掉唐帝國的所有“黨羽”之後。最後集中力量幹掉唐帝國。

實際上,這也正是一戰時倒唐聯盟的基本戰略。唐帝國的國土太廣袤了,而且其中心是在東部與南部沿海地區。如果從陸地上進攻地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在唐帝國的領土上戰勝唐帝國。唯一的辦法就是先幹掉唐帝國西部的所有屏障(主要就是波斯帝國)瓦解唐帝國的盟友,最後孤立唐帝國,奪取制海權,威脅到唐帝國東部與南部沿海地區,迫使唐帝國投降,或者是摧毀唐帝國。

同樣的,唐帝國也早在一戰中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德國能夠撐過一戰中最艱難的三年(唐歷1298年到1301年)就完全是依靠唐帝國的大力援助的。一戰後,唐帝國在國內經濟那麼緊張的情況下,還撥出大筆款項,修同了從唐帝國首都到德意志帝國首都之間地洲際鐵路(中途經過了波斯帝國首都)完成了陸路戰略大動脈的工程。這次大戰爆發之後,這條戰略大動脈成爲了德國的生命線,在戰爭的頭兩年裡,唐帝國向德國提供的戰爭物資的七成都是通過這條鐵路線輸送的。現在,唐帝國,波斯帝國與德意志帝國正在全力修建好鐵路複線,爭取將鐵路的運送能力提高一倍,以滿足歐洲戰場上的龐大消耗。

實際上,這條陸路大動脈不僅僅拯救了德國,也拯救了唐帝國。如果沒有這條大動脈地話,唐帝國的物資就只能通過海運送往德國。而在南洋地區落入日本之手(日本攻佔南洋的一大目的就是要切斷唐帝國與德意志帝國,波斯帝國的海上交通線)後,唐帝國的物資就只能通過公路送到波斯帝國以及南亞地區的港口,然後再裝船運往德意志帝國,而在戰爭的第一年裡,日本海軍在東北印度洋上的活動很頻繁,這條通道不但效率低下,而且非常不安全。結果,在戰爭的頭兩年中,德意志帝國最爲欠缺的戰略資源(石油、鋁、橡膠、糧食)幾乎全是通過陸上大動脈運送的。

德國能夠在頭兩年地殘酷戰鬥中支撐下來,對唐帝國的好處也非常巨大,不然唐帝國就不會在自己都嚴重缺乏戰略物資的情況下,還拼了命的向德國提供戰略物資(陸路的運輸費用非常高昂,以石油爲例,每向德國輸送一噸石油就需要在路上消耗掉三噸柴油。或者是八噸煤炭)因爲德國的堅持,英法意西四國一直無法分兵南下。這一意義非常巨大。德國潛艇部隊在北大西洋上的瘋狂襲擊讓英法這兩個歐洲傳統海軍強國不得不將絕大部分的護航戰艦集中在其與美國的海上航線上(這也正是英法兩國的海上生命線)另外,德國的公海艦隊一直沒有被摧毀,隨時有可能殺出波羅的海,給英法制造巨大的威脅(特別是英國,一戰時,德國的公海艦隊就差點幹掉了英國的大艦隊,奪取了北大西洋的制海權,而英國如果喪失了制海權,那就徹底完蛋了)結果,英法的海軍艦隊全都留在了北大西洋上。而不敢南下去收拾掉唐帝國部署在南大西洋上的那支規模並不大,而且很多戰艦都已經快要壞掉了的小艦隊。更無法前出印度洋,協助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對付唐帝國的主力艦隊了。

也許軍人無法理解唐帝國對德意志帝國提供的大力援助有何意義。可政治家很清楚戰略援助的意義。不管是薛希嶽首相還是宗漢欽代首相,唐帝國都在支持德意志帝國。在“三巨頭”中,相互援助已經超過了國家的界限。

在這三個同盟國中,唐帝國無疑是實力最強大的一個,如果有必要的話,唐帝國甚至可以單獨承擔起戰爭的重擔。從工業實力對比來看,如果唐帝國爲100的話,那麼波斯帝國爲55,德意志帝國爲70。從戰略資源總量來看,如果唐帝國爲100的話。那麼波斯帝國爲65,德意志帝國爲45。從人口數量(另外一項極爲重要的戰略資源)來看,如果唐帝國爲100的話,那麼波斯帝國爲30,德意志帝國爲38。從陸軍實力來看,如果唐帝國爲100的話,那麼波斯帝國爲50,德意志帝國爲75。從海軍實力來看,如果唐帝國爲100的話。那麼波斯帝國爲40,德意志帝國爲55。

這些都足以說明唐帝國在“三巨頭聯盟”(這是戰後取的一個名字,針對的就是“倒唐聯盟”中的位置有多麼重要,但這並不表明唐帝國就不需要盟友了。相反,唐帝國需要盟友,特別需要波斯帝國與德意志帝國這樣強有力的盟友。這直接關係到了唐帝國的生存,關係到了唐帝國能否繼續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同樣的,在“三巨頭聯盟”之中,波斯帝國與德意志帝國有着無法替代的地位。

在這三個國家中,波斯帝國不管是從軍力,資源還是人力上來講都是最弱小的,其承擔的任務也是最爲次要的。但波斯帝國的地位卻僅次於唐帝國,一是其重要的戰略地位,二是其極爲豐富的石油資源。

波斯帝國連接着唐帝國與德意志帝國,其地位是別的國家無法取代的。而最爲重要的就是波斯帝國的石油資源。一戰期間,最重要的能源是煤炭,而一戰後,重油鍋爐以及內燃機的出現,不但讓海軍有了更強大的動力,讓陸軍擁有了大量的機械化裝備,讓戰機能夠飛上天空,同時還讓石油成爲了最爲重要的戰略資源。而當時,波斯灣地區的數座大油田的發現解決了這個問題。波斯帝國是三個國家中產油最多的一個,而且在整個戰爭期間都肩負着爲唐帝國與德意志帝國提供石油的重要使命。

德意志帝國是“三巨頭聯盟”中西極的支撐點。唐帝國在世界的東方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德意志帝國就在世界的西方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德意志帝國是拖住歐洲其他列強的重要砝碼,是唐帝國可以騰出手來先收拾掉日本的重要保證。

“三巨頭聯盟”之間的這種重要的戰略關係其實就決定了戰爭的發展。唐帝國不會拋下德意志帝國,而現在日本已經倒下,唐帝國就應該轉移注意力,先幫德意志帝國穩住局面,然後再考慮戰爭的下一步發展。

“看樣子,短期之內,帝國的重點將轉向歐洲戰場。”

談仁皓停下了腳步,想通了這一點後,他也覺得眼前赫然開朗了,“可這也正是美國希望看到的,我們越將重點向西轉移,對美國的好處也就越大。”

“問題就在這裡,如果俄羅斯再像上次那樣硬撐個幾年的話,那我們不完蛋了?”

郝東覺搖了搖頭,“也許我們應該先集中力量收拾掉美國,然後再去對付俄羅斯。德國再不行,撐個兩三年也就足夠了吧!”

“問題是,我們兩三年之內能夠解決掉美國嗎?”

談仁皓笑了起來,“而且,這是由首相大人決定的,而不是由我們決定的。”

“可照現在這樣子打下去,大陸戰爭也將持續兩三年,這就等同於給了美國兩三年的喘息時間!”

“這與我們無關,而且我們也無法左右,我們要做的,就是儘快讓海軍知道該怎麼與美國作戰。”

談仁皓坐了下來,“只要美國參戰,帝國的重點會轉移回來的。之前,我們一直將美國設爲最大假想敵,雖然美國遠在大洋彼岸,但卻是我們所要面對的最爲強大的敵人。只要我們與美國打起來,戰爭初期的兩三年最爲關鍵,不管是我們,還是美國,只要掌握了初期的主動權,那麼就可以控制戰爭進程,並且獲得最後的勝利。這就如同高手過招一樣,往往勝負就在那麼一兩下之間!”

兩人都笑了起來,卻都笑得有點苦澀。

第35節 勝利第29節 討價還價第18節 戰略走向(下)第24節 關鍵性勝利第12節 擔當重任(下)第24節 兄弟聚會第22節 夜間轟炸第49節 戰鬥警報第47節 絕不放棄第58節 殺回開普敦第55節 夜間攔截第3節 前程第75節 校長的賭注第6節 艦隊出擊(下)第60節 告別艦隊第48節 飛行的眼睛第6節 美軍的時機第64節 未盡的任務第45節 擋箭牌第22節 艦隊東進第50節 新任艦隊司令官第11節 避嫌第10節 戰爭因素第7節 獨苗第3節 困獸猶鬥第21節 壓力下的合作第36節 後發制人第37節 混亂的情報第32節 最高目的第18節 關島捷報第61節 鎖定大局第17節 展示力量(上)第44節 圍獵第30節 推動戰爭第19節 最後的考驗第9節 最後防線第64節 截擊!第29節 夜間遭遇第14節 鬥爭第6節 訪問日本(下)第46節 兩敗俱傷第51節 除惡務盡第9節 新軍事革命(下)第54節 勝利嗎?第22節 盤古計劃第18節 埋葬海上巨無霸(上)第20節 得力干將第8節 臨時政權第6節 鎖定勝局第30節 包餃子第16節 國內壓力第38節 以牙還牙第12節 兄弟之益第2節 妹夫第30節 胸懷第12節 美軍的荒唐行動第41節 佈局第37節 成長第44節 局勢明朗第10節 折中方案第41節 天時地利第7節 冒險第50節 空中截擊第89節 自損八百第14節 絕密計劃第12節 擔當重任(上)第35節 陸軍搭檔第15節 破格晉升(上)第67節 現實難題第35節 陸軍搭檔第3節 海航的戰略轟炸機第34節 海軍武官(上)第26節 鼴鼠第67節 並不是結束第28節 混亂的線索第22節 戰場風雲第2節 現實中的難題第38節 不毛之島第72節 倉促出擊第57節 老狐狸現身第19節 帝國利益第24節 艦隊的漏洞(上)第40節 天空霸主第80節 艱苦的戰鬥第2節 外剛內勇第49節 病癒的校長第15節 理性思考第87節 憤怒在燃燒第51節 對手的評價第52節 自我犧牲第23節 震驚之餘第59節 毀滅性打擊第26節 空中司令部第8節 自由行動權第54節 天網第24節 沒有選擇的選擇第29節 利益同盟第32節 燃燒在繼續第18節 埋葬海上巨無霸(下)第22節 連環重拳(下)
第35節 勝利第29節 討價還價第18節 戰略走向(下)第24節 關鍵性勝利第12節 擔當重任(下)第24節 兄弟聚會第22節 夜間轟炸第49節 戰鬥警報第47節 絕不放棄第58節 殺回開普敦第55節 夜間攔截第3節 前程第75節 校長的賭注第6節 艦隊出擊(下)第60節 告別艦隊第48節 飛行的眼睛第6節 美軍的時機第64節 未盡的任務第45節 擋箭牌第22節 艦隊東進第50節 新任艦隊司令官第11節 避嫌第10節 戰爭因素第7節 獨苗第3節 困獸猶鬥第21節 壓力下的合作第36節 後發制人第37節 混亂的情報第32節 最高目的第18節 關島捷報第61節 鎖定大局第17節 展示力量(上)第44節 圍獵第30節 推動戰爭第19節 最後的考驗第9節 最後防線第64節 截擊!第29節 夜間遭遇第14節 鬥爭第6節 訪問日本(下)第46節 兩敗俱傷第51節 除惡務盡第9節 新軍事革命(下)第54節 勝利嗎?第22節 盤古計劃第18節 埋葬海上巨無霸(上)第20節 得力干將第8節 臨時政權第6節 鎖定勝局第30節 包餃子第16節 國內壓力第38節 以牙還牙第12節 兄弟之益第2節 妹夫第30節 胸懷第12節 美軍的荒唐行動第41節 佈局第37節 成長第44節 局勢明朗第10節 折中方案第41節 天時地利第7節 冒險第50節 空中截擊第89節 自損八百第14節 絕密計劃第12節 擔當重任(上)第35節 陸軍搭檔第15節 破格晉升(上)第67節 現實難題第35節 陸軍搭檔第3節 海航的戰略轟炸機第34節 海軍武官(上)第26節 鼴鼠第67節 並不是結束第28節 混亂的線索第22節 戰場風雲第2節 現實中的難題第38節 不毛之島第72節 倉促出擊第57節 老狐狸現身第19節 帝國利益第24節 艦隊的漏洞(上)第40節 天空霸主第80節 艱苦的戰鬥第2節 外剛內勇第49節 病癒的校長第15節 理性思考第87節 憤怒在燃燒第51節 對手的評價第52節 自我犧牲第23節 震驚之餘第59節 毀滅性打擊第26節 空中司令部第8節 自由行動權第54節 天網第24節 沒有選擇的選擇第29節 利益同盟第32節 燃燒在繼續第18節 埋葬海上巨無霸(下)第22節 連環重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