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新氣象

這個消息雖然早在意料之中,但真正宣佈任命的時候,還是有着很強的攻擊力,足足平靜了二十年的朝堂終於換人了。

雖然徐階跟嚴嵩都是靠撰寫青詞、迎聖意爬上去的佞臣,二人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只是徐階成爲新首輔,難免給百官帶來了一絲期許。

人都是如此,縱使是舊酒裝新瓶,亦難免會抱着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哪怕徐階不是他們心中理想的賢相,那無論如何都要比獨斷專行、堵塞言路和矇蔽聖聽的嚴嵩要好吧?在嚴嵩執政時期,他們百官連見一面皇上都難,更別說才華和德行被皇上所賞識了。

正是在這位新首輔上臺之致,很多官員都開始憧憬着未來,甚至已經將希望都寄託在這位哪怕名聲不那麼好的新相身上。

徐階似乎是聽到了衆官員的訴求,確實表現出令人振奮的東西。

在謝恩奏疏上,徐階向嘉靖提出建議道:“大奸似忠,大詐似信。惟廣聽納,則窮兇極惡,人爲我攖之;深情隱慝,人爲我發之。故聖帝明王,有言必察。即不實,小者置之,大則薄責而容之,以鼓來者。”

嘉靖雖然心裡極度厭惡那幫喜歡沒事找事的言官,更厭煩那些動不動就生靈塗炭的言辭,只是面對這位新首輔的第一次正式奏請,他亦不好進行駁回。

亦是如此,他給了一個正面的批覆:善。

消息一經傳出,令到時時刻刻關注新相動靜的百官們頓時是彈冠相慶,特別是都察院和六科廊的言官更是看到了一縷曙光。

嚴嵩爲何能夠獨斷專行?

正是嚴嵩堵塞了言路,矇蔽了聖聽,令到他們忠心之言、救國良方到不了皇上的案頭上,致使他們的才華得不到施展。

現在新相上臺後,主動提出了廣開言路,這樣不僅讓到他們的奏疏能夠直通皇上的案頭,更有機會得到皇上的重用。

徐階的這一個舉動,當即便贏得了很多官員的極力擁護。單此一點,便已經甩嚴嵩一條街,是一個有賢德的新首輔。

徐階正式上任當日,便是搬到了嚴嵩所留下的值房內,在書桌的後面掛起一個條幅: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賞罰還公論。

單是“以威福還主上”,便向外界放出一個很明確的信號,他不是嚴嵩那種“專權”的首輔,會將權力“還”給皇上。

如果說嚴嵩是凶神惡煞的門神,那他徐階卻是一個循規蹈矩的門房,兩者高下立見。

按着慣例,六部堂官都分別前來晉見這位新首輔。

當看到牆上掛着的那一個條幅之時,哪怕是刑部尚書蔡雲程亦是暗暗地咽起了吐沫,這一位新任首輔當真跟嚴嵩是截然不同啊!

由於皇上罷朝,很多大事已經不再朝議,而是通稟內閣這能決斷。像他們六部的一些大事務,歷來都是由嚴嵩進行拍板才行。

只是徐階上臺之後,竟然說要將“政務還諸司”,這不是大大的“放權”嗎?

吏部尚書郭樸、工部尚書雷禮和兵部尚書楊博一起前來拜見新相徐階,當看到上面的字幅後,亦是暗暗地瞠目結舌。

他們原本還想着如何才能獲得更大的話語權,卻萬萬沒有想到徐階竟然主動放權,致使他們心裡都生起了一絲慚愧。

說了一些勉勵的話後,三位尚書便是告辭離開。

這三人剛離開,袁煒便是走了進來,疑惑地詢問道:“元輔大人,您找我?”

隨着嚴嵩去職,大明閣臣只剩下徐階和袁煒。

袁煒今年五十二歲,是嘉靖十七年的二甲進士,以庶吉士的身份進入官場。因撰寫青詞得寵,眷遇日隆,超遷禮部左侍郎,而後入閣拜相。

其仕途固然是順暢無比,但並沒有積累過硬的人脈網,甚至聲名都是一片狼藉,至今還被人嘲笑於當年跟吳山的日食之爭。

縱使是嚴嵩去職之時,他亦不敢奢望於首輔之位。憑着他當前的實力,別說是要跟徐階爭高下,能坐上次輔的位置就已然很好了。

徐階將袁煒叫了過來,顯得語重心長地道:“事同衆則公,公則百美基。專則私,私則百病生。閣臣唯你我二人,今後票擬奏疏便由咱商量方可擬定!”

在嚴嵩當政時期,任何事情都是嚴嵩一言而決,兩位閣老只能靠邊站。對於這一點,去年入閣的袁煒是深有體會。

當下徐階願意跟着他商量着來,讓到他先是一陣愕然,接着眼淚差點就要掉落下來,忍着激動勁地施禮道:“多謝元輔大人栽培!”

“徐閣老當政,強於嚴閣老百倍矣!”

隨着一個個消息傳出,朝中百官莫不是拍掌稱讚,有人更是不諱言地拿前任首輔進行了比較,已然是將徐階捧得高高的。

不僅開了言路,還將權力下放,這是嚴嵩時期不敢想象之事。只是到了徐階當政,一切都變了,呈現着欣欣向榮的盛世之象。

www ▲тт κan ▲¢ 〇

在五月接下來的日子裡,大家仍然一直在關注着新相的動作。

徐階倒沒有大刀闊斧都提出新政,亦沒有急於推出新的措施,卻是將重心放到整頓吏治上。

吏治,這幾乎是全天下官員的共識。朝紀敗化,貪墨不絕,這都是因爲任用了貪官之故,只要換上一些清廉的官員,便能夠洗刷弊政。

在徐階的授意上,都察院和六科廊的言官將矛頭指向了刑部尚書蔡雲程、大理寺卿萬採、刑部侍郎鄢懋卿、大常少卿萬虞龍、右通政胡汝霖、光祿少卿白啓常、右副都御史兼漕運總督胡植,湖廣巡撫張雨等人。

一時之間,整個朝堂發生了輕微的動盪,知道一場風暴即將席捲而來。

徐階的門生故吏自然是彈冠相慶,而嚴黨那邊則是如喪考妣。任誰都知道,嚴黨這幫貪官污吏要下臺,而徐黨的清廉正直之士要上臺。

在這一種惴惴不安和歡天喜地的氛圍中,嘉靖四十一年的五月悄然過去。

第467章 困擾第727章 訟師第281章 閃亮登場第1664章 范仲淹的真正殺招第1317章 郭樸的困境第1623章 反應第1407章 武力的強硬第534章 各有各算計第140章 衝突第1451章 暗流第205章 抗拒從嚴(蓋樓加更)第62章 村禍第1148章 師生間第939章 一戰成名4第1084章 坦白第355章 關宮門第87章 小三元第749章 唐素兒第1379章 林氏第1445章 真相第723章 憤怒第1258章 志同道合第360章 家書第669章 又見炮臺第585章 年例第229章 領班面聖第1387章 難題第1390章 揚州暗涌第1095章 開堂第384章 魚市第825章 鉅額第56章 幫主虎妞第825章 鉅額第876章 新主考官第592章 長老繼承人第271章 同科小聚第884章 爭鬥第116章 難題第1254章 徐階的決定第878章 主持鄉試第879章 命案第1109章 明爭暗鬥第211章 考覈第1473章 消息第1139章 府尹到!第1202章 詭異一幕第199章 舍之則藏第1720章 暗鬥無處不在4第1027章 林家人第831章 均平裡甲法第383章 知府第240章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第1196章 意外之舉第1章 寒門書生第878章 主持鄉試第977章 停刊(盟主加更1/3)第872章 石家軍第636章 氣憤第988章 踏青第1147章 吳山的新官職第1323章 君臣情第374章 巡檢上門第542章 善心的麻煩第1237章 七月流火第1123章 首輔的指點第32章 最好的布第28章 二個困解第660章 反林第694章 黎九的抉擇第1634章 神來之筆?第346章 聽到了第736章 暴力虎妞第642章 大比落幕第643章 大陰謀第588章 小衙門第44章 難題第1491章 松江第805章 呂宋第932章 攪局者第647章 狂妄第1064章 危機第363章 利益之外第1398章 徐元季第1322章 花落誰家第1590章 大明第一家?第38章 詞一首半第1351章 氣極第218章 會元揭曉第397章 隱忍與鼓聲第520章 金屋藏嬌?第756章 無門第688章 新的挑戰第697章 師生第1118章 風雲動第337章 提名第1597章 啞迷第1392章 荷塘小築第1621章 花映容的意圖?第623章 看守這座城第584章 合格的父親
第467章 困擾第727章 訟師第281章 閃亮登場第1664章 范仲淹的真正殺招第1317章 郭樸的困境第1623章 反應第1407章 武力的強硬第534章 各有各算計第140章 衝突第1451章 暗流第205章 抗拒從嚴(蓋樓加更)第62章 村禍第1148章 師生間第939章 一戰成名4第1084章 坦白第355章 關宮門第87章 小三元第749章 唐素兒第1379章 林氏第1445章 真相第723章 憤怒第1258章 志同道合第360章 家書第669章 又見炮臺第585章 年例第229章 領班面聖第1387章 難題第1390章 揚州暗涌第1095章 開堂第384章 魚市第825章 鉅額第56章 幫主虎妞第825章 鉅額第876章 新主考官第592章 長老繼承人第271章 同科小聚第884章 爭鬥第116章 難題第1254章 徐階的決定第878章 主持鄉試第879章 命案第1109章 明爭暗鬥第211章 考覈第1473章 消息第1139章 府尹到!第1202章 詭異一幕第199章 舍之則藏第1720章 暗鬥無處不在4第1027章 林家人第831章 均平裡甲法第383章 知府第240章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第1196章 意外之舉第1章 寒門書生第878章 主持鄉試第977章 停刊(盟主加更1/3)第872章 石家軍第636章 氣憤第988章 踏青第1147章 吳山的新官職第1323章 君臣情第374章 巡檢上門第542章 善心的麻煩第1237章 七月流火第1123章 首輔的指點第32章 最好的布第28章 二個困解第660章 反林第694章 黎九的抉擇第1634章 神來之筆?第346章 聽到了第736章 暴力虎妞第642章 大比落幕第643章 大陰謀第588章 小衙門第44章 難題第1491章 松江第805章 呂宋第932章 攪局者第647章 狂妄第1064章 危機第363章 利益之外第1398章 徐元季第1322章 花落誰家第1590章 大明第一家?第38章 詞一首半第1351章 氣極第218章 會元揭曉第397章 隱忍與鼓聲第520章 金屋藏嬌?第756章 無門第688章 新的挑戰第697章 師生第1118章 風雲動第337章 提名第1597章 啞迷第1392章 荷塘小築第1621章 花映容的意圖?第623章 看守這座城第584章 合格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