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9章 十月冬至

十月的北京城,已經到了入冬的季節。

北京城郊外的植被已經全部枯萎,放眼望是一片蒼涼的平野,這一座高大雄偉的巨城彷彿置身於荒漠中一般。城內連貓狗都沒有了蹤跡,只剩下灰褐色的宅子和棋盤街道。

只要今年第一場雪降臨,這裡便會鋪上一層厚厚的白雪,從而成爲一座冰城之城。

朝堂並沒有因爲氣溫的驟然下降而消停,底下仍然一直是暗流涌動。

徐階宛如一個高明的釣魚者,在九月份對嚴黨清洗了一波,面對着嚴黨的兇猛反撲,到十月份便突然選擇停止進攻。

這個暫停進攻的舉措無疑很是高明,這樣既給了嚴黨一個喘息的機會,同時亦給嚴黨一個平息怒火的時間,致使嚴黨不會輕易選擇魚死網破之舉。

實質亦是如此,隨着徐黨這邊偃旗息鼓,嚴黨在失去領軍人的情況下,最終沒能抱團對付徐黨,反而有人轉而投入了徐黨的陣營之中。

完全可以想象,嚴黨其實已然是甕中之鱉。他們會在徐階這個高明的操盤者手中,慢慢地被不斷削減,直至最後消亡。

徐階的黨同伐異之舉,難免會落人口舌,而他們亦很快有了新的動作。

到了十三日這一天,徐階終於有了一個大動作。由監察御史林潤上疏,直指宗藩之弊,請求朝廷改革藩王供養制度。

徐階對權力慾望確實很低,亦是秉承了“還政務於諸司”的承諾,轉手便票擬由禮部集議,將主導權拱手交給了禮部。

禮部尚書嚴訥召集屬官進行商議,最終採納了林潤的意見,正式向皇上提議重新制定宗藩的條例的請求,而嘉靖給予了同意的批覆。

只要禮部拿出一份可行的藩王供養方案,然後經由內閣和皇上批覆。那改革藩王供養制度的提案便是通過,從而解決大明最大的弊病,這無疑算得上是徐階上臺後的一大壯舉。

“天下之事極弊而大可慮者,莫甚於宗藩祿廩。天下歲供京師糧四百萬石,而諸府祿米幾八百五十三萬石。以山西言,存留百五十二萬石,而宗祿二百十二萬。以河南言,存留八十萬三千石,而宗祿百九十二萬。是二省之糧,借令全輸,不足供祿米之半……”

在意識到《談古論今》的驚人影響力後,徐黨便將這個能夠主導言論的利器奪了過去。林潤的那一份爲民請命的奏疏,很快便刊登在《談古論今》上,不僅令到林潤的聲名大增,而且還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此策甚妙!”

“宗藩當真是大明第一大害也!”

“徐閣老當政,果真是大明之福也!”

……

士子們在看過那些觸目驚心的問題後,當即以爲找到大明財政的癥結所在,只要削減宗藩祿米,大明的財政問題便是迎刃而解,自然是紛紛拍掌叫好。

對於徐階當政,便是要對宗藩開刀,並解決大明財政這個頑疾。哪怕先前對徐階不作爲感到不滿的士子,亦是開始轉變了態度。

一時間,很多士子當即落入了“削減宗藩祿米,解決大明財政問題”的美好願景中,都在期盼着新的藩王供養制度出臺。

“微臣左副都御史董威謹奏:壽縣、鳳台二縣逋課至二十四萬餘引,竈丁逃亡。徐瀆、臨洪等場,竈丁逃亡已過半,多有貧寒而無力娶妻者……故請體恤竈丁,此乃鹽政之本也!”

在這個熱烈的議論中,卻很少人注意到,被派遣到淮南整頓鹽政的左副都御史董威正式向朝廷上疏,直指兩淮竈戶苦狀云云,請求朝廷多加體恤竈戶。

這一份奏疏緊跟着林潤的奏疏上呈朝廷,只是大家的注意力似乎都被林潤的奏疏所吸引,對左副都御史董威的奏疏卻是反應平平。

時間彷彿真的能夠消除一切,在呼籲削減宗藩祿米的聲音下,大家對左都御史董威整頓鹽政的結果,卻沒有生出多少的質疑聲音。

特別一篇《淮南見聞》剛好刊登在《談古論今》上,令到大家亦是重新思索鹽政的問題,開始同情起那些受苦的竈戶們。

正是如此,在最新的風向之中,提議削減宗藩祿米成爲了一個救國之策,而整頓鹽政卻已經慢慢被士子們所健忘。

十月十五日,又是一個官員的休沐日。

金臺坊林府,暖閣中。

楊富田等人紛紛聚到了城北,由於天氣的緣故,自然不可能在花廳那裡喝西北風,而是在這個溫暖臺春的閣房中呆着。

魏時亮是最後一個到場,冷得他是瑟瑟發抖,只是當推開門走進裡面的時候,頓時感到一股溫暖的氣流是撲面而來。

守在旁邊負責看門的林福遞給他一個小暖壺,他接着小暖壺捧在手心上,剛剛感到僵硬的身子,慢慢地恢復着活力。

卻見衆同年圍在旁邊的一個沙盤上,卻見兵部主事寧江和吏部主事周幼清正在那裡對峙,其他人則是站着旁邊圍觀。

魏時亮正想上前看他們二人的對戰情況,卻見周幼清拱手認輸,衆人便是一鬨而散,而看到他到來之時,亦是紛紛回到了座位上。

藉着休沐的時間,衆同年聚到一起喝酒聊天,已然是一件令人很嚮往的事情,亦成爲他們這幫同年加深情誼的最重要途徑。

“我說什麼來着?徐階只會玩一些虛的,他實質跟嚴嵩沒啥兩樣!”寧江剛剛取勝正是得意之時,當即便是放聲指點江山道。

孫振剛的眉頭微微蹙起,顯得公允地反駁道:“這削減宗藩祿米之事,此舉利國利民吧?”

寧江的嘴角噙着一絲不屑,當即侃侃而談地道:“龍兄,你當真是被誤導了。如果能夠根除宗藩祿米之憋,自然是利國利民之舉,但朝廷會根除宗藩祿米嗎?朝廷這些年一直在剋扣宗藩祿米,今年給的祿米其實已經不足三成,而徐階現在要重新制定宗藩祿米,你覺得朝廷敢直接削減到兩成嗎?”

第286章 小愛好(月票加更)第235章 焦殿傳臚第833章 以薯論海第1240章 官場圈子第213章 文采第365章 不如歸去第333章 三期第472章 追悔莫及第318章 忙碌第92章 大貧?第385章 讀書人第106章 令人震驚的江府第296章 繼續分餅第57章 怒起第1198章 有客上門第1399章 多此一舉第876章 新主考官第1587章 求點評?第617章 一波又起第1775章 內庫之殤第1634章 神來之筆?第1494章 癡人說夢?第1060章 暗流涌動第931章 公堂鬥第1435章 揚州見日第664章 大風起第1482章 嚴峻第55章 徭役與風水第1520章 新鹽法第1664章 范仲淹的真正殺招第973章 府衙下的暗流第374章 巡檢上門第1361章 微服第239章 御街誇官第1264章 楊府第770章 珠江浪第319章 一則消息第1584章 新年第1093章 隱情第207章 起因第376章 歸來第1047章 反抗一下?第292章 奇特的旨意第414章 民心第505章 刁三的淚第1239章 讓道第1073章 衝擊波2第1454章 一團和氣第19章 有朋來訪第1467章 揚州夢第1787章 經濟制裁?第1021章 小聚第941章 一戰成名6第1616章 王有寅的野望第204章 坦白從寬第726章 背後的玄機第1566章 楊選的主意第291章 傳聞(月票加更)第1456章 罪證?第538章 憤怒第739章 視察香山第822章 新時代第1634章 神來之筆?第1572章 進退兩難第687章 露絲的驚訝第717章 虎妞的謬論第1622章 未來可期第1059章 賭徒第907章 年夜2第86章 雕琢與拳頭第116章 難題第1241章 吳山的難題第545章 小官難鬥第1781章 麻煩上身?第447章 決心第655章 顆粒火藥第475章 林雷公第1096章 無罪?第1360章 驚喜第1436章 不翻案第411章 開審第438章 甕中之鱉第843章 再臨呂宋第1094章 節外生枝第276章 養家壓力第483章 虎妞的新興趣第1458章 揚州盛況第1291章 香山第1193章 都察院瘟神?第731章 第二案第33章 跟屁蟲第753章 應對之策第1634章 神來之筆?第478章 歸來第937章 一戰成名2第608章 問罪第557章 碼頭魚市第1418章 驚雷第187章 廣東會館第1749章 爭與不爭
第286章 小愛好(月票加更)第235章 焦殿傳臚第833章 以薯論海第1240章 官場圈子第213章 文采第365章 不如歸去第333章 三期第472章 追悔莫及第318章 忙碌第92章 大貧?第385章 讀書人第106章 令人震驚的江府第296章 繼續分餅第57章 怒起第1198章 有客上門第1399章 多此一舉第876章 新主考官第1587章 求點評?第617章 一波又起第1775章 內庫之殤第1634章 神來之筆?第1494章 癡人說夢?第1060章 暗流涌動第931章 公堂鬥第1435章 揚州見日第664章 大風起第1482章 嚴峻第55章 徭役與風水第1520章 新鹽法第1664章 范仲淹的真正殺招第973章 府衙下的暗流第374章 巡檢上門第1361章 微服第239章 御街誇官第1264章 楊府第770章 珠江浪第319章 一則消息第1584章 新年第1093章 隱情第207章 起因第376章 歸來第1047章 反抗一下?第292章 奇特的旨意第414章 民心第505章 刁三的淚第1239章 讓道第1073章 衝擊波2第1454章 一團和氣第19章 有朋來訪第1467章 揚州夢第1787章 經濟制裁?第1021章 小聚第941章 一戰成名6第1616章 王有寅的野望第204章 坦白從寬第726章 背後的玄機第1566章 楊選的主意第291章 傳聞(月票加更)第1456章 罪證?第538章 憤怒第739章 視察香山第822章 新時代第1634章 神來之筆?第1572章 進退兩難第687章 露絲的驚訝第717章 虎妞的謬論第1622章 未來可期第1059章 賭徒第907章 年夜2第86章 雕琢與拳頭第116章 難題第1241章 吳山的難題第545章 小官難鬥第1781章 麻煩上身?第447章 決心第655章 顆粒火藥第475章 林雷公第1096章 無罪?第1360章 驚喜第1436章 不翻案第411章 開審第438章 甕中之鱉第843章 再臨呂宋第1094章 節外生枝第276章 養家壓力第483章 虎妞的新興趣第1458章 揚州盛況第1291章 香山第1193章 都察院瘟神?第731章 第二案第33章 跟屁蟲第753章 應對之策第1634章 神來之筆?第478章 歸來第937章 一戰成名2第608章 問罪第557章 碼頭魚市第1418章 驚雷第187章 廣東會館第1749章 爭與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