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9章 北尊南卑?

唐代進士孟郊登科後有詩曰: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談古論今》發表了一篇《東南倭事不足誇,功臣名將實乃一幫平庸之徒》,《順天日報》現在推出了《北邊韃虜馬蹄疾,一日看盡白麪將》,隱隱透露着打擂臺之意。

如果僅僅是題目切合也就罷了,文章內容直接對着“東南倭事不足誇”進行了有理有據的反駁,其中引用了朝廷投入邊軍的軍費和軍隊數量。

“南倭北虜”是嘉靖朝所面臨的最大軍事問題,北邊的蒙古危及京城,東南的倭寇則是危及大明最富庶之地,令到朝廷深爲頭疼。

只是到了現如今,東南的倭患已然得到了有效的根治,但北邊的蒙古問題卻仍然突出。

楊博在履歷在北邊,功績亦是在北邊,不管是出於阻止政敵胡宗憲起復,還是爲了捍衛北邊督撫和將士的顏面,他都有理由最大限度地淡化南邊將士“剿滅南倭”的功績。

面對胡宗憲的舊部戚繼光和俞大猷新近的兩項赫赫戰功,他先是通過《談古論今》主導京城的輿論,而後跟各方打了招呼,從各方面進行淡化這些剿倭的功績。

這樣既維持着一直以來“北尊南卑”的局面,同時維護個人的政治利益,可謂是一舉兩得之舉。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這個事情卻是給人毫不留情地戳破,《順天日報》已然是要站出來公然爲南方的將士鳴不平。

針對東南剿倭開支高達三百萬兩的問題,這篇文章卻是給出了迴應道:“東南抗倭所費銀兩甚巨,但倭寇屍首亦是不計其數,令東南不復興化之禍,乃是百年大計也!東南倭事今已平息,既是百姓稅糧之力,亦是將士用命之功,此功卻不可不彰也!”

針對東南剿倭動用了幾十萬軍隊的問題,這篇文章亦是給出了迴應道:“大明遼東鎮總轄二十餘萬軍士,去歲六千韃子入關,劫掠三河、順義等地八日方離開,東南二十倍於倭人全剿之,北軍二十倍於韃子,又當如何?”

如果說東南剿倭的功績是靠銀子取勝的話,那九邊的將士卻更加不堪。他們每年虛耗朝廷大量的軍費,最終卻是屢番被蒙古人欺負,甚至去年又被人打到了北京城下。

倒不是沒有人不明白這些道理,但《談古論今》的影響力太大,加上楊博及相關勢力的引導和震懾,令到反對的聲音顯得很微小。

但如今,擁有着極大影響力的《順天日報》發聲,已然是將這個問題迅速地擴大化,京城的輿論必定會再起波瀾。

“該死!”

楊博看完整篇報道,臉色已經氣得鐵青,用手將紙報攥成一團怒聲道。

楊俊民每日都有看報的習慣,剛剛看到這篇文章便知曉此事非同小可,故而急匆匆追上來攔橋,這時顯得關切地詢問道:“爹,此事該如何是好?”

“你對此事怎麼看?”楊博將攥成一團的報紙丟到地上,知道接下來要面對很大的輿論壓力,卻是考究般地對着兒子反問道。

“爹,孩兒以爲此事怕是跟林晧然脫不得關係!”楊俊民知道這份報紙由林晧然在順天府尹的任上所創,亦只有林晧然纔會有如此的膽魄發表這篇文章,卻是微微疑惑地詢問道:“爹,你事先沒和他打過招呼嗎?”

楊博當即便想要說“那小子算什麼東西”,只是想到對方已經是禮部左侍郎,卻是不由得壓下怒火地道:“我找過吳曰靜!”

官場沒有那麼多的生死仇怨,如果能夠在私底下解決,通常都是在私底下調和。像這些年,很多官員明面是告老還鄉,實質是這些官員是被迫辭官保全己身。

爲了淡化戚繼光和俞大猷戰功的事情能夠順利實施,楊博主動找上了各方有頭有臉的人物,正是害怕這種突然有大人物跳出來鬧事的情況。

卻是沒有想到,董份和吳山都沒有鬧,被他所忽視的林晧然卻是這個時候跳了出來。只是他心裡又不得不承認,這其實算是他的一個疏忽。

吳山是林晧然的岳父兼恩師不假,但林晧然亦是禮部左侍郎,更是南方派系的重要官員,事先確實得支會對方一聲。

如果他事先找過林晧然,那麼什麼事都可以當面進行溝通並妥當,而不是現在招惹了林晧然,更是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楊俊民聽到老爹真的漏過了林晧然,顯得無奈地說道:“林晧然此人鋒芒畢露,現在他插手這個事情,怕是有些棘手了。爹爹,不若你再找他談一談吧?”

“他大概是以爲替皇上做了一些實事,便可以目中無人了!爲父豈能主動服軟,既然他林若愚如此不講究,那就休怪老夫不賣吳曰靜的面子,此次便給他長一長教訓!”楊博重重地哼了一聲,便是放下簾子怒聲道。

他楊博是嘉靖八年的老牌進士,當朝的兵部尚書,更是皇上最囂張的軍事官員。哪怕面對徐階,亦是跟着對方合作,從來沒有想過投效對方。

雖然他這一次確實是忽略了林晧然這位禮部左侍郎,但林晧然一聲不哼便開戰,對方同樣亦是不賣他面子。現在事情到了這一步,他自然不可能退讓,而是要給這個小輩狠狠的教訓。

楊俊民看着轎簾子被放下,同時感受到父親高昂的戰意,便是不再吭聲。

雖然從他的角度來看,今後的朝堂必然有林晧然一個位置,但他父親是當今聖上最依重的兵部尚書,卻未嘗不能好好地敲打一番林晧然。

這一個清晨,宛如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般,整個天空都是灰濛濛的。

很多官員都有閱讀報紙的習慣,特別報紙很適合用於在轎中打發時間。當看到《順天日報》那篇文章之後,他們當即知道這個三月變得格外的不平靜,朝堂必然又會因此而生起驚天駭浪。

第1538章 又見聖旨第790章 陳公公的調皮第523章 恐懼第818章 汪大炮第833章 以薯論海第1464章 金花第872章 石家軍第263章 獻策第1698章 京城動第1398章 徐元季第881章 破綻第441章 依仗第13章 有婢楚楚第725章 升堂第651章 黑石頭第1510章 王炸第334章 人事變動第1470章 憤慨第863章 奏疏第155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304章 牛如花的困惑第1466章 詩作第1766章 病來如山倒第1261章 畜生第904章 帝心第736章 暴力虎妞第1665章 浴火重生?第440章 癡人說夢第35章 論商第1578章 避無可避第242章 瓊林宴第1465章 收於囊中第1782章 舌辯和口才第1746章 林晧然的對策第114章 吳道行的無奈第1157章 大費周章?第1094章 節外生枝第1233章 得償所願?第1320章 離別第1005章 以次充好?第1251章 沐猴而冠第1286章 張永明的態度第553章 虎蹲炮第1642章 任人唯親第1147章 吳山的新官職第1758章 戶部第518章 反應第1096章 無罪?第1098章 風雨欲來第1516章 大序幕第1200章 嚴徐一家親第1797章 搶功?第1272章 林晧然的營銷學第1703章 安靜的徐階第1578章 避無可避第576章 出發第922章 命好第268章 無賴兄妹第515章 志同道合第110章 硬氣第817章 收穫第1055章 三十年河西第990章 春雷第833章 以薯論海第832章 紅薯出土第383章 知府第845章 八打雁第652章 緊張第1364章 路見不平第724章 上任第578章 虎妞的選擇第1795章 紅袍和欽差第618章 花映容第1140章 處置第633章 悍將第172章 階下囚第934章 徐階的票擬第777章 虎妞的不滿第1565章 暗涌第1767章 林晧然的魔咒?第723章 憤怒第1761章 用之則行第473章 擋我者死!第1514章 謀算第1683章 測字第119章 有朋遠來第1806章 胡宗憲的請求第1455章 林晧然的抉擇第1235章 歷史的真相第829章 心思第191章 深秋雨第990章 春雷第1547章 爭先第11章 驚人賭約第1582章 年近第537章 歸來第368章 又見竹詩第225章 憂第667章 強龍與地頭蛇第948章 兩起棘手案件
第1538章 又見聖旨第790章 陳公公的調皮第523章 恐懼第818章 汪大炮第833章 以薯論海第1464章 金花第872章 石家軍第263章 獻策第1698章 京城動第1398章 徐元季第881章 破綻第441章 依仗第13章 有婢楚楚第725章 升堂第651章 黑石頭第1510章 王炸第334章 人事變動第1470章 憤慨第863章 奏疏第155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304章 牛如花的困惑第1466章 詩作第1766章 病來如山倒第1261章 畜生第904章 帝心第736章 暴力虎妞第1665章 浴火重生?第440章 癡人說夢第35章 論商第1578章 避無可避第242章 瓊林宴第1465章 收於囊中第1782章 舌辯和口才第1746章 林晧然的對策第114章 吳道行的無奈第1157章 大費周章?第1094章 節外生枝第1233章 得償所願?第1320章 離別第1005章 以次充好?第1251章 沐猴而冠第1286章 張永明的態度第553章 虎蹲炮第1642章 任人唯親第1147章 吳山的新官職第1758章 戶部第518章 反應第1096章 無罪?第1098章 風雨欲來第1516章 大序幕第1200章 嚴徐一家親第1797章 搶功?第1272章 林晧然的營銷學第1703章 安靜的徐階第1578章 避無可避第576章 出發第922章 命好第268章 無賴兄妹第515章 志同道合第110章 硬氣第817章 收穫第1055章 三十年河西第990章 春雷第833章 以薯論海第832章 紅薯出土第383章 知府第845章 八打雁第652章 緊張第1364章 路見不平第724章 上任第578章 虎妞的選擇第1795章 紅袍和欽差第618章 花映容第1140章 處置第633章 悍將第172章 階下囚第934章 徐階的票擬第777章 虎妞的不滿第1565章 暗涌第1767章 林晧然的魔咒?第723章 憤怒第1761章 用之則行第473章 擋我者死!第1514章 謀算第1683章 測字第119章 有朋遠來第1806章 胡宗憲的請求第1455章 林晧然的抉擇第1235章 歷史的真相第829章 心思第191章 深秋雨第990章 春雷第1547章 爭先第11章 驚人賭約第1582章 年近第537章 歸來第368章 又見竹詩第225章 憂第667章 強龍與地頭蛇第948章 兩起棘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