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反其道而爲之

漢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古異族崛起,漢族都不怕他們,即使他們因爲惡劣環境條件下,他的兵員素質強悍不怕死,但只要他們沒有學得漢人的文化、技術、謀略,漢族終會戰勝一切而不倒。

這說出“爾等竟不知漢朝班定遠使西域乎?今吾等亦可學漢人也”的板楯蠻渠帥明顯也是瞭解不少漢人歷史,或許他不如龔蘇那般學得漢人文化學術很多,但一些知名的都知道。這對於他了解漢人便足夠了,想與對方對抗,就必須對對方有足夠的瞭解,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句話便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度康聽到那渠帥如此說,面色一愣,問道:“如何學漢人?”隨他兩名渠帥也是不明所以,轉頭望向那說話的渠帥,臉上的疑惑之色愈顯,看樣子也是不明所以。

只聽那說話渠帥首領道:“漢朝有一名將,名曰班超,封爲定遠侯,其曾出使西域拉攏鄯善,當時北匈奴亦派使者拉攏鄯善。後班超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率部下三十六人,夜襲北匈奴使者,以火攻之,北匈奴使者一朝而滅,由此震懾鄯善,安定西域。今那秦宓孤身入吾板楯蠻,與那班超入西域何其類似,同出一轍,可如今卻是吾等來一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了。”說完,那渠帥眼角帶笑,流露出一絲奸猾道。

“反其道而行之?”度康也不是傻子,聽着渠帥一言,便明白他的意思了。

“正是,如今那秦宓正如當初北匈奴使者,而吾等卻是班超,只要漢人使者死在吾板楯蠻大營內,龔蘇等人便是有十張嘴解釋,也是枉然,唯有附庸吾等叛漢,方無事也。”

“妙計!妙計也!”度康大讚道,心裡面不由感嘆道這渠帥的計策真是厲害,若他們真如此對了了漢人使者,只要讓漢兒使者死在他們蠻人大營裡,即使以火攻再受漢人信任,也很難因事難被漢人發落。龔蘇都如此,其他的板楯蠻渠帥會如何呢?度康想來他們必定難以與漢人善了,唯有與他們同流反叛才能無事,畢竟當年鄯善死了出使的匈奴使者,便就此歸順漢朝,而龔蘇他們如果死了漢人使者,還敢投降漢朝嗎?

另外兩名蠻人渠帥首領這才明白過來,也是紛紛讚歎那渠帥所獻計策,並且立即說道,就此行事。此時營地外並無漢人軍隊,只要他們考慮周祥,趁龔蘇那幫人不備,帶人夜襲秦宓的營帳,秦宓他們就三人,只要解決了看守漢人營帳的龔蘇的手下,剩下的那三名漢人文士,如何是他們板楯蠻戰士的對手。

若是那樣,等到龔蘇知道消息,帶人來解決時,那三名漢人使者早已成爲刀下亡魂,龔蘇等人不想反叛,也只有跟他們反叛了,不然,漢人敢收留他們嗎?

不過,此時度康卻並未着急,而是思索一番道:“白日營地人多嘴雜,吾等若招募心腹襲漢人營帳,必爲龔蘇偵知,如此反而不美。不如吾等召集各家渠帥,以聚宴爲由飲酒作樂,暗地裡吾等拖住龔蘇等人,不令外人入宴會,並派心腹直入漢人營帳,定可讓秦宓等漢人三名使者身首異處。”

其餘三名渠帥聽了度康言語後,也是紛紛點頭同意。的確,如此最好,他們不僅可以用宴會的名義看住龔蘇等人是否有異常,又可以阻斷他們與外界的聯繫,這樣在他們飲宴時,幾人的心腹早就帶着兵器殺入漢人營帳了。而且外面龔蘇等人手下的蠻兵即使知道漢使不可殺,但沒得到他們渠帥的指示,他們會救嗎?

明顯不會,畢竟這些蠻人見到他們的渠帥與度康等人飲宴,說不定還以爲是他們的首領改變了初衷,準備再次降漢了,而殺漢使便是他們商討後,定下的誓言而已。

當伏泉帶着“大軍”進入閬中縣地界時,度康已經宴請了龔蘇等人前來營帳飲宴聚會,美名其曰商討板楯蠻日後大計。龔蘇不明所以,他也得到漢軍可能根本未來的消息,只是難以確證,誰知道漢軍是不是在路上耽擱了,雖然他不清楚度康等人的意思,不過還是答應了。

蜀地崎嶇的山路上,一支披堅執銳的烏合之衆,排着稍微整齊的長龍陣型,向着閬中縣城外的板楯蠻營地而去。這支軍隊,如果單論裝備,還是很精銳的,不過若是看軍隊個人的單兵素質,無疑部分兵卒眼神渙散,嘴角抱怨的模樣一看就不是軍紀嚴明的部隊。

嚴顏對於巴郡十分熟悉,驍勇亦不遜色關羽、黃忠二人,伏泉便令他統率自己那近百騎兵,爲開路先鋒。此刻已經進入閬中縣,雖然嚴顏不怕蠻人,但是以他們這千餘烏合之衆,去對抗那數千板楯蠻,無疑勝率渺茫,就是他心裡也有些發慫,這時候他也無法壓制自己的疑惑,開口向伏泉求解爲何要做那很難成功的事情了。

“明府以寡擊衆,殊爲不智,況板楯蠻驍勇善戰,顏數番與其較量,深知蠻人厲害,如今吾等唯有千餘兵馬,如何取勝蠻人?”嚴**馬到伏泉身邊道。

“取勝?吾何時言取勝板楯蠻人?這千餘烏合之衆,如何是那數千板楯蠻人之敵?”伏泉詫異回道。

“這……明府欲以何法退敵?”嚴顏固然是武夫,但不代表他沒腦子,伏泉以千人烏合之衆硬碰五千左右的善戰蠻人乃是取死之道。剛纔他直接問了伏泉如何取勝,而伏泉言語中並未有取勝的意思,不取勝便是指伏泉有辦法退敵,因此在略微詫異後,連忙問伏泉方法。

此言一出,伏泉身旁一衆心腹謀士將領紛紛望向伏泉,連他身邊的一些兵卒也一樣轉頭望來。不僅是嚴顏,軍隊裡的所有人都分外關心這個問題,畢竟以寡擊衆誰也不敢去想,完全靠的是運氣而已,隨時可以丟了性命。如果有其他法子可以退敵,不需要他們去拼命,那就太好了,既保全了性命,又可以撈到軍功獎賞,何樂而不爲?

伏泉聽了嚴顏言語沒有立即回答,卻是反問嚴顏道:“此處距閬中縣城還有多遠?”他雖然到過一次閬中縣,不過當時平蠻亂,自有隨軍的文吏幫助,他自己倒是不需要記得那麼多路途,戰事一則有人爲嚮導,二是有地圖,所以現在對於閬中縣還是不太熟悉。

想了幾秒鐘,嚴顏道:“約四十里。”

“既如此,至三十里後,告吾。”伏泉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說道。

“諾。”

看伏泉這樣,嚴顏滿頭霧水,雖然不知道自己這太守葫蘆裡賣的什麼關子,還是老老實實的到離閬中縣城三十里時,再騎馬到伏泉身邊出聲提醒,軍隊頓時又停了下來。

周圍山地彌補,不是時一片片小樹林冒出,伏泉下了馬,望着軍隊後方,只見一片煙塵蔓蔓,想着自己來益州前閱覽的地理文獻資料,不由嘴角露出一出笑容。

“吾若言大軍一至,板楯蠻必退,汝信乎?”伏泉謂嚴顏道。

嚴顏不明所以,問曰:“明公此意何解?”

取出懷中秦宓所寫書信,伏泉回望左右,將那書信在衆人面前晃了一遍,他們都看過那信,知道心裡內容,此刻都好奇伏泉有何深意。只見伏泉道:“板楯蠻如今內亂,只因其內部宵小之徒作祟,但其蠻人多爲心向吾大漢之人,若此時有一支大軍出現蠻人營地,定可震懾宵小,迫板楯蠻退兵。待其衆分散,剩餘叛漢宵小,無阻畏懼,只需掉郡署兵清剿便可。”

衆人點頭,形勢的確如此,現在只要有一支足夠力量的大軍到閬中縣城附近晃悠一圈,那板楯蠻哪裡還敢有異動?肯定乖乖離去,只是現在他們哪有軍隊,駐紮在郡治江州縣城的兵卒可能此時剛剛接到太守調令,剛剛向閬中縣出發而已。

“明府所言有理,但吾軍唯千人耳,豈爲大軍乎?”嚴顏當然明白伏泉意思,只是不明白他怎麼能讓蠻人怕他這千人兵馬。

“可讀過書乎?《左傳》可曾閱覽?”伏泉並未解釋,而是岔開話題道。

搖了搖腦袋,嚴顏竟有了一些不符合他那驍勇形象的羞澀道:“明府見諒,顏自幼酷愛武藝,只粗通一些文墨,未曾讀過《左傳》。”

嘆了一口氣,伏泉對嚴顏道:“此戰之後,君需多讀書,應知爲將者,不可不知書,匹夫之勇無足尚也!”此言一出,嚴顏臉色頓時發苦,便是兩人身旁的一衆知道伏泉性格的人也是憋足了笑意,暗道這個嚴顏要被伏太守煩死了。

郡署裡官吏衆所周知,伏太守上任一月有餘,就已經向不少人推銷《左傳》了。他不愛家傳今文經學,偏愛古文《左傳》,遇到中意之人必立即推銷,也不管人家願不願意學,反正一旦和你說了,必隔三差五詢問考校,在他們看來,如果伏泉不是害怕大張旗鼓的鼓動大家學習《左傳》,傳出去引起外人非議,被他伯父責罵的話,這位太守是恨不得向所有見過的人推銷《左傳》的。

所以,這也造成郡署裡衆人老老實實做事,絕對不和伏泉說太多話,不然,被他看上推銷《左傳》,還能不認真苦讀,直到伏泉考校滿意嗎?而且他們還不敢拒絕,畢竟伏泉是一郡太守,是他們的直屬上司,他重視你,考校你,你還能拒絕?他們有的人是自幼學《左傳》還好,若是學的今文學,豈不是被害苦了?

當然,因此也有不少人暗地裡罵伏泉欺師叛祖,不好好學祖輩的學術,非去學什麼古文經學。不過他們也只能打打嘴炮而已,真要當面罵,那豈不是找死了,所以被推銷的人,即使不愛讀書的人,也會被煩的老老實實的學會讀《左傳》,來應付伏泉的考校。嚴顏偏愛武藝,對於經學之類的不甚喜愛,如今被伏泉推銷讀《左傳》,臉色能不發苦嗎?

既然嚴顏沒讀過《左傳》,伏泉便只能找肯定讀過的人了,他轉頭對身旁的關羽道:“可記得城濮之戰?”

“記得。”關羽應聲答道,說完,突然臉色一變,捋着自己的長鬚道:“明公莫非欲效晉大夫欒枝破楚軍之計乎?”

伏泉笑道:“正是!雲長真乃將才也,一點即透。”

關羽回道:“明公過譽,愧不敢當。”他言語之中看似在自謙,只是他依舊捋着長鬚的手掌,以及他那自傲的眼神可並沒有表明他的謙虛,反而是一臉裝逼的模樣,彷彿在說我就是這麼厲害,舉一反三一樣,讓伏泉再次誹腹這關二爺爲何如此好面子。

“晉大夫?欒枝?破楚軍?”嚴顏詫異輕呼道,語氣裡充滿了疑問,關羽透露的信息,他一個都沒明白。

見此伏泉哭笑不得,剛想言語,身邊便傳來一人聲音,那是王謀言語,只聽他道:“莫非明公欲反欒枝之計乎?”看來這位所學頗多的蜀地名士,也從伏泉、關羽兩人的言語中明白了什麼。

“正是,今日我欲反其道而爲之。”伏泉應道。

王謀拍手大叫,興奮道:“妙計!真妙計也!令步卒披甲而行,鐵騎在後曳柴揚塵,僞作盛兵,蠻人見此必畏懼大漢天兵之威,卻敵而退,妙哉!妙哉!此計大妙也!”

今天和朋友爭論唐山回回的事件,爲剛剛簽下的“唐山條約”憤慨了一下午,感覺真是六等漢,一等回了……恩,這個有些忌諱了,網上都查不到了,知道的朋友自己翻牆吧,後來不由自主又想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那個時代,正好寫到班超,便一直聽這首歌,感念那個輕命爲國的時代……推薦大家一起聽吧,雖然曲調失傳,但現代的編曲還可以,老實說我是看詞的……哈哈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淨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知識青年從軍歌》曲不詳詞作者:孫立人

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豈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第二百三十四章 舍私而取公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原秋風漢軍急第六百四十三章 驃騎將軍涼州牧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五百五十章 兩虎相爭誰獲利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三十六章 臣不討賊非臣 子不復仇非子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三百五十章 必可一戰而定賊軍第二百六十八章 朝中驚變 帝心何意第五百零八章 爲君尋覓佳人來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公涓釣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家羽翼需盡誅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山崗鴉渡來第二百四十三章 形同烝母第一百四十五章 遊俠少年劉張簡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撈軍功鍍金的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奔中帳第五百六十九章 吾天生有此能 何足道哉第六百六十九章 掃定南匈奴屠各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心惶惶漢軍至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一百四十九章 願得一心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家麒麟兒第十一章 神醫醫聖第五章 徐州世叔第一百二十九章 崩其右翼第三百一十五章 可識得皖縣喬公第六百六十九章 掃定南匈奴屠各第二百七十二章 在嘴中徜徉第一百零九章 諸君有何話說第三百六十四章 簡單的障眼法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下出聖人第四百零九章 袁本初來賀第六百一十八章 豈有汝之妄負國恩之輩哉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五百二十二章 小城望援唯死戰第六百零六章 韓文約兵進平襄第四百一十三章 何不行伊霍之事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二百一十八章 馬可識途 牛亦識羣第一百一十二章 守城初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陳留壯士黑漢者五百一十章 自己來做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一百五十四章 西邸與祀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五百六十章 今必將滅賊餘一役第六百五十六章 先帝諡號爲果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俘不詳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三百九十五章 喚賈文和來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二百六十章 爲了黃巾而上位第四百八十七章 攔腰截斷鮮卑軍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三百七十章 激戰事急唯行險第四百七十章 張繡楊阿若第三百一十六章 豈曰無衣第三百六十八章 終是屠城顯本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攻柳城第三百三十五章 政治妥協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七十章 伏完假節第三百六十三章 一路南行路崎嶇第八十一章 請兵擊鮮卑第一百八十章 朝會初爭第六百七十八章 出名的年輕俊傑第六百一十七章 當往西域第二百零二章 施計誘蠻伏殺之第九十六章 到任第六章 瘟疫第六百三十六章 流失悲劇張燕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潛行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奔中帳第一百七十九章 錦上添花易 雪中送碳難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將第六十章 揭過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六百四十七章 何進身死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第五十九章 曹孟德五色棒揚名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三百八十章 周郎小兒有大略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五百五十三章 陳留壯士黑漢者第四百六十五章 立碑留名爲漢興
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豈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第二百三十四章 舍私而取公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原秋風漢軍急第六百四十三章 驃騎將軍涼州牧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五百五十章 兩虎相爭誰獲利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三十六章 臣不討賊非臣 子不復仇非子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三百五十章 必可一戰而定賊軍第二百六十八章 朝中驚變 帝心何意第五百零八章 爲君尋覓佳人來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公涓釣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家羽翼需盡誅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山崗鴉渡來第二百四十三章 形同烝母第一百四十五章 遊俠少年劉張簡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撈軍功鍍金的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奔中帳第五百六十九章 吾天生有此能 何足道哉第六百六十九章 掃定南匈奴屠各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心惶惶漢軍至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一百四十九章 願得一心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家麒麟兒第十一章 神醫醫聖第五章 徐州世叔第一百二十九章 崩其右翼第三百一十五章 可識得皖縣喬公第六百六十九章 掃定南匈奴屠各第二百七十二章 在嘴中徜徉第一百零九章 諸君有何話說第三百六十四章 簡單的障眼法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下出聖人第四百零九章 袁本初來賀第六百一十八章 豈有汝之妄負國恩之輩哉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五百二十二章 小城望援唯死戰第六百零六章 韓文約兵進平襄第四百一十三章 何不行伊霍之事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二百一十八章 馬可識途 牛亦識羣第一百一十二章 守城初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陳留壯士黑漢者五百一十章 自己來做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一百五十四章 西邸與祀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五百六十章 今必將滅賊餘一役第六百五十六章 先帝諡號爲果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俘不詳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三百九十五章 喚賈文和來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二百六十章 爲了黃巾而上位第四百八十七章 攔腰截斷鮮卑軍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三百七十章 激戰事急唯行險第四百七十章 張繡楊阿若第三百一十六章 豈曰無衣第三百六十八章 終是屠城顯本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攻柳城第三百三十五章 政治妥協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七十章 伏完假節第三百六十三章 一路南行路崎嶇第八十一章 請兵擊鮮卑第一百八十章 朝會初爭第六百七十八章 出名的年輕俊傑第六百一十七章 當往西域第二百零二章 施計誘蠻伏殺之第九十六章 到任第六章 瘟疫第六百三十六章 流失悲劇張燕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潛行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奔中帳第一百七十九章 錦上添花易 雪中送碳難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將第六十章 揭過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六百四十七章 何進身死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第五十九章 曹孟德五色棒揚名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三百八十章 周郎小兒有大略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五百五十三章 陳留壯士黑漢者第四百六十五章 立碑留名爲漢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