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朕欲滅鮮卑也

這章是爲書友丨Fans丨的舵主加更的,只要不是朋友友情打賞我都會熬夜還債的,再回答一次丨Fans丨的問題,我這本肯定認真寫下去的,雖然已經在雙開,但對本書影響不大,成績不好,我也會堅持碼完的。

另外這次泉釋連着發兩章,讓某位說我斷章、性質惡劣,短小不夠看的讀者一次看個夠,嘿嘿!

——————————————————————————————————————————

隨着皇帝劉宏怒吼一般的大喝結束,西邸響起不斷的迴音,但依舊改變不了此刻在劉宏面前冷冷窺視面前皇帝的賈詡的臉色。他依舊平靜,似乎根本不害怕面前這位大漢統治者會對他不利一樣,一切都如同他心裡的演算一樣,沒有絲毫偏差。

咆哮完後,劉宏也是漸漸安靜下來,冷眼望着賈詡問道:“卿如何得知朕餘北征之事,朝中文武皆知?”

擡頭看了一眼劉宏,賈詡行禮回道:“陛下親信朋黨甚多,其黨若欲得勢,必居功方可,鮮卑之事乃潑天大功,自必一一告知也!”

此刻,賈詡沒有立即回答劉宏關於他如何知道的問題,因爲那樣說服力不大,恐怕面前這位皇帝根本不會相信自己的想法其實早在朝堂那些公卿百官的眼裡顯形了。爲了能夠讓劉宏相信,賈詡選擇了另一個模棱兩可的回答,讓劉宏自己去猜,畢竟相對於自己想法被臣子猜出,劉宏恐怕更會相信是他的那些心腹將他平時在宮裡的事情透露才會搞得滿城皆知的理由。終究,恐怕劉宏自己都不會相信那些宦官會真的如他們在劉宏面前保證的那樣,一個字都不會說出來。

“嗯!”劉宏應了一聲,沉默片刻,然後再問道:“如今形勢,卿可有法救乎?”

“臣斗膽問陛下,陛下若伐鮮卑,意味破之,或滅之?”賈詡回道,並未提起適才他剛纔說的消息泄露之事,因爲他明白,劉宏之所以不再追究消息泄露的事情,卻是因爲他信了自己的話,信了是他身邊的親信心腹泄露出去的。至於心腹是何人,除了像剛纔被他趕走的宦官張讓等人以外,當然再無他人。

而劉宏之所以不再提及,自然是不想追究張讓這些人的罪責,畢竟一旦他們泄露軍情的事情傳了出去,旁的不說,外朝士人肯定要用此事彈劾宦官。雖然宦官不會因爲此事受到根本性的打擊,但某些程度必會造成新一輪的政治風暴,這是劉宏絕對不想看到的一幕,換而言之,劉宏是想保宦官,可謂是用心良苦。

“何爲破?何爲滅?”

“破爲敗鮮卑大部,令其數十年之內不得喘息,無犯漢餘力,而滅則爲,令其再無稱霸之機,依如世宗孝武皇帝之匈奴也。”賈詡淡淡說道,但語氣裡卻透着無邊冰冷,彷彿他在說將現在的鮮卑,變成漢武帝時被打的再也無力翻身的匈奴時,好像輕鬆至極一樣,卻絲毫沒有對這其中將會有多少人爲之喪命有所動容。

劉宏聽後一愣,細細思索一番,他自然明白賈詡這話是什麼意思,賈詡的話當然不是簡單問是徹底打服或者打殘鮮卑這麼簡單,而是在問要不要讓鮮卑繼續稱霸草原,以穩定邊疆局勢。

看着很扯,畢竟這是一箇中原帝國的皇帝,卻在爲與他的帝國爲世仇的草原民族考慮生存,但是事實情況就是如此。因爲隨着前漢時候漢武帝徹底打服匈奴以後,到了本朝竇憲爲了戴罪立功,才帶兵大破北匈奴,燕然勒功後,草原的問題一直是大漢王朝頭疼的問題。

因爲正是因爲大漢徹底打跑了北匈奴,使得鮮卑崛起,方纔有今天的後患。而到了現在,如果此番漢軍破鮮卑,到底是讓鮮卑數十年不得喘息,還是徹底滅絕了這個草原民族,自然也是賈詡這個謀士該詢問皇帝的緣故,甚至也是劉宏這個大漢帝國皇帝該考慮的帝國形勢走向的問題。

畢竟,受限於古人的思維侷限,在現在漢朝的官方認知下,只要守住長城以內就好,長城以外,任胡人折騰去,終歸那裡在漢人的眼裡除了河套以外,幾乎都是一片不利於發展的不毛之地,根本得到無用,都沒想要去佔領。

所以,如果僅僅是征服鮮卑,打服和滅絕這個民族都是一樣的,因爲打服他,鮮卑一時服軟後,終會在未來的時間裡繼續南下侵犯,畢竟這是草原民族和農耕民族最根本的矛盾。而滅絕鮮卑,草原上肯定會在一段時間以內,陷入草原民族的內耗爭奪地盤之中,最終會讓其中的一個強勢的部落崛起,從而稱霸統一草原,如同匈奴鮮卑一樣,南下侵犯,爲了他們草原民族的生存二戰。

換而言之,兩種結果都是一樣,關鍵在於現在的大漢皇帝劉宏做出什麼樣的抉擇,也只有在他做出抉擇之後,被詢問對奏的賈詡,纔會給出針對性的軍事對策。對賈詡這個從來都是冷靜考慮一切,然後給出致命一擊的方案策略的人而言,這是一個合格的謀士,爲君主考慮全盤策劃的基本素質和責任。

思索片刻,劉宏猶豫半響,隨後問道:“破之或滅之,二者之間,卿欲如何選之?”

“滅之。”

“爲何?”

“漢軍滅之,必可得起牛羊人口,以及鮮卑崛起後,南下所掠諸般財貨,一則充盈國庫,二則擴充人口,三則大軍出塞,所需經費數以億計,如今朝廷國庫空虛,單單破之,所繳獲之諸般財物,如何可抵軍費?”

賈詡的一句反問,直接讓得劉宏啞然,心中卻是默認他的話,畢竟雖然他開了西邸,但是所收的錢與打仗的花銷比起來明顯小巫見大巫了,想到兵士的武器軍械、衣甲糧草等等花銷,劉宏就覺得後怕,終究縱觀大漢,哪怕是漢武帝出塞,哪一次不是舉傾國之力出征,打一次對國庫消耗都是極大的。

最終,劉宏沉聲說道:“朕欲滅鮮卑也,望卿獻良策輔之。”

第七十五章 徵拜議郎第三百三十一章 望司馬開城第五百八十二章 千里相聚涼州事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頭顱有妙用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郡署無意當殺督郵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五百六十一章 蛾賊軍勢雲泥別第四百六十九章 馬騰胡封第一百七十九章 錦上添花易 雪中送碳難第六百一十四章 各自出招餘後手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第四百章 明裡緩和漢與鮮卑之關係第四百七十七章 王庭京觀胡兒懼第一百六十六章 四世出了六位三公第一百五十七章 韓家老賊顯影蹤第五百一十一章 搭上好線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日復隴西第二百一十四章 益州分野有王氣第四百七十二章 涼州俊傑何其多也第一百四十二章 豎子戾龍也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原秋風漢軍急第一百六十三章 辣劉堅牀榻溫柔第二百三十一章 此大丈夫之志哉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一百二十章 以命搏命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第三百七十三章 圍魏救趙救危城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四百二十八章 皇帝得白鹿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二百零九章 拜巴郡太守第三百八十八章 荊揚大亂解第二百七十章 願往五斗米教祈願第十九章 何家參與第六百七十三章 鹽鐵之利第五百一十九章 黨錮解袁紹出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一百一十八章 放兵三日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九十章 以兄事之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三百二十八章 摘桃子沒門兒第一百八十七章 山頭勢力自古有第一百三十九章 古文左傳第四百零七章 周禮盡在魯矣第三百二十二章 吾巴郡兵自破之第五百四十一章 鎮守於外可安內第十二章 隱憂第五百二十七章 漢騎衝陣敗賊援第四十五章 長者之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守城初戰第六百二十五章 搶先決戰第八十九章 楊縣良將第一百六十六章 四世出了六位三公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時地利皆不在第六百一十一章 馬鐙馬蹄鐵初顯威第三百三十二章 趙凱退兵第五百零四章 兩軍皆撤無勝負第三百三十三章 植羞與同朝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四百八十六章 摸黑扔火把第四十四章 宋酆與蔡邕第四十三章 培養外戚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戲志才第三百零七章 寧拜見明公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五百二十一章 長社城下誰成名第二百七十二章 在嘴中徜徉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第七十章 伏完假節第九十章 以兄事之第三百九十四章 楊甘將相和第五百八十三章 誰謂我無憂 積念發狂癡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家麒麟兒第四百二十一章 惡狼養於宅籠只爲忠犬也第三百五十七章 火焰四起糧秣焚第一百八十章 朝會初爭第四百二十一章 惡狼養於宅籠只爲忠犬也第十四章 考校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四十一章 伏誅第一百零八章 素利頭落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廣 張伯路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張讓委屈王允將罪第三百七十七章 勢不在吾當撤也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俘不詳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潛行
第七十五章 徵拜議郎第三百三十一章 望司馬開城第五百八十二章 千里相聚涼州事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頭顱有妙用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郡署無意當殺督郵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五百六十一章 蛾賊軍勢雲泥別第四百六十九章 馬騰胡封第一百七十九章 錦上添花易 雪中送碳難第六百一十四章 各自出招餘後手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第四百章 明裡緩和漢與鮮卑之關係第四百七十七章 王庭京觀胡兒懼第一百六十六章 四世出了六位三公第一百五十七章 韓家老賊顯影蹤第五百一十一章 搭上好線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日復隴西第二百一十四章 益州分野有王氣第四百七十二章 涼州俊傑何其多也第一百四十二章 豎子戾龍也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原秋風漢軍急第一百六十三章 辣劉堅牀榻溫柔第二百三十一章 此大丈夫之志哉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一百二十章 以命搏命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第三百七十三章 圍魏救趙救危城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四百二十八章 皇帝得白鹿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二百零九章 拜巴郡太守第三百八十八章 荊揚大亂解第二百七十章 願往五斗米教祈願第十九章 何家參與第六百七十三章 鹽鐵之利第五百一十九章 黨錮解袁紹出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一百一十八章 放兵三日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九十章 以兄事之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三百二十八章 摘桃子沒門兒第一百八十七章 山頭勢力自古有第一百三十九章 古文左傳第四百零七章 周禮盡在魯矣第三百二十二章 吾巴郡兵自破之第五百四十一章 鎮守於外可安內第十二章 隱憂第五百二十七章 漢騎衝陣敗賊援第四十五章 長者之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守城初戰第六百二十五章 搶先決戰第八十九章 楊縣良將第一百六十六章 四世出了六位三公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時地利皆不在第六百一十一章 馬鐙馬蹄鐵初顯威第三百三十二章 趙凱退兵第五百零四章 兩軍皆撤無勝負第三百三十三章 植羞與同朝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四百八十六章 摸黑扔火把第四十四章 宋酆與蔡邕第四十三章 培養外戚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戲志才第三百零七章 寧拜見明公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五百二十一章 長社城下誰成名第二百七十二章 在嘴中徜徉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第七十章 伏完假節第九十章 以兄事之第三百九十四章 楊甘將相和第五百八十三章 誰謂我無憂 積念發狂癡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家麒麟兒第四百二十一章 惡狼養於宅籠只爲忠犬也第三百五十七章 火焰四起糧秣焚第一百八十章 朝會初爭第四百二十一章 惡狼養於宅籠只爲忠犬也第十四章 考校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四十一章 伏誅第一百零八章 素利頭落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廣 張伯路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張讓委屈王允將罪第三百七十七章 勢不在吾當撤也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俘不詳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