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

塔澤斯能被選定爲巴勒弗家族的繼承人,自不是甚麼蠢貨,率使團抵擋漢都長安後,他沒有莽撞的登門拜會那些王侯權貴,而是老老實實的呆在蠻夷邸,向常駐長安的安息使臣探問漢人的禮儀乃至朝局。

派駐長安的各國使臣,自也不是每天僅與大行府諸官打交道,打探大漢政局,交好大漢權貴,乃至要深入探究大漢的歷史,地理,禮法規制,風俗民情。

古外今來,真正負責任的外交官,約莫都是如此的。

後世所謂的中國通,美國通,大多都是出身外交體系,他們從實務面出發,往往比象牙塔裡的學者們能更爲深入的瞭解其派駐國的方方面面。

切勿以特使身份在大漢境內交通王侯!

這便是安息使臣對塔澤斯最大的忠告,蓋因此乃漢廷最大的忌諱,不是說不能登門擺駕王侯權貴,也不是說不能送些禮品,外邦使臣與大漢權貴們的日常交際是沒任何問題的。

關鍵是塔澤斯此番擔着特使的身份,且是意欲與大漢締結重要盟約的特使,隨意拜見對大漢朝局有不小影響力的王侯權貴,難保不會惹得大漢皇帝不悅,怕是會適得其反。

登門拜謁可以,然須得以私人身份,也就是巴勒弗繼承人的身份,代表巴勒弗家族去拜訪大漢世家,且得先依漢人規矩,遣人送去拜帖,對方接下了,才議定登門之日。

唯有如此,這拜訪的行程纔不會讓對方感到爲難,即便對方也有意避嫌,沒接拜帖,也往往會贈送些禮品,表示時間合宜再遣人來邀,就不會讓彼此太過難堪。

或許在安息人看來,漢人的行事風格有些不夠爽快,然這就是華夏傳承多年的民間智慧,做人留一線,日後好想見,恁的將人往死裡得罪,等若也絕了自家的門路。

塔澤斯是個聰明人,懂得在自身不熟悉的領域,要多采納專業人士的建議,故僅是備了幾分薄禮,遣親信給那幾家與巴勒弗家族多有書信往來的大家族送去,託說是巴勒弗家主特意讓自家兒子順帶捎來的,待得塔澤斯處理好邦交事宜,會再親自登門拜謁各位“叔伯”。

竇浚等權貴見得這安息小夥如此懂來事,對他的印象極好,甚至對巴勒弗家族的印象也更好了。

家教,家教,一個人的教養,往往能體現出其生長環境和家族底蘊,世家大族之間的交往,是很看重這點的。

然塔澤斯的正事辦得並不順遂,他是五月中下旬抵達的長安,剛巧趕上小暑時節,恰恰是三伏休朝期前,大漢君臣最爲忙碌之時。

大行令張騫雖是親自接見了這位年輕的安息特使,亦提他向大漢皇帝轉呈了國書,然過得十餘日,遲遲不見回覆。

到得初伏,大漢皇帝和諸多朝臣皆紛紛離京避暑去了,大行令張騫更是以長公主駙馬的身份,隨同帝后出遊了。

塔澤斯聞訊,真是哭笑不得,他在安息國內就沒見過君主和大臣們會扔下國政,離開國都各自遊玩去的。

令他不可思議的是,漢人貌似對此習以爲常,且壓根不覺他們的帝皇和公卿將相們是在怠忽國政,只認爲這是理所應當之事。

更爲令他詫異的是,安息使臣似乎早有預料,甚至也把他預先安排好避暑的好去處,就在離長安不遠的山林間。

鬱鬱蔥蔥的山間,車駕駛過一條平坦清幽的林間小道,眼前卻是陡然寬闊,但見山谷內溪流潺潺,亦聞得有人聲傳來。

再行駛片刻,便見得溪邊和林間皆有不少納涼嬉戲的人,男女老幼皆有,尤是孩童最爲歡實。

塔澤斯很是訝異的看着這些人,依着他半月來的瞭解,大漢的貴族和庶民的服飾有着極大的差別,最主要的倒不是在布料的質地做工,而是服飾的顏色,甚至在大漢皇室和貴族間,不同的階層往往會身着不同顏色的衣服。

這些穿着庶民服飾的漢人,拖家帶口的結伴出遊,且人人臉上皆洋溢着喜悅歡快,這種安寧祥和景象在安息也會有,但着實不太常見。

安息帝國雖也算得上富庶,但也僅限於貴族階層,底層的百姓還是不太好過的,大多數平民雖也能勉強吃飽穿暖,然想像漢人這般做到真正的豐衣足食,終歸不太可能。

其實塔澤斯的看法未免以偏蓋全了,大漢現下仍有不少窮苦百姓,只不過他此時看到的這些乃是長安城及周邊城邑的居民,堪稱現今漢境內最爲富庶的平民羣體。

且不說長安北闕閭里儼然已成爲所謂的富人區,即便是泬西邑與塬南邑,但凡四肢健全,且勤勤懇懇做事的人,多是能在偌大的工坊區找到份月例不菲的好差事。

近年大漢雖從境外擄掠或購買了大批奴隸,然漢廷對各行各業的商戶皆做出了嚴格的限定,某些差事是絕不能讓外族奴隸去從事的。

舉個例子,各地冶鐵工坊可用外族奴隸搬運礦石和沉重器械,卻不能讓他們從事鍛造,不可能參與到選料混料,更不可能接觸到各式冶金配方。

若商戶有違反此政令,百姓可向當地官府檢舉,該郡縣的工業局或商業局會對該商戶課以重罰,犯行嚴重者甚至會面臨勞役之災,而檢舉的百姓則會從罰金中獲得相應數額的獎勵。

皇帝劉徹寧可稍微放慢工業化的腳步,也不可能準允大漢境內出現甚麼失業潮,更不可能讓廉價的外族奴隸大幅拉低大漢務工百姓的月例水準,這雖是行政出手干預經濟活動,但即便在後世所謂的市場經濟國家,對本土勞工和外國勞工也多有區別對待,不可能一視同仁,何況是對外族奴隸呢?

奴隸,等同稍微聰明些的牲口,重體力勞動可以,有技術含量的工種一律不得采用,除了某些較爲危險,或有極大職業性傷害的行當,譬如硫酸和化肥工坊裡需要長時間接觸有害物質的工種。

某些偏遠郡縣或許仍有部分商戶未曾嚴格遵循這道政令,然泬西邑和塬南邑就在大漢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誰敢“頂風作案”,要錢不要命麼?

正因如此,長安周邊的仍面臨着不小的缺工荒,務工百姓的生活自然日益富足,塔澤斯用他們與尋常的安息平民作比較,無疑是有失偏頗的。

況且今日恰逢休沐,這些務工的百姓纔有閒暇拖家帶口的到此地遊玩消暑。

這片山林在泬西邑的西郊,本屬上林苑,在皇帝陛下着少府大幅縮減皇家林苑佔地後,大量山林解禁釋出,非但準允臣民隨意進入,更是劃出不少地塊交由商家進行所謂的旅遊開發,供貴族和庶民日常遊玩休閒,只是檔次會有所區別。

時值三伏酷暑,南山避暑山莊皆住滿了王侯權貴和公卿將相,安息使臣不可能尋到最頂級的避暑莊園,這絕非有錢就能辦到的。

安息帝國好歹算是強盛的國度,大漢的王侯權貴雖不覺世間還有旁的國度能與現今的大漢相提並論,然對安息帝國還是略微另眼看待的,至少不似對諸多小國弱國般那麼鄙夷。

這很正常,想要贏得尊重,自身就要足夠強大,好歹要在別人眼裡有點存在感啊。

譬如西域之地,足足百餘小國,除卻大行府諸官,能將這些國名全數記住的大漢官員寥寥無幾。

安息使臣懂規矩,又能幫着兩國的大貴族們牽線搭橋,在長安城內還是挺受人待見的,私下結交了不少大漢權貴,故在三伏期間想在長安周邊找到能避暑的地方倒也不難。

此番邀塔澤斯同來避暑,自是也想與這位巴勒弗家族的繼承人多多親近,故而竭盡所能的在這處林間谷地預定了屋舍。

此處谷地乃是衛陽候以十萬金高價向少府標下的地塊,擁有所謂的旅遊開發權,又花費重金請田氏商團名下的營建工坊,代爲規劃興建起供遊人休閒的諸多館舍。

依循與少府訂立的契約,谷口附近是要向所有百姓開放的,然再往谷內行走,便可隱約見得不少隱於茂密林間的館舍,環境很是清幽,與終日熙熙攘攘的長安城完全是兩種不同情境,使得人們在這炎炎盛夏也頓覺清涼了幾分。

林間的微風,總能撫平浮躁的人心。

塔澤斯確是需要稍稍平復心境,兩國締結盟約事關重大,即便他再急切,也不該輕易表露出來,否則只怕漢廷會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的,畢竟是安息有求於大漢,而非大漢有求於安息。

安息使者被派駐長安,與漢人打了多年交道,對大漢君臣的行事風格多有了解,一切皆以大漢的利益爲主要考量,若是弊大於利,即便他國使臣如何哀求,都是沒有半點回旋餘地的。

兩國邦交,論甚麼情義道理,談甚麼善心仁念,着實太過奢侈了。

現下安息使團所能做的,便是靜下心來養精蓄銳,待漢廷提出條件後,就要爲安息的利益與大漢官員們進行磋商。

依安息使臣過往經驗,這絕對不是件輕省事,往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若是曠日持久,參與談判的兩國官員在最終條陳落定後,難保不會大病一場。

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七十二章 艾格連鎖 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廟及冠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
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七十二章 艾格連鎖 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廟及冠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